第8章 群體的觀念 推理和想象力
- 烏合之眾
- (法)居斯塔夫·勒龐
- 4523字
- 2016-03-04 18:33:45
1.群體的觀念
在上一本書里[29],我們研究觀念在民族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時曾經指出,每種文明都來自一小部分基本觀念,它們很少更新。我們闡述過這些觀念是如何被群體接受的,進入他們大腦時又遇到了什么困難,進入之后又擁有了什么力量。最后,我們發現,歷史上的大動蕩往往來自基本觀念的變化。
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討論得很多,我現在不想再談,只想說一說哪些觀念能被群體所接受,群體又是以什么方式理解它們的。
我們可以把觀念分為兩類:受一時的環境影響、偶然誕生、為時不長的觀念為一類,比如說對某人或某種學說的迷戀;因環境、遺傳、輿論影響而極其穩定的基本觀念為另一類,比如說昔日的宗教信仰,今天的民主與社會主義思想。
基本觀念可以用慢慢流動的河水來比喻,暫時的觀念可以用總在變化的小浪花來表示,它盡管不重要,但不時地泛出水面,顯得比河水本身更引人矚目。
先輩擁有的偉大的基本觀念現在已搖搖欲墜,失去了堅實的基礎,建立在這上面的制度也都深深地動搖了。我剛才所說的轉瞬即逝、微不足道的觀念天天都在誕生,但好像很少能發展壯大,產生巨大影響。
暗示給群體的不管是什么觀念,其形式只有變得絕對和簡單的時候才能顯示出其重要性。于是它們便以形象的方式出現,只有以這種方式才能被群體所接受。這些以形象方式出現的觀念,彼此之間不存在任何類似或相承的邏輯關系,可以互相取代,就像是萬花筒里層層疊疊的玻璃,可以從里面抽出來。所以,我們能看見群體中并存著十分矛盾的觀念。不同的時期,群體會受自己所接受的各種觀念的影響,做出很不相同的事情。由于完全缺乏批評精神,它們看不見這些矛盾。
但這并不是群體所特有的現象,許多獨處的個人也存在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原始人當中,也包括在思想的某一方面與原始人有相似之處的人,比如說宗教信仰極其強烈的宗派者。我發現這種現象在印度人身上相當明顯,他們在歐洲的大學接受教育,獲得了各種學位。他們所遺傳的宗教觀念或社會觀念根深蒂固,在這上面又增添了與之毫無關系的西方觀念,但后者絲毫沒有削弱前者。根據時間的不同,前者或后者會以自己特殊的行為或語言出現,所以,同一個人身上能表現出極其矛盾的言行。其實,這種矛盾更多是表面上的,因為在個體身上,遺傳的觀念才強大得能夠成為他的行為動機。人因為通婚而受到不同的傳統的影響,才有可能做出完全矛盾的事情。這種現象,盡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非常重要,但在這里糾纏沒有什么用處。我認為至少要旅行和觀察十年才能弄懂它們。
觀念具有非常簡單的形式之后才能被群體所接受。為了大眾化,往往得忍受脫胎換骨的改變,尤其是涉及稍微高端一點的哲學或科學思想時,大家會發現,必須作較大的修改才能慢慢地讓群體所接受。這種修改要看群體屬于哪個層次或哪個種族,但永遠必須讓觀念瘦身和簡化。所以。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其實根本就不存在觀念上的等級,也就是說,觀念并沒有高低之分。某種觀念被群體接受了并產生了作用,不管它原先是多么偉大或多么正確,它都已經失去了原先之所以崇高和偉大的一切。
而且,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觀念的等級價值并不重要。需要重視的,是它所造成的影響。中世紀的基督教思想,上個世紀的民主思想,今天的社會主義思想,不一定都很崇高。從哲學的角度上來看,我們只能把它們當作是令人遺憾的錯誤。然而,它們的作用,過去很大,以后也會很大,將長期被作為國家行為最重要的因素。
為了能讓群體接受,觀念雖然進行了改變,但只有通過各種方式(我們會在別的地方另行研究)進入無意識,并成為一種感情,它才能起作用。這一過程往往非常漫長。
應該知道,觀念正確不一定就能產生影響,哪怕是對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有些證據清清楚楚,但對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影響,知道這一點,大家很快就會明白這個道理。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果顯而易見,可以被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接受,但這個新的皈依者很快就會被無意識帶回自己的原始觀念當中。幾天后我們再看到他,他又將用陳詞濫調重復過去的想法,這是因為他受到了已成為情感的舊觀念的影響。那種觀念才是影響我們行動和言論的深刻動機。對群體來說,不可能不這樣。
不過,當某種觀念通過各種方式終于進入群體的大腦,它便有了不可戰勝的力量,產生了人們必須忍受的一系列影響。引起法國大革命的哲學觀念花了差不多一個世紀才進入群體的頭腦。但當它在那兒扎根時,人們便意識到,它的力量勢不可當。整個民族都沖上前去爭取社會平等,實現抽象的權利和理想中的自由,動搖了所有的統治,使西方世界深陷于混亂之中。二十年來,各民族爭先恐后,歐洲經歷了讓成吉思汗[30]和帖木兒[31]都會感到恐懼的大屠殺。世界上從來沒有哪種思想的爆發能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觀念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人們的大腦,但要排除它,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所以,就觀念而言,群體總是落后學者和哲學家好幾代人。今天,所有的政客都知道我剛才所說的觀念包含著不少錯誤,但由于這些觀念的影響仍然很大,他們不得不根據這些原則來實行統治,盡管他們自己也不相信這些原則一定是對的。
2.群體的推理
我們不能絕對地說群體不動腦筋,不懂得推理。不過,從邏輯的角度來看,群體所進行的論證和能對它產生影響的論證,層次低得只能用“類似推理”來形容。
群體所使用的低級推理,如同高級推理一樣,是建立在組合之上的。他們所組合的觀念,互相之間的類似或相承關系是表面上的,他們像因紐特人一樣推理。因紐特人憑經驗得知,冰是透明的,放在嘴里會融化,他們便因此推斷,既然玻璃也是透明的,放在嘴里也能融化;或者像野蠻人那樣推理,想象吃了驍勇之敵的心臟,自己也會變得勇敢;又或者像工人,一旦被雇主盤剝,便很快就得出結論:所有的雇主都是剝削者。
不同的東西組合起來,互相之間只能具有表面的關系,特殊情況馬上成了普遍的現象,這就是群體推理的特點。懂得統治他們的人總是向他們灌輸這種推理辦法。這是唯一能影響他們的推理。系列的邏輯推理,群體根本不可能理解,所以我們可以說,群體不會推理或者總是錯誤地推理。他們不會受推理的影響。人們在閱讀演講稿的時候,有時會驚訝地發現,某些演講的質量很差,卻對廣大聽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是因為人們忘了,這些演講是用來吸引群體的,而不是供哲學家閱讀的。演講者與群體進行內心交流時,知道如何用形象來吸引他們。如果這一點成功了,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二十卷長篇巨著——往往都是潛心研究的結果——也比不上幾句能讓人聽進去的話。
毋庸贅言,正因為群體不懂得推理,所以他們毫無批評精神,也就是說,他們分不清是非,不能對事情作出正確的判斷。群體的判斷總是被強加的,而不是經過討論獲得的。在這方面,許多人都不比群體高明,有的觀念能輕而易舉地被大眾所接受,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能根據自己的推理得出個人的看法。
3.群體的想象力
如同不懂得推理的人那樣,群體的想象力豐富而強烈,十分活躍,很容易受到影響。腦海中被某個人物、某一事件、某種意外所激起的形象,幾乎像真實的東西一樣生靈活現。群體所處的情形,有點像人們睡著時那樣,理智暫時短路,腦海里出現了極其密集的形象。但人一思考,這些形象就煙消云散了。群體不會思考,不會推理,對再怎么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深信不疑,或者說,最不真實的東西往往最能打動他們。
所以,一件事情,最能打動群體的總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那部分。如果對文明作一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最美好、最有傳奇色彩的東西正是文明的真正支柱。在歷史上,表面上的東西比實際的東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實的東西總是壓倒真實。
群體只能通過形象來思考,只有形象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形象能讓他們感到害怕或吸引他們,成為他們的行為動機。
所以,能充分展現形象的戲劇表演對群體總是具有很大的影響。過去,對羅馬的平民來說,面包與看戲是最大的幸福,有了它們就足夠了。歲月荏苒,但這種理想并沒有怎么改變,沒有什么比戲劇表演更能打動各類群體的想象力了。所有觀眾同時體驗同樣的激情,如果這種激情沒有馬上變成行動,那是因為最無意識的觀眾也知道,自己處于幻想之中。他們為想象中的歷險而笑而哭。不過,形象引起的情感有時太強烈了,就像常見的暗示,會變成行動。人們經常說起那家大眾劇院,它只演令人壓抑的戲劇,散場后,必須保護扮演叛徒的演員,免得他遭到觀眾的暴打。他所犯的罪行,當然是想象出來的,引起了群眾的巨大憤怒。我覺得這是群體精神狀態最顯著的表現之一,這清楚地說明,要給他們什么暗示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假與真幾乎同樣奏效。他們明顯地表現出真假不分的傾向。
侵略者的強權和國家的力量正是建立在大眾的想象力之上的,尤其是通過影響想象力來領導群體。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誕生,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以及現在社會主義的風行,都是對群體想象力產生強烈影響直接或間接的結果。
所以,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的偉大政治家,包括最殘酷的獨裁者,都把民眾的想象力當作是他們的權力基礎,從來不逆之而行?!拔易屪约撼闪颂熘鹘掏?,”拿破侖對國會說,“才結束了旺岱之戰;我讓自己成了穆斯林,才在埃及站穩腳跟;我讓自己成了教皇絕對權力的擁護者,才在意大利贏得了神甫們的支持。如果我要統治猶太人,我會重建所羅門神廟?!币苍S,從亞歷山大到愷撒,沒有一個偉大人物不知道該如何影響群體的想象力,他們總是在思考如何刺激他們的想象力。在勝利的時候,寫書的時候,發表演說的時候,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都想著這一點,臨終的時候還在想這事。
那么,如何才能給群體的想象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現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通過他們的智慧或理智,也就是說,不是通過論證的辦法,就像安東尼[32]那樣,不是用雄辯的演說聚起民眾去進攻殺害愷撒的敵人,而是手指愷撒的遺體,向眾人朗讀他的遺囑。
所有能打動群體想象力的東西都具有突出和清晰的形象,沒有任何多余的解釋,或者,只伴以某些美好或神秘的事實:一場偉大的勝利,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一樁滔天的罪行,一個巨大的希望。要籠統地概括,而不要從頭道來。小罪行和小事故即使有一百件也不能觸動群體的想象,而一樁重罪,一個重大的事故卻能深深地讓他們感到震撼,哪怕后果遠沒有一百個小事故加起來那么嚴重。幾年前,傳染病流行,幾周內,僅在巴黎就奪走了五千人的生命,卻沒有怎么觸動群體的想象。這是因為,那場真正的大屠殺沒有形成明顯的形象,只有每周公布的數字。而一場大事故,不要說死五千人,就是死五百人——但必須在同一天發生,在某個公共廣場,由于一個極其意外的原因,比如說,埃菲爾鐵塔倒下來了——都會對想象力產生巨大的影響。一艘穿越大西洋的輪船,由于失去了消息,人們推測可能葬身大海了。這事在一周內深深地刺激著群體的想象力。而官方數字卻表明,僅僅在1894年一年,就有850艘帆船和208艘蒸汽船失事。這些相繼失事的船只所造成的生命和貨物損失,遠比我剛才提到的那艘穿越大西洋的輪船大得多,眾人卻絲毫沒有給予關注。
所以,影響大眾想象力的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所擴散和傳播的方式。只有通過“濃縮”的辦法——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事實才能造成突出的形象,讓人難以忘懷。誰能影響群體的想象力,誰就掌握了駕馭他們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