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成熟與人格成熟之間的不平衡,是大學生性心理問題產生的內因。
按照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從青年早期(青春期)開始,人便進入了性生理、心理發育的高峰期,到青年中期(大學生階段),性生理發育基本完成,性心理發展也達到一定水平,然而,人格發展卻在青年中期才開始加速,一直要持續到青年晚期才基本完成。因此,在整個青年期,個體始終處于性與人格不協調的狀態中。這種性與人格的不協調在大學生階段表現為:一方面,大學生在生理上已具備了性行為的能力,在心理上有強烈的性欲需要滿足;另一方面,大學生尚沒有成熟的價值觀、道德意識和良好的意志品質、調節適應能力,其結果便可能導致性心理與行為的失調,或出現性恐懼、性焦慮、性壓抑、性放縱等性心理障礙,或將性作為代償物,用以宣泄來自生活各方面的挫折和不滿,以致造成性心理變態或性罪錯。日本學者大西誠一郎的論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青年期個體的這一狀況。他指出:“在性覺醒與人格的關系上,人格越是不成熟,就意味著渲泄性欲的性行為越是容易發生,性的欲求也就越為強烈……哪怕受到些微的刺激,也會直接發展為性行為……這種‘沖動的性行為’是極為常見的。”
值得指出的是,近二十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青少年的性發育和成熟一直呈提前的趨勢,這種性發育與成熟的提前使得其與人格成熟間的不平衡進一步擴大,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青年期的性心理問題。
2.社會文化因素的作用是大學生性心理問題產生的外因。
青年期個體性心理問題的產生,除其自身內在原因外,社會文化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經濟、文化的發展,使得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接受來自外界的性觀念和性信息?!靶越夥拧彼汲?、性淫亂現象、色情書刊和影視等不良的性觀念和性信息,對于處在青年期狀態中的大學生來說,無異于強烈的“興奮劑”。然而,人格尚未成熟的他們卻沒有足夠的心理能力應對,因此,不免會出現種種困惑,進而有可能演變為性心理障礙或變態。
首次全國性文明調查資料顯示:當前大學生在關于性行為的目的、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貞操等問題的看法上已呈十分開放的趨勢。其中,認為性交就是“追求感官快樂”的占13%;認為婚前性行為只要是“基于愛情就可以”或“雙方愿意就可以”的占74.9%;認為婚外性行為“基于愛情就可肯定”或“只要配偶容忍,他人不干涉就可以”的占61.7%。
該調查同時表明,在校大學生中75.6%的人看了有性描寫的讀物或圖片后,產生臉紅、心跳、愉快、想嘗試等性興奮反應。有62.8%的人看過父母以外的成年異性裸體,具體途徑分別為:報刊雜志、大眾影視、色情錄像、色情圖片、活人體。因此,可以說,社會文化因素中的不良性觀念和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大學生的性心理問題。
3.大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其性心理問題產生的機會。
與青年期一般個體相比,大學生屬高知識人群,有較強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博學兼容的特征及追新求異的傾向,這些決定了他們有可能接觸并接受更多的新思潮、新觀念(其中包括大量性思潮、性觀念),因而他們的性思維相對較為活躍。而不成熟的人格又不足以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同時,行為相對受限制的校園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性表達和宣泄渠道。因此,與一般社會青年相比,大學生的性觀念更開放,而性宣泄渠道卻更少,性行為更拘謹。在一項對大學生賣淫行為的看法的問卷調查中,對“你對個別大學生到社會上賣淫的看法如何”這一問題,50%的大學生回答“正常,可取,可以理解,但自己絕不愿意”。這表明,在對待大學生賣淫這一違背人格,違反道德、法律的社會丑惡現象上,有一半的大學生在觀念上認可,而在行為上則“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開放的性觀念與保守的性行為之間的矛盾沖突必然導致兩種后果:一是過分壓抑性沖動,可能引起性冷淡、性壓抑及其他性心理異常。一項對某高校校園內“課桌文學”及“廁所文學”的抽樣調查表明,這些“作品”中75%以上的文字與大學生的性壓抑心理有關。二是一味追求手淫等暗地里的性滿足,可能造成自慰焦慮及其他性心理障礙或變態。性學家金賽的調查結果證實:大學及以上文化層次96%的人有過手淫,而高中以下文化層次只有89%的人有過手淫。他認為,“還有一些人,尤其是下層青少年,沒有過手淫是因為他們很早就有了異性性交,不怎么需要其他釋放途徑”。此外,美國學者蓋格倫和西蒙1969年的調查也證實:美國在校大學生的手淫率為95%,而一般社會青年的手淫率則只有89.51%。
可見,大學生特有的心理品質和生活方式使得其性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多于一般社會青年。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已經到了身體發育成熟的年齡,有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生理上的成熟不代表心理上的成熟。達拉斯·羅杰斯認為一個在性方面有教養的人,應當符合六個標準,即具有良好的性知識;對于性沒有由于恐懼和無知所造成的不當態度;性行為符合人道;在性方面能做到“自我實現”;能負責地作出有關性方面的決定;能較好地獲得有關性的信息交流。此外,還包括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制約。這些標準適用于廣義的成年人。
綜合各種性健康理論及我國大學生的社會、生理狀況,我國大學生性健康標準如下:
1.性觀念正確。即具備一定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在性認知和性意識上既不保守封閉,又不主張完全的性自由和性放縱,注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婚戀觀、性道德觀和價值觀。
2.具備較健全的心理素質。這是培養健康的性心理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具體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要有真誠的愛,沒有無理要求,總是真誠地關愛他人。二是對自己總是充滿自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悅納自我。三是對他人通常給予信任,尤其是對自己所愛的人,更多的是信任而不是猜疑。四是理解和尊重對方,特別是當對方的興趣或意愿與自己不相符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去幫助自己心愛的人,以增進感情上的溝通與共鳴。五是能夠寬容對方,尤其是當對方確實做錯了事的時候,能夠用真誠的情感給對方以心靈上的關心與撫慰。六是能夠做到既專注于異性的愛又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求,不輕易被他人所左右。尤其是在戀愛受挫之時,要不纏綿于往日的舊情,能夠堅強地抵制情感打擊并重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投身于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中去。
3.能夠自我克服不健康的性心態及性行為。例如,戀愛問題中的單相思、草率戀愛、感官滿足和功利滿足、不文明的戀愛方式(感情不能自控,在大庭廣眾之下旁若無人的親昵動作等),以及同學之間的嫉妒、猜疑或戀人之間的互相控制,這些都會嚴重地影響正常學習和同學友誼,應積極地自我克服。
4.注重塑造完整統一的人格。表現為不自作多情,對待戀愛理智并慎重,能夠適應控制自己沖動的情感,戀愛過程中言談舉止文雅、大方、平等相待、不粗俗,并適宜地保持心理距離,勇于拒絕不如意的異性追求等。
5.注重培養自己愛的能力與責任意識。即接受愛的能力和給予愛的能力,同時還包括以恰當的方式拒絕愛的能力以及發展愛的能力。因為每個人的戀愛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對方負責,更要對社會負責。
6.能夠認真接受性心理衛生與健康教育,主動矯正性態度,積極預防性變態,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和愛情價值觀。
正常的性需要和性欲望是性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科學的性認識是性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機制,正當的性行為是符合校紀、道德、法律規則的行為。只有在以上幾方面做到和諧,才算具備了健康的性心理。一個人的性行為受制于價值觀勝過單純的性知識,所以,大學生必須了解與性行為有關的道德內涵,學會用尊重、責任心和自控等基本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的性行為。
大學生性心理教育的內容
針對大學生性心理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加強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健康的性心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前大學生的性心理成熟嚴重滯后于性生理成熟的情況下,他們由于對性的科學知識一知半解,往往因性無知而產生焦慮的情緒和盲目的行動;有的大學生在體內激素的作用下,容易產生性沖動,但又不知道如何用道德和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其結果是造成了性行為的自由泛濫,嚴重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可見,在大學生性成熟的過程中,性生理上的渴求和性心理上的壓抑往往成為大學生產生性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為了幫助他們克服性心理的困擾,消除性心理上的障礙,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
1.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性教育。
首先,性教育有助于促進大學生適應性成熟的過程。性成熟包括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兩個方面,是人類生長發育必須經歷的一個自然過程。通過性教育,使他們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手淫、性夢、遺精、月經初潮等性生理問題與現象,清楚地認識艾滋病等性病的特征、傳播途徑、預防方法及其危害性,嚴格地按照社會規范進行正常的異性交往,堅決抵御外界不良刺激引起的性沖動,防止性行為的錯亂,保持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從而更好地適應性成熟這一自然過程。
其次,性教育有助于促使個體性別角色的社會化。人的生長發育可以分為兩個過程:自然成長過程和社會化過程。個體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個體通過社會化逐漸認識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并接受社會對不同性別個體的角色要求,形成一種行為規范。這種個體的性別角色行為,需要社會加以教導和通過個體學習才能掌握。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有關性別角色、性別差異、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有助于促進大學生以成年人的性別角色行為來要求自己,促進性別角色行為社會化的進程,防止婚前性行為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傊?,系統、科學的性教育為大學生科學的性認識評價系統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引導大學生科學地掌握性知識。
性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性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學習性生理學可以使人們減少性神秘感,降低性壓抑。性心理學包括性欲和性愛心理等內容,能夠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性心理發展,學會承擔自己的性別角色,正確調控自己的性心理。性社會學揭示了性行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要對自己的性進行控制,使其符合社會規范的需要,以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安定繁榮。大學生應努力學習和掌握性科學知識,避免性無知。面對各種信息,大學生要提高自我鑒別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性文化的影響。
3.引導大學生積極進行自我調節。
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懂得: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人的存在價值;每個人都應該以希望他人如何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他人;每個人發展自尊與自重都應該建立在良好的人格標準基礎上;性欲是正常和健康的,并且可以控制。
首先,要幫助大學生學會正確調節性沖動。
性欲望和性沖動是青春期男女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性欲望依賴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在性激素和外界刺激下產生的。性激素是性欲望的生理因素,性感覺、性情感、性體驗等是引起性欲望的心理因素。大學生對待性沖動常用的方式有三種,即壓抑、升華和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