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利益(1)

在任何政府設計中,最大的便利就是確保穩定、正直而不偏不倚的法律執行。

——《聯邦黨人文集》,第七十八篇

在希臘神話中,特彌斯(Themis)是一位蒙著眼睛、不偏不倚的正義女神。她手持天平權衡沖突,手握寶劍施行法令。這一生動的比喻在羅斯科·龐德的法理學中得到最充分的展開:

我們都需要地球,都有大量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滿足。我們有那么多人,但卻只有一個地球。每個人的愿望不斷地與鄰人相沖突或者相重疊。因此,不妨說這是一個任務艱巨的社會工程,它的任務是創制維持生存的物資和滿足人們愿望和要求的手段——人們共同生活在被政治所組織的社會里,即使物資、手段無法滿足人們的全部主張,至少也應當盡可能人人有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說法律的目的在于正義。我們不是說正義是一種個人美德,也不是說正義就是人們之間的理想關系。我們是說一種政體,一種關系的調整和行為的規制:使維持生存的物資成為滿足人類享有物質和采取行動的手段,在最小摩擦與最少浪費的情況下盡可能人人有份。

依龐德之見,法律體系評價的方式首先是實用:在現代法律的全部發展過程中,法院、立法者和法學家,對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很可能沒有清晰的理論認識,而是受一種以實用為目的的、清晰本能的指引,他們一直從事尋找實用的調和方式,即使不可能更多,也至少找到相互沖突與重疊的利益的實際折中與妥協。

第二種評價的方式參照了龐德有關權利義務的假定,這是所有法律秩序都努力達到的目標:

在文明社會里,人們必須能夠假定,(1)他人不會對他們進行有意的侵犯;(2)他們可以為善意之目的而控制自己所發現、獲取和占用的東西、自己的勞動創造物;(3)與他們進行一般社會交往的人將依良好誠信行事;(4)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將以應有的注意,不給他人造成不合理的損害;(5)執掌易于失控、逃逸而為害之物的人,將約束它們不超出適當的范圍。

龐德所考慮的第三種評價方式更加多樣而分散,他認為,一個社會中起作用的法律體系反映了社會的總體文化、方向和目標。在龐德的時代,美國社會正從自耕農的價值觀向集體的、城市工業的價值觀轉變,龐德由此提出了一種正義理論(減少浪費),一種沖突來源理論(匱乏),一種法律體系作用闡釋(裁判相互抵觸的主張和利益),一種變更理論(重新承認以往未被確認的主張),一種關于如何評價各種主張的理論(通過經驗、有關權利義務的假定,以及在法律體系中法官們將什么視為起作用的社會總體價值取向)。

羅斯科·龐德歷經的職業生涯有法官、學者和哈佛法學院院長,他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他對法律體系如何起作用,以及法律體系中的法律人角色的理解,沒有遇到過真正的質疑。不過,馬克·加蘭特爾(Marc Galanter)在《法律與社會評論》(Law&;Society Review)發表的文章卻是對龐德理論的挑戰。

第一節富人優先

一、當事人的類型

絕大多數對法律體系的分析都是從規則開始的,然后透過制度設施了解這些規則在當事人身上所起的作用。我想要把這個程序倒轉過來,從望遠鏡的另一端看出去,思考當事人之間的差異對制度運行方式可能產生的影響。

由于能力、法律狀態、資源占有等方面的差異,使社會上一些人有許多機會利用法院來提出或者捍衛某些主張;而另一些人則少有這樣的機會。據此,我們可以將社會上的人分成兩種權利主張者:偶爾訴諸法院的“孤注一擲”者(one-shotters),簡稱OS;長期從事相似訴訟的“職業玩家”(repeat players),簡稱RP。離婚案件中的夫婦、交通肇事的被害人、刑事被告人,都屬于OS;保險公司、公訴人、信貸公司,都算是RP。顯然,這是一種簡單的劃分,有些情況是處于中間地帶的,比如職業犯罪人。

典型情況下,RP是一個較大的單位,在任一給定的案件中,賭注都是較小的;通常情形下,OS都是些較小的單位,案件的結果就是賭注,這個賭注是很大的。對傷害案被害人和刑事被告人而言,案件的結果可謂是利害攸關的。但是,OS又可能遇到另一問題:他們的主張是如此微不足道和不可操作,以至于強制實現這些權利主張肯定是得不償失的,比如受缺斤短兩損害的消費者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

可以想見,在訴訟游戲中,RP的玩兒法與OS是大不相同的。考慮一下RP的一些優勢:

1.由于以前干過這事兒,RP們都有先一步的智慧,能夠籌劃下一次的交易,并且建立一個記錄。出具格式合同,要求證券保證金等,都是RP干的事。

2.RP們發展出一套專門技術,并且預備了一批專業人士。他們享受著規模效益,因而節約了每一案件的初始投入。

3.RP們有機會與現行制度發展有益的、非正式的關系。

4.RP必須建立并維持一個作戰者的信譽,他的利益就在于“討價還價的名聲”,而這種名聲又是他奠定討價還價有利地位的資源。

5.RP們可以碰運氣。爭執的事項對于OS越是重大,他們就越是可能采取“極大中的極小”戰略,也就是將最大損失的可能性最小化的博弈原則。對RP們而言,一旦賭注相對較小,他們就可能采取長期利益最大化戰略,甚至不惜在某些特定案件中付出最大代價。

6.RP們不僅在切近利益上碰運氣,而且在規則形成上做文章。他們可以運用游說等方法擴展資源,影響相關規則的制定。

7.因為眼前結果利害攸關,OS是不關心未來相似訴訟結果的;而對于RP而言,任何可能對未來案件結果有所影響的東西都值得追求。對于任何玩家來說,賭注越大而重玩的可能性越小,他就越是不會關心那些指導未來同種情形的規則。比如爭奪獨生子女監護權的父母,職業拳擊手起訴國稅局,面臨死刑的罪犯。與此相反,玩家在當前案件中的賭注雖然很小,但卻有一系列相似情形作為遠景,就會對法律的狀態更感興趣。國稅局、收養機構、公訴人都是這樣的玩家。

因此,如果RP熱衷于在一系列案件中將切實利益最大化,他就可能情愿出賣個案的切實利益,以換取規則利益或者將規則損失最小化,因而一旦RP預見到會有不利的規則后果,他就會尋求“和解”。RP們既然期待著一再的訴訟,就會選擇那些他們認為最可能產生有利規則的案件去起訴或者上訴。相反,OS們寧愿要一個切實的利益,也不要一個生成“好的法律”的機會。因此可以預期,那些能夠影響未來案件結果的“先例”會相對傾向于RP,要點僅僅在于,RP有較多的機會啟動有前途的先例,并且阻止不利于己的先例。

8.由于有專門的經驗和技術,RP們更有能力分辨哪些規則更有滲透力,哪些規則只不過是象征性的承諾。RP們可能集中投入資源,以促進規則的變革,并產生不同的切實結果。他們能夠用象征性的失敗換取切實的利益。

9.既然滲透力有賴于當事人的資源——知識、勤勉、專門服務和金錢,RP們更容易投入匹配的資源,以確保有利于他們的規則的滲透力。

這并不是說RP就等于富人——就權力、財富和身份而言,也不是說OS就等于窮人。在美國的背景下,絕大多數的RP的確比絕大多數的OS更加龐大,更加富有,更有權勢。顯然也有例外,有些刑事被告人雖然是OS,但卻可能非常富有。

可以設想一些涉及OS和RP不同組合的典型,制作一個表格,填充一些熟知的、大致符合美國情況的例子。

這里絕大多數是離婚和認定無行為能力的案件。絕大多數(比如90%的離婚案)都屬于非爭訟性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實際上是偽裝的訴訟,也就是當事人之間以及代理人之間借助審判名義進行的和解。這個方格中的真正訴訟通常發生在關系密切的當事人之間,他們為了一些不可分割的利益而爭斗,通常帶有不顧一切的非理性色彩。案件訴諸法院的時候,他們的關系已然破裂,他們的行為也很少符合日常模式。這樣的當事人都是工具性地援用法律,他們對裁決本身非常關注,而不大重視法律的長期狀態。這里很少有上訴,也很少有技術鑒定。法律原理與人們的習慣和公眾的態度可能是非常遙遠的。

方格Ⅱ:RP對OS

這個方格中包括了絕大多數真正的訴訟。法律被用于當事人日常的權利主張過程,而這些主張的制造,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經常性的商業行為。這些案件通常都是標準化的大生產,對于正式的審判,人們很少投入個別化的關注,很多這樣的案件都進行了非正式的和解,以求得想要的訴訟結果,并減少風險、成本和延誤。

方格Ⅲ:OS對RP

這里都是不常發生的案件,除了人身傷害案件以外。人身傷害案件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有一筆應急費,使當事人容易進入訴訟領域。在交通肇事傷害案中,訴訟就像在例行公事,而和解也極為接近可能的訴訟結果。在人身傷害案件之外,方格中的訴訟通常代表著某些OS的企圖,也就是,借助外界的幫助,制造對于某一組織的壓力。OS曾與這個組織打過交道,但現在處于關系破裂的邊緣,比如被解雇的職員或者被取消資格的經銷商。

方格Ⅳ:RP對RP

可以想見,方格IV中的訴訟是很少的,因為兩個RP在不斷博弈過程中,都期待持續的互惠交易,這種期待將會引起非正式的雙邊控制。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對商人交往和勞動關系的研究得到印證。正在努力設立的工會,以及正在努力阻止工會設立的管理層,在處理討價還價的伙伴之間的交易時,都越來越少地延請官員參加。具有互惠關系的單位之間,在法庭上并不調整它們的差異。在依賴第三方解決糾紛的場合,采取的形式可能大大不同于官方制裁,采用的規則是內部的而不是官方的。

然而,這里有一些特殊案件。首先,有這樣一些RP,他們尋求的不是進一步的切實利益,而是對基本文化信仰的裁判。例如,那些為教堂與州府的訴訟提供贊助的組織,它們作為RP所爭執的是價值差異(誰是正確的)而不是利益沖突(誰得到了什么),因而這類案件很少有和解的傾向,也很少有發展私下解決糾紛機制的基礎。

其次,政府是一種特殊的RP。由于法院可以通過有關公共政策的權威解釋,重新定義政府機構有關利益的概念,政府作為當事人就更喜歡在法院之外形成決定,而它的對手可能更愿意把政府拉上被告席,以期確保目標的轉換。

另一種特殊案件是在兩個不常打交道的RP之間進行的,比如兩家保險公司互為原被告的案件。在政府與壟斷組織的對抗中,雙方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以至于非正式的控制力量受到限制。在這里,它們的相互束縛又不足以控制各自的進攻手段,它們都是無路可退的。一次性的大買賣落空了,剩下的都是些邊緣性的冒險。

在這些基本假設的基礎上,我們勾勒出訴訟的總體輪廓和與之相關的各種因素。方格II中的訴訟總量最大,方格III中的訴訟最少。這兩個方格中的訴訟絕大部分都是大規模的、日常性的糾紛過程,它們發生在陌生人(沒有持續的互惠關系)或者離婚者之間——這樣的當事人之間能力是不均衡的。一方當事人是官方組織的“專業人士”(以此謀生者),他們享有戰略優勢。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由官方的規則建立和界定的,在訴訟當中,這些規則會因為交易成本和對優勢的選擇性運用而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方格I和方格IV中都是些不常見的但卻更具個人色彩的訴訟,當事人之間能量相當,過去或現在有持續的、多層次的關系,并且附帶著非正式的控制。當這種關系失去未來價值的時候,當雙方試圖裁決相互沖突的價值觀的時候,訴訟就出現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皋兰县| 灵武市| 奉节县| 运城市| 六盘水市| 蒙城县| 兴山县| 冷水江市| 同仁县| 新兴县| 吴川市| 青冈县| 河西区| 黄骅市| 东平县| 筠连县| 余干县| 大姚县| 宣城市| 东源县| 定兴县| 屏山县| 册亨县| 濮阳县| 桑日县| 通道| 南江县| 手游| 沭阳县| 黎城县| 兰州市| 禹州市| 沙湾县| 高尔夫| 五莲县| 榆中县| 香河县| 綦江县| 南郑县|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