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漫游的感想(1)

一東西文化的界線

我離了北京,不上幾天,到了哈爾濱。在此地我得了一個絕大的發現:我發現了東西文明的交界點。

哈爾濱本是俄國在遠東侵略的一個重要中心。當初俄國人經營哈爾濱的時候,早就預備要把此地辟做一個二百萬居民的大城,所以一切文明設備,應有盡有;幾十年來,哈爾濱就成了北中國的上海。這是哈爾濱的租界,本地人叫做“道里”,現在租界收回,改為特別區。

租界的影響,在幾十年中,使附近的一個村莊逐漸發展,也變成了一個繁盛的大城。這是“道外”。

“道里”現在收歸中國管理了。但俄國人的勢力還是很大的,向來租界時代的許多舊習慣至今還保存著。其中的一種遺風就是不準用人力車(東洋車)。“道外”的街道上都是人力車。一到了“道里”,只見電車與汽車,不見一部人力車。“道外”的東洋車可以拉到“道里”,但不準再拉客,只可拉空車回去。

我到了哈爾濱,看了“道里”與“道外”的區別,忍不住嘆口氣,自己想道:這不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交界點嗎?東西洋文明的界線只是人力車文明與摩托車文明的界線——這是我的一大發現。

人力車又叫做東洋車,這真是確切不移。請看世界之上,人力車所至之地,北起哈爾濱,西至四川,南至南洋,東至日本,這不是東方文明的區域嗎?

人力車代表的文明就是那用人做牛馬的文明。摩托車代表的文明就是用人的心思才智制作出機械來代替人力的文明。把人做牛馬看待,無論如何,夠不上叫做精神文明。用人的智慧造作出機械來,減少人類的苦痛,便利人類的交通,增加人類的幸福——這種文明卻含有不少的理想主義,含有不少的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我們坐在人力車上,眼看那些圓顱方趾的同胞努起筋肉,彎著背脊梁,流著血汗,替我們做牛做馬,施我們行遠登高,為的是要掙幾十個銅子去活命養家——我們當此時候,不能不感謝那發明蒸汽機的大圣人,不能不感謝那發明電力的大圣人,不能不祝福那制作汽船汽車的大圣人:感謝他們的心思才智節省了人類多少精力,減除了人類多少苦痛!你們嫌我用“圣人”一個字嗎?孔夫子不說過嗎?“制而用之謂之器。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孔老先生還嫌“圣”字不夠,他簡直要尊他們為“神”呢!

二摩托車的文明

去年8月17日的《倫敦晚報》(Evening Standard)有下列的統計:

全世界的摩托車共二四,五九〇,〇〇〇輛。

全世界人口平均每七十一人有一輛摩托車。

美國每六人有車一輛。

加拿大與紐西蘭每十二人有車一輛。

澳洲每二十人有車一輛。

今年1月16日紐約的《國民周報》(The Nation)有下列的統計:

全世界摩托車二七,五〇〇,〇〇〇

美國摩托車二二,三三〇,〇〇〇

美國摩托車數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一。

美國人口平均每五人有車一輛。

去年(1926)美國造的摩托車凡四百五十萬輛,出口五十萬輛。

美國的路上,無論是大城里或鄉間,都是不斷的汽車。《紐約時報》上曾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北方人駕著摩托車走過Miami的一條大道,他開的速度是每點鐘三十五英里。后面一個駕著兩輪摩托車的警察趕上來問他為什么擋住大路。他說:“我開的已是三十五里了。”警察喝道:“開六十里!”

今年3月里我到費城(Philadelphia)演講,一個朋友請我到鄉間Haverford去住一天。我和他同車往鄉間去,到了一處,只見那邊停著一二百輛摩托車。我說:“這里開汽車賽會嗎?”他用手指道:“那邊不在造房子嗎?這些都是木匠泥水匠坐來做工的汽車。”

這真是一個摩托車的國家!木匠泥水匠坐了汽車去做工,大學教員自己開著汽車去上課,鄉間兒童上學都有公共汽車接送,農家出的雞蛋牛乳每天都自己用汽車送上火車或直送進城。十字街頭,向來總有一兩家酒店的;近年酒禁實行了,十字街頭往往建著汽油的小站。車多了,停車的空場遂成為都市建筑的一個大問題。此外還發生了許多連帶的問題,很能使都市因此改觀。例如我到丹佛城(Danver),看見墻上都沒有街道的名字,我很詫異。后來才看見街名都用白漆寫在馬路兩邊的“行道”(Pavement or Side Walk)的底下,為的是要使夜間汽車燈光容易照著。這一件事便可以看出摩托車在都市經營上的影響了。

摩托車文明的好處真是一言難盡。汽車公司近年通行“分月付款”的法子,使普通人家都可以購買汽車。據最近統計,去年一年之中美國人買的汽車有三分之二是分月付錢的。這種人家向來是不肯出遠門的。如今有了汽車,旅行便利了,所以每日工作完畢之后,在家帶了家中妻兒,自己開著汽車,到郊外去游玩;每星期日,可以全家到遠地旅行游覽。例如舊金山的金門公園,遠在海濱,可以縱觀太平洋上的水光島色;每到星期日,四方男女來游的真是人山人海!這都是摩托車的恩賜。這種遠游的便利可以增進健康,開拓眼界,增加知識——這都是我們在轎子文明與人力車文明底下想象不到的幸福。

最大的功效還在人的官能的訓練。人的四肢五官都是要訓練的;不練就不靈巧了,久不練就遲鈍麻木了。中國鄉間的老百姓,看見汽車來了,往往手足失措,不知道怎樣回避;你盡著嗚嗚地壓著號筒,他們只聽不見;連街上的狗與雞也只是懶洋洋地踱來擺去,不知避開。但是你若把這班老百姓請到上海來,請他們從先施公司走到永安公司去,他們便不能不用耳目手足了。走過大馬路的人,真如《封神傳》上的黃天化說的“須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你若眼不明,耳不聽,手足不靈動,必難免危險。這便是摩托車文明的訓練。

美國的汽車大概都是各人自己駕駛的。往往一家中,父母子女都會開車。人工貴了,只有頂富的人家可以雇人開車。這種開車的訓練真是“勝讀十年書”!你開著汽車,兩手各有職務,兩腳也各有職務,眼要觀四處,耳要聽八方,還要手足眼耳一時并用,通力合作。你不但要會開車,還要會修車;隨你是什么大學教授、詩人詩哲,到了半路車壞的時候,也不能不卷起袖管,替機器醫病。什么書呆子、書踱頭、傻瓜,若受了這種訓練,都不會四體不勤,五官不靈了。你們不常聽見人說大學教授“心不在焉”的笑話嗎?我這回新到美國,有些大學教授如孟錄博士等請我坐他們自己開的車,我總覺得有點栗栗危懼,怕他們開到半路上忽然想起什么哲學問題或天文學問題來,那才危險呢!但是我經過幾回之后,才覺得這些大學教授已受了摩托車文明的洗禮,把從前的“心不在焉”的呆氣都趕跑了,坐在輪子前便一心在輪子上,手足也靈活了,耳目也聰明了!猗歟休哉!摩托車的教育!

三一個勞工代表

有些自命“先知”的人常常說:“美國的物質發展終有到頭的一天;到了物質文明破產的時候,社會革命便起來了。”

我可以武斷地說:美國是不會有社會革命的,因為美國天天在社會革命之中。這種革命是漸進的,天天有進步,故天天是革命。如所得稅的實行,不過是十四年來的事,然而現在所得稅已成了國家稅收的一大宗,巨富的家私有納稅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這種“社會化”的現象隨地都可以看見。美國近年的變化是資本集中而所有權分散在民眾。一個公司可以有一萬萬的資本,而股票可由雇員與工人購買,故一萬萬元的資本就不妨有一萬人的股東。近年移民進口的限制加嚴,賤工絕跡,故國內工資天天增長;工人收入既豐,多有積蓄,往往購買股票,逐漸成為小資本家。不但白人如此,黑人的生活也逐漸抬高。紐約城的哈倫區,向為白人居住的,十年之中土地房屋全被發財的黑人買去了,遂成了一片五十萬人的黑人區域。人人都可以做有產階級。

我且說一件故事。

我在紐約時,有一次被邀去參加一個“兩周討論會”(Fortnightly Forum)。這一次討論的題目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叫什么時代”?18世紀是“理智時代”,19世紀是“民治時代”,這個時期應該叫什么?究竟是好是壞?

依這個討論會規矩,這一次請了六位客人做辯論員:一個是俄國克倫斯基革命政府的交通總長;一個是印度人;一個是我;一個是有名的“效率工程師”(Efficiency Engineer),是一位老女士;一個是紐約有名的牧師Holmes;一個是工會代表。

有些人的話是可以預料的。那位印度人一定痛罵這個物質文明時代;那位俄國交通總長一定痛罵鮑爾雪維克;那位牧師一定是很悲觀的;我一定是很樂觀的;那位女效率專家一定鼓吹她的效率主義。一言表過不提。

單說那位勞工代表Frahne先生。他站起來演說了。他穿著晚餐禮服,挺著雪白的硬襯衫,頭發蒼白了。他站起來,一手向里面衣袋里抽出一卷打字的演說稿,一手向外面袋里摸出眼鏡盒,取出眼鏡戴上。他高聲演說了。

他一開口便使我詫異。他說:我們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好的最偉大的時代,最可驚嘆的時代。

這是他的主文。以下他一條一條地舉例來證明這個主旨。他先說科學的進步,尤其注重醫學的發明;次說工業的進步;次說美術的新貢獻,特別注重近年的新音樂與新建筑。最后他敘述社會的進步,列舉資本制裁的成績、勞工待遇的改善、教育的普及、幸福的增加。他在十二分鐘之內描寫世界人類各方面的大進步,證明這個時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

我聽了他的演說,忍不住對自己說道:這才是真正的社會革命。社會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向來被壓迫的社會分子能站在大庭廣眾之中,歌頌他的時代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黄龙县| 乌兰浩特市| 吴忠市| 太湖县| 常德市| 巫山县| 通江县| 鄄城县| 陆丰市| 普格县| 南宫市| 三明市| 长泰县| 治县。| 扎鲁特旗| 邯郸市| 商城县| 邹城市| 连云港市| 娱乐| 长岛县| 营口市| 无棣县| 上栗县| 南部县| 沾益县| 平顶山市| 宕昌县| 岚皋县| 囊谦县| 黑龙江省| 天门市| 海兴县| 夏河县| 神农架林区| 南安市| 横峰县| 佳木斯市| 稻城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