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注》中,向秀與郭象對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別之心,“棄彼任我”而生的人,做出了理論的解釋。這種人的品格,正是中國的人叫做“風流”的本質。
“風流”和浪漫精神
為了理解“風流”,我們就要轉回到《世說新語》(簡稱《世說》)上。這部書是劉義慶(403—444)撰,劉峻(463—521)作注。魏晉的新道家和他們的佛教朋友,以“清談”出名。清談的藝術在于,將最精粹的思想,通常就是道家思想,...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莊子注》中,向秀與郭象對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別之心,“棄彼任我”而生的人,做出了理論的解釋。這種人的品格,正是中國的人叫做“風流”的本質。
“風流”和浪漫精神
為了理解“風流”,我們就要轉回到《世說新語》(簡稱《世說》)上。這部書是劉義慶(403—444)撰,劉峻(463—521)作注。魏晉的新道家和他們的佛教朋友,以“清談”出名。清談的藝術在于,將最精粹的思想,通常就是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