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的身體會說話
- 比我優雅的女人都戀愛了
- 萊利
- 3998字
- 2015-07-06 11:19:27
不容忽視的肢體語言
甚至在我們張開嘴之前,我們已經進行過交流了,知道了我們是誰,我們在尋找什么,以及我們是否認為自己能夠達到目的。不管你喜不喜歡,你的身體也在說著話。這種非口頭的交流組成了我們所要傳達信息的百分之九十三。對,你明白了:只有你說的百分之七組成了你要交流的東西。
你是否經常奇怪,為什么跟你同樣美貌的朋友總是會在吧臺遇到一群男人的瘋狂追逐,而你卻只有在旁邊為她拿衣服的份兒呢?或者你經常發現自己只能得到那些還湊合的職位,卻不是理想的那種呢?
花上一天的時間來巡視你的四周。飯店里坐在那里吃午飯的那對夫婦究竟是吃得很愉快呢,還是喋喋不休地因為婆婆的事情爭吵呢?賣給你報紙的那個女孩是看起來很無趣,還是非常主動地愿意為你身后的那個帥哥服務呢?養成這種觀察你四周發生情況的習慣,并且嘗試著讀懂他們那些舉動的含義。
你的嘴說出了正確的事情,而你的身體卻喊出了相反的想法,這種情況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不管你知道與否,你周圍的人其實都是在根據你的舉動和面部表情來迅速做出評判的。想知道如何讓你的身體閉嘴?很簡單:注意當你有一個親密的朋友陪伴時你是怎么做的。你們兩個人都會很放松,自然流露肢體動作(或是雙臂交叉或是用手撓頭)。你會放聲大笑,直率爽朗的大笑也許在他們看來很迷人。這種不拘小節的行為可能會讓你們兩個都覺得很好。如果由于疑惑或是壓力的增長,使你在這樣的場合(比如說與一個朋友的新任男友初次見面的時候)也去模仿它的話,你就會立刻讓他們覺得你很放任,甚至會讓人誤會“我喜歡你”。
暴露真相的N種姿勢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優雅的女人,你需要懂得:不要把人們用他們嘴巴說出來的話同你試圖理解的他們的真實意圖聯系起來。話題經常在他們說出來之前,就已經通過他們的舉動、姿勢或是細微的面部表情告訴你了。大多數的表情不只是一個含義,所以讀懂他們的一舉一動和他們音調的變化,將可以幫你得出正確的結論。
·這樣很好
如果坐在你對面的人正在做以下任何一件事情的話:
手掌攤開,昂首朝天--說明他們很放松,對你的觀點也很認同,并且也很真誠。
點頭--說明他們同意,或是可能僅僅試圖討好你以便讓你喜歡他們。
微笑--一種純粹的微笑,面頰鼓起,眼角露出了皺紋,牙齒也露了出來的話就說明他們很開心也很有熱情。
腦袋傾斜--一般會是一個好的暗示,這說明有人很感興趣也樂意聽你的講話。
朝你傾斜--這意味著有人對你和你所說的話感興趣了。
如果他們感到非常有趣的話,他們的腿會向后撤而身體則會向前傾;如果有人一頭栽進椅子里并且向一側傾斜的話,他們這是在向你展示他們對你的友好呢。
向你暴露手腕--這種動作顯示了其進攻性,很可能是一種強有力的引誘工具呦!
向四周揮舞他們的雙臂或雙手--這種動作可好可壞。它意味著有人對所探討的話題已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了。這很好,如果是要公開表示對你的愛慕的話;但是如果是他們認為這次該你埋單的話就很糟糕了。
雙手抱住腦袋--這暗示著自信和一種舒適感。凝視--如果他們朝左看,他們的眼睛掃過你的臉,然后朝右看去,那么這個人肯定是對你著迷了。當他們最后凝視著你,比正常情況凝視得更長一些的時候,你就成為贏家了。
撫摩下巴--說明有人正聚精會神地聽你講的東西。身體面朝你--這會是一種觀察是不是有人正注視著你的好方法,此時你可以想著跟他們說些什么,他們是不是跟你有身體的碰觸呢?,F在事情進展得很好、很順利。
·順勢爬坡
如果坐你對面的人是在發出以下信號時:
交叉雙臂--這是一種防衛的信號,說明他們正試圖保護自己。
手放在臀部,胳膊肘向外--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用來搭建身體上的壁壘的行為,意味著“離我遠點”。
皺眉--可能是一種不安、憤怒或是討厭的信號。遮住雙手--遮住雙手說明他在打算后撤或是想要保守某個秘密。
抓撓他們的脖子--說明有人正在撒謊或是正壓抑著他們的思想。
撫弄、揉搓他們的臉--這可能意味著有人不是在講真話并且感到不自在。如果他們在說話時或是說話之后遮住了他們的嘴的話,說明他們打算以謊言結束你們之間的聯系。如果他們是在揉搓他們的眼睛的話,說明他們已經聽夠了你要說的話,希望你能打住。
腳或是腿蹺向門的方向--說明他們在想著“讓我離開這兒吧”。
聳肩--這一般意味著有人對你漠不關心、撒謊或是不夠坦率。但是,向上聳而不是向下聳肩膀是順從的表現,意思是說“我并無惡意”。
扭頭--當他們在談話的時候扭頭,這就意味著他們對你所說的話覺得不舒服,因此他們試著把頭扭向一邊。
撓頭--表明此人不能肯定他們的思想,或是不知如何回答你提出的問題。嘗試用一種不同的方法提問。
指節緊扣--這是很明顯生氣的標志。如果握緊的雙手藏住了拇指的話,說明他們可能感到不安,受到了威脅或是為人脅迫。
左右晃來晃去--這說明很不舒適,表明了不安或是沒有耐心。這也是一種為個人設計可以自我安撫的技巧。
無視你的凝視--我們越是喜歡某個人,我們就越容易看他。反之也一樣。如果他們碰到你凝視的視線但是狠狠地斜眼看你,說明他們對你很憤怒。
向一側傾斜或是后退--說明他們對你不感興趣想通過撤身讓你知道這一點。遠遠地站著可能說明他們感到受了威脅。
進入你的禁地--除非你愿意請一個人來到屬于你的禁地(這意味著你們現在差不多要臉貼臉了),一個走得太靠近的人可能是一個自我感覺很好或是一個自戀狂,而且一點也不在乎你的感覺,也可能是故意靠近試圖威脅你。那就趕緊后撤吧!
坐立不安或是跺腳--可能意味著不安或是不耐煩,但卻永遠暗示了某人在某方面覺得不舒服。
用力碰你--只有發怒或是想挑釁的人才會這樣做,避開他們即可。
以人為鏡,擁有和諧的存在感
現在你知道該如何讀懂別人的肢體語言了,那么到了自己使用這具有奇效的肢體語言的時候了。就技術而言,師傅所能做的就是領你入門,效果如何,關鍵還是看你自己的修行。戀愛中的人往往能和諧地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洗車或是做飯),補齊彼此沒有說完的句子或是一起計劃出游來完成這一點。
這種和諧的存在經常是因為伴侶雙方都感到了被理解和被欣賞。當你遇到某個人的時候,你也可以把這一自然療法應用起來。如果此人蹺著個二郎腿,那么也微微蹺起你的腿來;如果他們用雙手托住下巴,也照做。你可能覺得你這么做也太明顯了,但是只要你沒有把它演變成一種叫“西蒙跟我說”*的游戲的話,他們就會下意識地覺得你很著調。重復他們用過的辭藻,或是認同他們的感覺,“我明白你為什么對你的老板很失望”,所有這一切都會使得他們感覺舒服而且深深為你所吸引。
*一種你說什么我跟著學的游戲。
看著我的眼睛跟我說:“我不是天仙下凡”
使用目光交流來表達清晰的信息,是最終贏得一個人青睞的關鍵。拒絕使用它將會使你看起來善變、狡詐和無關緊要,而這其中的任何一條都不應該是一個優雅的女人的組成部分。如果你覺得目光的交流很難保持或是模仿的話,就想想你邂逅的(可能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男人或女人,而他(她)“太傲慢了而無法跟你這種人交談”,這似乎形成了一種定律。他們總是朝四周看--可能越過你的肩膀,或是瞅他們的手機或是掃視房間--暫且不提他們自己聲稱是多么地感興趣,你肯定會在離開的時候怒火中燒,覺得自己受了奇恥大辱。
想想有沒有這樣一個時刻:你認為某個人在對你撒謊(或是當你清楚地知道你是對他們撒謊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撒謊者的眼睛會向上、向下或是向一側看--基本上是除了你的臉的任何地方。嘗試凝視著他們,或是更為專注地盯著那些你已經認識的人,然后看看效果如何。他們可能會放松下來,對你也會熱情很多,并且有一種被理解或是被你記掛在心的感覺。最后,不要做得太過火。目不轉睛地盯著就像是一輛車燈大開、朝你疾駛而來的汽車--它只會使人們想要遮住雙眼找個地方躲起來。
“既然舌頭可以同耳朵講話,那么行為也可以對眼睛講話?!闭杂軐W家和散文學家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學術的推進》
觸摸,并非一切都與性有關
觸摸的力量可以被利用到你所有的關系中來,而不僅僅是那些你希望能演化成性的關系。但是在看起來熱情和看起來性饑渴到就像辦公室里的性變態之間還是有一條很明顯的界限的。
觸摸一定要有禮貌而且要恰如其分--千萬不要嘗試著觸摸那些很明顯不喜歡被觸摸的人。如果你不確定的話,他們很快就會讓你知道的。有些人對在肩膀上友善的一拍也會感到疼痛,而且他們也太害羞了,不知如何應對;而另外一些人寧愿把自己裝在19世紀的套子里,覺得你的魅力太過挑釁,以此達到挫敗你意圖的目的。因此再試一下就知道他們對你的反應如何了。
在背部、胳膊上、手上或是肩膀上輕輕地觸摸或是擰一下都代表著熱情和體貼。很明顯你需要因人調整自己的動作--如果你做完報告后在你老板背部狠拍上一下,很可能會使自己整個周末都在清掃櫥柜中度過。你也可以使用觸摸來強調一件事情,比如說當你告訴你朋友把紅酒不小心灑在她白裙子上深感抱歉時可以輕輕擰一下她的手,但是不要用它來吸引注視,特別是當那個人已經在跟別人交談的時候--那樣他們會有一種被別人一棒子打散的感覺。
優雅難擋的吸引法則
現在既然你能夠讀懂人心了,這里有些如何讓他們像磁石吸鐵末一樣為你所吸引的方法。
有這樣一些方法,使你的肢體語言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會使他們覺得你很受歡迎、很有趣或是覺得在哪里見過你似的。
伸出你的雙手并且攤開它們,確保你不是在照著“順勢爬坡”里提到的那些姿勢做。時不時地對你的動作在精神上做出審查,看看你是否在使用這些動作時感到神情緊張和不安。如果你在一個宴會上無意識地犯了這么個錯誤,而且你發現幾乎已經無法糾正了,就應該嘗試舉起一杯酒,至少能使你的身體看起來自然一些。不要站在一些角落里或是藏在人后,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朝你走來的話,不要忘記,用眼睛充滿電量的“車燈”
法,外加一個溫情的微笑啊。
“優雅是一種存在于他人身上,可以使我們對自己更加滿意的東西?!?
亨利·弗德雷西·愛彌爾(1821-1881)
瑞士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