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讓我們感到沉痛的現(xiàn)象(1)

官員的隱私在哪里?

官員財產(chǎn)公示在艱難試水,公眾等不及了。本著對黨和政府反腐大業(yè)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將矛頭指向官員名下房產(chǎn),成果是顯著的。大批房妹、房姐、房叔、房祖宗現(xiàn)出原形,其名下住房從十幾套一路飆升至192套。無一例外,這些落馬的官員都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厲追究。一時間,部分地區(qū)官員拋售豪宅的消息充斥網(wǎng)絡。

面對復雜情緒的蔓延,有些地方迅速行動起來,加緊出臺了房屋信息查詢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對輸入人名查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做出專門約束。比如除本人、公檢法、住房保障部門、律師等通過一定程序查詢外,工作人員對房屋權屬信息的內(nèi)容保密。

此舉引起巨大民意反彈,“官官相護”的指責不絕于耳。

為此,政策出臺者辯護說:“引發(fā)了部分市民對個人住房信息安全的擔憂。”各國一般都允許公開查詢登記信息,但一般都限于“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受到嚴格控制。

問題是:結合中國特殊國情,沒有健全的官員財產(chǎn)公示制度,很難界定其房產(chǎn)是不是涉嫌侵害公眾利益。

而且我相信一般百姓不會擔心被查房,會不會反對的都是官員和大款?對于大款,如果財產(chǎn)合法并嚴格遵守了限購令,自然應該加以保護,這對于有關部門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對于官員,卻要另當別論。

還有一個受官員追捧的觀點是:正常情況下,官員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純私人生活應享受隱私權保護,不得隨意披露。

遺憾的是,這只適合于沒有公權力的中國普通群眾。在目前權力運行不公開、不透明的背景下,加上社會依法監(jiān)督的渠道不暢、成本高昂,很難真正理清權力和公共利益的邊界。

對于普通人而言,健康狀況是隱私,但官員得了艾滋病就不是因為人民會擔心你會不會因此喪失為公眾服務的能力。

目前,國際上有很多國家針對一些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都有財產(chǎn)收入申報制度。我國《刑法》第395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chǎn)或者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的,可以責令說明來源。”相對而言,中國官員財產(chǎn)申報制度已經(jīng)嚴重滯后,如果再沒有事后強制公示措施的跟進,并借助社會監(jiān)督大力推動,無疑會為各類權力尋租和貪腐大開方便之門。

因此,當務之急不是限制公眾“以人查房”,而是官員主動公開房產(chǎn)乃至整個家產(chǎn),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jiān)督,進而取信于民。真的,一旦被選定為官,就應該做好犧牲普通人隱私權的準備在法制不健全的轉型年代,人民公仆本應有更高的覺悟,主動自覺地接受社會監(jiān)督。

這既是對清正廉潔好官的保護,又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救贖。

當然,要真正維護官員的隱私權,還需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推動民主化進程,實現(xiàn)官員任前財產(chǎn)的公開透明。畢竟,事后再清算家產(chǎn)會支付高昂的社會管理成本。

公款吃喝是哪門子“內(nèi)需”?

中央提出“八項規(guī)定”以及“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是深受群眾歡迎的,目前成果喜人。其連鎖反應是:停在高檔樓堂館所前的公車少了,站在這些場合門前說醉話和剔牙的官員少了,捎帶腳連茅臺等天價煙酒和高檔茶葉都出現(xiàn)了身價暴跌的景象。

一個服從中央、敬畏人民的政府正在浮出水面,希望繼續(xù)。

誰料竟有如下令人震驚的聲音從官場傳來:官員們不替人民吃喝,內(nèi)需堪憂。

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1-2月,出口和投資保持了23.6%、21.2%的兩位數(shù)增長,但是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增速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3%。其中,餐飲業(yè)收入增速僅為8.4%,限額以上企業(yè)餐飲收入甚至下降了3.3%。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2月份的一個例行發(fā)布會上介紹說,據(jù)抽樣調(diào)查,高檔餐飲企業(yè)的營業(yè)額,北京大概下降了35%,上海市下降超過20%,寧波市也下降差不多30%。

一些大吃大喝成性的官員私下里從臊眉耷眼變得理直氣壯起來,甚至揚言:不能抹殺公款吃喝的另類貢獻。

這個邏輯和前些年流行的“適度腐敗有利于經(jīng)濟增長”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分析,整治公款吃喝可能會讓消費和內(nèi)需受到一定影響。但別忘了,政府部門靠國家財政供養(yǎng),是不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在現(xiàn)代法治社會,其任何開支都要服從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都要接受全社會的監(jiān)督。

從這個角度講,中國高端餐飲財富的支柱之一公款消費顯然與之背道而馳,不僅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續(xù),如果再缺乏約束和監(jiān)管,還會敗壞社會風氣,成為腐敗滋生的可怕溫床。

據(jù)《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近年來公款大吃大喝現(xiàn)象屢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勢,其規(guī)模、范圍和程度已經(jīng)到了不得不嚴加整治的地步。有學者估計,全國三公消費總額已達到9000億元,相當于2012年全年財政收入的10%。每年喝掉的高檔名酒就相當于一個西湖。

如此饕餮不僅民怨沸騰,其實也成為官員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結合不少基層官員因為陪酒光榮成為烈士的奇聞,說明大吃大喝不僅戕害自己身體,還會因忙于應酬接待上級領導牽扯太多精力,影響正常工作。

不過,即使中央三令五申,公眾群情激奮,社會影響巨大,仍有官員頂風作案,試圖暗度陳倉。

《人民日報》報道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開發(fā)區(qū)的鴻翔路一帶,由于高檔飯店扎堆,被稱為“吃喝一條街”。春節(jié)前后,在相關政策影響下,這里清靜了不少。但最近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這里車水馬龍,各大飯店門前停滿車輛,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現(xiàn)象又有抬頭。

另外,據(jù)港媒披露,在福建一帶,官員公款吃喝已經(jīng)轉入地下私人會所、內(nèi)部食堂和農(nóng)家院,裝修接待條件不亞于五星級酒店,還能洗桑拿。官員們說:“只要躲開媒體和百姓,上級不會把我們怎么樣。”

出現(xiàn)這樣的回潮,一方面提醒紀檢監(jiān)察部門加大日常監(jiān)督問責力度畢竟在當下行政管理體制下,黨政監(jiān)督還是反腐主渠道,必須在特定歷史時期真正肩負起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另一方面要盡可能為社會監(jiān)督鋪路搭橋,形成體制內(nèi)外遏制公款吃喝的聯(lián)動機制。

更重要的是,要構筑遏制公款吃喝風的長效機制,還有賴于精兵簡政,實現(xiàn)依法行政,推動權力運行公開,落實李克強總理關于公開預算賬本的要求以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公示,從源頭上剎住公款吃喝風。

中國不需要公款吃喝帶來的有毒內(nèi)需,而需要政府自我約束,提供優(yōu)質高效服務帶來的公正社會秩序。只要政府能廉潔高效,厘清權力和市場邊界,真心為人民服務,著力構建公眾正常的收入機制和牢固的安全網(wǎng),經(jīng)濟快速健康增長何愁?中國內(nèi)需何愁?

84歲賣粥奶奶捐助災區(qū)令人無比沉痛

蘆山強震,193名同胞罹難,全民愛心再度匯聚,悲傷伴著濃烈的人間溫情詮釋了正能量的真實含義。有這樣一幕令人震撼不已:一個來自長春的84歲的孤苦奶奶,將賣粥積攢下的200元錢無私地捐助給了災區(qū)人民,并被當?shù)孛襟w深情報道。

她叫于萍,沒有親人,靠每天賣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除了賺出日常花銷,還要負擔房租,被大家稱為“賣粥奶奶”。

請注意報道中這樣一個細節(jié):老人蹲下身,從一個角落拿出一個塑料袋,笑呵呵地遞到記者手里。記者接過手沉甸甸的,原來里面又包著3個塑料袋,1毛、5毛、1元的硬幣各一袋,還有60張1元的紙幣。

顯然,相對于可以一擲千金、可以占據(jù)媒體顯著版面的富豪名企,這次捐助的金額可謂少得可憐,但同樣彌足珍貴。這位孤寡老人在風吹日曬雨淋中,每天平均賺五六十元錢。但她卻說,能幫助別人,自己就很開心,這不是錢能衡量的。

必須承認,她靠自己的善行再次完成了一次關于慈善的啟蒙:行善是一種道德的自覺,與金錢地位身份性別年齡無關,目的是獲得內(nèi)心的快樂。這足以讓那些將慈善當成宣傳手段與工具的人,那些管理善款卻總是無法向公眾說明善款去向的人,那些自己一分錢不捐卻總是逼迫別人獻愛心的人汗顏。

或許,這樣的人會像過去很多生計艱難但良知閃耀的草根愛心人士一樣,在媒體曝光后,被推上時代道德楷模的舞臺。

但我在感動之余,還是感到一種深切的悲憫和哀愁。

試想,一個84歲的老人,在任何一個社會保障完善的國家,都應該在各級幫扶組織的關愛下安度余生,而不是像80后年輕人一樣站在街頭賣粥為生,多么勵志,多么悲壯,多么堅強。按說,她更應該出現(xiàn)在各類創(chuàng)業(yè)講臺上,飽含深情地講述自己在無人關愛的情況下,怎樣不拋棄不放棄,為總是抱怨社會、厭棄生活的人鼓起生活的風帆。

從這個角度上,她應該是一個英雄奶奶,是中國1億多老人的杰出代表都這樣自尊自愛自強,面對中國銀發(fā)浪潮的不斷進逼,全社會經(jīng)常發(fā)出的沉重養(yǎng)老負擔喟嘆就是一個天大的偽命題。

因此,當人們習慣性為一個活在生活最底層的人,將自己的養(yǎng)命錢無私獻出,成就世間最動人的愛心故事鼓掌之余,似乎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這樣的愛心是否值得我們鼓勵?這樣的鼓勵是否有違基本的人道?尤其是在理性救助成為最強音的當下,思考上述問題尤為迫切。

拋開賣粥奶奶金子一般的心靈、菩薩般的情懷不言,只要認真思索下去,背后隱藏的這樣一個事實就會浮出水面:她佇立街頭久矣,以84歲的高齡發(fā)出熱切的叫賣聲,承受著本應由社會承受的生活壓力,萬千的路人經(jīng)過,其中可能有媒體,可能有相關機構的負責人,他們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當成合理應該的現(xiàn)實,直到地震爆發(fā),善良的奶奶拿出了本應用于糊口的所有積蓄200元,轉瞬成了大家欽佩的愛心模范這只是一個亟待救助的耄耋老人借助特定重大新聞事件意外獲得矚目的方式。雖然老人是淳樸無私的,但其余人不能不因為這樣的忽視而羞愧。

這份沉重的愛心其實驗證了一個特殊群體的存在:他們年事已高,多數(shù)喪失了基本勞動能力,加上家庭的破損、喪失,長期被社會保障體系屏蔽在大門之外,救助他們比歌頌他們的愛心重要。

衷心地希望充滿慈愛的“賣粥奶奶”能在社會的幫扶下長命百歲。如果不積極行動起來,她今天的命運就可能是我們的明天。

如果有關部門不能對84歲的愛心奶奶進行有效幫扶、妥善安置,那我呼吁在為其愛心歡呼鼓掌的媒體,對全城進行呼吁:行動起來,每天都將她辛苦售賣的熱粥搶購一空吧這是對她這份沉重愛心的最正確回饋。

當?shù)赖略庥鲑|疑

當代國人聰明過頭,發(fā)明了“見義智為”一詞,但結合當下道德淪喪的現(xiàn)實,遇到不明身份的陌生人有難,如果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多數(shù)必選擇明哲保身。古人發(fā)明“見義勇為”一詞不是愚蠢魯莽,而是證明危急時刻行善是基于人性的良知,不假思索,扶危濟困。

完善立法,加大對訛詐者的懲罰力度固然必要,卻很難從根本上喚醒扭曲病態(tài)的心靈。

一味地在道德范疇強調(diào)法治,發(fā)展下去,只會形成以毒攻毒、以惡治惡的恐怖循環(huán)。面對千夫所指,蔣老太一家拒不懺悔,老人仍堅稱自己是被小孩撞倒的,她覺得自己被冤枉,甚至賭咒:“如果我說了假話騙人,我全家死絕。”面對公安機關的處理決定,老人一家表示不服,將申請復議。這充分證明依法嚴懲并未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畢竟,在一個正常的社會,對有道德瑕疵的同類不是將其送進地獄,而應幫助其重返人間。

更重要的是,蔣老太無視警方嚴懲,繼續(xù)抵賴,除深陷道德困境之外,也有深層社會誘因:這場挑戰(zhàn)事關整個社會的良知和正義。參與者之眾,情緒之熱烈飽滿,既說明對良知、正義渴望之深切,也說明其匱乏之嚴重。所有的歡呼和譴責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或許沒幾個有勇氣當街扶起老人。

老人之所以受尊敬,不僅因為年長,更由于歲月磨礪帶來的心智成熟和內(nèi)在良善。孩子之所以受關愛,不僅因為年幼,更由于涉世不深帶來的天真無邪和人性純潔。

一次意外,將一個老太和三個孩子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在媒體筆下,老人如惡魔附體,孩子因純良受驚。

其實,這注定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蔣老太以耄耋之身,為老不尊,化身滅絕師太,對脆弱的道德完成致命一擊,而且此類事件已經(jīng)屢屢發(fā)生,嚴重挑戰(zhàn)人性底線,背后成因耐人尋味。令人戰(zhàn)栗的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在她的培養(yǎng)下,其子決心將訛詐進行到底,甚至不惜進班房,自私冷漠頗有代代相傳的意味。

三個備受驚嚇的孩子在法治的護佑下,終于討回公道,盡管聲稱以后還會攙扶跌倒老人,但這次磨難估計會使他們增添一些自我保護的經(jīng)驗,不再沖動。遺憾的是,這次本屬道德范疇的善舉再次麻煩法治做出裁決,恰恰說明道德已危如累卵,而法治作為人類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只能完成對惡的懲處,卻無力完成對善的托舉。

如果所有的道德命題都交付給法治處置,則社會無法支付其高昂的成本。在三個孩子怒討公道的過程中,驚動了多名證人、多名警察、多家媒體和千萬網(wǎng)友,形成了完整的證據(jù)鏈條和強大的監(jiān)督合力,方挽狂瀾于既倒。恕我直言,不是所有的攙扶老人被誣者都能如此幸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沭阳县| 色达县| 贵港市| 五常市| 新余市| 元朗区| 巴彦淖尔市| 胶州市| 六枝特区| 通州市| 仁化县| 芮城县| 霸州市| 板桥市| 炎陵县| 若羌县| 大名县| 筠连县| 陕西省| 河北省| 宜昌市| 鲁山县| 枞阳县| 黔东| 大厂| 晋宁县| 西安市| 栾城县| 繁昌县| 江永县| 昭苏县| 恭城| 汨罗市| 江都市| 股票| 大丰市| 石城县| 灵川县| 太谷县|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