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真誠生活美麗如花(1)
- 學會生活 學會享受
- 秦榆編著
- 4995字
- 2016-02-24 14:02:37
巴爾扎克說:一清如水的生活,誠實不欺的性格,無論在哪個階層里,即使心術最壞的人也會對之肅然起敬。
生活因為真誠而充滿情趣,品味著這些真摯感人的小故事,你會發現,在茫茫人海中,這些惟美的故事,將成為你美好生活中一盞指路燈。
1.人生需要信譽和真誠
1835年,摩根先生成為一家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因為這家公司不用馬上拿出現金,只需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名字就可成為股東。這符合摩根先生沒有現金但卻能獲益的設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按照規定,如果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惶失措,紛紛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認為自己的信譽比金錢更重要,于是他四處籌款并賣掉了自己的住房,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東。然后他將賠償金如數付給了投保的客戶。
這件事過后,伊特納保險公司成了信譽的保證。
已經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成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險公司已經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
果然客戶很快蜂擁而至。原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許多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
過了許多年之后,摩根的公司已成為華爾街的主宰。而當年的摩根先生正是美國億萬富翁摩根家族的創始人。
回憶當初,其實成就摩根的并不僅僅是一場火災,而是比金錢更有價值的信譽。還有什么比讓別人都信任你更寶貴的呢?信任的基礎是什么?是互相之間對人品的了解與欣賞,是人與人之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友情。
公元前四世紀,在意大利,有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觸犯了國王。皮斯阿司被判絞刑,在某個法定的日子將被處死。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能與遠在百里之外的母親見最后一面,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因為他不能為母親養老送終了。他的這一要求被告知了國王。國王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允許他回家,但是他必須為自己找個替身,暫時替他坐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實現的條件。有誰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這豈不是自尋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
達蒙住進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訣別。人們都靜靜地看著事態的發展。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皮斯阿司還沒有回來,刑期眼看就快到了。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司的當。行刑日是個雨天,當達蒙被押赴刑場之時,圍觀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幸災樂禍的人大有人在。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面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也已經掛在達蒙的脖子上。膽小的人嚇得緊閉了雙眼,他們在內心深處為達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在淋漓的風雨中,皮斯阿司飛奔而來,他高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這一幕太感人了,許多人還都以為自己是在夢中。這個消息宛如長了翅膀,很快便傳到了國王的耳中。國王聞聽此言,也以為這是謊言。國王親自趕到刑場,他要親眼看一看自己優秀的子民。最終,國王萬分喜悅地為皮斯阿司松了綁,并親口赦免了他的刑罰。
有人不重視信譽,認為那不如現實的利益重要。但不要忘記,一旦失去了它,你還能得到現實的利益嗎?
生活悟語
真誠和善意付出之后,得來的也可能是無情的傷害,這雖是一種不幸,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收獲,因為它可使我們悟出許多人生的哲理。
2.種下真誠的種子,就會結出真誠的果實
這是一個早在歐美有很多人知道,又因年代長了,如今又是鮮為人知的典型的善有善報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兩個窮小伙子在斯坦福大學邊上學邊打工。生活學習都太艱難了,他倆想和一位著名鋼琴家合作,為他舉辦獨奏音樂會,可搞點錢交學費。
這位大鋼琴家就是伊格納希·帕德魯斯基。他的經紀人和小伙子談判,讓他們交2000美元。也就是說,必須搞到2000美元之外,多余的錢才是小伙子們的。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小數目,但卻是大鋼琴家演藝的時價,不能少了。小伙子們答應了,開始拼命工作,但是到音樂會開完,他們發現總共只掙了1600美元。
懷著忐忑的心情,小伙子們去找大鋼琴家。他們把所掙的1600美元全給了他,還附了一張400美元的空頭支票,對他許諾說他們一定把余下的400美元掙到,錢一到手,立刻就會送來!“不,孩子們,”帕德魯斯回答說,“不必這樣,完全不必。”說完他把支票撕成了兩半,并把1600美元也送還他們手中:“從這些錢里扣除你們的食宿費和學費。剩下的錢里再多拿去10%,那是你們工作的報酬,其余的歸我。”
許多年過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帕德魯斯基擔任了波蘭的國家總理。大戰后成千上萬饑餓的人民在呼救。身為總理的他四處奔波,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當時,能切實幫助他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美國食品與救濟署的署長赫伯特·胡佛。胡佛得到了呼救的信息后,立刻答應了。不久,成千上萬噸食品運到波蘭救了成千上萬的饑民。不久,帕德魯斯基總理在法國巴黎見到了胡佛,當面向他感謝。胡佛回答說:“不用謝,完全不用。帕德魯斯基先生,有件事你也許早忘了。早年有兩個窮大學生很困難,是你幫助了他們,其中一個就是我。”
生活悟語
在別人困難時幫人一把,其實也是在幫自己。事事皆有回報,懂得這些,困難時我們才會得到別人真誠的幫助。
3.真誠成就一個冠軍
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車愛好者。一天清早,他在大街上巡邏,突然發現一輛自行車飛速向他駛來,他下意識地拿出測速儀,開始測定他的速度有沒有違反交通規則。
騎自行車的人根本就沒發現警察在測他的速度,他像一匹野馬一樣沖來。
測速儀顯示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限定的速度,他違規了!警察這么一想,覺得不對,天哪!他測出的竟然是汽車的速度,也就是說,這個自行車手的速度超過了汽車。他驚呆了,他有點不相信一個人可以把自行車騎得像汽車一樣快。
他把那個騎車人攔下,車手是一位十五六歲的學生。警察告訴他違反了交通規則,并且要對他實行罰款。警察讓學生說出他的學校或家庭住址,否則要對他進行重罰。那學生說出他騎快車的理由,因為他要趕去上學,不然他就要遲到了。警察聽了這話,想了想笑著對學生說:“那么,你先去上學,以后我會與你聯系。”
不久,那個孩子的學校接到一封信,信來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車俱樂部,這個俱樂部曾經培養過許多優秀的自行車運動員。信中說,歡迎那個叫斯卡斯代爾的孩子參加他們的俱樂部,他們將為他提供一切訓練條件,信中還夾寄著一張警察測定的車速。
學校有些驚訝,他們鼓勵孩子參加自行車俱樂部。
4年后,斯卡斯代爾成為丹麥自行車的冠軍,并在奧運會上拿到自行車運動項目上第一塊金牌。
生活悟語
試想當初那位警察按章辦事對斯卡斯代爾罰款了事,可能就此埋滅了一個運動天才。而正是警察擁有一顆細致而善于觀察的仁愛、真誠的心,挖掘出了一個少年天才,改變了少年一生。很多時候,我們許多人就缺少這種溫情與真誠。
4.永不丟失的真誠
夫妻雙雙都是江南水鄉一所中學的教師,20年從教,觀念不舊,物質生活不差,那份質樸不變。
水鄉風景誘人。過節時,城里親戚都聚在那家,其中有女主人的侄女——大學剛畢業的銀行職員。
這天侄女打算告辭,臨走前她的一只白金戒指怎么也找不著。怕誤了班車,女主人說,你先走好了,我幫你找。
侄女走后主人夫婦陪客人們撐小船過小橋穿小巷,晃晃悠悠,直到天黑才回。晚飯用畢他們才想起戒指的事。在床底下、沙發縫里、食品柜角找了個遍,沒有。想起上午侄女曾花兩小時幫著理薺菜,而薺菜皮已與垃圾一起倒掉,便手提節能燈到樓下垃圾箱里翻了個遍,仍沒有。
正折騰著電話鈴響了,已經回到城里的侄女焦急地詢問戒指的下落。女主人說:別擔心,肯定在的。并問它值多少錢。侄女說了個數目不少的價,客人都有些不自在起來。女主人仍不緊不慢:在我這兒,不會丟的。
電話掛斷,眾客人都自告奮勇要幫著徹底尋找,女主人卻笑著說:沒事的,明天再找。
次日早起,女主人忽地想起什么,從放針線雜物的小抽屜里搗鼓出一樣東西,問眾人道:莫非是它?
眾人湊近看,一個簡單的小箍,一粒小小的鉆石,式樣毫不起眼,卻正是那枚白金戒指!
女主人頓時雙頰飛紅:昨天我道是個舊窗簾箍呢,隨手就扔進抽屜了,害得大家虛驚一場……她帶著一臉“肇事者”的歉疚表情。
客人們對她都很羨慕。她說不會丟失,就真的沒有丟失。本來沒有丟失,即使一時找不著她也堅信不會丟失。永不丟失的,恰是她對物欲的平靜和對他人的真誠。
生活悟語
真誠之所以感動他人,因為它是人人都需要卻又十分珍貴的東西。生活中是因為有了“真實”和“誠意”,才讓我們信感溫馨與美好。
5.快樂的分享
張廣山在念中師時,曾在省報寫了一則小文,得了三塊錢稿費。很多同學要他請客,他很為難,才三塊錢,買什么好呢?班上的生活委員說:“這容易,你把錢給我吧。”當天下午,生活委員在黑板上寫出通知:本班某某為慶祝處女作發表,定于本周周末,請全班同學進城看電影,并招待冰棍一支。
全班同學一片雀躍,像過節一樣等待周末的到來。學校離城八里地,大家都是走路去,走路回,一路歡天喜地。后來生活委員找張廣山結賬:電影票每張5分,冰棍每支2分,全班42人,共開支2元9角4分,“還剩6分錢,給你。”
那次請客,同學們都很高興。許多年以后,還有人說,那一回張廣山給了他們一個快樂的周末,他自己也高興了很久。后來他也曾多次請客,花費也大,但從沒有那樣快樂過。為什么呢,因為那次請客,是樂在簡單。
那年張廣山下放在鋼廠勞動,廠長很看重宣傳工作。他規定,只要在廠里或市廣播站播出一篇文章,廠里就獎勵5毛錢。那時在高溫爐前加一個班,也才5毛錢。于是張廣山拼命寫廣播稿,因為5毛錢一篇的稿酬,在他認為是很豐厚的回報,每年都要寫上一百多篇。那些年,寫廣播稿,是他最大的快樂了,而且以此為榮,津津樂道。
后來,當他看到別人一部書稿賣上100多萬,張廣山對寫廣播稿再也沒有了興趣,那5毛錢的快樂也就沒有了蹤影。當年那寫廣播稿的快樂,是樂在知足。
生活悟語
快樂是生活的賜予,我們誰都可以擁有。它不是商品、不是誰的專利。快樂不用錢買,但也不是俯拾皆是。一個人快樂與否,要看你自己用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它,你自己怎樣去尋找,去操作和經營。
6.真誠地向他人伸出你的一只手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歲時寫了一部中篇小說《窮人》,學工程專業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給《祖國紀事》。編輯格利羅維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時分開始看這篇稿子,他們看了十多頁后,打算再看十多頁,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頁,一個人讀累了,另一個人接著讀,就這樣一直到晨光微露。他們再也無法抑制住激動的心情,顧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撲過去緊緊把他抱住,流出淚來。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內向,此刻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感情。他們告訴這個年輕人,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讓他不要放棄文學創作。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羅維奇又把《窮人》拿給著名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看,并叫喊著:“新的果戈理出現了。”別林斯基開始不以為然:“你以為果戈理會像蘑菇一樣長得那么快呀!”但他讀完以后也激動得語無倫次,瞪著陌生的年輕人說:“你寫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嗎?”平靜下來以后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了反應:“我一定要無愧于這種贊揚,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奮,努力成為像他們那樣高尚而有才華的人!”后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大量優秀的小說,成為俄國十九世紀經典作家,被西方現代派奉為鼻祖。
格利羅維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贏得人們的尊敬,但同樣令人們尊敬的是他們“騰出一只手”托舉一個陌生人的行動。而且從最初他們就預料到這個年輕人的光芒將蓋過自己,但圣潔的他們連想也沒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騰出一只手”給別人肯定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別林斯基等三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后來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搶了光芒,但畢竟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舉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騰出一只手”者則是默默無聞的,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陀氏那樣成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騰出一只手”給別人,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無論被托舉者最后是否平凡,無論能否得到回報,都不影響愛的價值。
生活悟語
雄渾是山之魂,清秀是水之魂,真誠是人之魂。真誠,可以使所有靈性的生命變得美麗。如果你能在他人需要幫助時能夠向他們伸出真誠的手,你就會得到一種無法比擬的欣喜和歡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