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是宋代有名的文學家,他晚年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小孤山上。他在山上種了365棵梅樹,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勞作。待到梅子成熟的時候,就有成群小販前來買他的梅子。他賣梅子不是按斤論兩,而是根據(jù)每棵樹梅子的多少來判斷,估價很公道,所以商販們都喜歡買他的梅子。他平時還準備了365個竹筒,把每棵樹賣下的錢分別裝在竹筒里編上號,不管有客人、無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里裝的錢生活,絕不多用一文。
他還養(yǎng)了兩只白鶴。其中一只鶴,取名“鳴皋”。每逢客人來訪,林逋不在,童子便開籠放“鳴皋”報信。林逋見鶴,即回家會客?;蚴敲看慰腿藖砹?,林逋就打個忽哨,白鶴就會立刻飛來,立在林逋跟前。他把錢和紙條裝在一個袋子里,掛到白鶴頸上,讓白鶴飛往市里買魚肉酒菜。那些商販見白鶴飛來,知道林逋家里來了客人,就按紙條所開貨物收錢付貨,交給白鶴帶回。林逋的日子過得非常閑適。
“原文”
競逐聽人,而不嫌棄盡醉;恬淡適己,而不夸獨醒。此釋氏所謂:“不為法纏,不為空纏,身心兩自在?!?
“譯文”
任憑他人去爭名逐利,追逐榮華富貴,不因為他們沉迷其中而討厭他們;淡泊名利、清靜無為是自己的本性,不必因此而夸耀自己的清高。這就是佛祖所說的:“不糾纏于各種教義,不糾纏于虛幻的理念,這樣就能做到身心都處于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