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滌清塵慮,尋回初心(4)
- 靜下來,才能看見自己
- 舒心
- 4059字
- 2015-07-08 11:52:36
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不在家里休息,而選擇露營呢?對于都市露營,許多人提出這樣的疑問。都市露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好方法。有時候工作強度很大,出去旅游的機會又很少,都市露營既簡單又有趣。都市露營其實營造了一個特殊的放松環境,在這里大家一起放音樂、用爐具煮咖啡,甚至大聲唱歌,這在城市的其他場所是根本不可能的。
露營不等于在室外睡覺,而是一群朋友在都市里某個寧靜的角落,一同度過夜晚,它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神秘性,這也是吸引大量白領參與的原因。
自由的生活,隨心而至。最大限度地接觸自然。有時甚至可以隨便找個路邊的小旅店過夜,但更多的時候,則是在沿途的國家公園里露營度過。晚上透過帳篷上的小小天窗,可以望見月亮、星星,還有螢火蟲,可一旦下起雨來,帳篷還沒搭好,就已經淋了個落湯雞。這不如想象中那么浪漫,可感覺似有一種以天地為家的豪邁。
露營江邊,還可以暢游溪中。坐在船上,很快就融入到迷人的湖光山色中了。夏日午后,天氣特別晴朗,一望無際的天空中漂浮著幾朵白云,在蔚藍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樣湛藍,那樣晶瑩清澈。偶爾有幾只水鳥貼著水面飛翔,蕩起一朵朵漣漪。露營美在自然,自然的景致,自然的山水,給人一種秀美純凈的新意境。露營美在樸實,沒有人工的雕琢,如出水芙蓉一樣讓人感到清晰爽目。
清晨被蛙叫喚醒,出去透透氣,呼吸著帶著泥土的芬芳的空氣,又進入帳篷睡覺。徹底睡醒的時候,你會發現太陽已經高高掛在天空,漁工們早已站在湖邊工作了。
遠離城市的喧囂,讓心靈得到徹底的凈化。露營生活,別樣的心情,別樣的人生。
邁出你的第一步之前,請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大自然是整合內心生活的必需品,可是現代生活,幾乎切斷人和大自然的聯系。戶外的天地總是洋溢生機,有著鼓舞的偉大力量,可惜的是,我們不再從大自然吸取能量。
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一定要擁抱大自然。如果每天散步是你的養生之道,別忘了戶外的美景與新鮮空氣,它們會提升我們的心靈美感,陽光、藍天,還有芬芳的泥土,多美的自然萬物啊。
邁出你的第一步之前,請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鼓動活力,然后欣賞今天的天氣,無論它是陰是晴、是寒是暑。散步途中,你有沒有看到青翠綠樹、唱歌的鳥兒、盛開的花朵?請讓燦爛的大自然活化你的身體、治療你的心靈、提升你的精神。
如果你沒有外出運動的習慣,至少,每天應該花點時間欣賞大自然,讓大自然賜給你能量。請從明天早上開始,站出屋外,至少五分鐘。在你搭車或跳進火車站之前利用時間,觀賞一下天空的云彩,或是草地上的露珠。或者,下班后先不必急著進家門,請在戶外佇立五分鐘,感謝又美好的一天。
氣候允許的話,何不外出,到公園吃午餐。或是找一片有樹蔭的草地,安安靜靜地與大自然對談。如果天氣晴朗,請多多深呼吸,舒展你的身體,你的心靈。
勞累之余不妨到田野鄉間、森林里、小溪旁,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突然發現原來空氣還是這么新鮮,原來生活依然還是這么美好啊!
人活著不要太難為自己,要求自己去拼搏、去爭奪,當然有意義的事還是有必要去做的。為了生活,為了貢獻社會,工作還是要認真干的。但是如果過分的在意個人的得失,并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失去與擁有之間,那么難免會迷失了自我,忽略了生活的意義啊。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與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有什么區別呢?豈不可悲!可嘆!
其實啊,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有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調整自己的心態,多發現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不要過多的奢望。如此生活自然就會多姿多彩。
晚上就寢之前,請養成習慣,打開大門,走到戶外,幾分鐘就可以了。鼓勵你的另一半、子女加入。即使一個深呼吸也將令你享受到自然的清新,相忘于寂寞的深宵,與高曠的夜空一起思考。
如果你常常在盡是水泥建筑的大城市,那更要抽空到附近的公園野地散散心。而且,假日一定要去有自然美景的地方,充充電,同時從宇宙能量的接收里接觸真正的你。
保持一顆初心,珍藏生命的靈性
佛家有一個詞,叫“初心”,喜愛禪宗的喬布斯喜歡這個詞—“初心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贊嘆”。失去初心,人就會“被卡在固有的模式中,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永遠無法擺脫出來”。喬布斯一直把自己作為初學者,說“我仍然在新兵營訓練”,借此脫離以往的成功模式,“StayHungry”,不失初心。
也不知道為了什么要在自己走的路上,慢慢地讓自己開始變老。一種生活的積累,要讓人生的智慧開始慢慢釋放。或許停下步伐面對某種困境而束手無策的時候,就是某種跡象的到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年輕人,有一天,因心情不好,他走出了家門,漫無目的地到處閑逛,不知不覺到了森林深處。在這里他聽到了婉轉的鳥鳴,看到了美麗的花草,他的心情漸漸好轉。他徜徉著,享受著生命的美好與幸福。忽然,他身邊響起了呼呼的風聲,他回頭一看,嚇得魂飛魄散,原來一只兇惡的老虎正張牙舞爪地撲過來。他拔腿就跑,跑到一棵樹下,看到樹下有個大窟窿,一顆粗大的樹藤從樹上深入窟窿里面,他幾乎不假思索,抓住樹藤就滑下去。他想,這里也許是最安全的,能躲過劫難。
他松了口氣,雙手緊緊地抓住樹藤,側耳傾聽外邊的動靜,并時不時伸出頭來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來踱去,久久不肯離去。年輕人懸著的心又緊張起來,他不安地抬起頭來,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驚,一只尖牙利齒的松鼠在不停地咬著樹藤,樹藤雖然粗大,可經得住松鼠咬多久呢?他下意識地低頭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盤著四條大蛇,一齊瞪著眼睛,嘴里搖卷著長長的芯子。恐懼感從四面八方襲來,他悲觀透了。爬出來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也下不得,想這么不上也不下吧,卻有那只松鼠在咬樹藤,他甚至已經聽到了樹藤被咬之處吧咯吧咯欲斷未斷的響聲。
人生至此,夫復何求?前后左右都是一個“死”字圍困。當年釋迦牟尼布道之時,發明出來的這個故事,是在暗喻著一些事情。那個尖牙利齒的松鼠,其實就是時間;而洞底盤著的四條大蛇,就是佛家口中的生老病死;洞外的老虎呢,就是人生際遇的困難。生活中,我們是能碰到這樣的事情,說真的,這樣玄乎的事情是很難如此巧合的。但是呢,這就像是用游標卡尺將一根頭發絲的直徑給度量出來了一樣。
松鼠會啃斷那條粗粗的樹藤的,而變老之后,也逃不開生老病死的糾纏。忽然憶起莊子臨終之際,他的弟子打算給準備豪華的棺槨,華麗的壽衣。可是,他說:“與其埋在地下,讓微小的蟲子吃掉身軀,還不如放置于高山之巔,讓飛禽走獸食掉身軀。”想來,人生終歸不能擺脫生老病死的糾纏,何不奮力一搏,趁著松鼠尚未得志之時,趕出去,將老虎打敗,像是武松一樣,縱然不能,也算是好過被那四條蛇所吞噬掉。
回過頭來,想一想,怎能忍心讓生活的積累變成負累呢?曹操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陶潛云:“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無論是積極入世的曹公,還是積極出世的陶公,他們都沿著心神所在,拋卻腦后的生老病死,“不要怕”地兌現了、兌現著“初心”。改掉初心,而墮入庸俗道者,十有八九,為此撰文一則,勉勵自己,勿忘初心。
“初心”是人在為自己的生命尋找真相時,最堅實不變的心志。那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度期盼,相信自己可以有一些創造、一些收獲,相信自己可以成為自己和別人的養分。
生命的創造是一種自然律,鳥不倒飛,水不逆流,風不反吹。在生命的時空里,人們只能把握自己,山鳥、流泉、風雨……我們必須回歸自然。
寧靜,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找的,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靜。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舍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水往低處流,云在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人生路上,一路走來,有許多難解的問題,關乎心靈,涉及思想,讓我們困惑不已。隨著人生境遇的不斷改變,禪意盈心,讓我們有了心得。
什么是禪?
禪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修行方法。參禪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禪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來,我們頑固地認為,修身養性固然不錯,但我們絕不可能達到不恨不怨的豁達境界。
試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會不怨天尤人?生活中,被人傷害,為什么不還以顏色,以牙還牙?向敵人示弱,為對手鼓掌,這樣的人生豈不是一種懦弱的行為?難道好人就是軟弱可欺的嗎?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說的就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每個人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鏡臺,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拭,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
但下面的這四句話卻讓我們忽然了悟,原來煩惱都是自己找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不是樹,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本來無一物,怎會染上塵埃?
這之后,人生所有的難題便都迎刃而解了。那禪精要義,就如奔流的溪水,溫暖地流淌,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的心靈原野郁郁蔥蔥。
在這個充滿了浮躁氣息的世界里,寧靜就像是一泓溫潤的湖泊,化成雨,飄灑在人的心里,成為洗滌心靈塵埃的清泉。寧靜,才能聽見花開的聲音,才能聽到雪落的聲音。
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智洪與趙州禪師的境界,我們可能永遠無法企及,但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不斷地接近。
心寧靜,以致遠。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間。人活著應該是努力讓心靈得到升華,把現實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你關心的,應該是你自己的心。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無物不美,但要有一顆欣賞美的心。
紅塵中,許多人喪失了甘于平淡的樸實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摯的收獲與擁有,不再有一顆豐盈的心。豈知,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將功名利祿看淡,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才能獲得禪宗所說的“平常心”。
擦凈心中的塵土,做一個真誠的人。當我們擦凈了心中的塵埃,還自己一份坦誠和真實,就為自己擦亮未來光明之燈。
莊重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