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甲午戰爭后列強在中國的角逐(3)

清政府以俄國為主進行借款的談判在列強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英國政府對中國背棄原先與英國達成的默契轉而依靠俄國極為惱怒,于是英國政府通過一切手段阻止中國向俄國借款。6月5日,英國外交部致電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要求他向中國政府強調,俄國在中國借款問題上的干預是要不得的,指示歐格訥聯合赫德及其他對中國有影響的力量,用更強烈的言辭勸說中國政府不要接受俄國的借款,聲稱中國政府是因為過度地感激俄國對中國的幫助而將俄國的枷鎖套在了中國人的頭頸上。德國駐華公使也向中國政府強調:中俄借款如果成立,勢必危害中國的國家主權。

英德兩國的警告與威脅雖然危言聳聽,但也不能不引起清政府的注意和恐慌,清政府指示李鴻章設法核實德國駐華公使所言的真實性,并指示許景澄在與俄國政府談判的時候務必設法減去此款由俄國政府“代保”的條款,以免危及中國的國家主權。6月12日,李鴻章、許景澄相繼復電清政府。李稱:根據他的調查,此次借款利息之輕為前此所未有,“于公法、國體均無妨礙”,應該速成,甚至將來續借他國,仍可援例商辦。許景澄也表示德國駐華公使所言與事實不符,德國人之所以詆毀中國政府向俄國人借款,是因為他們感到自己的失落及利益受損,至于由俄國政府“代保”的問題,容他再與俄國方面繼續商量。

此后,許景澄與俄國方面就減去“代保”條款進行的談判并不順利。俄國方面表示,俄國已作了最大限度的讓步,此條的修改看來非常困難,俄國政府目前所能做的,就是設法詳述作保的緣由,“以免他疑”,而中國政府也不必對其他國家因嫉妒而制造的謠言過分留意。(《許使寄譯署》,見《李鴻章全集》第3卷,584頁。)

俄國政府不愿輕易讓步,但為了維持中俄雙方已經達成的協議,在某些非原則的問題上也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維特在談判中曾向許景澄明確保證,俄國斷不會在先前所擬定的“四端”之外謀求新的利益,此項借款由中國與銀行直接進行,不必經俄國政府過手;至于協議中的“加保”字樣,如果中國政府一定堅持減去,俄國政府也可以同意,但必須在協議中加上“如果中國海關因故付款延期,則由俄國政府墊付”等條款。這種表示雖然沒有多少實質意義,但總算給了清政府足夠的面子。

有了維特的保證,清政府對俄借款更趨積極。6月20日,光緒帝表示,此次借款俄不過手,除去“加保”字樣,聲明不別索利益,所有這些都可免除其他國家對此次借款的“訾議”,惟稱中國海關因故延期付款,由俄國政府墊付一條,仍覺得有傷中國國體。為此,他指示許景澄就此條與俄國代表繼續商量,“宜改為俄國確信中國海關付款,決不愆期方妥”,只要此條改定,此項借款即可訂立正式協議。(陳寶箴:《清實錄》第56冊,817頁,北京,中華書局,1987。)

光緒帝的指示剛剛發出,不料俄國方面卻發生了變化。俄國外交部向許景澄提交了修改后的借款“四端”,前三端與前此所議基本相同,惟第四端改動甚大。原議為:中國以后向別國借款,如允海關及他項權利,亦準俄國均沾。而經俄外交部修改后的表述為:“如中國因事許他國預收關稅及再借他款,凡監守、稽查等事許俄國;及他國民人所得權利,如管理地方刑名并制造商務等項,即準俄國同得。”不惟此也,俄國外交部還聲稱:“俄國經辦款事,所要中國報答,以此限制。”(王彥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第2冊,1919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所有這些,不僅比原議擴大了利益范圍,而且明顯有害于中國的國家主權,為此后公然干涉中國內政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

俄國政府的新要求理所當然地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絕。光緒帝在收到許景澄電報的第二天即批復稱:“俄款末端所云預收關稅,監守、稽察、管理地方刑名等語,此中國所必無之事,何可虛擬列入條內?至制造、商務亦與借款無涉。……俄國經辦款事,原是美意,若以此求報,必為他國訾議。”因此,光緒帝要求許景澄繼續與俄國進行協商,找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方案,尤其不可遷就俄方,損害中國主權。(《清實錄》第56冊,818頁。)

根據光緒帝的指示,許景澄在后來與俄方的交涉中自然格外注重借款的條件,堅守中國政府的既定立場。俄國方面在許景澄的堅持下,也只得改變自己的策略,以方法的靈活換取最終目的的實現。俄國人深知,如果他們一味堅守自己的立場,不顧及中國政府的面子,他們并沒有絕對的把握贏得這次借款。因為誰都知道,除了俄國人愿意向中國借款外,其他列強都有很強烈的資本輸出的愿望,尤其是被中國人暫時排除在外的英國和德國,不論在經濟實力,還是在資本輸出的愿望與要求上,都不比俄國人弱。因此,俄國人要想贏得這次借款,就必須在細節上、在不觸及根本原則的問題上向中國人讓步,否則中國人極有可能放棄向俄國人借款,轉而向其他列強尋求支持。正是基于這種考慮,俄國外交部在后來與許景澄的談判中主動提出放棄原先議定的第四端原有文字中的“海關愆期,由俄國墊付”等表述,表示也可參照中國方面的意見進行修改。

俄國人同意修改借款的一些非原則性條款,當然并不意味著他們在原則問題上會對中國政府讓步,他們在給足中國政府面子的同時,也深知中國政府的弱點之所在,即中國政府當時除了有求于俄國進行借款外,更期望通過俄國的幫助,促使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割讓要求。假如俄國人一旦放棄此項努力,中國將遭受更大的損失。所以,俄國方面的代表在向中國方面表示借款條款的文字表述可以適當修改的同時,不忘向中國方面暗示遼東半島問題,有意將借款與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兩件事扯在一起,甚至使兩者之間構成某種因果關系。6月23日,俄國代表向許景澄作出此類表示。同一天,俄國駐華公使喀西尼在總理衙門與中國方面討論借款問題時,也無端拂袖而去,表現出極為傲慢的態度,引起中國方面的高度恐慌,中國方面也擔心如果過分要求俄國政府在借款問題上讓步,可能會影響俄國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的信心,不利于中國的整體利益。于是中國政府在要求俄國方面盡量考慮到中國的國家主權與內部事務不宜干涉的前提下,也想方設法乞求與俄國公使關系密切的法國駐華公使施阿蘭出面調停,恢復與俄國之間進行的借款談判。([法]A.施阿蘭:《使華記》,71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其實俄國人從來沒有準備放棄與中國政府的談判,他們之所以在與中國人的談判中時而堅定地不愿讓步,時而表現出讓步的靈活性,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謀求自己的國家利益而已。經過曲折的談判,6月26日,許景澄在圣彼得堡與俄國各銀號商董簽訂了《中俄四厘借款合同》,規定中國政府向俄國各銀號借款40000萬法郎,合庫平銀10000萬兩,年息4厘,折扣率為94.125%,期限為36年,以中國海關所入稅項及存票作為擔保。其條件有:1896年1月15日以前,除與銀號商董商明外,中國暫時不得另向他國銀行借款,亦不準他人售賣各種借款股票;此款付還時,不論遇到什么原因,只要中國方面“阻住及滯緩”支付,中國政府都應該允許俄國以別項進款加保。合同還規定,中國政府業已聲明,無論何國、何故,決不許其辦理照看中國海關稅入等項權利。假如中國政府允許他國有此項權利,必須準許俄國政府享有此種權利,即允許俄國參加中國海關行政的管理。此款的用途規定為:向日本支付甲午戰爭的第一筆戰爭賠款5000萬兩及“歸遼費”3000萬兩。凡此種種,似乎有意恢復了經反復談判而業已取消的各項特權,俄國政府終于在最后關頭贏得了這場艱難的談判。1895年7月7日,光緒皇帝指示許景澄在合同上畫押,中俄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這就是甲午戰爭后為了償付對日賠款而舉借的第一批外債,也是到那時為止中國對外舉借的最大數額的一筆外債。由于此項借款并不都是俄國銀行所出,且有為數不少的法國銀行參與,故史稱“俄法借款”。

俄法借款的達成使中國暫時度過了外交危機,而實際上的得益者毫無疑問是俄國和法國。中國的外交麻煩并不會因為俄法借款的達成而減輕,英國、德國等西方列強必然會因為自己沒有獲得相應的利益而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中國的外交麻煩便愈演愈烈。

事實上,英德兩國在中國政府與俄國政府商定借款的過程中一直在積極活動,英國外交部最早向西方列強提出發行聯合借款的建議,也曾活動德國政府積極回應,只是因遭法、俄的反對而沒有執行。而中國政府在與俄國政府商談第一筆借款的同時,實際上也考慮到了英國、德國的利益,準備在與俄國政府的商談告一段落時再與英德兩國談判新的借款。所以,赫德在1895年6月30日曾自信地表示:“其他借款現在看上去仿佛越攪越糊涂,我個人倒以為形勢已經分明,俄法兩國將承借一萬萬兩,英、德方面也分到數目大約相等的一筆借款(一千六百萬鎊),兩方所獲大致均衡。”(《中國海關與中日戰爭》,187頁。)后來事實的發展基本上證明了赫德的預見。

俄法借款達成之后,本來應該立即進行中國與英國、德國之間的借款談判,但因中俄兩國達成的借款合同中曾明確約定在1896年1月15日之前,除與銀號商明外,中國暫不另行借用金銀各債,亦不準他人售賣各種借款股票等。后經中國政府反復力爭修改此項約定,均無果。這樣,中英、中德之間的談判只好暫時停止。

1896年1月中旬,清政府向英德兩國借款的談判恢復以后,英國認為俄法兩國已經向中國輸出了巨額資本,他們再向中國提供巨額貸款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再存在,于是英國在談判中漫天要價,提出利息5厘,95%的折扣率,再加上5.5%的經手規費,實際的折扣達到89.5%,這就比向俄、法借款貴而又貴,自然遭到中國方面的拒絕。1月底,中國政府主動中止了同英、德的借款談判,準備先向美國的一個商業銀行商借400萬英鎊,以應付時間緊迫的對日第二期賠款。

中國政府的姿態引起了英德方面的恐慌。赫德要求英國方面負責談判事務的匯豐銀行將一切費用減輕2/3,并按98%的折扣率發行。他還通過金登干轉告英國政府說:中英之間的借款合同能否達成是關系到英國在華商務利益的重要問題,因為俄國人對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的干涉已經牢牢地控制著中國人的情感,英國恢復與中國人情誼的企圖在短時間內是沒有希望的,對英國不太有利的中俄法同盟似乎正在形成,因此英國阻止俄國對華影響力繼續增強的唯一辦法就是在借款問題上盡量幫助中國。赫德建議英國政府向中國發放1000萬英鎊的借款,利息為3厘,并參照俄法借款合同上所列的辦法,由英國政府予以擔保,這樣就可以造成中俄法同盟的分裂,使中國減少乃至擺脫俄國對其財政上的控制。

英國方面的恐慌自然有利于中國,當中國向美國一個商業銀行借款無法達成協議時,中國政府很從容地于2月28日求助于法國駐華公使施阿蘭,希望法國能夠向中國提供10000萬兩的巨額借款,但條件必須比英德兩國允諾的優越。

中國政府主動找法國借款,自然引起法國方面的欣喜,中法之間的借款談判很快舉行,法國方面爽快地表示可以較英德兩國的借款條件稍微優惠,但條件之一是由法國管理中國的海關。與此同時,俄國政府也聲明愿意支持俄國金融界與法國合作承辦對華借款。法俄兩國繼續向中國提供巨額借款的機會越來越大。

法俄兩國的態度更進一步刺激了赫德,赫德得知這些消息后于3月1日連電金登干,催促英國政府盡快答應向中國提供低息借款,他聲稱這完全是出于英國在華利益的考慮。他分析道:自從俄法借款達成以后,英國駐華使館盡力爭取其他借款,以緩和俄國、法國對中國的財政控制,從而分割政治上的統治。現在法國、俄國又決心向中國提供低息借款,如果中國政府接受了法國所提出的條件,那么英國將來的對華交涉勢必失去重要的憑借。因此,赫德建議英國政府出面擔保,向中國政府提供低息借款,以便獲得英國在華政治上的優勢。否則,法俄得勢,英國不僅在經濟上將失去許多好處,而且法俄聯盟將使英國在軍事上、政治上處于劣勢。(《中國海關與中日戰爭》,205頁。)

赫德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巨大的回報,不過這個回報也是由于法國政府不愿按照最初的承諾提供更優惠的借款所造成的。3月6日,法國駐華公使施阿蘭正式通知清政府,法國的銀行發行率不會超過90%。法國的這個發行率僅僅比匯豐銀行提供的借款減去費用5毫,在操作上毫無實際意義。中國政府自然不能同意法國方面的條件,中法之間的借款談判由此陷入僵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江县| 华蓥市| 曲靖市| 淮安市| 西宁市| 独山县| 新沂市| 定边县| 柘城县| 石首市| 昌平区| 东平县| 临汾市| 潼南县| 彰武县| 盐山县| 阜新市| 新乡市| 高密市| 湟中县| 瑞金市| 诸城市| 宝兴县| 任丘市| 荔浦县| 乌兰县| 青州市| 汝州市| 贺兰县| 原平市| 博兴县| 中江县| 庆城县| 庄河市| 奉化市| 福海县| 禄丰县| 五原县| 霍邱县| 冷水江市|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