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全面內戰的烽火(8)

8月,徐州綏署實行第二期作戰計劃,集中2個軍3個整編師,包括精銳主力第5軍、整編第11師和第74師,將作戰重點由蘇北暫時轉移至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路東西兩側,以期改善徐州當面態勢。8月19日,整編第11師在徐州西翼占碭山,21日第5軍繼占夏邑,劉鄧部隊主動撤退。但蔣介石卻判斷劉鄧部是“向北潰退”,下令徐州、鄭州兩綏署繼續發起對中共冀魯豫根據地的攻勢。徐州綏署遂令第32集團軍總司令王敬久率第5軍、整編第11師及新編第21旅,自東面的虞城、碭山向北攻擊;鄭州綏署令第五綏靖區孫震率整編第3、47師為左兵團,第四綏靖區劉汝明率整編第55和第68師119旅為右兵團,自西面的考城、蘭封向北攻擊,另以整編第41師自長垣東進,目標直指中共冀魯豫根據地的中心城市菏澤和定陶。8月底9月初,國民黨軍各部開始攻擊行動。由于鄭州綏署擔任進攻的部隊除整編第3師外均為非中央系部隊,實力不及徐州綏署派出的部隊,內部矛盾較多,協同能力較差,劉伯承、鄧小平遂集中了晉冀魯豫部隊的主力4個縱隊,準備在魯西南求殲整編第3師,以瓦解國民黨軍的攻勢。正在此時,指揮西線國民黨軍作戰的鄭州綏署主任劉峙卻命令原為齊頭并進、會攻定陶的整編第3師和整編第47師分頭攻擊菏澤和定陶,使兩部間的距離拉大到20余公里,與其他部隊的距離至少也在30公里以外。劉鄧抓住戰機,決定改變原定作戰時間與作戰地域,將整編第3師誘入定陶西南的預設地區,于9月3日開始分左右兩路實施向心攻擊。劉峙得知整編第3師被圍后,急令各部增援,但被晉冀魯豫部隊所阻擊,且因內部矛盾,其他各部之增援并不積極。在晉冀魯豫部隊的猛烈攻擊下,9月6日,整編第3師全軍覆沒,師長趙錫田被俘,晉冀魯豫野戰軍隨后又殲滅退卻中的整編第41、47師各1個旅。此役國民黨軍損失1個整編師及2個旅,共1.7萬余人,為內戰開始以來所僅有。劉峙因其指揮庸碌無能,于9月14日被免去鄭州綏署主任職務,改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兼任鄭州綏署主任。為避免魯西南作戰地域分屬鄭州與徐州兩個綏署在指揮上的不便,此后魯西南之作戰全部劃歸鄭州綏署指揮。

由于劉鄧部隊的攻擊重點在西線,東線國民黨軍的行動較為順利,基本完成了預期作戰目標,于9月12日攻占定陶,20日攻占菏澤。接著,第5軍和整編第11師沿菏澤、濟寧公路之北、南兩側,繼續自西向東攻擊巨野、嘉祥。由于整編第11師態勢稍為突出,晉冀魯豫野戰軍遂集中了3個縱隊求殲整編第11師,并以1個縱隊阻擊第5軍的增援。自9月29日至10月7日,在近10天的時間里,晉冀魯豫部隊以龍崮集為核心,頑強抵抗了第5軍的增援,但對張鳳集整編第11師的圍攻卻未能一鼓而下,致該師得以突圍而出。第5軍和整編第11師(其后恢復為第18軍)為國民黨軍傳統之頭等精銳主力,內戰期間一直是中共在華東和中原戰場最強硬的對手,此役表明他們有較強的戰斗力。后國民黨軍方面總結認為:“國軍兩綏署投入之兵力達三十余萬,以優勢戰力居外線之有利態勢,對匪實施分進合擊,惜因缺乏統一之指揮、齊一之行動,雖屢有斬獲,但亦損兵折將,逸失捕殲劉匪主力之好機。最后,國軍在迫匪退返黃河北岸,廣領魯西南要域,卻未獲致決定性戰果之狀況下,結束本次作戰。”(《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第3冊,479頁。)

豫北戰場,鄭州綏署命令整編第26軍軍長王仲廉指揮4個師,于9月底占領了平漢路東的道口、浚縣,再于10月占領了平漢路西的焦作、博愛、沁陽、鶴壁等地,擴大了國民黨軍在豫北據有之地域。

晉南戰場由鄭州綏署所屬第一戰區胡宗南部擔任作戰任務,胡部4個師渡黃河自運城入晉后,沿同蒲路北進,連占聞喜、侯馬、曲沃等地,企圖與自介休南下的第二戰區閻錫山部會合,打通同蒲路南段。中共方面,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陳賡部擔任晉南作戰,自7月中至9月底,在同蒲路南段三戰三捷,連克多座縣城。直至10月間,國民黨軍集中兵力南北對進,方才打通了同蒲路南段。

全面內戰爆發后,經過半年的攻勢作戰,國民黨軍占領了原先由中共控制的不少地盤及若干城市,打通了津浦、膠濟、隴海、平綏、同蒲等鐵路,改善了其統治區大城市如滬寧、平津地區受中共部隊威脅的態勢,有利于其后之作戰行動;但它未能消滅中共的野戰部隊,自己卻背上了守備包袱,機動兵力下降,攻擊銳氣已挫。毛澤東認為:“在軍事上,蔣軍戰線太廣與其兵力不足之間,業已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此種矛盾,必然要成為我勝蔣敗的直接原因。”“敵人的野戰軍,一方面,不斷地被我殲滅,另方面,大量地擔任守備,因此,它就必定越打越少。”(《毛澤東選集》縮印合訂本,1101—1102頁。)毛澤東以此鼓勵中共各根據地軍民士氣,并將消滅國民黨進攻部隊作為各野戰軍作戰最重要的目標。但國民黨統帥部并不認為得城占地為其失。1946年12月1日,蔣介石致電陳誠,認為國軍正按預定計劃取得進展,提出繼續作戰的基本設想是:以北滿,太行山之長治、晉城與涉縣,魯南,膠東之煙臺、威海衛與龍口,五臺山之淶源、靈丘與阜平,冀南,晉北,陜北八個地區為今后作戰之重點;每區以1個軍或1個整編師進行整補、裝備與訓練,準備此后之進攻;期于次年3月15日前完成作戰準備。(《蔣中正總統檔案·籌筆(戡亂時期)》第15955號。)這說明蔣介石仍企圖以全面進攻方式從速解決問題,并注重發揮國民黨軍重裝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戰爭仍將在更廣大的地域內展開。

第四節國共關系的最終破裂

全面內戰爆發后,國共雙方一方面在戰場上進行著激烈的交戰,另一方面也在談判桌上進行著唇槍舌劍的交鋒,即所謂的“邊打邊談”。不同的是,此時的談判已經不是為了和平,而是為了爭取輿論,為了將對方推上戰爭責任者的審判臺。蔣介石在對其下屬的演講中稱:國民黨真正的敵人是中共,“要徹底消滅共黨,必須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各方面對共黨發動全面的斗爭”。(《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六(上),221頁。)中共則認為,“今后將有一個相當時期是大打大鬧時期,而主要是靠打得好,消滅蔣力量來解決問題”,談判的目的在于“揭露蔣及逼美表明態度”。(《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272頁。)

作為調停者,美國深深地卷入了戰后中國政治,但對于中國國內形勢的發展,美國實際上也缺乏有效的干預手段。中共與美國對立自不待言,即便是將美國人引為盟友的國民黨,其自身利益與美國的利益也未必那么完全一致,因而對美國人的主張并非言聽計從。7月15日,“中國通”司徒雷登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期望以其對中國的了解推動美國調停能有所成就。鑒于此時內戰正酣,國共雙方談判已告中止,8月1日,司徒雷登向蔣介石建議,由他本人加上國共雙方各兩人,組成五人非正式小組,繼續進行相關談判。蔣介石企圖“用軍事解決,然后再收撫之”,因此8月15日同意了司徒的建議,但開出的談判條件是:中共必須讓出蘇皖邊區、膠濟路、承德及其以南地區和魯、晉兩省6月7日以后所占地區,東北在10月15日以前退至黑龍江、興安、嫩江和延吉。(《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六(上),230頁。)接受這樣最后通牒式的條件,意味著中共將與國民黨訂城下之盟,向國民黨投降,這是有武裝、有實力、有根據地,在戰場上與國民黨對抗多年而不餒的中共所絕不可能答應的。周恩來對蔣介石所提條件的答復是:絕對不能接受,一條也不行;美既為調解人,應主持公正。(《周恩來一九四六年談判文選》,583—584頁。)國共雙方毫不妥協的態度令司徒雷登頗感無奈。為了向國民黨施加一定的壓力,8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通過中國駐美大使顧維鈞向蔣介石轉交其親筆信稱:“除非短期內能見明證,使人確信中國內部問題之和平解決已有真正進展,否則欲期美國輿論繼續對貴國持優容態度已不可能。進而本人必須重新確定美國立場并向美國人民加以說明。”18日,杜魯門以行政命令禁止對華輸出軍火(該禁令于1947年5月撤銷),以此作為促使國民黨“作出某些合理妥協的惟一手段”。面對美國人的壓力,蔣介石決定“堅持我一貫之政策,決不為任何環境壓迫而有所動搖”;同時也為敷衍美國人,于19日復函杜魯門稱,將“竭盡所能,排除萬難,與馬將軍取得合作”;并說明“政府方面,亦不免有少數分子曾有錯誤之行動,但比較共產黨之公然破壞協定,其程度相去甚遠”,表示“切盼共黨方面能接受余之意見,政府方面必將盡一切可能使此等達到和平民主之步驟,迅速成為事實”。(《顧維鈞回憶錄》第6分冊,18頁,北京,中華書局,1988;《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7編第3冊,213頁,1981。) 8月29日,在美國調停下,由國民黨代表吳鐵城、張厲生,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及美國代表司徒雷登組成非正式五人小組。但國方表示只談改組政府問題,不談軍事和停戰問題,并在停戰問題上堅持蔣介石的五項條件,因此非正式五人小組一直無法正式坐下來談判。同時,由于國民黨軍自全面內戰開始后連續占領中共控制區之地盤,中共中央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無條件停戰可使國民黨軍獲得休整以利再戰,而中共則不能恢復失地,因此指示周恩來改變談判策略,將恢復1月13日停戰令生效時的“地區和軍隊原狀”作為停戰的基本要求,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其他一切皆不能談”。國共雙方的立場漸行漸遠,調停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國民黨軍對張家口的進攻將國共關系逼至絕境。張家口是當時中共在東北之外據有的惟一一個省會城市,國民黨以前在談判中對張家口屬于中共的地位也一直未表異議。自9月下旬開始,國民黨軍自東西兩路向張家口進攻,并提出只有在中共提交國府委員和國大代表名單,規定中共軍隊駐地并限期進駐后才能停戰。基于這樣的形勢,中共中央書記處于10月上旬連續開會,討論應對方案,認為中共對國民黨應采取強硬立場,國民黨如不同意停攻張家口,不同意恢復1月13日的軍事位置,中共則應表示一切不談,對美國調處亦不必表示挽留。為此中共公開聲明:如果政府不立即停止對張家口及其周圍的一切軍事行動,中共不能不認為政府業已公然宣告全面破裂,并已最后放棄政治解決的方針,由此造成的一切嚴重后果,當然全部責任均應由政府方面負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任弼時年譜》,528—52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946年10月12日《解放日報》。)為了挽回局面,10月9日,馬歇爾親至上海促周恩來回寧談判。但周重申了中共的原則立場,馬歇爾的努力在國共雙方針鋒相對的立場前毫無結果,他再也找不出既滿足國民黨獨領中國之意愿,又使中共接受的辦法。在中國特色的政治面前,美國人的作用畢竟有限,馬歇爾調停從此漸趨淡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溆浦县| 泰宁县| 凤山县| 江安县| 平遥县| 滦平县| 南涧| 邵阳市| 商南县| 北碚区| 镇赉县| 府谷县| 聂拉木县| 嘉峪关市| 綦江县| 滨州市| 大安市| 钟山县| 沙田区| 军事| 新安县| 阿图什市| 正宁县| 得荣县| 达拉特旗| 东乌珠穆沁旗| 榕江县| 宣化县| 北川| 永定县| 巴里| 南涧| 诸城市| 九龙坡区| 张家川| 凉山| 泾源县| 丰台区| 台江县| 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