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組組石頭與加減乘除運算
- x的奇幻之旅
- (美)史蒂夫·斯托加茨
- 3437字
- 2015-07-31 15:21:29
就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一樣,算術有它嚴肅性的一面,也有它趣味性的一面。
對于算術嚴肅性的一面,你可能已經非常熟悉了,不外乎是我們在學校里數學課上學到的內容,以及日后我們在工作中用到的算術:如何處理一列列的數字,如何把它們相加,如何把它們相減,如何把它們放進表單里進行計算,如何處理稅務報表和年終報表上的數字等。算術嚴肅性的一面當然是非常實用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也是枯燥無味、毫無樂趣的。
算術趣味性的一面是怎樣的呢?大部分人對此都非常陌生,除非你接受的是培養高級數學家的數學教育。但其實,這并不像你想的那么高深莫測,只要擁有孩子般的好奇心,算術趣味性的一面就是一些十分自然、十分簡單的內容。
在保羅·洛克哈特的著作《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中,作者認為,在兒童教育中,教師應該用一種更具體的方式向孩子們展示數字的概念。他認為,應該讓孩子們把數字想象成一組組石頭。比如,數字6就是如下圖所示的一組石頭。
現在,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表示方法沒什么意思,把數字表示成一組組石頭,又能怎么樣?這組石頭和那組石頭有什么區別嗎?好吧,把數字表示成一組組石頭確實不是什么驚人的創舉,但是,先別著急下結論,讓我們來挪動一下這些石頭,情況可能就會大不一樣。別忘了,人類的創造性不是表現在我們有什么東西,而是表現在我們如何使用所擁有的東西上。
比如說,我們把著眼點放在分別有1~10塊石頭的組別中。在這10組石頭里,哪幾組石頭可以被擺成一個正方形呢?顯然,只有兩組可以,那就是4塊石頭那一組和9塊石頭那一組。為什么呢?因為4=2×2,9=3×3。4和9這兩個數字是其他數字的平方,所以能夠被擺成一個正方形,這樣的數字我們稱之為“平方數”。
下面,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問題:在這10組石頭中,有哪幾組可以擺成一個兩行,并且每行的石頭數量一樣多的長方形?這個問題也不難吧:2、4、6、8、10都可以,因為它們都是能被2整除的偶數。而剩下的5個數字——也就是奇數,就不能擺成石頭數量相同的兩行,不信你試試看,一定會有一塊石頭多出來。
但是,如果把上圖中的任意兩組石頭拼在一起,兩組石頭就可以組成一個規則的長方形。抽象成數學規律,那就是:奇數+奇數=偶數。
好,現在讓我們把上面的游戲規則放寬一些:我們不僅考慮10以下的數字,也考慮大于10的數字;同時,拼長方形的時候,我們不要求石頭一定要擺成兩行,我們也接受行數多于2的長方形。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可以發現,有些石頭數量為奇數的組也能被擺成規則的長方形。比如,15塊石頭的一組可以被擺成一個3乘以5的長方形。
于是,我們可以看出,雖然15毫無疑問是一個奇數,但它也是一個“可以被分解的數字”:15可以被分解為3個“5”。這樣的數字我們稱之為“合數”。與15一樣,乘法表上的任何一個數字都可以被擺放成一個完整的長方形。
然而,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數字,無論你怎么擺放,都不可能擺出一個完整的長方形(此處我們假設1行不算是一個長方形,兩行或兩行以上才算作長方形);無論你擺幾行,總是會有多出來的石頭。這些數字“脾氣”古怪,完全無法被分解,除了把它們擺成一行以外,我們拿它們完全沒轍。這類“脾氣古怪”的數字就是我們常說的“質數”。
看,不同的數字的確有不同的結構特點,這些結構特點就是數字的“性格”和“脾氣”。但是,為了充分了解數字的行為特點,我們不能只研究一個個孤立數字的性質,我們需要把它們擺放到一起,看看數字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我們已經知道,奇數+奇數=偶數,那么如果從1開始,把連續的奇數相加,會發生什么呢?
1+3=4
1+3+5=9
1+3+5+7=16
1+3+5+7+9=25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連續奇數的和總是一個平方數(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平方數的概念,比如4和9就分別是2和3的平方,而且4×4=16,5×5=25,所以16和25也是平方數)。你可以很容易地驗證,當你繼續加上更大的連續奇數,這個規律仍然成立。事實上,這條規律是沒有界限的,你可以一直往上加到正無窮大,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的和永遠會是一個平方數。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呢?這些帶著難看的附屬物、永遠也擺不整齊的奇數,為什么會和絕對對稱、煥發著古典平衡美光芒的平方數扯上關系呢?其實,只要把一組組石頭按照正確的方式擺放,這條看似奇怪的規律就會變得十分明顯。千萬別小看排列石頭的這種技巧,它就是優雅的數學證明的雛形 !
其實,這其中的關鍵點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所有奇數塊的石頭都一定可以擺成一個橫邊和豎邊一樣長的L字形。只要把多出來的那塊石頭放在L字橫邊和豎邊的交界處,然后把剩下的石頭分成相同數量的兩組,分別作為L字的橫邊和豎邊就可以了。然后,只要你把邊長分別相差1的幾個等邊L字形疊加在一起,一直疊加到邊長為1的L字形為止,你就一定會得到一個正方形??戳讼旅娴膱D形,應該就一目了然了。
這種化數字為圖形的思維方式,在最近出版的另一本書籍中也有應用,當然這本書和《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一書的性質和寫作目的都有很大的不同。小川洋子的小說《博士最愛的公式》講述了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故事:一名聰明能干但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年輕家政女工和她10歲的兒子受雇照料一位年邁的數學家。這位數學家腦部遭受了創傷性損傷,導致他只有80分鐘的短暫記憶,這位缺失長期記憶的數學家因此只能過著一種奇怪的“活在當下的”生活。他終日困坐在自己的小房間里,除了數字,他已經什么都沒有了。出于想與人交流的本能,這位數學家試圖和這位家政女工進行溝通,但是他所掌握的語言只剩下數字了,所以他只能通過詢問家政女工的鞋碼和生日等數字,并對這些數字進行奇怪的數學分析來達到交流的目的。同時,數學家很喜歡家政女工的兒子,他給這個小男孩起了個昵稱叫“根號”,因為小男孩的頭頂十分扁平,使數學家想到了根號的形狀。
有一天,數學家給“根號”小朋友出了一個小小的題目,他說:“根號,你能算出1到10這10個數字的和嗎?”
經過認真的加法運算,“根號”小朋友回答說:“答案是55?!?
數學家又問他:“有沒有什么更巧妙的算法,能不做加法就直接得到答案呢?”
“根號”小朋友有些生氣,他踢著椅子大叫道:“不能做加法?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有趣的是,這位聰明的家政女工自己卻慢慢地被數字的世界所吸引,她開始悄悄地試著解開數學家出的這道謎題。這個家政女工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被小孩子的數學題所吸引,這些問題千奇百怪,看起來也沒有什么實際的價值,似乎只是小孩子的游戲罷了。一開始,我是有意識地想取悅我的這位古怪的雇主。但是慢慢的,這種功利的目的已經被我拋到腦后了,我只是單純地在和這些題目較勁兒,非要把它們解出來。早晨,我一覺醒來,頭腦中第一個出現的問題居然是數學家給出的這個算式:1+2+3+4+5+6+7+8+9+10=55。而且,這個算式一整天都在我的腦子里轉來轉去。這個算式就像刻在了我的頭腦中,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擺脫它?!?
實際上,這位數學家給出的這道小謎題可以有多種解法。(試試看,你能找出幾種?)在小說接下來的情節中,數學家自己給出了這樣的解法:他說,1到10這10個數字可以看作一組組的石塊,這些石塊可以被擺成一個三角形,第1行是1塊石頭,第2行是2塊石頭,以此類推,第10行是10塊石頭。
上圖有什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這個長方形看起來不完整,似乎只有1/2;而缺失的另外1/2正好給了我們發揮創造力的空間。如果我們把圖中的三角形復制一下,再顛倒一下,拼接到空白的地方,那么這個不完整的長方形就被我們補齊了。補齊后的矩陣形式更加簡單:它是一個由10行石塊組成的長方形,每一行有11塊石頭,顯然,補齊后,石頭的總數是110塊。
我們知道,補全為長方形后,石頭的總數增加了一倍。也就是說,原來的石頭的塊數是現在的1/2,用110除以2,我們就可以輕松地知道原來石頭的塊數是55塊。
這種借助擺石頭來做算術的方法,可能看起來有些奇怪,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計算手段,數學有多長的歷史,這種擺石頭算法的歷史就有多長。熟悉語言學的讀者應該知道,計算一詞,英文中叫作calculate,這個詞是由拉丁語詞匯calculus演化而來的,calculus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正是“計算用的鵝卵石”。要體會計算的樂趣,領略數學的美妙,你并不需要愛因斯坦般的天賦(“愛因斯坦”在德語中的意思是“一塊石頭”),但手持一些小石塊確實能夠幫助你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一些巧妙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