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性墮落的大陰溝”(3)
- 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
- (美)約翰·S·戈登
- 4355字
- 2015-08-04 10:53:04
漢密爾頓確實是一個私生子,但他的父親并不是一個小販,而是一個無能的小商人。作為凱布斯克斯[29]領主的小兒子,漢密爾頓父親的家族比亞當斯的家族要久遠和顯赫得多。但是漢密爾頓的父親很快就遺棄了他的情婦和她的兩個兒子,于是漢密爾頓的母親只好在圣克羅伊(當時屬于丹麥維爾京群島的一部分)開了一個小店養家糊口。
漢密爾頓在9歲的時候就開始為一個叫尼古拉斯·克魯格(Nicholas Cruger)的紐約商人工作,后者在圣克羅伊經營了一家商棧。漢密爾頓極高的天分和遠大的理想給克魯格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印象。當克魯格因為健康原因返回紐約時,他讓年僅13歲的漢密爾頓管理他的商棧。兩年后,他資助漢密爾頓前往紐約,漢密爾頓在那里度過了一生。
漢密爾頓在國王學院(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法律,并在獨立戰爭期間成為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的幕僚。當華盛頓成為美國總統時,他請漢密爾頓擔任財政部部長,處理新聯邦政府最緊迫的問題:混亂的財政和金融狀況。漢密爾頓很快做到了,并且是在令人吃驚的極短的時間內做到的。
當時大陸會議[30]能從法國和荷蘭借款,并從這些國家購買武器,但它卻不能在國內發行足夠的國債來籌資以支援戰爭。他們沒有辦法,只有求助于硬性貸款,簽發借據強制征用各種物資,并發行“不兌現紙幣”[31],也就是所謂的大陸法幣。這種“不兌現紙幣”之所以成為錢僅僅是因為政府說它是錢而已,像所有的“不兌現紙幣”一樣,大陸法幣也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在短短的幾年內,國會不得不將以前發行的紙幣重新定值(只有原有面值的2.5%)。100多年以來,“一個大陸法幣都不值”[32]成了美國詞匯中的常用語。
即使在戰爭期間(那時紐約仍被英軍占領),在紐約也存在對國債、借據以及大陸法幣的投機活動。投機商在咖啡屋[這種地方曾產生過許多金融機構,包括倫敦證券交易所和勞合社(Lloyd’s)]拍賣各種證券,但這些活動只是零星和非正式的,并沒有引起人們注意。但是當漢密爾頓按照新的《憲法》重鑄國家的金融架構時,如何監管這些對證券進行的投機活動成為了當時美國重大的政治問題之一。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作為最熱愛城市和最具商業精神的美國開國元勛,他為新生的聯邦政府制訂了金融改革計劃,這個計劃很偶然地給了華爾街一個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發祥地的機緣。
漢密爾頓試圖做三件事情:第一,他尋求建立一個完善的聯邦稅收體系,以保證國家有一個穩定的財政來源(在此前的聯邦體例下,聯邦政府沒有征稅的權力,只能被迫向各個州要錢);第二,他想用美國政府信用作為擔保,以優厚的條件發行新的債券,去償還舊的國債(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以及戰爭期間幾個州的債務;最后,他想按照英格蘭銀行的模式建立中央銀行,來代替政府管理金融并監管國家的貨幣供應。
但是一批政治家追隨他們著名的領袖杰斐遜,極力反對漢密爾頓,很快他們就被稱做杰斐遜主義者。杰斐遜主義者認為那些以低價買進舊債券和其他票據的人是投機者,不能允許他們兌換新券來獲利,只有初始的債券擁有者才應該獲得贏利。但在實際操作中,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要確定誰是這些債券最初的持有者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幾乎是不可能的。
漢密爾頓這一償債法案最終在國會得以通過,但是也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例如,為了讓杰斐遜主義者接受償還國債的方案,漢密爾頓不得不作出讓步,使紐約失去了成為新聯邦首都的機會(當然我們無法知道,如果紐約不僅是這個國家的商業、文化和金融中心,同時也是這個國家的政治中心的話,歷史將如何演進。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紐約成為首都,那么美國,包括紐約,會和今天完全不同)。
一旦漢密爾頓的計劃開始實施,它便對新生的美國經濟產生了非凡而迅速的影響。但是漢密爾頓的政治對手對他的敵意改變了美國的發展格局。事實上,整個美國政治史基本上可以被看做是漢密爾頓主義者和杰斐遜主義者之間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斗爭。由于華爾街成為了美國的金融中心,在很大程度上,華爾街一直被杰斐遜主義者及其后來的追隨者——從安德魯·杰克遜[33]、威廉·詹寧斯·布賴恩[34]到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認為是漢密爾頓“錯誤政策”的標志。
不過那是后來的事情。在18世紀90年代,重要的是,漢密爾頓的計劃直接帶來了美國經濟的繁榮。18世紀80年代的美國處于金融混亂之中,有點像今天的俄羅斯,但是到了1794年,美國已經在歐洲市場獲得了最高的信用等級,它的債券能夠以10%的溢價出售。塔列朗(Talleyrand,他很快成為了法蘭西的外交部長,但此刻正在北美流亡)解釋了這一現象。他說,這些新債券是“安全的,而且不會下跌。它們以非常穩健的方式在市場發行,而這個國家的經濟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發展,沒有人會懷疑它的償付能力”。
到18世紀90年代,盡管費城的發展速度遠遠低于紐約,但它依然是那時美國的金融中心。美國的第一家銀行——北美銀行(Bank of North America)是在費城成立的;美國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在1790年成立。在此后的10年內,費城仍然是美國的首都,而華盛頓那時尚在建設之中,因此,漢密爾頓的中央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35])也于1791年在費城成立。
但是,漢密爾頓的計劃實施之后,紐約的各種金融活動也大大活躍起來,而且,紐約成為金融中心的各種要素已經具備。紐約的商業迅速發展,人口也急劇增長。整個國家和紐約地區的經濟都蒸蒸日上,商人們對信貸、保險和其他金融服務的需求日漸增長。漢密爾頓在1784年成立了紐約的第一家銀行——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按照漢密爾頓的計劃,美國建立起了一個信譽良好的、統一的貨幣供應體系,幣值不再像以前那樣變化無常。那些熟悉金融和風險的市場投機者和經紀人們開始躍躍欲試,尋求賺錢的機會。這些人已經準備好了,他們愿意也能夠為一個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其所需要的流動性。此時的紐約,已經為那些繼承了他們荷蘭先人各種投機技巧的最大膽和最狡詐的紐約人,作好了大發橫財的一切準備。
于是,一座城市、一條街道和它們注定的命運走到了一起。
譯者附注
同一時代的西方和東方[36]
在這個時代……
1519~1521年 葡萄牙人麥哲倫環球航行。
1536年 西班牙占領智利。
1538年 西班牙占領哥倫比亞。
1549年 西班牙占領阿根廷。
1566~1609年 尼德蘭(即現在的荷蘭)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獨立。
1588年 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失敗。
1602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不久后成為世界上第一家上市公司。
1607年 英國在北美建立弗吉尼亞殖民地。
1609年 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
1620年 英國清教徒移民乘坐“五月花”號輪船橫渡大西洋到達北美洲普利茅斯。
1621年 荷蘭西印度公司成立。
1626年 荷蘭西印度公司以一些價值相當低的商品和印地安人作交換,取得曼哈頓島的所有權,并建立了其在美洲的貿易站——新阿姆斯特丹,即后來的紐約。
1636年 荷蘭出現“郁金香泡沫”。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51年 英國頒布《航海條例》,旨在抑制荷蘭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危及荷蘭的海上利益。
1652年 北美爆發首次英荷大戰。1653年8月,荷蘭集中海軍力量與英國決戰被擊敗,英國控制了制海權。
1653年 時任新阿姆斯特丹市長的荷蘭統治者彼特·斯特文森,為防備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在城市北部建立了一道防御木墻,即后來華爾街(Wall Street)名字的來源。
1664年 英軍攻占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為新約克郡——簡稱紐約,第二次英荷戰爭隨即爆發。
1666年 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通過囤積貝殼串珠策劃了北美洲歷史上第一個金融操縱案。
1775年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1782年 英國人瓦特制成聯動式蒸汽機。
1787年 立憲會議在費城召開,約定美國13個州之間不允許設立貿易壁壘,同一時期,從法國魯昂運送一車貨物到馬賽需要繳納50次以上的關稅。
1789年 法國廢除封建制,并通過《人權宣言》;美國通過《人權法案》;同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喬治·華盛頓宣誓就任第一任美國總統。
也在這個年代……
1368~1644年 中國明朝。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
1557年 葡萄牙侵占中國澳門。
1590年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
1622年 荷蘭侵占中國澎湖。
1624年 荷蘭侵占中國臺灣。
1633年 日本頒布鎖國令。
1644年 李自成滅明,建立大順政權。同年,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2~1798年 中國清朝康乾盛世,中國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約占世界的1/3。
1667年 北京出現銀行和票號的行業組織——銀號會館。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是清王朝和俄羅斯之間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清政府和西方國家簽訂的第一份條約。《尼布楚條約》是中俄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簽訂的一個條約。
1784年 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抵達中國廣州進行絲茶貿易,中美關系由此開始。
[27]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g者注
[28]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1744~1818),美國第一位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1797~1801),《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及憲法的設計完成者?!g者注
[29]凱布斯克斯(Cambuskeith),蘇格蘭一地名?!g者注
[30]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1774~1789),指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后成立的由13個北美殖民地組成的聯邦立法機構。—譯者注
[31]不兌現紙幣(Fiat Money),指由政府批準,但不能與金銀兌換的法定貨幣。—譯者注
[32]原文為“Not worth a continental.”,意為毫無價值?!g者注
[33]安德魯·杰克遜(Andrew Jackson,1767~1845),美國第七任總統(1829~1837)。杰克遜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總統。在第二次對英戰爭(1812)中,他成為舉國聞名的英雄?!g者注
[34]威廉·詹寧斯·布賴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1860~1925)美國律師,政治家。分別于1896年、1900年和1908年競選總統,均告失敗。他在充滿激情的演說“黃金十字架”中提倡白銀自由流通?!g者注
[35]這里的美國銀行并非現在的Bank of America?!g者注
[36]每一章后“同一時代的西方和東方”的內容為譯者所加?!幷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