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基金誕生(1)
- 基業(yè)長青(珍藏版)
- 吉姆·柯林斯
- 4919字
- 2015-08-04 16:03:02
1998年初,中國投資基金誕生了。有人希望它是穩(wěn)定器,有人希望它是賺錢的工具,有人希望借助它實現(xiàn)夢想……從此,它滿載著不同人的期望,開始書寫中國基金業(yè)的歷史。
1998年3月5日,國泰基金管理公司宣告成立;3月6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宣告成立。3月27日,均為20億元規(guī)模的開元基金和金泰基金宣告成立,期待已久的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基金誕生了!這與1924年在美國成立的世界第一只現(xiàn)代意義上的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托基金”相隔了整整74年。
亞洲金融危機與索羅斯基金
提及中國基金的誕生,不得不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說起。正是亞洲金融危機,加快了中國基金誕生的步伐。
1997年對東南亞各國是不堪回首的一年。年初,以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首的國際投機者對東南亞國家貨幣發(fā)動攻擊,拉開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序幕。對沖基金所到之處,金融體系瀕臨崩潰,匯市、股市一片狼藉,投資者損失慘重。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無一幸免,隨后波及中國臺灣、香港,韓國、日本,最終擴散至俄羅斯、拉丁美洲等國。危機來勢之猛、涉及之廣令全球震驚。
1997年以前,東南亞國家經濟持續(xù)多年高速增長,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在經濟高增長預期及充裕資金的推動下,金融機構信貸快速膨脹。借短貸長、借外幣貸本幣,潛在風險十分巨大,而且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和股票市場。1996年經濟形勢轉變。美元持續(xù)升值,導致與美元掛鉤的東南亞國家貨幣普遍高估,出口增速大幅下滑。1997年2月,泰國房地產泡沫破裂使脆弱的金融系統(tǒng)出現(xiàn)危機。
“鱷魚”開始行動了。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者嘗試拋售泰銖,買進美元。
5月,國際投機者在紐約、倫敦市場上大舉沽空泰銖,泰銖兌美元匯率大跌并創(chuàng)下11年新低。為扭轉不利局面,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lián)手入市干預;同時,泰國央行禁止當地銀行向外國公司提供泰銖,此舉導致泰銖隔夜拆借利率飆升至1000%~1500%。據估算,對沖基金此役損失近3億美元。
6月,國際投機者重整旗鼓再度攻擊泰銖。此時,泰國央行外匯儲備耗盡,無力入市干預。7月2日,泰國央行宣布放棄維持13年之久的泰銖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允許泰銖匯率自由浮動,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正式爆發(fā)。泰銖隨后大幅下挫,貶值幅度高達30%以上,盤中一度觸及32.6泰銖兌1美元。交易結束時,在岸交易、離岸交易中泰銖分別貶值14%、19%。
泰銖大幅貶值的同時,國際投機者向菲律賓比索和馬來西亞林吉特發(fā)起攻擊。7月2日,菲律賓比索遭到猛烈攻擊,迫使菲律賓央行動用5.43億美元干預市場。8日,馬來西亞林吉特遭到攻擊。9日,馬來西亞股市跌至18個月新低。11日,菲律賓央行迫于無奈,允許比索匯率自由浮動;比索重挫11.5%,跌至29.45比索兌1美元。同一天,印度尼西亞央行為預防國際投機者對盧比發(fā)動攻擊,將官方干預幅度由8%擴大到12%。14日,馬來西亞央行允許林吉特匯率自由浮動。鄰國貨幣紛紛大幅貶值開始波及素有“避難貨幣”之稱的新加坡元。盡管新加坡采取提高利率等措施,但新加坡元仍難逃“貶值”一劫。
8月,危機蔓延至中國臺灣地區(qū)、香港地區(qū),韓國等地。月初,臺灣地區(qū)新臺幣遭受攻擊。13日,印尼盧比兌美元降至2682∶1的歷史低位,印尼央行第二天放棄盧比保衛(wèi)戰(zhàn),允許盧比自由浮動。15日,香港金管局大幅提高短期利率抵御投機者攻擊港元。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韓國銀行業(yè)已受到大批公司倒閉拖累,金融系統(tǒng)岌岌可危,韓元開始大幅貶值。
10月,形勢急劇惡化。17日,臺灣地區(qū)宣布允許新臺幣自由浮動。消息立刻擊潰市場,新臺幣貶值3.46%。臺灣地區(qū)擁有巨額外匯儲備,此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它承受沉重的市場壓力。
對新臺幣攻擊得手后,國際投機者開始大肆賣空港元。投資者擔憂貨幣當局因港元承壓而提高利率,股市中賣盤大量拋出導致恒生指數(恒指)從10月20日起連續(xù)暴跌。20日,恒指下跌630.1點,跌幅4.63%。21日,恒指再跌567.8點,跌幅4.38%。22日,恒指重挫765.33點,跌幅6.17%。23日,對港元前景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yè)拆借利率節(jié)節(jié)上揚,隔夜拆借利率幾小時內從9%飆升至280%,恒指暴跌10.41%,報收10426.3點,盤中最低探至9766.7點,擊穿萬點大關,1211.5點的跌幅也創(chuàng)下恒指單日下跌紀錄。27日,恒指再次大跌646.1點,跌幅5.8%。28日,恒指狂瀉1438.3點,報收9059.90點,跌幅高達13.7%,下跌點數刷新23日創(chuàng)下的紀錄,也是自1996年來收盤價首次跌破10000點。短短7個交易日,恒指暴跌4541.1點,重挫33.38%,跌幅之深歷史罕見。此時,世界各地開始認識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紐約、倫敦、東京、巴黎、法蘭克福、莫斯科等股市相繼暴跌,跌幅之大令人瞠目結舌。以美國為例,道瓊斯指數27日暴跌554.26點,跌幅達7.15%,盤中觸發(fā)熔斷機制并自動停盤一小時。
11月,危機完全失控重創(chuàng)韓國,日本也被卷入其中。7日至8日,韓國股市重挫近11%。韓元兌美元匯率屢破歷史新低,6日跌至975∶1。24日,韓國股市暴跌7.17%,報收10年新低450.64點;韓元大跌至1085∶1。股市、匯市持續(xù)暴跌使韓國經濟幾近崩潰。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美國、日本等尋求緊急貸款援助。此時,日本金融體系也遭遇信任危機。三洋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山一證券等紛紛倒閉。投資者風聲鶴唳,對亞洲前景極度悲觀。
12月3日,韓國政府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議的有關條件和政策,以取得金融支持。當日也被韓國民眾稱為“第二個全國蒙恥日”。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對韓國提供大約550億美元一攬子金融救援計劃。韓國股市、匯市沒有因救助消息走強,雙雙持續(xù)下跌。16日,韓國采用自由浮動匯率制度。23日,韓元跌穿2000∶1心理大關,重要關口失守導致股市暴跌7.5%,報收366.36點新低。短短兩個月,韓元貶值55%;半年時間,韓國股市暴跌57%。
同時,印尼盧比、馬來西亞林吉特、菲律賓比索兌美元全部暴跌至最低紀錄。盧比下跌至5500∶1,林吉特跌至45∶1,比索跌至40∶1,分別較半年前下跌55%、44%、35%。
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際對沖基金翻云覆雨,對東南亞、東亞國家和地區(qū)的貨幣發(fā)起猛烈攻擊,短時間內對市場造成極大沖擊,危害程度遠超市場預期。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中國香港等地的居民資產縮水四成以上,韓國經濟面臨崩潰,印尼引發(fā)社會大動蕩。東南亞國家對國際投機者的聲討異常激烈,尤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為甚。1997年7月26日,馬哈蒂爾說,我們花了40年建立起的經濟體系一下子被這個帶很多錢的白癡(指索羅斯)搞垮了。1998年10月,他在香港召開的國際金融年會上碰見索羅斯,強烈指責其在東南亞的投機行為。索羅斯反擊說:“如果我們不做,照樣會有人這樣做。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市場留有投機空間,那是政府的過錯!”?
亞洲金融危機使人們感受到了基金的巨大威力。雖然中國資本市場尚未對外開放,國內股市、匯市未遭受國際對沖基金的直接攻擊,但亞洲金融危機的慘烈及國際對沖基金的強大給中國巨大的警示。
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中國遲早要開放資本市場。中國如何抵擋國際投機者的攻擊?我們自己能不能培育出抗衡國際資本的本土基金呢?
初識基金
金融危機后,監(jiān)管部門對基金展開了大量研究與探討。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大家對基金的性質、特點、作用等認識不斷提高。
基金是指通過發(fā)售基金份額,將眾多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資組合方式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投資者按出資比例分享收益、承擔風險,基金管理人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鹁哂屑侠碡敗I(yè)管理,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獨立托管、保障安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嚴格監(jiān)管、信息透明等特點。
各國習慣不同,對基金的稱謂也不相同。在美國稱為共同基金(Mutual Fund),在英國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稱為單位信托(Unit Trust),在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稱為證券投資信托,在中國內地稱為證券投資基金(簡稱“基金”)。
大家公認基金起源于英國,但最早的基金誕生于荷蘭。1772年,一位荷蘭商人向小投資人發(fā)行名為Eendragt Maakt Magt 的權證,意思為“團結產生力量”,用以獲得德國、西班牙、奧地利、丹麥等國在中南美洲種植園的收益。1868年,英國成立“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公開向社會公眾發(fā)售認股憑證,投資美國、俄國等國17種政府債券,這是公認的最早的基金。1890年,英國運作的基金超過100家,主要以公債為投資對象。
1924年3月21日,世界上第一只公司型可贖回份額的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托基金“在美國成立,管理機構是”馬薩諸塞金融服務公司“(MFS)。這只基金基本具備”獨立托管、保障安全,嚴格監(jiān)管、信息透明“等現(xiàn)代基金的特征。之后,基金在全球范圍內獲得長足發(fā)展,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投資手段,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全球7.3萬只共同基金管理超過24.77萬億美元的財富,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基金百余年的快速發(fā)展除了得益于市場長期的總體上漲、投資者不斷增加的理財需求,還得益于基金所獨有的性質。專業(yè)的組合投資能力使其在變化的市場中能獲得比一般投資者更為持久、優(yōu)良的業(yè)績;引入信托機制和信托義務的約束,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公司治理機制解決了投資者、管理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投資、托管分離保障了投資者資金安全;嚴格監(jiān)管及信息透明保證了基金規(guī)范運作。
專業(yè)的投資能力。金融產品特殊的定價模式、多樣性及信息不對稱使中小投資者在金融產品交易過程中處于劣勢。基金管理人擁有大量專業(yè)投資研究人員,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信息收集和研究分析上優(yōu)勢較為明顯,對金融產品的價值能做出較一般投資者更準確、更理性的判斷,可以憑借雄厚的資金組合投資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將資金交給基金管理人管理,中小投資者能享受到專業(yè)化的投資管理服務。
信托機制為基礎。將資金交給專業(yè)團隊管理并不必然意味著他們會忠實于投資者的利益。道德風險很可能使管理人為了自身利益而忽視甚至損害投資者利益。為保護投資者利益,信托機制被引入到基金中,受托人制度與受托人義務的實施對管理人行為產生了有效的約束。受托義務被賦予四重內涵:盡責義務、忠實義務、專業(yè)能力義務和道德義務。從基金發(fā)展歷程看,對信托義務的忠實和履行是基金存在的基礎。任何對信托義務的干擾或背叛都會有損基金的發(fā)展。以美國為例,20世紀20年代,基金在美國得到快速發(fā)展,然而,由于沒有相應的法律規(guī)范,至1936年基金數量銳減,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此深入調查后得出結論:“缺乏規(guī)范的證券投資信托事業(yè)帶給投資者悲慘的結果……發(fā)起人、經理人及內部人士完全忽略了他們對投資者基本的忠實義務?!泵绹鴩鴷?940年通過了《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對基金公司和個人在履行受托義務中的行為準則做出明確的規(guī)范,基金重新快速健康發(fā)展。
獨特的公司治理機制。為了貫徹信托義務,基金管理公司構建了信托義務約束下的公司治理機制?;鸸芾砉竞推渌窘M織結構最大的差異是,基金管理公司既要滿足股東的利益訴求,同時也要保護基金投資者的利益訴求,且基金投資者的利益始終高于股東的利益。特殊的治理結構催生了基金公司獨特的激勵約束機制,開放式基金申購贖回機制使基金投資者能夠履行“用腳投票”的權利。
投資、托管分離?;疬\作采取“經營與管理分開”,基金管理人僅負責基金的投資操作,基金財產由基金托管人保管。基金在托管人處另設賬戶,與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自有資金分開,獨立核算,并且托管人在執(zhí)行基金管理人的命令時還有制約、監(jiān)督職能,對基金管理人不符合投資者利益或違背基金章程的命令可以不執(zhí)行,從而保證基金資產的安全。
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各國基金監(jiān)管機構都對基金實行嚴格監(jiān)管,強制基金進行及時、準確、充分的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