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主道

本篇導讀

“主道”是指做君主的原則。這里韓非吸取道家虛靜無為的哲學思想,并運用到政治生活中,發展成為君主治國用人的原則。本文選其中三段加以介紹。

所選文段一提出君主應“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保持清靜無為,使臣下不能探測君主的心意,從而杜絕他們窺竊君權的欲望。同時還要用刑名之術考察、使用臣下,根據他們的主張分派相應的使命,責求他們做出應有的功效。有功,疏賤必賞;有過,近愛必誅。“主道”體現了“君道無為,臣道有為”的思想。君主當順應客觀形勢推行法治,讓臣下貢獻出自己的才能去建立功業。“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這就是韓非的“主道”。

文段二重在講述君主深藏不露之術,是為了防范臣下窺測君心,是為了控制臣下,防止權奸、朋黨的產生和作亂。“散其黨”、“閉其門”,“國乃無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測”,“國乃無賊”,權奸就不能竊權。

文段三是韓非對治國之道本于自然的解釋。這個原則要求君主不能用自己的好惡感情、心智技巧治理國家。君主所處的位勢,應像道的位勢一樣,“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處“無為”之勢,才能使群臣處于畏懼狀態。君主不自操事,不自計慮,而靠“符契”驗證、考核臣下的言事,“符契之所合,賞罰之所生也”。符契、賞罰體現的是法制精神。所有這些都是由道的本原演化而成,為是非標準確立的根據,它說明法制是自然法則的運用。

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1]。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故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有言者自為名,有事者自為形,形名參同[2],君乃無事焉,歸之其情。故曰:君無見其所欲[3],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4]。故曰: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故有智而不以慮,使萬物知其處;有賢而不以行,觀臣下之所因[5];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盡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群臣守職,百官有常[6],因能而使之,是謂習常。故曰: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7]。明君無為于上[8],群臣竦懼乎下[9]。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于智;賢者勑其材[10],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于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于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智者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也。

[1]紀:準則,綱領。

[2]參同:驗證相合。參,驗證。同,合。

[3]見:同“現”。

[4]表異:偽裝。

[5]因:憑借,依據。

[6]常:指常規、常法。

[7]漻:通“寥”,寥廓,高遠空曠。

[8]無為:《老子》中提出的哲學概念。道家的“無為”是指宇宙的存在狀態,指出道無為,萬物自化,從而又體現了“無為而無不為”的最高境界。韓非接受無為思想,把它運用到治國理論方面,形成了法家任勢用術的最高原則。無為已經成為韓非法制思想的理論基礎。所以他認為,君主“無為”,就可以不費氣力地使臣下把事情辦好。

[9]竦:通“悚”,害怕,恐懼。

[10]勑(lài):慰勉,鼓勵。

譯文

道是萬物的本原,是非的準則。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來了解萬物的起源,研究準則來了解成敗的原因。所以虛無安靜地對待一切,讓名稱自然命定,讓事情自然確立。虛無了,才知道實在的真相,冷靜了,才知道行動的準則。進言者自會確定主張,辦事者自會產生效果,效果和主張驗證相合,君主就無需躬親瑣事,而使事物呈現出本來面目。所以說,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欲望,君主顯露他的欲望,臣下將自我粉飾;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意圖,君主顯露他的意圖,臣下將自我偽裝。所以說:除去愛好,拋開好惡,臣下就顯露真相;除去成見,拋開智慧,臣下就約束自己。所以君主有智慧也不用來謀事,使萬物處在它適當的位置上;有賢能也不表現為行動,以便察看臣下依據什么行事;有勇力也不用來逞威風,使臣下充分發揮他們的勇武。因此君主不用智慧卻仍能明察,離開賢能卻仍有功績,離開勇力卻仍然強大。群臣恪守職責,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據才能使用他們,這叫遵循常規。所以說:寂靜啊!君主好像沒有處在君位上;寥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君在上面無為而治,群臣在下面誠惶誠恐。明君的原則是,使聰明人竭盡思慮,君主據此決斷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會窮盡;鼓勵賢者發揮才干,君主據此任用他們,所以君主的能力不會窮盡;有功勞在君主頭上閃現出賢能的光彩,有過失則臣下承擔恥辱的罪責,所以君主的名聲不會衰減。因此不顯示賢的卻是賢人的老師,不顯示智的卻是智者的君長。臣下承擔勞苦,君主享受功名,這就叫賢明君主的常法。

賞析與點評

“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老子所謂“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二語最合從來自私領袖之意。

道在不可見[1],用在不可知。虛靜無事,以暗見疵[2]。見而不見[3],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則萬物皆盡。函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4];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5],謹執其柄而固握之。絕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謹其閉[6],不固其門,虎乃將存。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賊乃將生。弒其主[7],代其所,人莫不與,故謂之虎。處其主之側,間其主之忒[8],故謂之賊。散其黨,收其余,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測,同合刑名[9],審驗法式[10],擅為者誅,國乃無賊。

[1]道:指君主掌握的道。這里實際上就是指駕馭群臣的“術”。

[2]疵(cī):小毛病。

[3]而:如同,好像。

[4]原:推測根源。

[5]稽:考查。同之:指言論與實際一致。

[6]閉:門閂所插入的孔。這里指門閂。

[7]弒:殺,指臣殺君,下殺上。

[8]間(jiàn):暗中窺伺。忒(tè):差錯,過失。

[9]刑:通“形”,行為的表現。

[10]法式:法度。

譯文

道是看不見的,君主運用道的時候,也不能被察覺。君主要保持虛靜無事的態度,以隱蔽的方法察看群臣的過失。看到了好像沒看到,聽到了好像沒聽到,知道了裝作不知道。君主知道了臣下的言論以后,不要予以變動更改,而要用驗證比較的方法考察他們的言論是否與實際相符。每一個官職只有一個人任職,不要讓各位官員串通消息,那樣一切事情就全都露出實情。君主掩蓋起自己的形跡,隱藏起事情的苗頭,臣下就不能推測到他的心意;君主摒除個人的智慧,不用自己的才能,臣下就不能揣測到他的真情。君主要堅守自己的意圖去考核臣下言論是否與實際相符,謹慎地抓住國家的權柄且牢固地掌握它。杜絕臣下的窺視,破壞臣下的欲念,不要讓群臣貪求君主的權柄。如果不謹慎門閂,不牢固地關好大門,惡虎就將潛入。如果不謹慎對待自己的行事,不掩蓋自己的真情,奸賊就有機可乘。敢于殺掉他的君主,篡奪君主的權位,沒有誰不畏懼順從他,所以稱他為惡虎。侍奉在君主的左右,暗中窺伺君主的過失,所以稱他為奸賊。君主如果粉碎奸臣的私黨,逮捕奸臣的余孽,封閉奸臣的門戶,鏟除奸臣的幫兇,國家就沒有惡虎了。君主的治術大到不可估量,深得不可探測,考核臣下的行為與言論是否一致,考察和檢驗群臣的活動是否合于法度,擅自妄為的就予以誅罰,國家就沒有奸賊了。

賞析與點評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老子之道,韓非用作權謀馭下之術。

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1]。不自操事而知拙與巧,不自計慮而知福與咎[2]。是以不言而善應[3],不約而善增[4]。言已應,則執其契[5];事已增,則操其符[6]。符契之所合,賞罰之所生也。故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誅[7]。明君之道,臣不得陳言而不當。是故明君之行賞也,曖乎如時雨[8],百姓利其澤;其行罰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無偷賞[9],無赦罰。賞偷,則功臣墮其業[10];赦罰,則奸臣易為非。是故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疏賤必賞,近愛必誅,則疏賤者不怠,而近愛者不驕也。

[1]退:這里有不露鋒芒、不為人先的意思。

[2]咎(jiù):過失,禍患。

[3]善應:善于提出自己的主張。

[4]善增:善于提高功效。

[5]契(qì):古代一種憑證。在竹簡或木片上刻字,分為兩半。雙方各收一半,驗證時將兩半相合。

[6]符:古代調兵遣將用的憑證,用竹、木或銅、玉做成。中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驗證時將兩半相合。

[7]誅:懲罰。

[8]曖(ài):溫潤。

[9]偷:茍且,隨便。

[10]墮:通“惰”,懈怠。

譯文

君主的原則,以靜退為貴。不親自操持事務而知道臣下辦事的拙和巧,不親自考慮事情而知道臣下謀事的福和禍。因此君主不多說話而臣下就要很好地謀慮,不作規定而臣下就要很好地辦事。臣下已經提出主張,君主就拿來作為憑證;臣下已經做了事情,君主就拿來作為考核的依據。拿了憑證進行驗證,就是決定賞罰的根據。所以群臣陳述他們的主張,君主根據他們的主張授予他們職事,依照職事責求他們的功效。功效符合職事,職事符合主張,就賞;功效不符合職事,職事不符合主張,就罰。明君的原則,要求臣下不能說話不算數。因此明君行賞,像及時雨那么溫潤,百姓都能受到他的恩惠;君主行罰,像雷霆那么可怕,就是神圣也不能解脫。所以明君不隨便賞賜,不赦免懲罰。賞賜隨便了,功臣就懈怠他的事業;懲罰赦免了,奸臣就更變本加厲。因此確實有功,即使關系疏遠、地位卑賤的人也一定賞賜;確實有罪,即使親近喜愛的人也一定懲罰。疏賤必賞,近愛必罰,那么疏遠卑賤的人就不會懈怠,而親近喜愛的人就不會驕橫了。

賞析與點評

“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此法家有效,勝儒家重情之處,但世襲獨裁之君,是否必能有賞罰之明?又成疑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内黄县| 三明市| 吉林省| 平舆县| 黔江区| 兴宁市| 平原县| 枞阳县| 江西省| 长治县| 东乡| 巨鹿县| 汉沽区| 兰州市| 长武县| 毕节市| 新沂市| 遂川县| 平度市| 新晃| 马关县| 庄河市| 谢通门县| 新兴县| 高唐县| 新宾| 竹山县| 库尔勒市| 绥江县| 叶城县| 虎林市| 嘉祥县| 耒阳市| 江阴市| 南川市| 汕头市| 亚东县| 九台市| 响水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