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1983-1999)
- 王石
- 1453字
- 2018-12-27 19:52:31
小平訪問深圳的那一年
1984年1月24日。
我騎著自行車從特發總部出來返東門。途經國貿大廈:警車、警察,還有聚集的人群。這情形引起了我的好奇。人群中晃動著一個高個頭的身形……那不是特發的高林副總經理嗎?便湊前問:“什么事情???”
高林把我招呼到一邊,低聲說:“小平同志在深圳。市委通知清理現場,準備讓中央首長到國貿頂層俯瞰特區全貌。我正在陪公安局的同志檢查安全措施。小王,不要對外說啊?!?/p>
“噢。”我繼續騎上自行車返回東門。
幾天后,《深圳特區報》頭版報道:鄧小平在王震、楊尚昆等中央首長陪同下首次視察深圳,受到特區建設者的熱烈歡迎。視察中,鄧小平聽取了深圳市委領導的匯報,登上20層高的國際商業大廈,眺望正在建設中的新城區市容,參觀了一家電子廠,訪問了漁民村,了解企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情況,并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p>
的確,短短幾年里,深圳已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了有40萬人的新型中等城市。
特區經濟蒸蒸日上,孫凱峰、高林率領的特發集團功不可沒。從西部寶安縣城進入管理線開始,路邊的加油站,蛇口的赤灣碼頭,進入市區前的香蜜湖度假村,特區第一座高爾夫球場,東門老街開發的新華樓、水貝工業區,沿盤山公路繞到沙頭角、小梅沙度假村,一路向東直至出二線關口的背山面海陵園都和特發有關系,可謂業務無所不包。
不甘特發之后的市屬企業還有深圳貿易進出口集團、深圳進出口貿易服務集團、深圳友誼集團、深圳免稅公司、深圳物資總公司。
按照特區政策,進口特區的國外產品不能銷售到特區外,但不限制特區外客戶在特區內購買的商品運出特區。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應運而生。
1984年5月,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籌建,選址在建設路1號,展銷進口辦公設備、視頻器材。由陳露任經理,蔡作幸任副經理。陳露女士是“文革”前的大學生,與先生一起從韶關移民深圳,外貿業務能力強,性格倔強,籌建還不到一個月,在展廳的裝修風格上她就同我爭執起來。兩人互不相讓,爭著爭著,陳露從經理椅站起來,將一串鑰匙往桌子上一放,“經理我不當了!”推門走了。
第二天,張西甫找到我攤開雙手,“徹底撂挑子了,怎么辦?同陸經理商量了,你當法人代表?!?/p>

1984年在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成立大會上
“我屬于省外經委的人,幫忙籌辦沒有問題,但是兼任經理就涉及到了分成問題?!?/p>
“飼料科的利潤分成不變,展銷中心廣東省外經委不用投一分錢,三七成,但虧損也要按比例分擔,怎么樣?”
“很合理啊,我馬上向省里匯報?!?/p>
然而省外經委的主管領導另有考慮,認為不能接受承擔虧損的風險,并提出終止飼料生意,我盡快返回廣州上班的要求。這樣,我就面臨著要么終止飼料業務返回省里,要么脫離廣東省外經委留在特發公司的選擇。
我無意走回頭路。
行政關系離開外經委前,外經委同特發合作的飼料業務要有個了斷。我提議:算個大概數,按200萬元利潤分配。陸總前一天爽快地點頭,第二天卻改變了主意,理由是“有人反映,沒有年終決算就分配利潤,要是利潤不實怎么辦?”
還要等到年終決算,我有點著急。
可是,沒過兩天,陸總又在電話里告訴我:“不用審計了,就按你說的200萬元利潤分配?!?/p>
聽說是負責往來賬的錢會計師做了專題匯報之后,陸總改變了年終決算分配的決定。錢會計師匯報了什么不得而知,但賬目很清楚:王石專項往來賬上的盈余不低于300萬,年底決算,省外經委應得的絕不止王石說的數。
隨著一張85萬元(100萬,扣去15%所得稅)的支票匯給廣東省外經委指定的賬號,我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我總算結束了“一仆二主”的尷尬角色,隨即走馬上任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