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有一種幸福叫淡定——淡是人生最深的味(8)

清末張之洞的養生名聯說:“無求便是安心法。”無求便是知足,知足便會常樂,常樂了,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保持一顆知足的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保持一顆知足的心,做到仁愛、平靜、理智、樂觀、豁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得開,想得寬,想得遠,對得失采取超然物外的態度,一切順其自然,處之泰然。

修身莫過于少求,養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說:“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的道理,可以說為每個中國人所熟知,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于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于名位場中,每日憂郁沉悶,不知人生之樂。

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脹,必將后患無窮。人有了貪欲,就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高興不起來。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任何目標的達成,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然會帶來新的目標。正如吃下去的金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知足的秘訣,否則將永遠不會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

有一個人,偶然在地上撿到一張百元大鈔,他因這筆意外之財,以后總是低著頭走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習慣。若干年后,據他自己統計,總共拾到紐扣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塊。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幼童的歡顏、大地的鳥語花香。

不知足,不僅在于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你的內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持守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較而來。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樣,沒有填滿的時候,如果任由其膨脹,則會為此生出許多煩惱。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們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許就會安寧。我們不妨抱一種“比下有余”的人生態度。

有個故事說有個青年人常為自己的貧窮而牢騷滿腹。

“你擁有如此寶貴的財富,為什么還發牢騷?”一位智者問他說。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只要能給我你的一雙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東西都給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讓我要你的一雙手吧!對此,我用一袋黃金作補償。”智者又說。

“不,我也不能失去雙手。”

“既然有一雙眼睛,那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那你就可以勞動。現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寶貴的財富啊!”智者微笑著說道。

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標準,退一步想一想,就能常樂。人如果能體會到自己本來就是無所欠缺的,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

清心寡欲,人生處處是鳥語花香

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內心和諧”就是古人說的“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知足常樂”。對已經得到的很滿足,又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工作。干應該干的,不干不應該干的;要應該得的,不要不應該得的。季羨林先生在《我的人生感悟》中有一段話,令人回味無窮。“至于知不足,在漢文中雖然字面相同,其含義則有差別。這里所謂‘不足’,指的是‘不足之處’,‘不夠完美的地方’。這句話同‘自知之明’有聯系。”有為有不為,“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如此,才能快樂和幸福。

知足者常樂,心悅者和諧。內心不和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足。內心充斥著太多的欲望和雜念,心里填塞了太多的沉重和負擔,就無法享受到心靈的快樂。不知足的人經常陷入苦惱,內心難以和諧。有一首《知足歌》這樣寫道:“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悲難昔,平安便是福。思量死來苦,活著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祿,也不必堆金積玉。一日三餐,有許多自然之福,我勸世人,不可不知足。”知足,就要學會平衡自己的心理,如清澈的小溪安于生命的源流,在恬淡自然中實現內心的安寧。

榮啟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有名隱士。在動亂的年代里,這位老莊的信徒相信無為而治,在自然中尋求自己的安寧和滿足。他隱居山林,自給自足。當儒士策士們為了自己的觀念和名位積極進取入世、穿梭在各國之間時,榮啟期安守清寒,自得其樂。

一天,榮啟期剛做完自己田地的工作后就開心地在郊野中行走。他穿著粗糙的皮衣,腰里系著一根繩子,邋里邋遢的,他面目清瘦,膚色黝黑,一看就是終年辛苦勞作的人。可是他卻愉快地一面彈琴,一面唱歌,無憂無慮。

榮啟期在路上遇見了這時一直在游歷各國的孔子。孔子看著他的行狀,有些不理解,問道:“您這樣貧窮卻又如此快樂,這是為什么呢?”

榮啟期回答說:“我快樂的原因太多啦,大自然孕育各種飛禽走獸、昆蟲魚蝦,只有人最尊貴,我能夠做人,這是第一快樂;人有男女之分,男的尊貴,女的卑賤,我生為男人,這是第二快樂;人生下來,有的沒有看到日月便夭殤,有的還沒有脫離母親的懷抱便短命而亡,我卻活到九十歲了,這是第三種快樂。貧窮是人的一般情況,死亡是人的必然結果,人們害怕恐懼的不過是人生的一般情況和最終的結果罷啦。我之所以可以如此安然地面對,也不過是安于一般情況,等待必然結果,那還有什么憂慮呢?”

孔子說:“好呀,你真是一個能夠寬解自己的人。”

其實自得其樂并不容易,它是尋找生活樂趣的必要條件。做到自得其樂,我們必須學會知足,懂得知足者常樂的道理。此外,還要善于比較,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不能終日這山望著那山高。只有這樣才能盡享生活的樂趣,不至于終日陷在沒有止境的煩惱中,悲傷自憐,難以見到生命的陽光。

人間萬般味,平淡是生活最深的味

徐緩是一位成功人士,當他的同學還在為飯碗苦苦奮斗時,他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一切他似乎并沒有像有些人那樣犧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在從容淡定中將一切盡收囊中。有人欲探得其中奧秘,徐緩說,“其實挺簡單,換來這份從容的,也就是半小時”。他剛參加工作時,和許多人一樣,總覺得手頭的事情做不完,業余愛好也丟了,人疲乏得要命,到頭來還沒落得個好結果。后來有一天,父親對他說:“你能不能試一試,每天早出門半個小時?”他看了父親一眼,對父親的話并未完全理解,但他還是決定試一試。從第二天起,他開始比平常早半個小時出門。當他走到公共汽車站時,發現等車的人不多,上車后又發現有許多空位,比平時愜意多了。而且,由于還沒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不堵塞,很快就到達目的地。坐在車上時,他就把一天的工作大致計劃一下。進入辦公室后,同事們還沒來,他在空曠的辦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腳,而后開始聽一段音樂。當同事們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腳亂地開抽屜時,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熱茶,接下來的工作是有條不紊的。

這里講的或許是時間管理,每天半小時的短暫時間換來一世從容。其實,這是一種定理,兵荒馬亂中永遠都是一團亂麻,從容之中才能氣定神閑,決勝于千里之外。

許多人一世“勞生”,從來不知“徐生”的從容,其實是他們陷入了人生的誤區,無法自拔。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說一個人在涉世之初純潔無瑕,目光所及之處一切都新鮮有趣,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漸豐,就會發現世事的繁雜,不愿再輕易相信什么,山不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如果一個人長期停留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便會這山望著那山高,斤斤計較,與人攀比,欲望的溝壑越來越深,就在此境界中到達了人生的終點。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人在俗世中迷失了自己,在疲于奔命的路上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第三重境界并非人人能達到。這是一種撥云見日的豁然開朗,是本性與自然的回歸,心無旁騖,只做自己該做的。面對紛雜世俗之事,一笑而過,笑看世間風云變幻,只求從從容容、平平淡淡,因此,看到的又是山水的本來面貌。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之道便在其中: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簡單也是福,擁有一份簡單的生活

知足,就是要簡單地生活,以簡單作為生活的境界。簡單是一種美,是一種樸實且散發著靈魂香味的美。

簡單不是粗陋,不是做作,而是一種真正的大徹大悟之后的升華。

現代人的生活過得太復雜了,到處都充斥著功名、利欲的角逐,到處都充斥著新奇和時髦的事物。被這樣復雜的生活所牽扯,我們能不疲憊嗎?

梭羅有句名言感人至深:“簡單點兒,再簡單點兒!奢侈與舒適的生活,實際上妨礙了人類的進步。”他發現,當他生活上的需要簡化到最低限度時,生活反而更加充實,因為他已經無須為了滿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使心神分散。

簡單地做人,簡單地生活,想想也沒什么不好。功名利祿當然是一種人生,但能在燈紅酒綠、推杯換盞、斤斤計較、欲望和誘惑之外,不依附權勢,不貪求金錢,心靜如水,無怨無爭,擁有一份簡單的生活,不也是一種很愜意的人生嗎?畢竟,你用不著挖空心思去追逐名位,用不著留意別人看你的眼神。沒有鎖鏈的心靈,快樂而自由,隨心所欲,該哭就哭,想笑就笑,既使不能活得風風光光,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生活在簡單中自有簡單的美好,這是生活在喧囂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晉代的陶淵明似乎早已明了其中的真意,所以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簡單的生活其實是很迷人的:窗外云淡風輕,屋內香茶縈繞,一束插在牛奶瓶里的漂亮水仙穿透潔凈的耀眼陽光美麗地開放著;在陽光燦爛的午后,你終于又來到了那些年記憶里的山坡,放飛著童年時的風箏;落日的余暉之中,你靜靜地享受著夕陽下清心寡欲的快樂……

簡單是美,是一種高品位的美。

劉心武說:“在五光十色的現代世界中,讓我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在這個世界上,唯有簡單才會快樂,才會讓生活更加美好!

最富有的人往往是少欲知足的人

以前,有一對兄弟,他們自幼失去了父母,倆人相依為命,終日以打柴為生,生活十分艱苦。即便這樣,兄弟倆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們起早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而且,哥哥照顧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雖然艱苦點,但過得還算舒心。

觀世音菩薩得知了他們兩個人的情況,被他們的親情所感動,決定下界去幫他們一把。清晨時分,菩薩來到兄弟倆的夢中,對他們說:“遠方有一座太陽山,山上撒滿了金光燦燦的金子,你們可以前去拾取。不過路途非常艱險,你們可要小心!并且,太陽山溫度很高,你們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下山,否則,就會被燒死在上邊。”說完,菩薩就不見了。

兄弟倆人從睡夢中醒來,非常興奮。他們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陽山。一路上,他們不但遇到了毒蛇猛獸、豺狼虎豹,而且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兄弟倆咬緊牙關,團結一致,最終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來到太陽山。

兄弟倆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黃金,金光燦燦的,照得人睜不開眼。弟弟一臉的興奮,望著這些黃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卻只是淡淡地笑。

哥哥從山上撿了一塊黃金,裝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撿了一塊又一塊,就是不肯罷手,不一會兒整個袋子都裝滿了,弟弟還是不肯住手。此時,太陽快出來了,可是弟弟卻仍在不住地撿。

不一會兒,太陽真的出來了,山上的溫度也在漸漸地升高。這時,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著黃金往回跑,無奈金子太重,他根本就跑不快。太陽越升越高,弟弟終于倒了下去,被燒死在太陽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撿到的那塊金子當本錢,做起了生意,后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卻永遠留在了太陽山。

哥哥因為不貪而享受了富有的恩賜,弟弟因貪得無厭而命喪黃泉。物欲過度的危害可見一斑。

多貪多欲的人,縱然富甲天下,還是無法滿足,等于是個窮人,他們擁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阿图什市| 寿阳县| 疏附县| 青阳县| 鹰潭市| 大渡口区| 双峰县| 昭觉县| 江油市| 会同县| 泗阳县| 昔阳县| 米易县| 千阳县| 临潭县| 山阳县| 峨眉山市| 邓州市| 郎溪县| 固原市| 六安市| 修武县| 宁城县| 甘孜县| 杨浦区| 钟山县| 黄陵县| 克拉玛依市| 天峨县| 韩城市| 库尔勒市| 林州市| 枝江市| 德江县| 黑水县| 拉萨市| 曲水县| 本溪| 贡嘎县|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