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基本茶席,貼心設計(2)

  • 茶席窺美
  • 靜清和
  • 3316字
  • 2015-06-16 08:06:33

由此可見,對茶、茶湯、茶意的綜合判斷的形成,是由知覺和認知綜合平衡后完成的。既然茶是茶席的主角和靈魂,那么,茶席的設計、茶席的審美,一定是人體的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就要求在茶席的設計中,尤其要關注環境對茶席的影響,如噪聲等對聽覺的干擾。另外,應高度重視在茶席的形式中,因投入的元素過多、色彩雜亂、比例失調等,對視覺造成的影響。

喝茶的環境,需要清靜幽美,所以古人“或會于泉石之間,或處于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牖”,多在這樣松風、竹月、雅致的環境里喝茶,為的是靜心細品,安然享受茶的清芬,以及因茶而產生的欣慰。在茶席的設計中,茶席的環境多為客觀因素,外界干擾對聽覺的影響,是可以想方設法避免的,完全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把噪聲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這一切皆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因此,我們以下來側重討論茶席的形式,以及視覺對內心、對茶湯的影響,這樣會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茶席的形式美,是基于人體行為規律的形式美,而不是僅僅基于視覺的形式美。老子在《道德經》里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表述的就是知覺雜亂對內心的負面影響。茶席形式布局的簡約疏曠,其妙處是在“以少總多”,以有限的茶器來表達無限的茶意。因此茶席的形式美、視覺美,要遵循人的行為規律和茶會的約定,要遵從簡約明凈和視覺極簡的原則,盡量減少茶席上多余的器物、凌亂的色彩、浮夸矯情等因素,對視覺和內心產生的影響。影響視覺的因素越少,茶席就會越安靜和簡單,茶器和茶的元素就會愈得到彰顯,人們才會在茶席上快速地安靜下來,感覺與知覺才能變得細微而敏銳。

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茶席的簡潔樸素,是理性的刪繁就簡,是心態寧靜的表現,是繁雜之后的疏朗,是絢爛熱鬧之后的靜寂,更是虛空之后對茶的真正接納。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茶席的發展,從西漢辭賦家王褒的《僮約》中能夠看到,當“舍中有客”時,就要“烹荼盡具”。從西晉杜育《荈賦》的“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到唐代陸羽《茶經》的傳播,經歷宋、元、明、清,以至當今,始終使日常的飲茶生活藝術化著,散發出雋永的審美情趣與文化韻味。但是,隨著品茶方式的變化、茶類的革新、茶器的演化、人類行為方式的改變、地域的不同等,茶席的發展和審美,也在不斷古為今用地繼承著,不斷地推陳出新著。

茶席,是泡茶和品茶方式與當代實際相結合形成的符合傳統、貼近生活、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美的行為方式與儀軌。因此,茶席的設計,既不能脫離傳統,也必須符合現代人的行為規律。

例如,如何界定茶席上主賓的位置?如何安排好主賓和輔賓?貴為儒家五經之一的《禮記》記載,主賓,也就是最尊貴的客人,要坐西北的位置,主人要坐在東南的位置上。這是因為古代的宴會禮儀,座次之禮要遵守天地四時之象,以成賓主義氣溫厚之仁德。從自然界的氣候條件來看,天地的嚴凝之氣,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所以古人認為,西北方向代表的是尊嚴之氣。而東南方向代表的是溫暖寬厚之氣。這就是在傳統禮儀中,把主賓安排在西北位置的主要原因。主人待人以仁,熱情周到,故坐于東南方向。

當今酒宴的座次安排,如果是坐北朝南的正屋,主人坐在正北方向,面朝南方,主賓則落座在酒宴的西北方,這是符合傳統的禮儀要求的。把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右側,既便于主人為主賓敬酒、讓菜,又能方便貼心地近距離交流等。主賓位于主人的右側,這與大多數人的右手比左手靈活、右手使用較多因素有關。從中也能看出,禮儀的形成規律,根本上還是受人們的行為習慣制約的。

那么,今天的茶席,賓主應該如何安排更合理呢?個人認為,對大多數席主而言,主賓應安排在席主對面、右側的第一個位置最為恰當(以左手茶席為例)。因為,主賓落座的這個位置,是席主右手分茶的第一個位置,也是最方便敬茶的位置,而且在品茶過程中,眼神和言語的交流最為自然親近。

又如,茶席器具的發展,在唐代之前,根據考古成果證明,最早可以確認的茶具為陶制的缶,這種小口大肚的陶器,在當時既是茶具,又是酒具和食具,一直到西漢也沒有專門的茶具出現,基本是喝茶、喝酒、吃飯三者混合共用的器皿,三者并沒有太過嚴格的區分和界限。到唐代陸羽的《茶經》問世之后,形制完備、配套齊全的專用茶具,才得以確立。從唐代的煎茶,宋代的點茶,到明代的瀹茶,飲茶方式的差異,導致茶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的茶類更為豐富,茶湯的變化五彩繽紛,單以茶杯的釉色而言,從唐代的青瓷益茶,到宋代的黑瓷益茶,發展到明以后的白瓷益茶,茶席、茶杯、茶湯的審美在變,但茶杯溫潤如玉、溫潤以澤的美學標準卻始終沒有改變過,這就是茶的古為今用和文化傳承。

左手茶席,右手出湯

由左手完成注水的茶席,以下簡稱為左手席。左手席,是指用左手持煮水器,完成注水;由右手完成出湯后,右手持勻杯,先從主賓的位置開始,由左向右分茶。當從輔賓位置由右向左分茶時,要提前在身體中線的前方,把勻杯由右手手持,交錯換手到左手手持,勻杯換手后,改由左手,由右向左依次分茶。左手分茶完畢,再由左手把勻杯交換到右手,由右手把勻杯放回到原來的位置。簡單地講,左手手持煮水器,向泡茶器內完成注水動作,這個席稱之為左手席。反之,右手手持煮水器完成注水,就是右手席。左手席和右手席的命名,從根本上講,就是由哪個手來完成向泡茶器內注水而定的。

左手席的設計原則是:首先,左手持煮水器完成注水動作。因煮水器較重,大部分人的右手又比較靈活,在左手完成注水后,為了保證身體的均衡和體力的合理分配,保護左右肩關節的健康,泡茶器的出湯和勻杯的分茶,就需要全部用右手來完成。其次,泡茶出湯、分茶至茶杯的運行軌跡,不允許出現任何的交叉動作,且泡茶、分茶的路線,也不允許雙臂及手腕跨越茶席上的任何器具。

左手席的設計原則,決定了茶席上勻杯的最適合放置,是在與泡茶器呈四十五度角的右外上側。在分茶、左右手交替、換手勻杯的過程中,左右手的分茶軌跡,應該是舒適的圓弧線,似行云流水,這與太極拳的云手動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此分茶,既有利于兩臂關節的健康,改善微循環,泡茶舒展松弛,不易疲勞,又能氣沉丹田,積聚能量,有利于茶湯滋味和能量的改善。

勻杯在左右手里的旋轉換手,流暢圓潤,暗合了道家太極圖的意象,深具陰陽變化的自然而然之妙。茶席上的任何器物,都是富有生命的,為之注入情感和心血的任何一個細節,都會使茶席充滿關切和美好。從美學上觀察分茶的軌跡,直線作為一種非常單純的元素,雖然簡潔,但從視覺上審視,會顯得過于呆板和單薄,缺乏交融和靈動。弧線分茶的軌跡,要比直線舒緩柔美很多。

在左手席上,由于是先用右手分茶,因此,主賓應安坐在席主的右手側,并且是最先開始分茶的位置。輔賓宜安排在席主的左手側,右手換手勻杯后的、最先開始分茶的位置。左手席的插花,一般會安置于茶席的左側。為保證茶席布局的均衡性,體積稍大的滓方,便會放置在茶席右側的合理位置。

右手茶席,異曲同工

右手注水的茶席,簡稱右手席。右手席,是指右手手持煮水器完成注水,由左手分湯后,左手持勻杯,先從主賓位開始,由右向左分茶,其后在身體中線前,兩手相錯換手勻杯后,再用右手持勻杯,由左向右分茶的茶席。

右手席針對的是左手活動比較精準、比較靈活的少數人群。右手持煮水器,左手泡茶分湯,以達到身體的分工平衡。右手席的主賓位置,應該安排在席主最先開始分茶的左前方。從茶席的安排可以看出,主賓和輔賓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安排,而是相對靈活的。主賓和輔賓位置的確定,還是要依據席主的分茶習慣來確定,哪個位置最利于照顧好主賓,哪個位置能最先方便分到第一杯茶,那個位置便可確定為是主賓的落座位置,輔賓位置始終與主賓位置相鄰。

右手席的插花,最佳的位置應是在茶席的右側。茶則一般會放置在茶荷的外側,這點和左手席的設計雷同。

無論是左手席,還是右手席,完成泡茶和分茶的每一個動作,要干凈利落,不允許有過多的修飾和華而不實,并且任何動作行為,不允許跨過茶席上的任何一件茶具。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茶席上的每一件茶具,能夠使席主平心靜氣地泡茶和分茶,也不必擔憂偶因動作幅度過大,會碰翻茶具而膽戰心驚、小心翼翼,又可使動作有去有來、協調流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施秉县| 乌兰察布市| 镇巴县| 大悟县| 花莲市| 河津市| 澄迈县| 绵竹市| 凤庆县| 白银市| 商都县| 丰镇市| 乌鲁木齐市| 怀远县| 谷城县| 枣阳市| 永顺县| 清徐县| 孟连| 金秀| 吉隆县| 安塞县| 邵东县| 潜山县| 唐海县| 青神县| 滨州市| 万安县| 昔阳县| 驻马店市| 漠河县| 华阴市| 沙湾县| 秭归县| 射洪县| 呼和浩特市| 汽车| 临清市| 新邵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