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萬別“哭錯了墳頭”
那些“識時務”的銷售員,會懂人心,會看臉色,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就是說:往往他們遇到什么樣的客戶,就能說什么樣的話。“狡猾世故”和“圓滑如油”是他們的座右銘。在不同場合,他們非常了解如何“見風使舵”。總之,他們最擅長“口是心非,黑白顛倒”,堅決不會“實話實說”。
你以為我這是在冷嘲熱諷嗎?非也。以上那些全都是一個聰明的銷售員應有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只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才能做成大買賣。
但是,請慢點,如果你說的話動聽,卻不切實際,你殷勤奉承,卻完全不利于工作的話,那就是“哭錯了墳頭”,拍錯了馬屁。那么,很可惜,你的一切心機都將枉費。
日本保險界鼎鼎大名的原一平,算是“人中龍鳳”了吧?然而,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也犯過一些“低級”錯誤,看錯眼色,哭錯墳頭,導致功敗垂成。
有一次,他約一位非常年輕的小老板相談保險事宜。這位老板年輕卻非常有為,而且早已功成名就。原一平打聽清楚所有“底細”之后,決定圍繞這一點來“攻克”這個大客戶。
當天,兩人進入辦公室后,一坐下,原一平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贊美起小老板:“您年紀輕輕就事業(yè)有成,實在了不起呀!在日本,像您這樣的實在不太多見!我斗膽打聽一下,您是幾歲開始工作的呢?”
“17歲。”
“17歲!我的天,您太早慧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還承歡在父母腳跟前呢。那您是什么時候開始當上大老板的?”
“就兩年前。”
“嘖嘖,當老板才兩年,就如此氣度不凡,真不是一般人,您一定花了不少心血。不過,那么小的年紀,您怎么就進社會打拼了呢?”
“因為早先家里很窮,而且只有一個妹妹,為了能讓她上學,我就早早出來打工賺錢了。”
“原來您妹妹也這么了不起呀!您的家人也很上進、很有想法哦!”
……
就這樣,原一平一發(fā)不可收拾,邊打聽邊贊揚一番,最后連年輕小老板的三姑六婆、左鄰右舍都不放過,馬屁拍得越來越遠,把“整座山的墳”都“哭”了一遍,最后,都幾乎收不住嘴了。
原本,這位小老板已經(jīng)打算買幾份原一平的保險了,結果卻“無疾而終”,他一臉掃興,一份也沒買。原一平也只能灰頭土臉地無功而返。
事后,原一平仔細琢磨,才醒悟過來:那天正是因為自己沒有重點,沒完沒了地稱贊對方,才讓煮熟的鴨子飛掉的。在剛開始,客戶聽到自己的幾句貼心贊美后,心里定然美滋滋,還挺舒服的。可是自己不懂得適可而止,喋喋不休地顧左右而言其他,越扯越遠,最后把對方的好心情也扯走了,甚至使得對方不勝其煩。這就是“哭錯墳頭”導致的“悲劇”!
如何才能不讓這種“悲劇”再次發(fā)生呢?你必須得學會見機行事、隨機應變,還有,很關鍵的是找對、找準“墳頭”!
瑪麗在一家高檔的男士服裝專賣店做銷售員,她雖然貌不驚人,銷售成績卻是店中最好的,這完全歸功于她“會說話”。
有一次,一位女顧客看中了一套男式西裝,但是卻猶豫不定,遲遲不愿付賬。看到這種情形,瑪麗走向前微笑著說:“夫人,您的眼光真不錯,這套西裝很漂亮呢!”
“可惜,這個價格太貴了……”女顧客搖了搖頭。
“方便問一下,您是在為誰選購衣服嗎?”
“哦,為我丈夫。”
瑪麗繼續(xù)微笑著說:“您丈夫真是好福氣啊!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名牌哦,貴一點點也是正常的。但對您來說,這應該不算什么吧?一看您這身打扮,就知道你非同一般。像您這樣高貴的夫人,只有這種高檔次的衣服才能襯托您丈夫的身份!他見到這套西裝,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聽到這里,那位女顧客也不再討價還價,笑呵呵地付了賬。
還有一次,一位男顧客試穿了半天,最后卻嫌衣服顏色太深,而不想買了。
瑪麗腦子迅速一轉,立刻走上前去說:“深顏色,才能盡顯成熟魅力嘛!成熟美,可是男性‘綜合指數(shù)’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哦!剛才,好幾位知名大企業(yè)家都選購了這個款式和顏色的衣服。耀眼公司的CEO就訂購過您手中的這一套。”
另有一次,一顧客卻嫌衣服顏色太淺。瑪麗就“見風使舵”地說:“淺顏色,可以讓人顯得生機勃勃、精力充沛,給周圍的人一種英氣逼人、魅力四射又清新怡人的感覺哦!”
瑪麗總能見到什么人,就說什么話,面對顧客,不僅給足面子,順便還給他們臉上貼金,從而讓他們紛紛對她“言聽計從”,心甘情愿地“傾囊而出”。
人們常說:“人性深處最深的渴望,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恭維。”得到銷售員的恭維,不但讓客戶覺得臉上有光,還會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被尊重。當然,前提是:這種恭維必須符合實際情況,或者,讓客戶看起來非常符合實際情況,讓人覺得你說的都是真話。
瑪麗正是很好地抓住了這個訣竅,拍對馬屁,讓每個顧客都當了回“上帝”。
她認為那位夫人很“高貴”,并說“高檔次的衣服”才配得上“有身份的人”。——即使那位夫人很普通,恐怕也只好“打腫臉充胖子”了。
她指出收到禮物的人“好福氣”、會“非常高興”。——潛意識中,這讓顧客認為那件衣服確實是一件值得送人的好禮物,自然毫不猶豫地買下那身“名牌”。
當顧客挑剔衣服顏色時,每一種顏色的優(yōu)點,她都一一展現(xiàn)出來,這恰恰迎合了顧客的“愛美”之心,她又用知名人士之名來增加購買欲,從而使生意自然而然地做成。這就叫“找對墳頭,哭對人”。
2.好銷售員都是相聲演員,“說學逗唱”四門全
彼得兄弟在鬧市區(qū)開了一家服裝店,這家店在當?shù)剡h近聞名,不僅僅是因為兩兄弟服務周到、熱情,最吸引客人“蜂擁而至”的是:這個弟弟是出了名的“耳聾”,經(jīng)常聽錯話。
為什么“聽錯話”反而成了讓生意紅火的法寶了呢?你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請聽我娓娓道來。
每天,哥哥就負責站在店門口賣力吆喝,向來往的行人熱情推銷。當他殷勤地把顧客請到店中后,就又重新回到店門口拉生意,而弟弟則在店內招待客人。
弟弟除了詳細解答顧客提出的任何問題外,還總是反復強調被挑選中的衣服是如何物美價廉,穿在身上又是如何光彩照人、儀態(tài)萬千。經(jīng)過如此一番贊美之后,顧客往往被逼上梁山,最后不由自主地問:“那這件衣服賣多少錢呢?”
這時,“耳聾”的弟弟就會把耳朵伸向顧客瞇著眼睛問:“啊?您說什么?”
于是,顧客不得不再次高聲地重復一遍。
“哦,您問多少錢呀。實在抱歉,我耳朵有點背。稍等一下。”他轉過身去,向店門口的哥哥大聲喊道:“老哥,這件兔毛的白色衣服賣多少錢啊?”
哥哥在門口,匆匆看一眼顧客,又看看顧客手中的衣服,然后說:“哦!那件啊,只要80美元。”
“多少?”
“80美元!”哥哥高聲喊道。
于是,弟弟便回過身來,微笑著對顧客說:“夫人,這件只要50美元哦。”
聽得清清楚楚的顧客,二話不說,“急不可耐”地掏錢,迅速買下這件超級“便宜”的衣服,并立刻“溜之大吉”。
那些沾沾自喜的顧客難道真的占了弟弟“耳聾”的便宜嗎?其實不然,弟弟的耳朵一點也不聾,而且“透透亮”。
他為什么裝聾呢?為的是和哥哥一唱一和,“軟硬兼施”,讓那些貪小便宜的顧客們產(chǎn)生一種“天上掉餡兒餅”的錯覺,然后掉入兩人精心設計的陷阱。傻了吧,那件兔毛衣服的原價其實就是50美元。
事實上,正是由于兄弟二人用了這種“唱雙簧”的招數(shù),這家兄弟服裝店才生意興隆,顧客才絡繹不絕。
在銷售過程中,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優(yōu)秀銷售員一瞬間就會變成相聲演員,一會兒黑臉,一會兒紅臉,一會兒好人,一會兒壞人,說學逗唱,把客戶忽悠得團團轉。
說、學、逗、唱,是相聲表演中的四絕,如果沒有這四項絕技,那么就不能說你會相聲。而這同樣也是銷售中的四把護身寶劍、四柄開山大斧,如果你能靈活運用,業(yè)績必然突飛猛進。
第一絕招——說
能“說”會道,是一把打開溝通橋梁的鑰匙。口齒伶俐,善于溝通交流,并且能通暢地把一切“有利信息”娓娓道來。這是一個銷售人員必須“得心應手”的本領。不說話,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的意愿,也無法提供你自己產(chǎn)品的信息。銷售,不是啞劇,單靠“形體表演”是不可能留住“觀眾”的。想成為銷售高手,首先要“開口說”,不要讓自己成為擺設。并針對不同的人和場合,說不同的話。
第二絕招——學
“學”不只是一種模仿,更是一種學習,一種創(chuàng)新。用客戶的思想去思考,用客戶的語言去說話,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創(chuàng)新。“墨守成規(guī)”絕對會斷了一個銷售員的發(fā)展“后路”,只有不斷接受銷售新理念、洞察新潮流、掌握新趨勢、發(fā)明新策略,才能“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立于銷售不敗之地。一個優(yōu)秀的銷售員,對銷售手段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應永不停息。
第三絕招——逗
“逗”的最高境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推銷,不但不能讓客戶反感,還要起到效果。所以絕不能生拉硬拽,把客戶“逗”得樂樂呵呵才是正確的做法。你的銷售策略,能否征服客戶,這要看你是否“夠逗”。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完美構思,如何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到位,并巧妙組合,如何擊敗競爭者,如何“逗”,這需要你像一個嚴謹?shù)恼軐W家那樣思考,像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那樣操作。只有如此,才能構建自己戰(zhàn)無不勝的營銷體系。
第四絕招——唱
“唱”,是一種包裝,是一種煽情,也是一種“自賣自夸”。銷售員的個人形象、產(chǎn)品形象和企業(yè)形象,這三者必須形成一個完美共同體,才能生動。如何打造?這需要通過出色的包裝。滿大街叫賣、朝陌生人口袋里硬塞廣告單,這絕不是“唱”。正因為這樣,一些人會僅僅因為對銷售員的反感,而拒買、拒聽。“唱”,不僅需要你對客戶動之以情,還要趁熱打鐵,當客戶徘徊不定時,你要果斷地見縫插針,推客戶一把,使客戶下購買的決心。
3.千萬別讓客戶覺得你這個人“不靠譜”
一說起銷售員,很多人就“談虎色變”,唯恐避之不及,一些脾氣暴躁的客戶,甚至忍不住“破口大罵”,他們總是對銷售員抱有一種不信任的態(tài)度。這是因為,一些銷售人員往往笨嘴拙舌,或者愛夸大其詞,這不僅讓客戶對產(chǎn)品提不起興趣,更讓客戶覺得你這個人太“不靠譜”。
“不靠譜”是銷售大忌,不僅讓生意泡湯,還會敗壞自己的銷售名聲。
當你說話不靠譜時,客戶會產(chǎn)生顧慮,認為你的商品信息包含有一定的虛假成分,于是,在交談過程中,客戶便會心不在焉,甚至抱著逆反心理,跟銷售員爭鋒相對。
何況,很多人確實“深受其害”過,要么是遇到騙子,要么是買來的商品不合要求,要么“道聽途說”各種受騙案例……因為這些“痛苦”經(jīng)歷和體驗,他們在潛意識中,難免會對銷售員心存芥蒂,并且“一棍子打死”。尤其是那些上門“糾纏”的推銷員,能躲則躲。
那么,如何有效消除顧客的那些顧慮?如何讓客戶對自己“信心百倍”?如何妥善接人待物?如何讓客戶“動心”?解決這些問題,絕對是銷售的重中之重,是交易成功的關鍵。
以下幾招“靠譜伎倆”可供參考:
1.提供“價值不菲”的信息——利益誘惑
面對心里有底又有提防的客戶時,話說得好聽,不如多爆點“真料”來得實在。那些吸引人、對客戶有助益的行業(yè)信息,如市場走向、專家建議、新技術、新知識等,都會讓客戶豎起耳朵做一回“乖學生”。沒有客戶會喜歡跟滿腦裝稻草、說話沒技術含量、拿不出“真伎倆”的人多費唇舌。總之一句話:要讓你提供的信息價值不菲!
那么,如何才能讓自己提供的信息價值不菲呢?
首先,你必須站在客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想客戶所想,知道他們真正要的是什么。
另外,你要讓自己“胸中有點墨”。多閱讀時事新聞,洞悉市場動態(tài),充實專業(yè)知識,讓自己永遠掌握最新信息,成為相關行業(yè)的“專家”。即使不是專家,也假裝專家。也許,面對營銷員,客戶會應付了事,但對一個權威,一個專家,他們絕對會另眼相看的。比如,你可以這樣對客戶說:“我知道一項最新的技術發(fā)明,它對貴公司應該會非常有價值。”
其實,為客戶提供有效信息,不僅會讓客戶感到他的利益被關注了,而且,客戶會認為你很“靠譜”,會給你一定的尊敬和對你產(chǎn)生好感。
2.隔“山”打虎——巧用“第三者”
當你遇到一個不打算給你面子的客戶時,你可以告訴他,你是“第三者”——客戶的親友引薦來的。這是一種含蓄美,也是一種迂回戰(zhàn)術。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不看僧面看佛面。所以,一旦你是熟人介紹來的,大多數(shù)客戶都會對你客客氣氣,以禮相待,并消除那種對銷售員的防范意識。
“李總,您的朋友馬××認為您可能會對我們公司的新款計算機感興趣。因為,之前這款產(chǎn)品為他的公司提供了諸多便利。”在這里,馬××全然成了這位銷售員的“得力助手”。
打著別人的旗號,來大力推出自己,這一招雖然非常管用,但有一點必須要注意:那個第三者,必須確有其人;你舉的例子,必須確有其事。那座做掩護的“山”,絕不可是自己“瞎扯”的。否則,一旦查實起來,你的信譽就毀了。
如何更好地取信顧客、使你看起來更靠譜呢?你最好能搞到“第三者”的名片或介紹信。
3.現(xiàn)身說法——搬出知名人、事、物
客戶的購買行為常常會受到他人——尤其是那些成功者的影響。一個銷售員若能掌握住這種“向優(yōu)看齊”的心理,并加以靈活利用,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張董事長,前幾年瀕臨破產(chǎn)的××公司,終于起死回生了,知道其中究竟嗎?因為他們李總采納了我們的建議。”
客戶總是會對競爭對手的“故事”興致盎然。當你把那些知名企業(yè)的人或者案例搬到桌面上來現(xiàn)身說法時,你不但可以拿它們給自己壯勢,而且,一旦你舉的例子,正中下懷,恰好是客戶所尊敬的人物,或者二者企業(yè)性質相同時,往往會達到不同一般的效果。這種情況下,你接下來準備說的一切,客戶也會覺得比較靠譜。
4.讓產(chǎn)品自己說話——適時展示產(chǎn)品特點
你千言萬語的介紹,不如產(chǎn)品自己的一個華麗轉身。好與劣,最好由產(chǎn)品自己來說。
一個產(chǎn)品如何迅速引起客戶的注意和興趣?利用各種具有戲劇性的行為來凸顯產(chǎn)品特點和魅力,是最聰明的展示方式。
有一位營銷員,推銷的是消防用品。一見到客戶,他并沒有馬上急不可待地張口就介紹,而是迅速從包里“嗖”地掏出一件防火衣,將其裝進一個大布袋,隨即把布袋點燃,等布袋燒光后,里面的衣服卻毫發(fā)無損。這一即興表演,立馬使客戶對防火衣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一個賣高檔領帶的推銷員,如果簡單地說一句:“這是‘立展’牌領帶”,不會有什么特殊效果。但如果把領帶使勁揉一揉后,再輕松撫平,說“這是‘立展’牌領帶”,就能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一個推銷員去一家著名手表廠推銷,他事先準備好一個產(chǎn)品箱,里面全都是做工精美的新產(chǎn)品,見到客戶后,他不說多余的話,打開箱子,琳瑯滿目的手表一下把客戶吸引住了。
讓產(chǎn)品作自我介紹,絕對是最靠譜的,因為這種方式幾乎做不了假,客戶就自然會信服。
5.最簡單的方式是“鸚鵡學舌”(用客戶的方式說話)
在日本,山田久二是出了名的推銷大王,他的成功秘訣是:說話看對象,遇什么人說什么話,以“求同”為目標。模仿客戶的口音、語言、身體姿態(tài)是他的“絕活”,此外,依據(jù)客戶的愛好、身份、職業(yè)等特點,他依葫蘆畫瓢來裝扮自己,以求讓對方感覺到他親切而可靠。
這種“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的作風,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批判”,對這種“下三濫”的招數(shù),他們表示不以為然。然而山田久二卻說:“這并非‘做戲’,這僅僅是為了向客戶表明我們是同一類人——人們需要這樣。”
逢場作戲,往往總是被當成貶義詞來嘲諷他人。確實,有些人是因為內心那不可告人、自私的企圖心而當面一套背后又一套,但如果是為了與客戶“平等”交流而積極地“求同”、積極地“鸚鵡學舌”,那么,大可以光明正大地去“逢場作戲”,這只是一種工作需要,一種單純的“投其所好”。
正如山田久二所言:人們需要這樣。用客戶的方式、方法說話,確實是一種最簡單、易行的推銷方式。
有些銷售員太自我,為客戶介紹產(chǎn)品時,不管這個產(chǎn)品是否讓客戶有利可圖,只管自己滔滔不絕,把“找到產(chǎn)品性能與利益的結合點”這類任務,“全權”扔給客戶自己去解決,他們從不會主動顧及客戶的感受。他們覺得,介紹完產(chǎn)品,就是完成了自己的義務,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買不買?你自己看著辦吧!
這種蠻干的銷售方式就好像:敵人正站在我面前,但我不管是否瞄準,只管開火!然后一頓狂轟濫射,只求能有一發(fā)子彈“幸運”地擊中敵人。
但是,脫離客戶的“喜怒哀樂”,只顧埋頭苦干,而不懂得“鸚鵡學舌”,是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銷售員的。
在一次演講中,成功學創(chuàng)始人陳安之,針對向客戶“鸚鵡學舌”這種行為,舉了一個例子。
一天,在百貨商場,當他路過一家服裝專柜時,被這家服裝店的推銷員Jane發(fā)現(xiàn)了,Jane正好是陳安之的學員。
“啊呀,陳老師,竟然在這兒遇見您了!”Jane一看見老師,就激動地叫起來。
“呵呵,我來逛逛,順便看一下你們的培訓效果。”陳安之笑著說。
“依照您說的做,非常有效果呢!”
“哦?”
“是啊,昨天,我運用模仿法,竟然賣掉了一件三千多元的衣服!”Jane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哈,說來聽聽。”
原來,昨天有一位男顧客,看上了一件衣服,但是要三千塊錢,那人就沒好氣地問:“這件上衣,怎么這么貴?”
“是啊,是有點貴!”Jane不假思索地隨口就說。
男顧客愣了一下,當即拍板:“就買這件!”
當時,Jane剛“學舌”完,就暗自懊惱,覺得自己學錯話了,臉瞬間就紅了。可沒想到,顧客不但沒有生氣,還爽快地買下了衣服。尷尬瞬間消失了,她心想這方法還真管用!
故事中Jane順著顧客的話說,不僅讓對方感覺倆人在同一戰(zhàn)線上,更給對方的怨氣排泄口“疏通”了一下。如果她當時逆著顧客的話,去極力勸說那件衣服“不貴”,那么結果將會適得其反。因為顧客不是傻子,衣服貴不貴他心里清楚,不需要你去“反駁”。
推銷,其實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這種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殊途同歸!也就是,讓雙方的目標達成一致,制造一種和諧氣氛,然后促成交易。這種方式就叫做“鸚鵡學舌”。這種方法一旦被運用在推銷中,將威力無窮。
那么如何鸚鵡學舌?如何投其所好呢?你必須在話題、語調和身體語言,這三個人際溝通要素上下苦功。只有發(fā)揮出各要素的作用,讓你和客戶的溝通模式盡可能保持一致,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簡單來說就是,客戶習慣性行為方式是什么,你就用什么方式來配合。
【鸚鵡學舌之——話題模仿】
所謂話題模仿,就是把客戶的想法、看法放在第一位,去談及客戶感興趣的話題,讓你們看起來非常“志同道合”。也就是:對準頻道。每一個客戶都有個人最鐘愛的一個頻道,只有對準它發(fā)送信息,對方才能欣然接受,才能引發(fā)共鳴。對方熱愛籃球,你卻跟人談炒股,顯然,客戶會馬上對你失去興趣,就別提推銷產(chǎn)品了。“話不投機半句多”,指的就是這種對牛彈琴式的話題模仿錯誤。
【鸚鵡學舌之——語調模仿】
所謂語調模仿,就是在你與客戶的感情中制造一種融洽氛圍,以便對方真心實意地接納你。說話的風格、聲調、語氣、音量、語速……這些都是語調的一種。當你面對客戶說話時,不管是遣詞,還是用句,不管是氣度,還是做派,都要與對方的風格相輔相成。如果對方語速慢,音量低,你卻語速快,聲音洪亮,那么你們很可能會談不到一塊兒去。為什么人們吵架總是越吵越兇?為什么不會有一個大聲吵,一個小聲吵,卻仍能爭吵不休的情況?吵架時,如果雙方互相模仿,那么就會“投機”,就會爭吵不休。否則,就會沒“默契”,就吵不起來。而銷售也是這個道理。
上面故事中的Jane就是通過模仿客戶的話題和語調,從而做成了生意。
【鸚鵡學舌之——身體語言模仿】
在寧靜的公園里,伴著徐徐清風,踏著合拍的步伐,當一對戀人如此散步時,自會形成一道和諧融洽的風景線。這種時候,他們絕不可能是一個步子又碎又慢,另一個步子又大又急。同理,只有當你和客戶的姿態(tài)、舉止保持一致時,你們才能形成“磁場共振”,才能融洽地交流溝通。身體語言,它包括姿勢、步調、小動作等。所以要想保持“同一聲道”,站姿、坐姿、頭部動作、手勢等,你都可加以模仿。以防因為不同步,而“一拍兩散”。
5.別“只許愿,不燒香”
很多人天真地認為只要動動嘴皮子,就能把客戶“手到擒來”。事實上,要想虜獲客戶的心,光把產(chǎn)品夸得天花亂墜,是不頂用的。你不能“只許愿”、只提要求,還要學會“燒香”,并且這香要“燒”到客戶心坎里面去。
杜凱特是一個油漆推銷員,一次,他接到老板命令去發(fā)展一個大客戶。
他當即來到了那家“用漆大戶”的門口,一心只想與這家大戶的采購部經(jīng)理面談,以便巧言“規(guī)勸”對方購買自己的油漆。可是,事與愿違,一連幾天,他都吃了閉門羹,連老板的面也沒見著。每次登門,都被秘書這只攔路虎擋駕。
杜凱特實在忍無可忍了,于是,他親自去明察暗訪,調查個中原因。原來那個周六正好是經(jīng)理寶貝女兒的生日,經(jīng)理本人正忙里忙外地準備生日禮物呢。知道這個情況后,他立馬計從心來。
第二天,他“噌噌噌”地跑向經(jīng)理辦公室,秘書照樣攔住他說:“如果你是來推銷的,請離開!”
凱特雄赳赳氣昂昂地說:“我不是來向你們經(jīng)理推銷油漆的,我是來送生日禮物的!”秘書看了一眼他手中精裝版的郵票,勉強放他進去了。
敲了敲門,經(jīng)過允許后,他進了辦公室。他二話不說,直接把自己千辛萬苦收集而來的珍貴郵票放在了經(jīng)理桌上。經(jīng)理一看見那些郵票,頓時眼前一亮,欣喜萬分,也顧不得探究來人的身份,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與凱特大談郵票“經(jīng)”。
在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兩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當他看了看手表,準備起身告辭時,那個“被餡兒餅砸到”的經(jīng)理這時才反應過來,不好意思地問道:“啊!對不起,只顧著聊天了!請問您貴姓,有何貴干?”
凱特從容地笑了笑,簡短地對這位經(jīng)理說:“哦,我是××公司的油漆推銷員,前兩天我給一個老客戶做油漆回訪時,從他那得知您正愁著收集郵票。我手頭正好有一些不錯的郵票,所以今天就順道給您送來了。非常抱歉打擾您這么久!”
經(jīng)理聽完他的話,思考了一會,當即說:“先生!謝謝您的友情來訪,明天請您帶上油漆合同來見我吧。”
就這樣,他不僅用口才,更用熱情打動了這個難搞的客戶,沒有“親口許愿”,就得到了一大筆油漆訂單。
他在向客戶表明身份前,先給對方“燒了一把香”——遞上對方夢寐以求的郵票。在之后的自我介紹中又提到“油漆回訪”,這正說明了他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好銷售員,并且語調謙和,彬彬有禮。如此,客戶這位菩薩才心甘情愿地“助他一臂之力”。
張永志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推銷員,他剛從事推銷的時候就業(yè)績顯赫。而他的這種成功,歸功于在銷售過程中,他不只“許愿”,還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客戶或可能不會是客戶的人。他做的事、說的話總能溫暖人心。
一天,一位老婦人信步走向銷售員張永志的冰箱展銷區(qū),當張永志上前服務時,這位婦人表示只是隨便看看,打發(fā)一下時間。張永志并沒有因此把她一個人晾在一邊,而是陪著她四處轉悠,嘮嘮家常。
閑聊中,婦人告訴張永志:“其實,我一直想買一臺漂亮的黑色冰箱。我表妹家就有一臺,放在客廳看起來非常漂亮、非常典雅。”
“哦?那您怎么沒去買上一臺呢?”
“哦,對面展銷區(qū)的那位銷售員實在太忙了,沒時間招呼我,我就先自己轉轉。”婦人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老大娘,您過來看我們這個品牌的冰箱,我感到很榮幸!”張永志微笑著說。
老婦人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興奮地告訴他:“哦,對啦!今天是我的生日,買一臺黑色的冰箱,就當它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了!”
“啊!老大娘,祝您生日快樂!”張永志熱情地祝福老婦人。隨后,在婦人看冰箱的間歇,他把一個女同事叫過來,輕聲囑咐了幾句。
張永志始終做著老婦人的導購員,將各種款式的冰箱一臺一臺地看過去,邊看邊認真作介紹。當他們經(jīng)過一臺黑色冰箱時,張永志指著它對老婦人說:“老大娘,看來您對黑色一往情深呢。您瞧,這臺漂亮的冰箱,也是黑色的,而且調溫系統(tǒng)特別好。”
此時,那個女同事走了過來,遞給張永志一束漂亮的紅玫瑰。隨即,張永志把這束鮮花轉遞給了老婦人,并再次禮貌地祝賀她的生日:“尊敬的女士,祝您青春常駐!”
老婦人捧著玫瑰花,激動得熱淚盈眶,抹著眼淚對張永志說:“小伙子,你真是太善良了!已經(jīng)很久沒人對我如此尊重,送我這么美好的禮物了!一個小時前,當我在對面冰箱銷售區(qū)四處看時,對面那個推銷員想必是認為:這個老女人一定不會買那么貴的一臺冰箱!所以他只顧招待那些貴婦人,把我扔在一邊。現(xiàn)在想來,我也不一定非要買那臺冰箱不可!”
最后,這位老婦人在張永志的展區(qū)買走了一臺黑色冰箱。
在這場峰回路轉的交易中,從頭到尾,張永志自己沒有一句主動讓老婦人放棄原來打算的言辭,只是在陪同過程中,讓一束鮮花做了雙方溝通的橋梁,在充滿友善和溫馨的氛圍中,使老婦人感受到了尊重和溫暖,由此對張永志產(chǎn)生了信任感,交易的達成自然水到渠成。
發(fā)揮內在的精神品質,用一顆真心去誠摯地“燒香”,往往能直達人心。喬·吉拉德曾說:做銷售,人品重于商品。
好一個“人品重于商品”!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必然懂得如何尊重每一個客戶,并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上,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會被客戶注意到。如果你只是許許愿,動動嘴,客戶必然體察不到你的“用心”,自然就不會給你面子,也不會給你票子。
當一個陌生人成為你的客戶時,他也就成了你的菩薩,如果你不能“未雨綢繆”,博得菩薩的喜愛,菩薩是絕不可能把訂單交給你的。
很多時候,巧言令色,不及饋贈給客戶一個“雪中送炭”的恩惠。“空手套白狼”,總是少數(shù),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銷售員必須“說”和“做”雙管齊下。用你的行為讓客戶正視你,再用得體的語言給客戶“當頭一棒”,以此,給客戶留下深刻印象。
- 營銷革命3.0:從價值到價值觀的營銷(輕攜版)
- 微信公眾號深度解析:訂閱號+服務號+企業(yè)號 三號運營全攻略
- 超級IP: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跨界營銷
- 實體店線上線下運營實戰(zhàn)一本通
- 自媒體營銷與運營實戰(zhàn):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推廣與商業(yè)變現(xiàn)
- 零基礎玩轉短視頻
- 活動策劃實戰(zhàn)寶典:品牌推廣+人氣打造+實戰(zhàn)案例
- 店鋪銷售管理
- 社群營銷
- 新冠疫情下的信貸市場與征信體系主編
- 營銷基本功
- 這才是營銷:只有學會看,才會被看見
- 產(chǎn)品煉金術Ⅰ:打造暢銷產(chǎn)品
- 豎屏思維:大幅度提升手機端轉化率的邏輯和方法
- 市場營銷理論與哲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