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寵辱不驚物我兩忘,圓融豁達樂活人生每一天(2)

寵辱不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草根百姓,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這關鍵是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勛烈,心底無私天地寬。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么會患得患失呢?

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始發過,只要自己曾經奮斗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方能心態平和、怡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樸初先生遺作中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這正充分體現了一種寵辱不驚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無求便是安心法,少欲即是養生丹

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認識到人類貪欲自私的弱點,告誡世人千萬要注意,不要爭名逐利,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順應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物極必反,過分的愛惜會導致極大的耗費,過多的斂取必定導致重大的損失,盛極而衰是已被歷史證明了的。所以,在名與利、得與失上,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明智的選擇,只有這樣,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聲、利益才可以長久。

所謂知足,是種平和的境界;所謂常樂,是一種開闊的人生態度,是說一個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下,更懂得適可而止。而不是說一個人安于現狀,沒有追求、沒有目標。

知足常樂并非阿Q精神,它是一種自我解脫,是調整情緒,取得心理平衡的安慰良藥。擁有它,就會變得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而快樂也將會常伴你的左右。

當你回頭望一望那些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我們現在這樣活著,有飯吃、有班上,就已經很幸福了。

如果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還能夠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一周離開人世的100萬人更有福氣。

如果你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單、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你已經好過世上的5億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夠的衣服,有屋棲身,你已經比世界70%的人富足。

如果你的銀行戶頭有存款,包里有現金,你已經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20%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你又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頭,帶著微笑,內心充滿感恩,你是真的幸福——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可以這么做,但是他們沒有。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于上帝才能做到的。

人生必不可少的東西其實很少。認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活得從容一些。不那么忙碌,不那么心浮氣躁。因為不管社會怎么發達、物價如何上漲,你只要具備一顆知足的心,只追求一種平常生活,做到一生衣食無憂就是件易事。

清末張之洞的養生名聯說:“無求便是安心法。”無求便是知足,知足便會常樂,常樂了,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保持一顆知足的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保持一顆知足的心,做到仁愛、平靜、理智、樂觀、豁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得開,想得寬,想得遠,對得失采取超然物外的態度,一切順其自然,處之泰然。

人生半最佳,用“一半”成就人生

一個人生前努力追求圓滿,離開人世后什么也帶不走,最終只是“究竟無得”。如果能自知自足,自然就會領悟到“滿室清風滿幾月,坐中物物見天心”的悠然境界。做人做事,“缺勝過圓,半勝過全”,“萬事全多缺,人生半最佳”。

“一半一半,也能成就”,這是一位國學大師對成功人生的教誨。他說:世事都是“一半一半”的。白天一半,黑夜一半;陸地一半,河海一半;貧窮一半,富有一半……隨著時移世遷,“一半一半”雖然互有消長,卻無法使這“一半”全然統治那“一半”,就因為如此,人生才有無限的希望,才有許許多多的成功路徑。

世間原本是“一半一半”的,我們不必強求自己在某一個領域里出人頭地,也不必抱住一棵大樹不肯撒手,因為還有另一方天地等待我們去開拓,還有許多空白等待我們去填補。

我們明白自己只有“一半”,就能虛懷若谷,接納另外一半;就會有自知之明,努力精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人雖然在職業、地位上有所差異,但是只要我們肯在自己“一半”天地里恪盡職守,奉獻心力,對人類同樣能有所奉獻。

當兩個“一半”有所沖突時,我們必須衡量輕重,有所取舍。例如:有人為了學業而耽誤了戀愛時光;有人為了事業而放棄了家庭建設和溫馨;甚至有人為了正義而舍棄了寶貴的生命……世事雖不圓滿,但只要你取舍得當,同樣能在“一半”中如愿以償。舍棄了這“一半”,另“一半”會更豐富、更多姿多彩。

在“一半”與“一半”之間,只有選擇,而不能全得,選擇不得當就會適得其反。有人為了功名利祿,只知道爭先恐后地汲汲鉆營,殊不知到頭來只能撞個鼻青臉腫,乃至粉身碎骨。也許只有在吃了大虧時,才能回頭再來看看后面這“一半”,這“一半”似乎顯得清靜,沒有前“一半”那么誘人……然而,當你實實在在走進這后“一半”世界中時,你就會覺得:這“一半”天高地闊,一切都實實在在。這也許就是古人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吧。

清朝李密庵曾寫過一首“半半詩”,表達了“一半一半”的悠然境界: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悠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廓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圍半經塵,半土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人生最可貴之處在于大徹大悟,所以一半一半,必須是大徹大悟的一半一半。只有大徹大悟,我們才能消滅貪婪占有之心,才能消滅榮辱得失之心。

悟透生命真諦,看透、看開而不看破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往往因一些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挫折,如升學失敗、就業不成、戀愛危機而不敢面對和承受,要么出家,伴著暮鼓晨鐘、清燈佛影來度此一生;要么自殺,走上輕生之路。他們自以為看開了一切,人生不值得眷戀,還是一了百了為好。其實這不是看開,而是看破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纳雍县| 淅川县| 平定县| 定远县| 吴江市| 资溪县| 兴国县| 内乡县| 隆尧县| 木兰县| 嘉义县| 天镇县| 石嘴山市| 丁青县| 清远市| 额敏县| 天全县| 林州市| 凤阳县| 濉溪县| 彰化市| 汉川市| 保亭| 灵山县| 安达市| 郯城县| 海城市| 临澧县| 古交市| 汝阳县| 南汇区| 三亚市| 嘉义市| 平定县| 盐城市| 黄浦区| 新化县| 泸定县| 汨罗市|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