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對我們教育理論的知識問答(2)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書
- (英)夏洛特·梅森
- 3364字
- 2015-06-11 14:26:59
一個叫凱恩的小孩子嫉妒自己的兄弟,他幾乎被掌握的大量可信的證據所震驚,這使他突然變得非常氣憤。在早晨還僅是一點懷疑的念頭,到了晚上凱恩發現自己掌握了不可辯駁的證據,認為他的兄弟比他得到了更多的不正當的偏愛。于是,“這個像得了病的小間諜,感到一切事情都受到感染,就像得了黃疸的眼睛看一切東西都成了黃色”。
但是假設這是真的,那么這個孩子就有了嫉妒的理由嗎?
一旦有了開始的想法,他的理性同樣也能證明一種邏輯的必然,不管它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一驚人的理論在歷史上有沒有證據?
111.關于邏輯和道義上的困惑
大概民族和個人每一次行為上的失敗都歸因于這種困惑:即按照推理所得到的邏輯上的必然和按照外在的法規確定的道義上的權利。
《圣經》中有無這樣的劃分?
顯然有,那些違反圣經教義的人們就是那些按照自己的判斷做事的人,也就是說,他們的作為是他們的理性所贊許的。相反,現代思想認為一切人都有權利做他們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按照“他們的理解”行事,“服從他們的理性的支配。”
有什么例證嗎?
這有一個例子。一個動用酷刑導致孩子死亡的母親前不久在法庭上被無罪釋放,因為她的行為是“基于一種錯誤的責任感”。
112.錯誤的責任感導致的失誤
一種錯誤的責任感不可能導致錯誤嗎?
如果一個人把他“自己的理性”當成是他的立法標準和執法依據,他不僅可能,而且必然會犯錯誤。我再次驗證一個案例,一個對世界觀犯下了彌天大罪的案例。不可否認那些人把我們的救世主基督耶穌送上十字架,就是在錯誤的責任感的驅使下采取的行動。那些愛國的猶太領袖們非常理性地說:“讓一個人為一個民族而犧牲,保全整個民族不會滅亡,這是一個權宜之計”。于是這些人無情地搜捕,要處死這個人,因為他對普通百姓的統治地位和他私下里要求稱王的話語構成了對附屬民族的巨大威脅。他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說這話的人就是造物主。
應當教給孩子自知之明。
這些可能對哲學家非常重要,但是它和養育孩子有什么關系呢?
113.一個孩子應當知道他該成為什么樣的一個人
我們又該回到蘇格拉底的教育理念中去,這個智者一年到頭在規勸、告誡人們:“認識你自己”。當我們明白了讓孩子了解自己——他作為一個人是什么樣子的——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之后,這句話就可以很好地為我們所用。
不健康的內省肯定會帶來許多害處嗎?其原因難以解釋嗎?
當一個人想象他在自己身上發現的一切都是他個人特有的,那么他的內心就是不健康的或病態的,讓他了解所有人身上共有的東西是治療他那不健康的自我冥想的好辦法。
這個辦法怎樣起作用呢?
114.這個知識成為一種保護措施
應當承認理性的局限性是生活中一切責任和關系的保護措施。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知道忠誠是各種關系中的首要責任。如果他容許自己有懷疑、勉強、不健康的思想產生,他就不可能做到忠誠。因為一旦產生這樣的想法,就會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且會彌漫開來占據一個人的整個思想。可以說,這個人自己就警戒起來,并且對各種不信任的想象都一律做出“不許入內”的反應。
那種生活規則會影響到最重要的關系嗎?
的確會有影響。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子女、妻子不會產生任何不信任的猜測,那么對于他心中超過任何人威力的造物主,他也會如此嗎?懷疑造物主的真理的想法有可能打擾他,但是對于每一次的疑心他最好的答復就是“信念不允許”。
115.對付“誠實的懷疑”
但是如果你必須敬重的人向你講出他們“誠實的懷疑”呢?
你了解他們產生懷疑的過程,可以對他們的懷疑表示理解,因為疑心的根源在于暗示,它一旦出現就一定要得出甚至是令人痛苦的結論。一個聲音仿佛在提醒你:“留神不要受到誘惑”,這個聲音就是不需要任何指點、了解人們的心思的自在力量。
人是一種自由的產物。
如果人是這樣的一種生物:小心謹慎培養習慣或是粗心大意養成毛病,如果他的確切思想都是無意識產生的,他的結論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他就不再是一個自由隨便的人。你最好馬上承認“思想是一種運動模式”,而且不再把人看成是一種能夠自我調整的精神存在。這不是事實嗎?
如果我們堅持相信這樣的事實:人是一種精神存在,他的物質器官的行為服從非物質的思想意識,比如手寫的內容就是大腦所想的東西,人的手絕對服從起到刺激作用的思想,那么生物學的研究就很難獲得更廣泛的領域。
116.精神生命依靠思想維持
思想是自己產生的嗎?
大概不是。看上去像是這樣的:就像物質的生命依靠從外部獲得適量的食物來維持,非物質的生命也是依靠它的食物維持,這種食物就是通過精神傳遞的思想。
“思想”和“暗示”可以當作同義詞嗎?
只是在思想傳達靠行為實現的那些暗示時,它們才是同義詞。
人自身在接受精神食糧的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他的作用就像是一個人站在家門口接納或拒絕供養全家人生活的糧食。
接受思想時意志力的作用。——在接受或拒絕某些思想時,這種自由意志是否就是人在生活過程中的責任極限?
大概是吧。因為一旦一個思想被采納,它就一定自行發展,除非有另一種思想替代它,這種替代過程當然是意志力在起作用。
117.思想的起源
思想是怎樣產生的呢?
它們看上去就像是人發出的精神放射物,這樣,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傳遞作為自己的一個組成要素的思想。
思想是怎樣交流的呢?——身體的存在必須要參與思想的交流嗎?
絕對不是。思想可以通過圖畫、文字來交流,自然的物體也可以交流思想,但是,也許在這種情況下,初始的想法總可以追溯到它的擁有者——另一個心靈。
118.至高無上的教育家
那么思想的精神營養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其他人嗎?
不是。在此,教育者需要完全承認造物主這個圣靈才是人類至高無上的教育家。
他是怎樣施教的呢?
他每天清晨打開人的耳朵,讓他盡可能多的聽到最美的事情。
在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方面。——圣靈提出的思想只限于宗教生活的范圍嗎?
不是。柯勒律治在談到哥倫布和美洲的發現時把偉大發明和發現的起因歸諸于這樣的事實:“關于自然界的某些思想是由超自然的力量贈給那些已經做好準備接受它們的心靈。”
《圣經》中有沒有可以支持這個觀點的教導呢?
有,而且很多。比如說,以賽亞說農夫知道怎樣進行一系列的農耕管理,“因為他的造物主教導、指點他。”
一切具有純粹的高尚起因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思想嗎?
不幸的是,答案是否定的。人類不幸的經驗正是邪惡的思想也是通過宗教的形式傳播的。
人的作用是什么呢?
選擇好的,拒絕壞的。
119.這種觀點可以解釋基督教義
作為支持精神生命所必需的精神食糧的思想,其內容是否可以解釋基督教的教義呢?
是的。生命的面包,生命的水,人生活依靠的詞語,他本不知道可以食用的肉食,以及更多的東西不再是帶有比喻色彩的表達方式,除非我們必須用這些詞語去稱呼人的物質和非物質的營養。而且我們理解作為造物主本體的思想如何從我們的造物主和救世主那兒散發出來,成為他的信民的精神飲食。我們發現這不再是一個“難理解的說法”,也不再是一個模糊的說法,我們必須依靠造物主維持我們的精神自我,甚至如同依靠面包維持我們的肉體生命。
120.教育中的神圣合作
關于思想的這種說法對教育者有什么實際的影響?
他知道每天給孩子補充思想的營養是他的責任;他可以正確地引導孩子的每一次學習,教他尊重生活中的每一種關系和責任。總之,在對孩子進行指導、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中,他承認要和造物主的合作。
教育的功能你怎樣總結教育的功能呢?
121.教育是訓練
就是一種訓練孩子使之養成良好習慣的操練。教育是生命,需要思想的滋養;教育是氛圍,也就是說,孩子呼吸父母身上散發出的氣息,感受父母的主要思想形成的氛圍。
122.課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課程以及課堂上的一般作業在備受關注的教育中有什么作用?
它們應當為培養良好習慣的訓練提供機會,還應當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向孩子灌輸關于興趣的初步思想,比如說把追求知識看成是人生的目標和快樂的事情。
123.課程設置
孩子是不是天生就適合學習?
是的。孩子似乎對所有的知識都能產生天生的共鳴,而且他們有權利學習各種豐富的課程。
父母以及那些尊重教育,把教育視為可以無限制磨煉人的性格的手段的人們,他們有什么樣的義務?
也許他們義不容辭地責任就是認真地工作,努力推動一切可以傳播他們的觀點的方法和手段,相信造物主拯救的人類可以取得“性格和美德的進步”,雖然人們還沒有認識到甚至還沒想到這一點。但是“教育是一種訓練,是一種氛圍,是一種生命。”
教育從何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