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確的核心目標(1)
- 拿破侖·希爾成功法則
- (美)拿破侖·希爾
- 4960字
- 2015-06-11 14:22:01
現在你真正開始閱讀這部成功哲學了。本書匯集了數百位成功人士的成功要素,這么做還是破天荒的頭一回。我寫作本書并不是為了追求文學價值,而是要把這些原則、法則說清楚,以使那些生活于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閱讀、淺顯易懂,并從中汲取養分。
本講所談到的一些原則對大家都很熟悉,而有些原則是第一次談到。讀者必須謹記,這15次講座的價值在于能對讀者產生多大觸動,而不在于講座本身。
換種說法,這一講的目的是促使讀者找到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把花費在漫無目標、胡思亂想上的氣力投入到他們明確的目標上。
明確而單一的核心目標
希望得到某樣東西,與確實相信能得到它,二者是有差別的。一個投注全副心力于某種特殊工作的人,通??色@得最大的成就。
不管人們對成功的定義是什么,保持單一的主要目標對取得成功十分重要。然而目標的單一性要求我們必須對各種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才能達成。
我曾到很遠的地方觀看拳擊好手杰克·丹普賽為即將來到的拳擊比賽進行訓練。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完全依靠一種訓練方式,而是進行多種方式的訓練。沙袋幫助他訓練肌肉部分,同時也訓練他的眼睛,使之變得迅捷而銳利,啞鈴訓練另一部分肌肉,跑步則可訓練他的腿部和臂部肌肉。精心調配的食物可供應他鍛煉肌肉所需的熱量,而不至于增加脂肪。足夠的睡眠、休息和適當的放松,是他為了求勝所必須養成的習慣。
要想獲得勝利,必須綜合利用很多因素。通過多種形式的鼓勵,可以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周密、機警而充滿活力,在接下來的各講中對這一切都有一些淺顯易懂的敘述。
人的思想欲求發展,必須進行各種訓練,就如同身體為求正常發展而必須進行各種系統訓練一樣。馴馬師訓練馬跳越障礙,是為了使馬兒跳躍的姿勢更加熟練有效,一再重復的訓練是為了使它們養成習慣。人類的思想也應該通過類似方法加以訓練,時常進行各種刺激與鼓勵。
在你深入了解這項成功哲學之前,你將發現閱讀這些通過引發一連串的、無所不及的念頭。因此當你閱讀本書時,手邊應擺上一個筆記薄和一只筆,當這些“念頭”出現時一一將它們記錄下來。
只要遵照這項建議,并且反復閱讀二三遍,你就會產生許多新奇的念頭,并且改變自己的生活。
如果這樣做,你的思想將很快變得像磁鐵一樣,即使從空氣中也能捕捉到極為有用的新奇想法,一位著名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實驗這項原則,終于獲得了很大成就。
如果你在閱讀本書時,早已心存一個想法,認為你現在所擁有的知識已經夠了,不再需要更多的知識,那你就過于自滿了。事實上,世上沒有人能將所有問題完全認識透徹。
在我企圖消除自己的無知,以容納生活中有用知識這一漫長而艱苦的奮斗中,我經常在冥想中看見上帝站在生命的入口處,在那些自認聰明的人的額頭上寫道:“可憐的傻瓜”,在那些自認是圣徒的額頭上寫道:“可憐的罪人”。
通俗地講,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能斷言自己的知識足夠,我們每個人現有的知識并不足以讓我們一直正常而愉快地生活。
謙虛是成功的先驅,如果我們不能保持一顆真正謙虛的內心,就無法從他人的經驗和思想中獲益。
這是否有點像道德方面的“說教”?即便是,那又如何呢?
雖然“說教”一般意味著枯燥無味,但如果它們能夠反映出我們真正自我的影子,使我們對自己的渺小和膚淺有真正的認識,那么“說教”對我們也是十分有益的。
我們要想在生活中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我們對人性的認識。研究人性最佳的就是你自己,你必須盡可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當你對自己有徹底的認識后(如果你辦得到的話),你才能對其他人有很深刻的認識。
要想了解別人,不能看其表面,而要了解他們真實的自我,你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研究:1.他們的身體形態、他們走路的方式。
2.他們的音調、音質、音高和音量。
3.他們說話時的眼神是否飄忽不定,還是與人坦然相對。
4.他們的言辭,所使用的字眼,他們的愛好、本質與品性等。
通過這些敞開的“窗子”,你也許可以真正“直接走入某人的靈魂深處”,仔細瞧瞧他“真實的自己”。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一個人,你可以通過下列情況去研究他們:
*當他們生氣時;
*當他們戀愛時;
*當牽涉到金錢關系時;
*當他們吃飯時;
*當他們寫作時;
*當他們遭遇麻煩時;
*當他們高興時;
*當他們感到沮喪失敗之時;
*當他們感到面對大的災禍時;
*當他們企圖使他人對自己產生“好印象”時;
*在通知他人不幸事件時;
*在通知他人好消息時;
*在任何一種體育比賽中失敗時;
*在比賽中獲勝時;
*在獨處沉思時。
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你必須在上述各種情況下不斷觀察,不能一面之交就妄下判斷。人的外表很重要,這是不容否認的,有時候外表甚至可以瞞過世人的眼睛?,F在開始,你也許不會再冒失輕率地判斷一個人,而是以一種比較合理的細致方法來研究評判自己和他人。熟悉這一方法的讀者,不僅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外貌(衣著、外表,以及教養等),更能直接看透他的內心深處。
這是我的一項大膽承諾。要是沒有我多年的經驗和分析,認為這項承諾無法實現的話,我也不敢作此承諾。
有些人士在看過本書的手稿之后,曾經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不把它命名為“杰出的推銷術”。因為“推銷術”通常與商品和服務市場聯系在一起,這樣將會限制本書的理念和讀者范圍。不錯,本書的內容與杰出的推銷者有關,但我們對推銷術的理解比一般人的看法更為深入。
本書的最大目的是希望那些學到這些方法的人能夠成功地度過他們的一生,最大程度減少他們所遇到的對抗和摩擦。因此,我在本書中要協助讀者組織和運用那些平凡度過一生的大多數人所忽視的許多有用的知識。
并非所有的人都希望獲得那些對生命具有影響力的各種重要知識。在我進行研究活動時遇到的最令人驚訝的一件事是:只有極少數人愿意聆聽并接受揭示他們自身弱點的事實。
一般人寧愿相信虛幻之物而不愿相信事實。新的真理即使已被接受,仍然要受到人們的置疑。有些人疑心很重,以致一些新的觀念變得毫無用處。
因此,本書的第一、二講所討論的題目,是在為后面新的觀念鋪路,以使讀者在腦海中不致對這些新思想感到震驚。
我在此希望和讀者溝通的想法,曾在“美國人”雜志的評論中講得十分清楚:一個下著大雨的夜晚,阿拉斯加的“馴鹿之王”卡爾·羅曼告訴我一個真實的故事,使我產生很大的感慨,現在我把這個故事轉述給各位。
有一位位于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多年前受雇于一個美國北極探險隊。探險結束之后,為了感謝他對這個探險隊的忠誠服務,他被帶到紐約作一次短暫的訪問。對于紐約市的壯觀景色和熱鬧情景,他心中充滿了無限的驚訝和贊嘆?;氐郊亦l的漁村后,他向村里人描述那高聳入云的大樓,以及在街道上移動的“房子”(街道上的車輛),人們住在上面,隨著一起移動。
他又描述了那巨大的橋梁、五顏六色的燈光,以及所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景物。
他的族人冷冷地看著他,然后一個個走開了。從此以后,全村人為他取了一個綽號“說謊者”,他一直背負著這個恥辱的綽號,直到進入墳墓。在他生前,他的真姓名已被村里人完全遺忘,大家只知道他是“說謊者”。
后來,著名的探險家拉斯姆森從格陵蘭到阿拉斯加探險,他帶了一個名叫米泰克的愛斯基摩人同行。米泰克訪問了哥本哈根和紐約,看到了他一生中初次見到的許多驚人景象,并留下很深的印象。后來他回到格陵蘭島,想到了“說謊者”的悲劇,他決定最好聰明一點,不要把真相說出。于是他講出的全是些令族人所接受的故事,因此保全了他的名聲。
他告訴族人說,他和拉斯姆森博士如何把皮船靠在一條大河(哈得遜河)的河岸,以及他們如何在每天早晨把船劃出去打獵。到處都是野鴨、天鵝和海豹,他們玩得很開心。
在族人的心目中,米泰克是個誠實的人。他的鄰居對他十分尊敬。
傳播真理的道路一向崎嶇坎坷。蘇格拉底被迫喝下毒藥、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圣史蒂芬(基督教的第一位殉道圣徒)被石塊砸死、布魯諾被活活地燒死——在人類歷史中永遠有人在追隨這條可悲的道路。
人類的某些天性使得我們憎恨新觀念所帶來的震撼。我們十分痛恨看到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信仰偏見遭到破壞,許多人在長大之后立即進入“冬眠”,靠著祖先所遺留下來的“脂肪”度過余生。如果有一項新的觀念侵入我們的領地,我們就會從冬眠中醒來,對著入侵者咆哮不已。
至少愛斯基摩人還能找到他們自己的借口。他們無法想象出“說謊者”所描繪的那幅驚人景象。一直以來,他們在北極陰沉的夜空中過著一種極為簡單的生活。
但一般人卻沒有正當的理由封閉他們的思想,而不去接受生活中的新概念。他們像愛斯基摩人一樣不愿接受新的事物。再也沒有比心理惰性更可悲、更普遍的了。如果你能找出10個身體懶惰的人,就能找出1000個在心理上懶惰的人。而懶惰心理正是培育恐懼之心的溫床。
美國佛蒙特州的一位老農在祈禱快結束時總是如此禱告說:“上帝,請讓我的心靈永遠敞開!”如果大家都以他作榜樣,也許就不必被偏見所蒙蔽,這世界也將成為令人愉快的居住之所。
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每天生活和工作環境以外的世界中去吸收新的觀念。否則,人的思想就會變得萎縮、遲鈍、偏狹和封閉。農夫們應該經常到大城市去,并在陌生的臉孔和高樓大廈之間行走。等他回到自己的農村之后,他的思想將獲得補充,會擁有更多的勇氣和熱忱。
城里人也應該經常到鄉下去,看看與他的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新景象,使自己的思想得以恢復活力。
每一個人都需要隔一段時候改變一下自己的心理環境,就如同日常生活中改變食物的種類和花樣一樣,這兩項改變都極其重要。經過日常生活以外的新觀念的洗禮之后,思想將會變得更機警,更具彈性,更能迅速而正確地執行各項工作。暫時把你日常工作中的那套觀念拋在一邊,讓自己進入一個全新的、很多情況下從未聽說過的新觀念世界中。
你在讀完本書之后,將能獲得許多嶄新的思想,使你變得更有效率,更有熱忱,更有勇氣——不管你是從事哪一種行業。不要害怕新的觀念,它們也許就是使你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本書所介紹的一些觀念,并不需要做進一步的解釋,或是證明其正確性,因為這些觀念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事實。而書中所介紹的思想都是全新的,也許正因如此,許多讀者可能不敢接受。
本書所描述的每一項原則都經過了徹底的實驗與論證,而且大多數原則都經過幾十位科學家和專家的試驗,這些人有能力分辨純理論與實用原則之間的差別。因此,書中所敘述的原則肯定可行。不過,除非本書的讀者首先以試驗和分析的方法來證明這些原則是可行而完善的,除非他們自己感到十分滿意,否則我們并不要求他們接受書中所描述的任何法則。
運用“智囊團”實施你的目標
當你閱讀本書時,必須避免草率地下結論,也就是在沒有事實根據的情況下,不要貿然下結論。這不禁使我們想起赫伯特·斯賓塞的著名格言:有一原則,它能將所有信息拒之門外,它能制造爭論,并使人們永遠無知。這一原則就是:未經詳細論證,即心存蔑視。
在你開始研究本書所描述的“智囊團”法則時,最好把上述這一原則謹記在心。它所說的是一項全新的思想原則,因此會有很多讀者無法接受這一原則,需要等到他們實地驗證之后才會相信這一原則經得起考驗。
“智囊團”法則被認為是大多數天才人物成就大業的真正基礎,因此在仔細研讀、實踐這一法則之前,不要輕易說它有用或沒用。
許多科學家曾給我提供了無數幫助,他們幫助我完成了本書的寫作。這些科學家們相信,“智囊團”法則是各團體合作努力獲得成就的基礎。
已故的貝爾博士說,他相信“智囊團”法則不僅確實存在,而且所有的高等學術研究機構都應該把它列為心理學的一部分,并向學生講授。
查理斯·史坦梅茲說,早在他和我討論“智囊團”法則之前,他曾親自實驗過這項法則,并獲得與我完全相同的結論。路德·伯班克和約翰·布洛夫斯也做過相同的聲明。
我們未曾向愛迪生當面請教過這個問題,但從他的各種言論來看,他也十分支持本書中所闡述的觀點。
艾默·蓋茲博士15年前和我談話時,也曾表示贊同這些成功法則。蓋茲博士是成就卓越的科學家之一,與史坦梅茲、愛迪生和貝爾并駕齊驅。
我也曾和數十位成功的商人討論過,他們雖然不是科學家,但也相信“智囊團”法則的立論是正確而堅實的。下面讓我向你簡短說明這一講的主要內容,以及對你的幫助。我曾學習過法律,并打算去當律師,因此,我把這段介紹稱之為“自訴狀”。支持我這項自訴的證據,將在本書的第16講中分別出現。
本書是根據我25年的商業歷程和職業經驗完成的,因此,我在書中從頭至尾一直使用第一人稱“我”,其原因就是,我確實是根據第一手資料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