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一個充滿魔法的神奇法則(1)

你在收獲之前必須播種,你在得到之前必須給予,而且當你播種時,當你給予時,不要附加任何條件。

你知道《圣經》里最重要的一課是什么嗎?你知道什么原則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嗎?據說上帝曾多次提起它,而且在《圣經》的《創世記》中它至少被重復過6遍。它就是“同類再生”。

看到《圣經》中所講述的增長奇跡,你會發現什么呢?當津爾帕斯給了伊利加一些燈油和一些食物后,她得到了什么呢?她得到了更多的燈油和食物,不是嗎?再生的并不是金子,也不是財富,而是它的同類。

當許多人都缺少面包吃的時候,耶穌基督派出傳布福音的12個門徒中的一個,去詢問耶穌他們應該做些什么。耶穌聽完他們的問話,并沒有施展魔法把石頭變成面包,也沒有帶來很多用來買面包的金子。他只是問道:“你們有多少面包呢?”門徒告訴耶穌他們只有5個面包和兩條魚,耶穌便以此為基礎來使其增多。

讀到這里,你就能夠悟出一個道理——“同類再生”。人的個性、技巧、能力、財富,就像是儲存的電一樣,是人們所儲存的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果你想增加自己所儲存的這些東西,你必須做些什么呢?

你應當把它們派上用場,不是嗎?要知道,只有當能量真正釋放出來時,它才能夠擴充。種子也只有在播種之后,才能夠得到更多的種子。聰明才智只有得到運用的時候,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聰明才智。

想要收獲,先得播種

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能量,更多的財富,更偉大的才能,以及更多的有用之物。那么你怎么才能得到它們呢?你只有投入你所擁有的,才可得到更多你想要的。

而且這么做,并不在于你為這類財富而工作,而在于努力增加你所具有的能量。現在,你房間里都有些什么呢?你能夠播種什么樣的種子,以及你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呢?

在幾年前出版的一期《團結周刊》中,我看到了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位帶著幾個小孩的母親,過著十分貧窮的生活,她家中一貧如洗,有時連讓自己的孩子吃飽穿暖都成問題。一年一度的圣誕節就要來臨了,這位母親向她的一位朋友訴苦,說自己手中沒什么錢,連給自己的孩子買件禮物都不行,而且因為貧窮,和昔日的親朋好友也沒有什么往來。

這位朋友笑著對她說:“金錢并不是你所需要的。如果是,請問金錢能夠買來永駐你心中的禮物嗎?如果我處在你的地步,我就不會整日牢騷滿腹,因為那樣做到頭來還是無濟于事。其實,你最應該做的,就是尋求你內在的自我。”

這位母親采納了她朋友的建議。有一晚上,她在祈求得到圣靈教導之后,就上床睡覺了。忽然,在朦朦朧朧中,她仿佛看到了一棵美麗的樹,樹上點著一個個小蠟燭。在每個小蠟燭之下,都懸掛著一個小信封。她便貼近信封,看到了信封上寫著一行行的名字,這可都是她渴望接濟的那些親朋好友的名字啊。

她打開了其中的一個,發現里面有一張白紙,而且似乎聽到一個聲音說:“寫吧!讓我親眼看看你都寫些什么。在你寫的時候,以我的名義,把你內心那兒儲藏的珍寶奉獻出來。我會按照你寫下的內容,去滿足你心中的每一個愿望。”

這位母親醒來之后,便趕快坐在自己的書桌前,開始在一張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心愿。她的姨媽長期受慢性風濕病折磨,她就寫下了讓這位姨媽擺脫疾病折磨的話語;她的叔叔經營農場陷入了困境,她便寫下許多鼓勵的話,愿叔叔能夠早日走出困境;她的一個小侄子在生活中感到迷惘,她為他寫了一些語重心長的教誨之語,愿小侄子能夠找到人生的正確道路。那天在內在自我的鼓勵之下,這位母親一口氣寫下了十個愿望。

她從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寫下這么多流利通順的語句,但那天她感到自己深受鼓舞,文思泉涌,一句句美麗的話語被訴諸筆端。她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可不要再說你沒有什么可給予別人的了。”她的那位朋友后來對她說。“是的,我再也不會那么說了,”這位母親感慨萬千,“在我的一生中,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自己富有過。”在以后的幾年中,這位母親寫下的一個個心愿,全部得到了實現。

萊威斯克曾祈禱說:“請賜予讓我擺脫孤立無助的局面,并且可以幫助他人的珍寶;請賜予可讓我給他人帶來幸福的那種純潔的快樂;請讓我在閑暇之時,可以欣賞到這個世界的美麗;請讓我在蕭條的年代可以站穩腳跟。”

這的確是很有價值的祈禱。但只有祈禱是不夠的,在你希望得到豐厚的收獲之前,你必須辛勤地播種,你必須給予。

“認真做事,”埃莫森說道,“你就能夠具有能量。而那些懶惰的人,是不能夠具有能量的。世上的一切都自有其價,如果你不付出,你就沒有回報。可以說,不愿付出代價的人到頭來只會一無所得。”“你知道,得到一項收入的同時,也要交納一份稅。從根本上來講,沒有什么可以被給予,一切都是自有其價的買品。”“可以說,能量屬于那些發揮能量的人。”著名演說家魯塞.康威爾在費城建立了浸禮教派的會堂,并且成立了坦普爾大學。然而,誰又曾想到,魯塞.康威爾在起家的時候,是一位非常貧窮的牧師。他的會眾也大都是由普普通通的勞動者組成的,他們的家境都非常貧寒。于是,他不斷地做禱告,祈求主能夠讓大家富裕起來。

有一天,在主持禮拜儀式時,他把日常的程序做了改動。他不是首先和大家一道做禱告,而是先把大家召集起來,請大家讓上帝隨心所欲地給予他們“禮物”。我們接下來引用《有效祈禱》中所講述的結局:

“接下來大家都被問及一個問題,那天他們所做出的特殊的祈求,是否已得到應答。結果表明,那天每個人做的祈禱都生效了。他們驚異地發現,上帝回應了他們的禱告。他們的意愿也一一得到了滿足。

“身患疾病者很快得到康復的例子舉不勝舉。有一位窮人的女兒患了重病。他的女兒是一個非常純潔的人,他祈求上帝早日讓她康復。令他欣喜不已的是,他女兒的疾病果真很快便痊愈。

“一位女士賣掉了她的手飾,前去教堂做禱告,祈求主早日治好她的風濕病。她從教堂出來時跌了一腳,當她站起來時,驚喜地發現困擾自己多年的風濕病已好了。

“一位老先生不幸卷入一場足以讓他破產的官司。他在祈求獲得公正判決的同時,把他前幾周的盈利都存了起來,聲稱自己愿意拿它來幫助別人。在接下來的一周內,他果真得到了公正的判決。

“一位女士靠抵押貸款買了房子,誰知到了需要還清貸款的時候,她手中沒有足夠的錢。于是,她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祈禱上,而且她在祈禱的時候,聲稱自己愿意獻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接下來的一周,她家的下水管漏水,他請了管道工前來修理。當管道工打開她家的地板時,發現里面藏著一個箱子,箱子里原來是她已故父親大半輩子的積蓄。這筆錢足夠她用來還清自己的買房貸款。

“僅僅這樣的例子,就有50多個。”總之,你在收獲之前必須播種。你在得到之前必須給予。而且當你播種時,當你給予時,你不要給它附加任何條件。

回報來自無私的奉獻

你可能還記得一些老式的手泵,如今這些手泵在許多農場上仍然可以找到。為了能夠汲取地下水,你先得往手泵中倒入一桶水,以便能夠制造出一片真空空間,這樣一來地下水就能夠被抽上來。虹吸管吸水,利用的也是這個原理。你倒入水,把空氣擠走,創造出一片真空空間。一旦真空空間形成,你需要的水就能夠流出來,你就能夠在不必繼續加水的前提下,得到無限多的水。可如果你不先倒入一些水,你根本無法用手泵或虹吸管抽出水來。

為了得到你必須先給予。有了辛勤的耕耘,你才能有豐厚的收獲。你不能僅僅把它借出去,你還必須完全地、自由地把它奉獻出來。“如果小麥粒不被播入土壤,它的生命就會滅亡,”耶穌曾說。如果你不把你的財富種子完全地、自由地奉獻出來,那么你就一無所獲。

“發現自己生命的人將失去它,”耶穌在另外一個場合指出,“但為了我而失去自己生命的人,必將發現自己的生命。”在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奉獻出了自己一切的人,必將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因為他已經撒播了能夠為他帶來幸福與富裕的種子。

一本美國雜志曾刊登了“查爾斯.佩吉的故事”,那時的佩吉已是俄克拉荷馬州石油界的一個大亨,可再往前數上幾年,人們便會發現佩吉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人,那時他的妻子病情嚴重,他擔心自己連最心愛的妻子也要失去。當他把妻子送到醫院后,那兒的大夫說他妻子病得實在太重,他們已無能為力。這么一來,佩吉面前似乎都是死胡同,他感覺自己已無路可走,只好求助于上帝。

“噢,我的主啊!”佩吉祈禱道,“千萬不要把她從我這兒帶走。那樣的話,我可真的承受不了。”

他一遍又一遍地祈禱著。像他這樣一個人,唯一能夠說的,就是一句耶我可真的承受不了’。主會管他的事情嗎?主應該對他恩賜有加嗎?

呆在教堂一動不動的他不禁捫心自問:我曾經做過什么有價值的事情,以至于主應該出來為我提供幫助嗎?我有什么理由請求上帝的福佑呢?沒有。他和普普通通的人一樣,是個正派的公民,僅此而已。他跪在地上,不斷地回憶著自己做過的事情,但卻無法回憶起一件讓他有資格祈求主福佑的事情。

他思緒萬千。他還能夠有其他的機會嗎?他只是因為沒有做出十分有價值的事情,就得失去這個世界上自己最親愛的人嗎?不!

不!這件事情太可怕了,簡直不堪設想。或許一切還不算太晚。他仿佛聽到主對他說:“你是怎樣對待他人的,就意味著你也是怎樣對待我。”他得從那刻起,振作起來,做一些能夠改變自己處境的事情。

第二天早晨,一位貧窮的寡婦發現有人頭天晚上從門縫里給她塞了一些錢。她拿著這些錢,心中十分高興,因為自己冬天取暖的問題可以解決了。不用說,大家都能猜到,這些錢是佩吉晚上給塞進去的,他要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

隨后,佩吉回到醫院,可令他失望的是,自己妻子的病情并沒有因此而好轉。在那一刻,佩吉的信念幾乎要動搖了。他開始認真反思自己所作所為的動機。他為何要幫助那位貧窮的寡婦呢?他那樣做,并不是關心那位寡婦的冷暖,甚至不是做正確的事情,他只是想讓主對自己有好感。佩吉開始感到自己的動機實在有些荒唐可笑。于是,他重新跪了下來。

“主啊!我可不是在跟你討價還價,”他發誓說,“我已認識到,我之所以要這么做,是因為它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值得我去做。”這一次,他似乎感到主了解了他的心聲。做完了這次禱告,他如釋重負,心情也漸漸變得輕松愉快。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故事最令人稱奇的地方了。他妻子的身體竟然一天天好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后,就康復出院了。這個奇跡讓為他妻子看病的醫生們驚嘆不已。

從那天開始,查爾斯.佩吉從未違背與主的約定。無論碰到什么艱難困苦,無論受到何種嚴峻的考驗,他的信念再也沒有動搖過。他知道,主是可以依賴和依靠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佩吉把自己收入的1/10捐獻出去。隨后,他把捐獻的比例增加到1/4。再后來,增加到一半。最終,除去他個人和家庭的必需開支之外,他把其他一切都捐獻出去。如今,佩吉已經捐獻了數百萬美元。

“可不要以為我在這兒傳授什么發家秘訣,”佩吉告誡人們,“重要的是給予,而不是得到。就我個人來講,我相信把收入的一部分捐獻出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你所捐出去的,必須是禮物,而不應該視為投資。你感覺到禮物與投資之間的差異了嗎?如果你能夠做到不圖回報地捐獻,你反而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盡管這種回報可能不是以金錢的形式體現。但它常常是比金錢更為珍貴的東西……”

“你越想把什么據為己有,你越可能失去它,”芒特寫道,“你把什么無私地奉獻出來,你反倒能夠永久地擁有它。”而艾琳.斯坦利在她的一首小詩中表達了同樣的思想——

“你只有把下面的舍棄,

方能繼續向上攀登;

你知道,舍棄下面是攀登上面的必經途徑,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每向上攀登一步,

你便可擁有更多的陽光,

便可獲得更多的溫暖;

你只有把下面的舍棄,

方能繼續向上攀登。”

你知道,上帝通過你而體現他自己。他不可能被埋沒,他必須被體現出來。你把它置于你所做的每件事情中,無論這件事情你做得成功或失敗。都與那種創造力密不可分。因為你是上帝的一部分。

你為了贏得財富與成功,必須做些什么呢?奉獻!心甘情愿地奉獻出你之所有。

那樣做需要樹立偉大的信念嗎?是的。當你看到農民高興地把寶貴的種子播種在田地,你絕不會大驚小怪,因為你知道盡管他們將來再也看不到播下的種子,但卻能夠得到這些種子為他們帶來的豐碩收獲。農民在播種這件事上表現出了偉大的信念。你在自己做事的過程中也能夠表現出偉大的信念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临安市| 固原市| 合川市| 马山县| 临沂市| 庆安县| 灵璧县| 泰和县| 溧水县| 惠安县| 克山县| 宜君县| 亚东县| 麻栗坡县| 黄冈市| 溧阳市| 古交市| 商丘市| 南汇区| 东丰县| 龙海市| 南投县| 辽中县| 漳浦县| 贵州省| 宜黄县| 钦州市| 聂荣县| 和硕县| 射阳县| 会同县| 江油市| 文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舟山市| 左贡县| 阳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江县|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