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能:如何發揮你的最大優勢
最新章節
書友吧 7評論第1章 前言
在這個世界上,為何大多數偉人和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士都是在不利條件下開始自己的人生征程的呢?這方面的例證真是舉不勝舉。
狄摩西尼是古雅典雄辯家,他的美名流傳至今。然而,誰又能夠想到,他曾經是個說話結巴的人。當他第一次嘗試著在公眾場合演講時,曾遭到臺下許多聽眾的嘲笑;尤利西斯.愷撒曾是癲癇患者;拿破侖出身卑微,家境貧寒,他是在克服了極大困難之后才得到正規軍事院校培訓的。他并非人們所想象的那樣,一出生就是位軍事天才。在軍事院校學習期間,他的成績在班上一直排在第46位,而這個班總共只有65人。矮小的身材、貧寒的家境曾一度讓拿破侖十分自卑,以至于在他早期寫給朋友的信中,時常提到自己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在美國領導人中這類人也為數不少,如本杰明.富蘭克林、亞伯拉罕.林肯、安德魯.杰克遜等。他們都出身卑微,自幼過著十分貧窮的日子,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正規教育,也沒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可言。
斯圖爾特是聞名遐邇的約翰.沃那梅克商場的創始人,沒有誰會料想到,當他只身前往紐約創業時,口袋里只有1.5美元,他甚至沒有落腳之處,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去創造。
托馬斯.愛迪生曾在火車上當過報童;安德魯.卡內基剛剛開始工作時月薪僅為4美元;約翰.D.洛克菲勒有段時間一直干的是周薪約6美元的工作。波斯國王瑞拉.可汗曾是波斯軍隊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土耳其國王穆斯塔法.克摩爾以前是土耳其軍隊一位默默無聞的軍官;一戰后德國第一位總統埃伯特曾干過做馬鞍的活;許多美國總統都出生于簡陋的小木屋,沒有錢,也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
桑多是他那個時代體格與精神最強健的人,然而他年幼時異常瘦弱;安妮特.凱勒曼小時候是一個體弱多病的人,走起路來還有些跛,而她摘得了跳水桂冠,并成為全世界體型最為完美的女性之一;喬治.喬伊特直到11歲時還是個跛子,身體也十分瘦弱。一位比他年齡大些的男孩經常欺負他,常常使他不得不鼻青臉腫地回家面對父母。年幼的喬伊特并沒有被那位男孩嚇倒,他暗暗給自己打氣,下決心一定要通過不斷鍛煉身體使自己變得強壯起來,有朝一日向那位總愛欺負自己的男孩還以顏色。沒想到,兩年之后,他便能夠輕松擊敗欺負過自己的那位大男孩。10年之后,他已成為世界上最強壯的人!
為何那些身處逆境的人們,最終能夠超越那些條件優越的人呢?為何一些受到過良好教育,得到過系統培訓,擁有大筆財富,依賴他人幫助的人們,最終卻被時代棄之一旁,落敗于那些外在條件明顯不如他們的“無名之輩”呢?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道理自喻:那些早期獲得優越條件的人,被人灌輸了“擁有物質財富就是成功”的觀念……他們可以把財富、朋友、影響、自己接受的教育與訓練、自己的天分作為資本。倘若他們失去了這類資本,便在人生道路上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倘若一個人沒有特殊才能,沒有大筆財富,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他們必須在這類東西之外尋求成功,在擺脫物質局限之后尋求成功。于是他們便會把目光轉向自身的精神力量,求助于自己的頭腦,而且通過后天不斷努力,他們可獲得名譽、財富、權力和地位。更為重要的是,只要他們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不懈地追求,最后總能如愿以償!
讀到這兒你就會明白,在每一種劣勢中都埋藏著一顆優越的種子;在每一次失敗中都有一門可讓你明白自己下次如何獲得勝利的課程。許許多多成功人士都是在山窮水盡的危難時刻迎來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在那一時刻,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內在的自我,他們放棄了對物質的幻想,向自身精神力量尋求幫助。在那一時刻,他們能夠把前進途中的每一塊絆腳石都拿來鋪就通向成功的臺階。
你是宇宙間一位具有偉大“自我”身份的人,你就是一種永恒的精神之力。“我們是一個了不起的整體的一部分,自然界是這個整體的身軀,精神是這個整體的靈魂。”人是精神之力的化身。你有能力成就一切,獲得一切。
不管你年齡多大、出身貴賤及地位高低,這些都不要緊。倘若你能夠在自我單純軀體之外尋求幫助,倘若你能夠認識自身內在的精神之力,并付出有用的努力,而且時刻篤信自己的人生信念,那么你就能夠克服貧窮以及任何不利條件,擺脫一切逆境。如果你只依賴于個人的能力、財富或朋友,那就無異于昔日的異教徒。
個人能力、物質財富或朋友的精神慰藉,是你一直隨身攜帶的最大財富。丟掉了這些,你會立即失去一切。然而,你自身內還有一股能帶領你一直向前的力量,這個力量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可以為你提供從這個世界中能夠獲得的一切美好東西。本書旨在讓你認識到自身的這種力量——只有極少數幸運者才能感應到并利用的力量。
杜克大學的J.B.萊因博士在其《思維的接觸》一書中明確指出,過去科學似乎告訴人們,人完全是物質的。他發現了腺是如何通過其化學分泌物來控制人的個性的。他提出只有隨著大腦的發育,兒童的思維才能日趨成熟;他強調某些思維功能與大腦特殊區域相互聯系,一旦這些區域中的某一個部位受到傷害,相應的思維功能便會受到影響或消失。
因此昔日的科學認為,它已揭示出思想與行為的所有過程,而且它能夠為每個過程找到一個物質基礎。如今萊因博士及其他探索者已證實,知識可以在不利用感官的情況下獲得!
他們不僅證實了這一點,而且還發現,思維的能量并不為空間或時間所限!或許他們最偉大的發現就是,思維可以不通過物質手段來影響事物。
當然,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這是通過祈禱來實現的,但這類結果時常被視為超自然。萊因博士及其他探索者指出,任何一位正常的人都具有影響物體與事件的能力。
在此讓我引用《思維的接觸》中的一段文字:“通過成千上萬次科學實驗,我們發現思維有一種可以作用于事物的力量。因此必定有一種可轉化為身體行為的能量,一種思維能量。”成功利用這種思維能量的一個最關鍵環節就是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愿望。一個人的斗志越是得到鼓舞,他就越有充沛的精力去獲得期望的結果,他就越能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
萊因博士還通過多次試驗表明,當主體的興趣被分散時,當他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時,其思維能量就很小,或者他根本沒有對外在目標產生影響的能量。只有當他把精力都集中于頭腦中的目標,當他把自己的每一份能量都用在這個目標上時,他才能夠獲得最終的成功。
萊因博士所做的實驗,科學地證明了我們時常所相信的:有一種超越頭腦或軀體的純物質化能量,如果我們產生強烈的愿望,就可以與這種能量產生感應,一旦我們做到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就沒有什么不可實現的了。
簡而言之,這一實驗結果意味著,人并不是靠從天而降的好運才取得成功的,每個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科學最終證明,宗教一開始就教給我們上天賦予的人類主權,而人類只有懂得并利用這種主權,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靈魂的總管。
羅伯特.科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