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活到老,學到老(1)

“活到老,學到老!”

這是一句古老而睿智的格言。不過,我想再加上一句我覺得同樣睿智的格言。

“學到老,活到老!”

從某個角度觀察,一切生命都是經驗和行動。獲得經驗完全是個學習問題,即使它就像打個噴嚏那樣尋常。利用學到的知識實現向往的目標,便是學習帶來的成果。

學習是人生的一個階段

人總是在不停地學習,而學習的目標應始終是用來豐富個性的。當然,人生更重要意義是什么,這要取決于每個人的價值取向和他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說到底,他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選擇,還必須自己教自己。

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無法為他提建議,除非對他有很深入的了解。別人所能提供的最好建議,便是告訴他他的個性、品質、需求及其創造能力,讓他把所有這些都盡可能地運用于自身。在活到老、學到老的同時,他必須學到老、活到老。

從經驗和行為的寬度和深度衡量,人的一生是豐富的。但是,這并不等于說和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與技能的方式相比,人的一生同樣堪稱豐富。

你希望活著嗎?那就學習吧!

你愿意更熱情地活著嗎?那就更熱情地學習吧!

學習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就,它是其他各種成就的基礎,是人不斷前進的關鍵。不學習的人只會停滯不前,停滯不前的人只會一天不如一天,一天不如一天的人很快便會被社會淘汰,而善于學習、肯學習的人則會大步向前。

學習的法則

任何一種生物每次學會一點知識,就能使自己發生一點改變。曾經斷開的神經網絡如今接通了。新需求通過線路傳來,新答案得出,新的業績得以完成。這種業績能使外部世界的某些東西發生變化。將老鼠放進迷宮,被通過長期觀察,發現它老能找到路徑,找到面包和牛奶。面包和牛奶被大口吃完,世界上面包和牛奶看得見的供應量從而會減少。托馬斯.愛迪生經過多年不分晝夜的艱辛工作,最終知道怎樣制造小小的玻璃燈泡和連續發光數小時的燈絲。第一束忽明忽暗的微弱光亮在他的實驗室照耀,接著,100萬人便拉起了能環繞地球40圈的電線,于是,街道、商店和家庭便趕走了黑夜。20億人的生活習慣從此改變。城市得以重建,世界寶庫里添加的財富,比可憐的拿破侖帝國時代在拍賣槌下所能積聚的財富都要多。這一切的出現,都是由于某個人通過學習,發現地球上無數人的習性都可以在一股電流作用下得到改變。

從老鼠到愛迪生,學習的法則在平穩地向上延伸,然而,迄今為止,它還沒有到達應有的高度。實際上,人類幾乎沒有留下海邊生養所有人的鹽堿地。作為一名學習者,如果用天文學家的設備衡量,人不過比魚類稍微高級一點,因為人對自身所作的改變是那樣緩慢!人類仍在固執地沿襲祖先時便已形成的數百種習慣和思想。對祖先來說,這些習慣和思想是大膽的創意,而對現代人來說,它們是神圣的傳統、一成不變的真理、道德和社會的基石。但是,對宇宙的旁觀者來說,所有這些習慣和思想,與摸索著尋找面包和牛奶的饑餓老鼠在地道中的蜿蜒前行沒什么兩樣。

改革性的學習者

人,學習者,如今面臨著所有祖先都從不知曉的危機。這是一個多么奇怪、多么可怕的危機啊!在過去的一兩代人當中,數千名能力遠高于普通民眾的人,掌握了那么多的新本領,以至于它們如今仍然在改變著人類環境,其速度甚至比人進行自我改變以適應這種新環境的速度還要快。人民大眾能夠了解這一新天地嗎?了解這些以后,當他們的精神領袖拋棄它們以追求更新的知識時,他們能立即也將它們拋棄嗎?

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是,每位思想家都樂意把身邊的環境看成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環境。人必須學得比過去更快、更深,以便跟上通過自身學習形成的循環的節奏。對于反應遲鈍的學習者、反動分子和唯美主義者來說,這種循環肯定是一種惡性循環。而對于機敏者和目光長遠的人來說,這種循環提出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問題。

學習者必須敏捷,這一要求從來沒有現在這樣迫切。高效學習帶來的回報也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豐富,正規的在校學習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落后于科學領域先驅們的學習進度。

忘卻的藝術

這種落后給學習者增加了一種額外的負擔。除掌握學習的藝術之外,他還必須掌握忘卻的藝術,因為他不久前在學校學到的海量信息已經變得陳腐過時——甚至比陳腐過時還要糟糕。許多事實已經被近期的發現改變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它們盡管仍是事實,重要性卻大打折扣。另一些知識已經開始廢棄不用(希臘語和拉丁語便是證明,它們曾經是幾個學術行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樣,某些學科也開始不再備受推崇,不再具有吸引力。

由于許多年輕人曾經在中學和大學被強制學了這些毫無吸引力的課程,結果,他們失去了曾經在學習方面的專長,因為過去的學習習慣已經褪色。他們渴望在商界和社交界之外學到更多知識,但卻發現難以屈服于過去的習慣,去掌握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學科。在校學習時養成的粗糙閱讀、躲避難題的舊習慣,如今讓他們備受困擾。“路上有攔路虎”,他們說。

學習的障礙

是啊,確實有攔路虎。許多攔路虎!

“我太老了,學不動。”有多少人對你這樣說!又有多少人對此深信不疑!

“我沒有學會這門學科的能力,它離我九萬八千里。”這是另一種悲嘆。

“要是能騰出時間,我會學的”,另一些人說,“不過,你想不出我有多忙。”

“如果請得起好老師,我會認真學學這門學科,但我確實沒這個能力。”許多人這樣說。

這便是4只最龐大、最兇猛的攔路虎,它們的咆哮讓那些想要學習的人膽戰心驚,這便是歲數、低能、忙碌和貧窮。它們到底有多致命呢?

第一只攔路虎咆哮著

“你無法教會一條老狗新把戲。”第一只虎咆哮著說。

我們應該怎樣回答老虎閣下呢?

一個陰冷的冬日,一位陌生人踩著遍地車轍、結冰的鄉村道路,不辭辛苦來到我的舊農場。他興致勃勃地向我講述他的事業。他已經45歲,是俄亥俄州最大工廠的總經理,如今打算徹底不干,去享受生活。

“我存了不少錢,全家再也不用擔心沒吃沒喝,”他笑著說,“我給自己存的錢也一樣很多,如果無法做想做的事,我仍然能夠東山再起。”“你想做什么呢?”我問。

“當然是寫作了!”

“受過培訓嗎?”

“沒有——除了給我尚在讀大學的女兒寫信。”“有沒有學過寫作方面的知識?”

“從來沒有!”

“上大學時英語成績怎么樣?”

“我從未上過大學!”他大笑起來,“可是,我最擔心的只有一樣:寫商業信函的習慣可能會限制我的文學風格,你認為呢?”“倒不能這樣說,我們又沒見過你怎樣寫商業信函。你能在寫作上花多少時間?”

“如果有必要,每天可以花8小時。我正在搬到一個沿海小城鎮,在那里我能心平氣和、求得安靜。”

所以,悲觀主義者總喜歡哀嘆前途黯淡,其實不然。中年商人幾乎不會在沒有遇到很嚴重挫折的情況下便停止工作,特別是當他們像這位陌生人一樣精力充沛、機敏過人的時候。而且,很少有人能在年屆45歲時重新學習寫作的高超技巧,除非在某些語言習慣方面有相當厚實的基礎。在這一點上,我的所有訪客都自稱有激情不停地讀好書。所以,我為了求穩,給他澆了一盆涼水。

但是,這一招并不管用。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所有危言聳聽的預言都從他的腦海里拋開,就像清晰的水滴從鴨子背上滾落。他辭去了自己的高職務、變賣了房產,帶著許多紙張和兩臺打字機,卷起鋪蓋前往那個幽靜的住所。朋友們無奈地敲擊著眉頭,他的妻子擔驚受怕,多么可憐的人啊。但是——不出兩年,他便向一位知名出版商賣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并向幾家雜志賣出了十幾篇乃至更多故事集。過去從來沒有人把他當做吉卜林的傳人,至少他自己也不這么認為。他并非天才,僅僅是個健康的人,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樂趣而已。他也許永遠寫不出“偉大的美國小說”,然而卻掙了很多錢,并向妻子證明:他絲毫不差地去追求自己的天生愛好。

有位女士長期喜愛拉小提琴,而且像多數業余愛好者一樣拉得很好。

46歲時,她發現雙手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她必須舍棄曾經深愛的樂器。

怎樣才能找到一條出路,延續自己強烈的音樂愛好呢?在一段深深的憂郁過后,她偶然想起自己可以作曲。她這輩子從未像現在這樣行動果敢。盡管能夠流利地閱讀曲譜,也熟知所有名曲,但她卻沒有接受過作曲方面的培訓,也從未創作過一首曲子。

她有許多家務要做,也請不起家庭教師。于是她便獨自坐下來,研讀幾本介紹和弦和對位法的圖書,在孩子上學時潛心鉆研。在做早餐、熬午餐湯時,她利用自己僅有的一點知識,充滿激情地在鋼琴上撥弄著,而她此前從未學過彈鋼琴。

盡管她的音樂作品都很短,但有些作品卻很吸引人,甚至到了可以發表的程度。但是,她對名聲并不熱衷。她的快樂來源于音樂作品本身,這些作品根本不想拿去發表,而純粹為了自娛自樂。

紐約市立大學校長弗雷德里克.B.羅賓遜教授每年都會培養一種新愛好。他曾經酷愛蝕刻,刻得非常好,甚至將兩幅作品拿到布魯克林美術館展覽。后來他又學習演奏大提琴,但這是和別人打賭之后學會的。

他以前從未演奏過任何樂器,對音樂理論與實踐也一無所知。但他相信,幾乎每個像他那樣喜愛音樂的人,都能通過刻苦學習,在不長時間內學會幾乎所有樂器,并取得實質性進步。帶著這種信念,他接受了音樂專家的挑戰。羅賓遜讓他們隨便選一種樂器讓他來學。他們便選了大提琴。

盡管所有人都對他說,他那把年紀了,又完全沒有經過訓練,想學會一樣樂器幾乎不可能,但他還是不遺余力地做了。30天后,他開了個獨奏音樂會,專業音樂評論家稱,沒有哪位學習者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取得比這更高的成就。

過去一年里,他一直在學雕刻。他已經刻完了女兒的一尊半身像,這幅作品總體上看還相當不錯。他打算明年好好學習風景畫。此后,他還要學拳擊、詩詞或者化學——兒子讓他學什么,他就學什么!

但是,學習的一等獎無疑還是要授予亨利.史密斯.威廉姆斯。這只是因為他喜歡學習各種毫無必要掌握的知識。威廉姆斯是一位杰出的內科醫生,在醫藥領域曾經取得一系列成就。他已經使自己成為一名同樣出色的鳥類學家、天文愛好者、撰寫大眾偵探故事的作家、歷史學家和一名無線電專家。

在學習無線電知識之前,有位出版商邀請他寫兩篇關于無線電的文章。主要出于好玩的心態,他接受了這一合同。他開始潛心鉆研,如果我沒有記錯,此時他大概55歲。事實證明,他的文章寫得很好,由此他甚至接到邀請函,去一個無線電部門當主管。此后,他又寫了一本關于該學科方面的書,該書成為炙手可熱的圖書之一。

這些故事可以信手拈來,寫上很長篇幅。看看它們是怎樣讓“只有年輕人才能學習”這種老生常談破滅的吧!

老狗與新把戲

古諺;:“你無法教會一條老狗新把戲。”即便對于狗,這句話也不對。

看看桑迪吧,它是一條純種牧羊犬,在我的農場長大,可能是我曾經養過的十幾條狗里最伶俐的一只了。由于各種家庭原因,桑迪錯過了適當的早期教育。當它應該接受早期教育時,這個可憐的家伙就不停搖頭擺尾、大聲狂吠,還追著棍子跑。因此,它長到成年時,智力和技能都還處于低能狀態。

在它5歲時(在狗的生命中,這一年齡大約相當于一個人30歲的時候),我的家人中有幾個人認為,桑迪的智力非常突出,不能浪費在追逐迷路的小貓或守護后院上。因此,我們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培養它學習各種本事。在6個月時間內,桑迪學會了對十幾種完全口述的口令作出正確反應。它學會了跳起來鉆圈;學會了坐在自己的腰腿上;學會了將一點食物放在鼻尖上,直到命令它吃掉。它學會了聽到“是”的時候吃食,聽到“不”的時候則靜靜等待;它學會了向前沖、向后撤、保持安靜。在多數情況下,在一個星期甚至更短時間內,它便能學會一門技藝。

如果它還是一條小狗時便接受訓練,學做各種事,也許不該受到那么多褒獎。但是,它根本沒有賴以借助的教育習慣,而這正是這則動物故事的要義所在。從所有這些事實中,我們是否可以放心地得出這一結論:許多與桑迪相比同樣年長的人,難道不能像這條狗那樣盡力學習嗎?

桑代克和他的同事最近證明:多數兩條腿的成年動物只要迫切希望學習,都能在50歲前學到許多東西。當然,他們學習那些需要靈巧使用手、眼、腿的學科時會非常困難。偉大的足尖舞表演者也許根本不會在40歲時才開始舞蹈生涯。但是,側重用腦的事情,要想完全學會,并沒有年齡大小之分。在某些情況下,青春年華逝去后再學習,對知識的掌握甚至更加牢靠。比如說,你在40歲時學習一門新語言要比15歲時學習效果更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汉市| 沁水县| 太谷县| 六盘水市| 榆中县| 兰溪市| 徐水县| 司法| 渭源县| 福清市| 龙江县| 宝兴县| 湘潭县| 航空| 通化县| 嘉义县| 宾川县| 安溪县| 临夏县| 北安市| 临沭县| 驻马店市| 松溪县| 桐柏县| 资源县| 南投县| 文成县| 福安市| 三明市| 齐河县| 灵石县| 永寿县| 德阳市| 嘉祥县| 登封市| 苏尼特右旗| 中方县| 临沂市| 嘉兴市| 柏乡县|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