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思想對境況產生的作用(2)
- 人生的思考(讀透人生之一)
- (英)詹姆斯·愛倫
- 3053字
- 2015-06-11 15:16:05
我在此講述這三個例子,只是想闡明一條真理:人是造成所處境況的“因”(盡管許多人平常并沒有意識到它)。當一個人給自己定下良好的目標時,他卻不斷地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沮喪。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就在于他們一直培養著那些與自己定下的目標不能和諧一致的思想與欲望。這樣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倘若一個人能夠不斷培養與自己的目標和諧一致的思想與欲望,那肯定將會是另外一種情形。
良好不會制造出惡果
境況是如此的復雜,思想是如此深深地根植于頭腦,幸福的情形又因人而異,因此一個人整個的心靈狀況,是很難由另外一個人僅僅根據其人生的外在方面而做出判斷的(盡管他自己可能知道自己整個的心靈狀況)。一個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較誠實,然而卻賠償困苦;另一個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不誠實,然而他卻能夠發財致富。
人們時常會得到這樣的結論:這個人由于過于誠實而失敗,另外一個人則由于很不誠實而成功。實際上,這種結論是錯誤的,它只是根據表面現象做出的判斷,這個結論的前提應該是:不誠實的人是徹頭徹尾的貪污腐化,而誠實的人在道德上完美無缺。根據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更加廣泛的調查,這類判斷被發現是錯誤的。
不誠實的人,可能具有一些其他人所不具有的令人敬慕的品質,而誠實的人可能染上了他人所沒有的那種令人不快的惡習。誠實的人因其誠實的思想與行為收獲良好的結果,同時他也給自己招致了惡習所產生的苦難。同樣,不誠實的人,也在收獲著自己的苦難與幸福。
我們往往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想當然地認為,我們具備了良好的品德,卻遭受苦難。然而,要知道,只有當一個人把每一種不良的、不純的思想全部清除出去,把心靈的每一個污點都洗刷掉,他方可宣稱自己所遭受的苦難,是由良好的品質造成的,而不是由惡劣的品質造成的。
人在向完美無缺的境界努力的過程中必將發現,在他頭腦中及生活中起作用的偉大法則確確實實是公平合理的,因此良好的不會制造出惡果,邪惡的也不會帶來好的結局。掌握了這點知識,他就能夠認識到自己過去的無知與盲目,而且確信他的人生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他高尚的思想會讓他獲得幸福,而他的邪惡的思想只會讓他自吞苦果,他進化中的,卻尚未進化到完美境界的自我時時都得到公平的待遇。
你是你之所想
好的思想與行動從來都不會產生壞的結果;壞的思想及行動從來都不會產生好的結果。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包含的法則。人們在作物種植方面知道這條法則,而且時刻遵循它去行事。然而,在思維與道德世界,真正懂得這條法則的人并不多(盡管它作用的過程十分簡明),因而很多人并沒有很好地遵守這條法則。
困苦總是某一方面錯誤思想作用的結果。它表明個人與他自己的思想不相和諧,與他做人的法則不相和諧。困苦的唯一有用之處,就是提醒人們去凈化自己的心靈,把一切無用的與不純潔的思想清除掉。當人達到至純的境界時,困苦也便離他而去。清除雜質之后,金子就變成了純金,而一個至純的、得道的人就不會遭受困苦。
一個人遭受苦難的處境,主要是他自己思維不和諧的結果;一個人身處幸福之中,則是他思維和諧的結果。并非物質占有的那種幸福,才是正確思想的體現。盡管物質財富并不缺乏,然而仍然生活在不幸之中,那就是錯誤思想的一種反映了。有些人雖然很富有,但受到人們的唾棄;有些人雖然很清貧,但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只有當財富被正確地、明智地使用時,幸福與富有才能結合在一起;清貧者倘若把他的處境視為一種不公平強加于他的負擔,他就會落入愈加不幸的境地。
缺乏或過度是不幸的兩個極端。它們都是反常的,而且都是思維紊亂的結果。一個人只有成了一位幸福、健康、富有的人,才能說明他處于恰到好處的狀況。幸福、健康及富有,是人內在與外在和諧的結果。
發現自身潛在的力量
人只有停止哀訴與謾罵,開始尋求管理自己人生的潛在的正義,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當他能夠使自己的思維適應管理時,他就不再為自己所處的境況而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種堅強的、高尚的思想來支配自己、完善自己;他就會停止與境況抗爭,而是開始利用它來幫助自己獲得更加迅速的進步,把它作為一種發現自身內潛在力量與可能的手段。
法則,而非混亂,是宇宙的支配原則;正義,而非邪惡,是生命的靈魂;正直,而非卑鄙,是推動這個世界的精神力量。人為了發現宇宙之運行規律,就必須讓自己走上正確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他將發現,隨著自己對他人他事的認知與發展,他自己的行為就會得到他人的認知與理解。
這條真理適用于每一個人,而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系統地反省及自我分析,來對其加以驗證。讓一個人去努力地轉變他的思想,隨后他就能夠吃驚地看到,這種轉變將給自己人生的境況帶來極大的轉變。
腐朽思想所造成的后果
人們想像著思想可以被秘密地隱藏起來,事實上這是辦不到的。人的思想很快就會在習慣中被具體地表現出來,而習慣則會使人處于造成一定的境遇。
野獸般的思想在紙醉金迷,耽于聲色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會使人落入貧困與疾病的境地。
每一種不純潔的思想,都會在衰弱,混亂的習慣中體現出來,而這些習慣只會使人處于逆境。
害怕,懷疑及優柔寡斷的思想,則會在懦弱,沒有男子漢氣概,缺乏決斷的習慣中體現,這會使人落入失敗,匱乏及依賴他人的境地。
懶惰的思想在拖泥帶水及不誠實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會讓人處于遭受遺棄的境地。
憎恨及譴責的思想,則會在指責及暴力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只會導致傷害與壓迫。
各種自私的思想,在追求個人私利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到頭來只會讓人落入貧困的境地。
美好的思想所帶來的結果
另一方面,所有美好思想,都能夠在大方得體、善良助人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會讓人處于充滿友愛、陽光燦爛的境況。
純潔的思想在節欲及自我控制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能夠讓人生活在寧靜安祥之中。
勇氣十足、自我依靠及敢做決定的思想,在許多習慣中得以體現。這些習慣能夠讓人處于成功、充裕及自由的境況中。
精神飽滿的思想,能夠在整潔及勤快的習慣中表現出來,這些習慣能夠讓人處在心曠神怡的境界。
溫和及寬容的思想,能夠在和藹可親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能夠讓人處于倍受他人關愛擁護的境況。
愛與無私的思想,能夠在舍己為人的習慣中體現出來,這種習慣能夠讓人真正處于充實與富有的境況。
思想塑造你的境況
思想的列車執著地前進,無論它是好的或是壞的,都能塑造出相應的品質與境況。人不能直接去選擇他的境況,但他可以去選擇他的思想,因此,他間接地,但卻肯定地塑造著他的境況。
每個人在內心樹立什么樣的思想,他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局。無論是良好的思想或是邪惡的思想,一旦在內心樹立,便很快體現在人的行為習慣中。
一個人一旦走出自己邪惡思想的誤區,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更加美好,其他的人也都樂意幫助他。一個人一旦放棄自己懦弱及病態的思想,機會馬上就垂青于他,他做起事來頓感得心應手。一個人一旦鼓勵自己堅定地樹立良好的思想,便不會再發生多舛的命運把他置于可悲與可恥的境地這類事情。
這個世界是你的萬花筒,每時每刻都在向你呈現的不同的顏色組合,恰似你不斷變動著的思想編織的畫卷。
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讓失敗見鬼去吧!即使身處清貧,你不屈的精神仍能給你帶來自由與幸福。
倘若人心懷叵測,想支配時間,想征服空間,想借助陰謀詭計,成為奴役民眾的獨裁者,到頭來他會發現,他所收獲的只是身敗名裂。
人的意志,那種無形的力量,不朽靈魂的結晶,能讓人越過艱難險阻,實現自己崇高的目標。
人應該學會耐心做事,不應急于求成。但人在等待的時候要做一個明白人;當精神的旗幟高高飄揚時,無窮的力量足以促成你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