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創業之初到完全成立,這個過程結束后,企業經營者的作用就集中體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和不斷完善、推進企業相關制度體系的建設之上。企業經營者的管理理念會集中體現在各項企業管理制度當中,企業文化與企業的制度是相輔相成的。企業的制度體系建設包含企業價值觀體系與各方面管理體系,因而也決定了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相互依托的特性。
這里有必要順帶提及一下成本制度。
成本制度以成本中心為基礎,成本標準的設立、實際成本支出的計算及成本績效衡量分析與各級管理者的責任相結合,形成成本制度體系,以便正確衡量各企業部門的成本經營結果。電腦化作業條件下,自動累積企業部門生產活動的原始成本交易資料,但要避免資料重復處理,并建立普通會計相互聯系的體系,使統計數據能夠真實反映經營效率,確保提供的管理資料是一致的。
企業要實現發展戰略,使企業部門上下協同一致,就要透過制度與相關管理,使各部門明確利益以企業整體利益為依據,使部門利益與企業利益達成一致。此外,還不能忘記通過召開有關成本的會議,進行溝通宣傳指導,成本意識要深植基層。
為了符合企業管理的需求,要注意可隨時對原有制度進行必要的修訂,以便能夠確實達到企業管理的功能,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企業成功的根源在于有一個良好的企業管理制度,并能夠建立和管理制度配合的管理活動,且具備一定的執行力。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相輔相成,形成良好的、有助于企業發展的企業氛圍,并且二者對于企業員工思維、行為等的影響與企業自身發展至關重要。
成功的人一般是用系統性的思維。這種系統的思維就是強調“聯系”,并保證“整體”。按照這種系統思維去研究、解決問題,是把面對的問題看做一個整體的系統,不僅看到了其中的組成部分,還看到了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最后以總體的角度、全局把握,將人、物、能量、信息加以協調處理。同樣一件事情,由于人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認識、產生不同的觀點,所得出的結論最終也會完全不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社會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盲點”,因此,企業經營者必須是善于思考的人,并且明確一件事,那就是絕對不要以為自己的角度就是看問題最準確的位置,自己的決策總是全面有效。但同時,我們也要克服自己心理上可能存在的一些悲觀情緒,不要將它們帶入企業工作中來,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有一個好的工作習慣,注意為人處世,懂得適當運用社交技巧。這其中,好的思維習慣是最重要的,心態才是成功的關鍵。
優秀的做事習慣是,凡事先做計劃,再執行,還要不斷地檢討、持續地改善。在行動前客觀地、全面透徹地分析問題,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以此制訂計劃并嚴格按計劃執行。一個人有著優秀的做事行為習慣,那么他就不可能平凡,最終將會顯現出過人之處,終將成功。但要記住的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先做人,再做事。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相結合,彼此滲透會使企業擁有共同的行為習慣,而一個企業共同的行為習慣越多,企業就越好管理;相反的,如果一個企業固化的制度太多,則這個企業就顯得僵化,而變得不易管理;企業文化讓企業員工達成共識,那么同樣,這個企業就越好管理。
企業要將終身學習放入企業文化和制度當中,就是把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讓企業員工能夠形成在工作中學習,或者在學習中工作的習慣。這樣才能令員工接受新的思維,不斷地拓寬視野和新的發展思路,企業才有可能不斷創新和變革,成就第一、走向卓越。
我們都知道蘋果公司的發展,是得益于企業中一批“天才”—硅谷工程師,這些年輕的工程師思維活躍,可是同時他們也不拘小節,平時工作時穿著隨意,沒有什么工作紀律可言。這樣就形成了蘋果公司的企業文化氛圍——一個工作環境相當寬松的企業管理制度。這種企業文化,或者說是企業管理方法在蘋果公司起初的發展階段當中,使得企業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促進了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隨著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逐步走向成熟,這意味著計算機行業內的所有企業都必須通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這些途徑具有核心競爭優勢,而這其實就是要求企業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嚴格實現工作流程。這一切看似理所當然,可是這與蘋果公司所形成的寬松工作環境,這種“灑脫”的企業文化顯然是不相符的。蘋果公司的經營人也認識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可是為了保留這些天才的工程師,為了讓他們依然能夠為企業帶來成績,企業決定適應他們的工作習慣,而實際上,這種企業文化也是十分難以扭轉的。最終,這直接導致蘋果公司不斷地被康柏等競爭對手超過。
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曾經輝煌一時的第一銀行。90年代初期,第一銀行曾是美國利潤率最高的銀行。該行曾經成功的做法是,通過資本市場擴張,進而收購許多地方銀行,之后給予所收購的地方銀行的行長們一些充分的自主權。這樣的措施,使得地方分行行長們的工作積極性非常高,而且也可以根據當地市場的情況,采取適合地方的、靈活的經營策略,推出適合當地市場的相關產品。這使得第一銀行在90年代初獲得顯著的成功。
但進入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的銀行業經歷了大調整和大重組,造成了銀行間的兼并及金融化的發展,在整個美國,金融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一銀行所實行的這種分散化管理,造成銀行的產品不能很好地統一,資源也不能實現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其經營成本。第一銀行的市場地位隨之被國民銀行和第一聯合銀行所超越。第一銀行為了保持與分行行長之間的良好關系,拖累了第一銀行適應市場變化的步伐。
由上面兩個事例可以看出,企業文化所影響下的企業制度對于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但直到目前為止,企業制度方面的創造能力仍然是對企業經營者能力的絕對挑戰,而這正是企業能否決勝未來的最重要力量。企業制度建設決定了企業制度運行,而企業文化則保證了企業制度的運行的好壞。
建立企業制度不難,但堅持執行并很好地體現制度效果卻很難,而使制度強化為企業文化的層次更是難上加難。不僅要讓企業員工能夠從遵守制度中得到實際利益時,才能真正從心底里認同制度。企業文化中要體現制度的合法性,從而讓企業員工自愿接受、認真執行、堅決捍衛。管理活動和企業制度好比人的兩條腿,使人可以走路,可以跑步。企業管理制度提供員工的工作范圍,告訴員工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活動體現不同的功能,活化企業組織,而又要通過企業文化來充分體現。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相輔相成、相互滲透,讓企業員工便于樹立統一的價值觀,讓企業在齊心協力的工作氛圍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