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為寶寶構建最初級的邏輯推理思維
- 玩出來的智慧(0~1歲)
- 黃繹霖
- 715字
- 2015-06-03 23:32:56
我們知道寶寶在還不會翻身前,躺在那就手舞足蹈的,手和腳都是不停地在動,而一般在嬰兒床邊,我們都會為寶寶準備一個八音盒——音樂旋轉玩具,上面懸掛著一些小動物,供寶寶來觀看。當寶寶對旋轉的玩具和奇妙的音樂出現審美疲勞不耐煩時,那么為寶寶制作一個簡單又好玩的升級版觀看轉鈴的機會就來了,這就是制作有線拉扯玩具。
在制作前需要準備這些材料:護腕、30~50厘米長的松緊帶(視轉鈴到寶寶身體的長度而定)。松緊帶的一頭系在轉鈴的任意一個懸掛物上,另一頭系在護腕上,然后把護腕套在寶寶的腳腕或手腕上。這時,就不要擰動八音盒的發條了,因為當寶寶身體一動,另一端的轉鈴也會動,剛開始寶寶會覺得很奇怪,身體也是無意識的動,而刺激的次數一多,寶寶的大腦就會對這一系列的動作進行分析和處理,逐漸地明白“我一動,那個玩具也會動”,于是,最初級的邏輯推理思維就開始建構了——“那個玩具會動,是因為我在拉!”所以,看似一個簡單的游戲,對于嬰兒的大腦而言卻蘊涵著無限的學習機會。
另外,我們還可以把牙刷、小電池或青菜梗系在松緊帶的這頭,讓寶寶握在手中,這樣既為寶寶的手部提供了豐富的觸覺刺激,又能提高寶寶的抓握能力。
游戲13 小轉鈴
小手小手,拉、拉、拉,
小轉鈴,就動啦。
寶寶寶寶,拉一拉,
小轉鈴,就響啦!
目標:
給寶寶建立主客體及因果關系的最初經驗,激發寶寶的好奇心,促進其主動探索的愿望。
黃老師教你做:
這是一首可以自己隨意編創的“DIY”兒歌,松緊帶那頭系的是什么物體,兒歌中的“小轉鈴”就換成什么名稱,“小風鈴”、“小氣球”都可以;而“小手”也可以換成“小腳”、“小腿”。
綁在腿上我們就說:“小腿小腿,蹬、蹬、蹬,小轉鈴,就動啦。寶寶寶寶,蹬一蹬,小轉鈴,就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