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與動物的表情原理
- 對我說謊試試:跟我學微反應讀心術
- 黃玉琛 曹梟編著
- 3212字
- 2015-06-03 23:55:53
在本節中我們還要提到達爾文,同時也要提及《人類與動物的表情》。達爾文根據自己的長期觀察與積累,在所著《人類與動物的表情》中提出了表情的三條規律,用以歸納人類與動物的表情。“有用的聯合”、“對立原理”與“神經系統的直接作用”揭開了表情的一般原理的同時,也為我們第二篇的微表情介紹做好了鋪墊。
有用的聯合性習慣原理
一些復合動作(即多關節、多肌肉群參與的動作,如深蹲),在已知的精神狀態下,為了減輕一定的感覺或者滿足一定的欲望等而具有直接或者間接的用處;每次當這種同樣的精神狀態再次被誘發出來的時候,即使情形很微弱,也會依靠習慣的和聯合的力量而出現一種傾向,就是要去完成同樣的動作,即使這些動作在這一次完全無用時也會發生。有一些依靠習慣而通常和一定的精神狀態聯合起來的動作,可以通過意志被部分地抑制下去;在這些情形下,那些很難聽受意志來分配的肌肉,就顯露出仍舊極其想要去行動的準備,因此就同時引起了一些動作,我們就把這些動作認為是表情動作。在另一些已知情形下,也需要用其他輕微的動作去抑制某一種習慣性動作,這些動作也同樣是表情動作。
1.聯合
培恩曾說:“動作、感覺、感情狀態,在同時或者彼此接連地發生的時候,就具有一種傾向,要聯系在一起或者凝集起來,這時候就采取了聯合的方法。”例如,每個人在將要跌倒到地面上的時候都會伸出自己的手臂來保護身體,哪怕是倒向柔軟的床,也很少有人能夠抑制住這種防衛性的動作,也就是說,此時的動作是和隱晦的擔心感覺相聯合的。眼睛也經常在不同的精神狀態下參與聯合作用,例如一個人在肯定某種觀點的時候眼睛往往是睜大的,而否定某種建議的時候則常常趨向于閉起雙眼。聯合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2.習慣
達爾文在《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中提到:習慣的力量相當強大,有時,我們雖然沒有絲毫的努力或者意識,卻也能完成最復雜的困難動作。這一方面和遺傳或本能有關,另一方面還需要某種程度的習慣。達爾文在文中舉了許多動物的例子,其中一個是蜂雀娥。這種蛾在從繭子里鉆出來以后,不久就把細長的吻插進花朵里,重要的是它的身體在空中采取著均衡不動的姿勢,這絕不是簡單的動作,而顯然是一種遺傳而來的習慣動作。還有一種是習慣性的反射動作,這可以用達爾文的親身經歷來說明。他曾經在動物園里把自己的面部緊貼在一個房間的玻璃上,猜猜這房間里是什么——一條南非洲的大毒蛇。他下定決心,如果毒蛇隔著玻璃撲過來,絕不向后退。可是事實是他無法控制的,當這條蛇真的撲過來的時候,他的決心馬上消失,并且用驚人的速度向后跳了好幾步……
3.有用
在前面提到的人類聯合、習慣的動作中,有些雖然現在看來漫無目的,但是它們最初是有用的,對現在的某些情況仍舊是有用的。這里又要舉一些動物的例子。有時你丟給狗狗一塊餅干,它們會把餅干當作獵物一樣來回咬弄它,有時還會反復打滾,直到最后才吃掉這塊餅干。你可以理解這一系列的動作是狗類的習慣,現在可以看作是無用的。當然狗狗也保留了有用的動作——各種狗在專心監視和慢慢接近獵物的時候,常常把一只前腳彎曲,并保持著向上縮起的姿勢,似乎準備做一次慎重的跨步,有點類似于人在起跑線上準備起跑的姿勢。
在第一原理的原文中,達爾文還提到遺傳、模仿、同感、神經力量、意識與無意識、無目的的動作等復雜相通的內容。因筆者學識尚淺,無法完全準確理解和概括這部分內容,如有偏頗之處還望指正,并以原文為準。
對立原理
一定的精神狀態會引起一定的習慣性動作,而這些動作也像在第一原理的情形下一樣,都是有用的動作。如果現在有一種直接相反的精神狀態被誘發,那么立刻就會顯露出一種強烈的不隨意傾向,就是要去完成那些具有直接相反性質的動作,即使這些動作完全無用也會發生。在有些情況下,這些動作表現得極其顯著。
下面將要提到的例子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種動物——狗和貓。當一只狗抱著敵意的態度接近另一只陌生的狗或者陌生人時,它的姿勢會是這樣:頭略微抬起,尾巴向上伸直且發硬,全身毛發豎直,雙耳豎起伸向前方,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若對面走來的是自己的主人,狗的姿態會立刻發生改變:身體略下降,甚至貼近地面,尾巴降低且左右擺動,毛發變得光滑,耳朵向下向后,整個身體呈現彎曲的姿勢,眼睛也不再凝視了。達爾文認為,改變后的動作沒有一種是對這種動物有絲毫直接的用處的,他用這樣的說法來解釋:它們只是和某些動作和姿態完全相反或者對立的。
我們再來看看貓的情形。貓在準備戰斗的時候,會做出這樣的動作:身體壓低,雙耳向后緊貼,嘴部分張開,露出牙齒,前腳伸出,爪子張開,有時發出咆哮聲;而向主人表示親熱的時候又是完全相反的“面孔”:身體直立,背部略微向上聳起并使毛發顯得蓬松,尾巴剛硬并直挺向上,雙耳豎起,嘴巴閉攏,身體緊挨主人的同時發出低沉的喃喃聲。你會驚奇地發現,貓和狗在同樣的心緒下動作的差別竟然如此巨大,甚至可以說是完全對立相反的。達爾文認為,無論是敵意還是親熱的姿態,都是屬于天生的或者遺傳的,因為它們在同一品種中的表現是大致相同的。
另一個例子仍然是狗,而且是達爾文家的狗。每當達爾文出去散步的時候,那條狗總是很高興地跨著大步,頭也高高地抬著,耳朵適度豎起,尾巴向上但并不剛硬。在散步的路上有一條分支的小路,通向達爾文的植物溫室,每當達爾文要走過去的時候,他的狗就顯得非常失望,姿勢很快發生顯著變化:頭降得很低,身體略下沉且靜止,雙耳和尾巴突然垂下,尾巴不再擺動,整體顯出沮喪和失望的樣子,和剛剛神采飛揚的狀態完全相反。達爾文同樣也用對立原理來解釋這種情形。
達爾文總結道:在直接相反的感覺或者情緒的影響下,由于習慣和聯合作用,這些具有一種直接相反的性質的動作,即使沒有用處,也一定會無意識地被完成。只有依據這個原理,方才可以去理解這些屬于對立種類的姿態和表情是怎樣發生出來的。
神經系統的直接作用原理
由于神經系統的構造而引起的,起初就不依存于意志,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不依存于習慣的作用原理——在感覺中樞受到強烈刺激的時候,神經力量就過多地表現出來,或者是依照神經細胞的相互聯系和部分地依照習慣而朝著一定的方向傳布開來,或者如我們所看到的,神經力量的供應可以發生中斷,這樣就產生了那些被我們認為具有表情性質的效果來。為了敘述簡明起見,可以把這個第三原理叫做神經系統的直接作用原理。
達爾文在書中舉出一種最顯著的情形來證明神經系統在受到強烈刺激的時候對身體的直接影響——毛發的顏色褪失。當一個人極度恐懼和悲哀之后,我們就能觀察到這種現象。電影里常會用到這種表現手法來展現一個人的精神被摧殘程度。另一個例子是肌肉顫動的現象:最容易引起肌肉顫動的情緒是恐懼,有時在大怒和大喜之下也會發生顫動。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舍友在游戲中爆到一件價值1,000人民幣的裝備,當時他的雙手甚至整個身體由于狂喜而顫抖得非常厲害。大怒時候的顫抖是我們容易理解的。達爾文因此認為,神經系統的任何一種強烈的興奮情形,都會阻止神經力量穩定地流到肌肉系統。
大怒的特征還有心臟跳動加速,面部發紅,甚至發紫,或者會轉變成像死人般的蒼白色,呼吸困難,胸部發脹,鼻孔顫動甚至全身發抖,同時牙齒咬緊相互摩擦,肌肉系統時常表現出一種要去打擊敵人的猛烈的動作來。所有這些大怒的特征,大概都是由于感覺中樞興奮而直接表現出來的。
總之,感覺中樞由于神經系統的構造不依存于人的意志而對身體起到直接作用,對很多表情的形成都有極大的影響。比如在不同的情緒之下,肌肉發生顫動、皮膚出汗等。但是這類動作又常常和另一些受到第一原理支配的動作配合在一起,有些極少受到意識支配的動作通常會被最長久地保存下來,此時第二原理往往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最后要說明的是,因為存在各種特殊的情形,所以我們不能絕對地說這三個原理各起到多大的作用。達爾文的表情理論中其實還有很多疑點與難點,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后續的研究為大家介紹得更明朗一些。
在下一篇的內容中,我們會側重于面部的直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