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重力原則與微反應的關系
- 對我說謊試試:跟我學微反應讀心術
- 黃玉琛 曹梟編著
- 2784字
- 2015-06-03 23:55:53
重力原則就是微反應中的第二條重要原則,它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你可以每時每刻感受到它的“關懷”。當你被一顆石頭絆倒時,由于重力作用,你極有可能“親吻”地面;在電梯加速和減速的時候,你也會體會到超重和失重的復雜感覺。重力就像長久相處的戀人,你習慣了,似乎就不覺得愛的存在了,而真有意外發生時,它總會在你身邊默默“支撐”你。
什么是重力原則?
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俗稱,但其實它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如你所知,萬有引力是由于一個蘋果砸到牛頓的腦袋而被牛頓發現的,我們這里要說的是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物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你完全可以把重力看成是一種阻力,如果沒有這樣的阻力,你就可能會很自由地漂浮在空中。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于重力的約束,并且非它不可。
重力和我們的微反應有什么聯系呢?許多“案例”就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案例:NBA球賽
這是一場精彩的NBA球賽。還記得2009年科比絕殺熱火的瞬間嗎?2009年12月5日,湖人隊在洛杉磯主場迎戰熱火隊。這場比賽的整個過程十分精彩,兩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熱火攻勢不減,紫金軍的火力也是十分兇猛。其間火藥味十足,小奧(熱火隊球員)扣籃時腳踢到奧多姆(湖人隊球員),后者惱羞成怒直接將小奧從籃筐上拉了下來,兩人險些動手,隨后都被判技術犯規。雙方比分緊咬,在比賽還剩下4.3秒之時,費舍爾(湖人隊球員)外線一記三分命中,比分改為105:106(湖人隊對熱火隊);而在這關鍵時刻,韋德(熱火隊球員)卻兩罰一中,留給了湖人隊一次絕佳機會。暫停回來后,奇跡出現了:終場前0.4秒,科比(湖人隊球員)在眾人防守下果斷出手,一記三分命中完成絕殺。湖人隊最終以108:107擊敗熱火隊,贏取本賽季8連勝。
原理:勝利者會表現出反重力動作,而失敗者就不會出現。
分析:
科比又一次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我們要討論的不僅僅是這場球賽的勝利,更重要的是在球賽結束后勝利者與失敗者的微反應。這些反應都和重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后面的觀眾有的也高舉雙手,表示慶祝。這樣的姿態也可以被稱作反重力動作。
而熱火隊球員在比賽接近尾聲的暫停時間段則顯示出一副垂頭喪氣的氣餒樣子。與科比的姿勢相反,他們的身體姿態總體趨向于重力,而這樣的姿勢似乎也在暗示著他們比賽的失利,他們的微反應傳達出來的就是這樣的信息。
兩種反應的對比顯而易見:勝利姿態是背離重力的,而失敗姿態則往往是趨向重力的。根據重力原則,你很容易判斷當時他們的內心狀態。
在我最早接觸微反應的時候,就注意到很多表情、動作甚至語言都和重力有關,或者具體地說,是和趨向重力、背離重力有關。比如,垂頭喪氣、彎腰鞠躬、伸手乞討、嘴角朝下、眉毛低垂、眼皮下拉等都是趨向重力的姿勢,這些姿勢大多給人消極或服從的感覺;而昂首挺胸、腰桿伸直、手勢下壓、嘴角上揚、眉毛高挑、眼睛睜大等則是背離重力的姿勢,你會發現這些姿勢多數又會給人以積極或權威的印象。至于語言方面,有的人說話時低聲細語,可以看作是趨向重力的語言;而有的人則洪亮清揚,可以認為這是背離重力的聲音特征。再結合具體的情境,你就會發現很多微反應都和趨向重力或者背離重力有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重力原則。
什么是重力姿態
在微表情中,笑的嘴角特征是上揚的,眉毛也會微微揚起,人們常說“笑露八顆牙”,這樣的笑容給人真實友好的感覺。哭與笑恰好相反,一個人悲慟欲哭時,眉頭低皺,嘴巴變形,嘴角呈現向下的趨勢,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悲傷的心情。在這些表情動作出現的一瞬間,笑的特征是背離重力的,哭的特征是趨向重力的,二者的差別顯而易見。若留心生活,你會發現人在看到喜歡的東西時會兩眼放光,有一句俗話說:“瞎子見錢眼睜開”,說明了人對錢財的喜愛程度;而研究者在心理學實驗中也發現,人在看到錢的時候瞳孔會放大。人的下眼皮是無法由意志控制運動的,因此眼睛睜開的大小取決于上眼皮的運動,人們看到喜歡的東西上眼皮會做出背離重力的動作,即向上抬起。與之相對的,眼睛接收到厭惡的刺激時往往會趨于緊閉,比如強烈的太陽光線、令人懼怕的場景,哪怕是耳朵接收到不想聽的批評意見,上眼皮也會不自覺地下拉。
在微動作中,重力原則要體現得更明顯一些。一個人的氣宇體現在舉手投足之間,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能表達心緒。抬頭挺胸象征著信心滿滿,也可顯示出一個人的高傲情緒。比如一個人頭昂得很高,目光斜視另一個人,高傲情緒油然而現;而另一個人低頭彎腰,唯唯諾諾,謙卑順從。可見這二人的心理狀態差距有多么顯著。想象一下,比賽中獲得冠軍的人在領獎臺上會出現什么動作?相信很多讀者想到的都是高舉雙臂、捧起獎杯、興奮不已。沒錯,這樣背離重力的姿勢十分準確地表達了成功者此時的心情;如果心情更為激動,人們還會歡呼雀躍,用力向上跳起的同時高舉雙臂,更加引人注目。失敗者的姿勢也就不用多說了,他也許會毫無掩飾地一屁股坐在地上,也許會垂頭喪氣地慢步而退,不愿讓別人看到自己落魄的樣子。
另外,我們將要在后面的章節中談到手掌的朝向問題。比如,乞丐乞討的姿勢總是拱手向前,手心背離地面,代表著卑微的訴求;他的目的是讓注意到他的人感到心理上的優勢,從而給他提供幫助,這也是重力原則的一種體現。領導者往往手掌一揮,手心朝向地面,意思是:就按我說的去做,不允許有任何異議!作為下屬接收到這樣的信號可能會產生屈從和傷自尊的感受。因此,你也可以用相對的觀點來看待重力原則,自己的感受以及對方注意到你的感受有時候是相對的。
在說話過程中,重力原則同樣起著作用。對于同一個人,只要對比一下他興奮、快樂時和低落、悲傷時的語氣、語調不同就可以發現差距在哪里了。快樂時說話滔滔不絕、清晰有力、聲音響亮,屬于背離重力原則;悲傷時支支吾吾、模糊不清、低聲細語或者把一肚子的話化作一聲“唉……”嘆向大地,則屬于趨向重力原則。這兩種情緒在說話的過程中都是不太容易作假的,在正常情況下兩種言語狀態可以互為基線。例如一個人在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時,內心雖然極不情愿,但可能在語言上表現得很樂意接受,這時候“樂意”這個語言狀態(如語氣、音調)便可以作為基線,當他在相反的情境中如被表揚時,即使想表現出謙虛的姿態,但在言語中所顯露出的喜悅還是難以掩飾的,你會發現這時他“喜悅”的程度絕對比“樂意”的程度高。由此來判斷,即使是偽裝的,在相反的情境中肯定會有明顯的差別。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不論是表情、動作還是言語,背離重力原則相對于趨向重力原則需要消耗更大的能量,一方面確實由于重力的作用,從物理學的角度講,背離重力原則要克服重力作功;另一方面它們對應的姿態由不同的神經緊張程度引起,顯然背離重力的姿勢的神經緊張程度更高,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這一點非常有利于我們判斷對方的真實心理。對于重力原則的運用要結合具體的情境,它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微反應特征,萬萬不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