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擠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
我們時常聽見不少人抱怨自己“沒時間”。其實,倘若每天早晨能夠早起床30分鐘,或者晚上提前30分鐘將電視(或電腦)關掉,一年下來,就會多出365個小時。這么算下來,我們怎么會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呢?只要好好利用這些時間,定會讓你的生活每日都在驚喜中度過。
3.善待周邊的人
我們要學會善待周邊的人,比如優待朋友、配偶等。調查顯示,可以一下列舉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比列舉不出任何朋友的人,幸福指數更高。
4.臉上時常洋溢出幸福感
實踐表明,臉上時常洋溢出幸福感的人會感到更幸福。這是因為時常歡笑可以在大腦中激發出幸福的感覺。有研究顯示,那些遭逢小偷、騙子的人,通常是一臉愁容、失魂落魄的人,因為此種狀態中的人心智最弱,最易成為壞人的盯梢對象。所以,平日里就算遇到困難,也要打起精神,嘴角揚起自信的笑容。你會發現,你的微笑更容易換來別人的微笑與援手。
5.讓自己有事可做
不要將自己困在電視機(或電腦)前,而應該沉浸于能用你的技巧和能力做的事情里。再有,等車、等人、看電視等廣告的空當時間,也不妨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比如聊天、講笑話等。如此一來,生活就會少一些煩躁枯燥,多一些愉悅與幸福。
6.積極參加室外活動
一個人在陰沉的暗室中待的時間過長的話,情緒也會變得沉重壓抑。這個時候,不妨換上一件顏色亮麗的衣服,走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感受鳥語花香,在溫煦的陽光里小跑,都有助于我們消除壓力與煩惱,迎來幸福的感覺。
7.保證休息時間
通常情況下,幸福者總是有著充沛的精力,因為他們明白,留出時間享受每日的睡眠。這是凈化心靈的時間,也是獲取幸福的充電器。
8.努力消除消極情緒,并試著將“微幸福”積攢于心
積極情緒總是催人奮進,幸福者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的過程。一個人是否愉悅地度過每一天,關鍵并不在于他身上有什么大的樂事發生,而在于許許多多瑣碎的小樂趣。如果你想走進幸福深處,不妨試著將一些“微幸福”積攢于心。
在英國,有一家名叫“三桶白蘭地”的機構,為了尋找那些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最為普通卻讓人幸福感油然而生的小事,該機構發起了一項針對3000名英國人的小調查。在調查中,研究人員羅列了50個不同的選項,讓受訪者一一做出選擇。其中,“在舊牛仔褲的口袋中發現10英鎊”成為了最讓英國人有幸福感的一件事。再有,“躺在剛剛清洗干凈的被窩中”和“看見一對老年人一起牽著手散步”也讓受訪者大感幸福。事實上,在跟受訪者溝通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單單對這些幸福的小事進行閱讀就已經令人產生幸福感了。因為當人們在閱讀它們的時候,就已經踏上了一條快樂之路。
下面我們來列舉一下研究人員調查出的30件最幸福的小事,你可以試著想象感受一下,或者以此類推,進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在舊牛仔褲的口袋中發現10英鎊;外出游玩;躺在剛剛清洗干凈的被窩中;在大海中暢游;陽光好的時候出門散步;坐著曬太陽(坐在哪兒都行);意外收到禮物或鮮花;收到一條來自愛人的溫馨短消息;(和我愛的人,或愛我的人)擁抱;有人送自己一張感謝卡;看見一對老年人一起牽著手散步;風和日麗之際開車去兜風;買彩票中了點小錢;規劃好一個假期;聽到自己喜愛的音樂;買到了物美價廉的物品;與長期未見的老朋友邂逅;在公園中野餐;獲得升遷;(跟愛人一起)度過浪漫的一晚;聆聽一首能讓人回憶往昔的歌曲;回翻老照片;結識新朋友;可以一個人靜靜獨處;在鄉野之間隨意行走;聽到嬰孩的笑聲;跟友人一起出門約會;清晨醒來,猛然意識到是休息日;吃到巧克力;吃到甜點。
9.有精神信仰的人,幸福指數更高
說實話,人們對物質的需求其實并不多,倘若消耗過多的精力去追求,到頭來只會讓心靈一片空虛。不妨多尋找一些精神享受,比如救助流浪小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等。有無精神信仰與幸福感的調查顯示,有精神信仰者的幸福指數更高。
很多時候,我們心有不悅,往往是因為遇事過于計較。所以,我們要盡量放下計較,多去體悟一些令人幸福的小事。久而久之,就會修煉成一個周身洋溢著幸福的人。但無論怎樣,幸福感也不會時時刻刻跟著我們。換句話說,一個人偶有不快,是在所難免的。對此,我們要用積極的態度對不良情緒加以回應,以免影響到自己的精神健康。
第3節停止抱怨,別讓抱怨毀了你的生活
在幾千年前,荀子有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抱怨并不是一種好習慣。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你發出的抱怨與牢騷越多,你所吸引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怨天尤人,只會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
當一個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如果總是抱怨自己運氣不好,那么他就很難跳出那個框框了。宿命論者大多非常灰暗、悲觀。他們越是這樣,幸運女神就越不會去眷顧他們,他們就更相信是運氣不好,從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與其抱怨生活,不如經營生活。怨天尤人,只會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所謂命運者,是辛苦付出和積極拼搏的結果。抱怨或者感嘆自己命多舛的愛計較之人,必定也是一個懶惰、懦弱、不肯努力付出的人。時間改變不了一切,付出卻能改變命運。
古時候,在一座山上居住著一戶以打獵為生的人家。
父親是一名老獵手,在山中闖蕩了數十年,獵獲的野物不計其數,走山路如履平地,從來沒有出過意外。不過有一天,由于下了一夜暴雨,造成路面很滑,他一個不留神就從山崖上跌落了下去。
兩個兒子下山尋覓了一番,終于找到了父親。然后,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父親抬回了破舊的老房子。可惜的是,父親傷勢過重,命不久矣。在彌留之際,父親指著墻上掛著的兩根繩子,氣息微弱地對兩個兒子說:“給你們兩個,一人一根……”至于繩子用來做什么,這位老父親還沒來得及說出,便撒手人寰了。
哥兒倆將父親入土為安后,繼續以打獵為生。不過,獵物日漸減少,有時出去一天連個野兔都打不回來,所以他們的日子過得很是艱難。一天,弟弟與哥哥商議:“咱們做點其他的事情吧!”哥哥一口否決:“咱家祖祖輩輩都是打獵的,還是本本分分地做老本行吧。”
弟弟對哥哥的話不以為然,拿上父親遺留給他的那根繩子走了。他先是砍柴,用繩子捆起來背到山外換一些小錢。后來他發現,山里一種漫山遍野的野花非常受山外人的青睞,且出價比較高。從那以后,他不再砍柴變賣了,而是每天背一捆野花到山外賣。沒過幾年,他就建起了一座屬于自己的新房子。
哥哥呢?他仍然住在那間老父親遺留下來的破屋中,還是做打獵的老本行,艱難地生活著。由于時常打不到獵物,生活越來越拮據,他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抱怨自己命太差。
同樣擁有一根繩子,哥兒倆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如果給你一根繩子,你會怎樣呢?
誠如威廉·詹姆斯所說的那樣:“從很大程度上說,我們所謂的災難完全歸結于人們對現象采取的態度。受害者的內在態度只要從抱怨轉為奮斗,壞事就往往會變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們嘗試過避免災難而未成功時,如果我們同意面對災難,樂觀地忍受它,它的毒刺也往往會脫落,變成一株美麗的花。”
一天,通用公司公布了裁員的名單。名單上顯示有內勤部辦公室的艾麗和密娜達。依照裁員的時間規定,她們必須在一個月之后離崗。接到消息后,其他員工看她們的眼神都小心翼翼的,也不敢對她們說話。她倆的眼圈都泛著紅,畢竟,裁員裁到誰,都是一件不幸的事。
第二天,艾麗和密娜達依舊來到單位工作。艾麗的情緒依舊非常激動。她像吃了火藥似的,逮著誰就向誰發火。裁員名單是總裁決定的,跟其他員工毫無關系,甚至跟內勤部也不搭邊。艾麗心知肚明,但就是覺得自己很憋屈,又不敢找總裁去發泄,便在倒水、開抽屜的時候撒氣,弄得乒乒乓乓的聲響不斷。不過,人之將走,其行也哀,誰也不忍心去責怪她。
盡管如此,艾麗還是解不了氣,便找到主任訴冤,找同事訴苦。“憑什么把我裁掉?為什么會是我?我工作一直都做得不錯的……”邊說邊哭。自然,辦公室訂盒飯、傳送文件、收發信件,原來屬艾麗做的,現在她也無心過問了。
沒過多長時間,艾麗又找了一些人到老總那兒說情,貌似都是重量級的人物,艾麗覺得事情有了轉機便暗自竊喜。但不久又聽聞,這次是“一刀切”,誰也無法通融。艾麗再次精神受挫,憤怒到了極點,異樣的目光在每個人臉上掃來掃去,好像有誰在她背后放冷箭一樣。不少員工開始害怕與她交往,對她盡量避而遠之。
艾麗本來十分討人喜歡,但后來,她人還沒有離職,眾人卻有點討厭她了。
密娜達也很討人喜歡。同事們早已習慣了這樣對她:“密娜達,幫我把這個文件打印一下,快點兒!密娜達,馬上將這個文件傳真出去!”密娜達總是一副溫柔的表情,微笑地答應:“好的,馬上。”
說實話,其實,在裁員名單公布后,密娜達當晚也哭了好久,第二天上班也無精打采,但打開電腦,拉開鍵盤,她就跟平常一樣地開工了。密娜達見同事們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有意識地跟眾人搭腔,積極地給自己攬活做。她說:“是福跑不了,是禍躲不了,既然事情都這樣了,不如干好最后一個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沒機會了。”密娜達心里慢慢平靜了,依舊不辭勞苦地打字復印,隨叫隨到,兢兢業業地在她的崗位上做事情。
一個月的期限到了,艾麗被迫下崗,而密娜達卻被總裁從裁員名單中刪除,留了下來。部門主任當眾傳達了總裁的話:“密娜達的崗位,誰也替代不了;密娜達這樣的員工,公司什么時候都不會嫌多的!”
這個事例再一次說明,人在面臨困境的時候,不要抱怨命運,因為抱怨除了使自己對待他人的態度很惡劣以外,還會讓自己內心痛苦不堪,而且在怨天尤人的憤怒情緒中,很容易將事情搞得越來越糟,并且錯過解決問題的大好時機,最終令自己一敗涂地。
其實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絕對的幸運兒,當然,也沒有徹頭徹尾的倒霉鬼。你有這樣的不如意,他也有那樣的煩心事。別人有那樣的好機遇,你也會有這樣的好運氣。因此,千萬不要將自己想得悲慘至極,更不要將自己束縛在自己編織的不如意的網里,苦苦掙扎。
不能因為月缺,就說月球不是圓的;不能因為日食,就說太陽并非永恒的。無論哪一天,都有好與壞,但沒有哪一天、哪種環境是百分之百的“好”。有些人之所以時常抱怨生活,是因為對自己的處境總是持有一種悲觀、抱怨的觀點,而不是一種樂觀、快活的看法。
抱怨不好,是因為不知道還有更壞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也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于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本來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環境都不錯,然而你卻常常心存抱怨、心存倦怠。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個園丁飼養著一匹馬。這匹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兒,但園丁給馬的飼料卻不多。于是,這匹馬懇求天主為它另擇一位主人。天主答應了,滿足了馬的這個愿望。于是,后來的情景就是:這個園丁將馬賣給了一位陶器匠,對此,馬興奮極了。
令馬沒想到的是,在陶器匠那里,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于是,這匹馬又抱怨自己的命運太差,再次懇求天主重新為它尋覓一位好的主人。接下來,馬的這個愿望也實現了。
馬被陶器匠轉賣給皮鞋匠。當馬在皮鞋匠的院子里瞅見馬皮的時候,大聲哀嘆:“天哪,我真是一個可憐蟲!還不如跟著最初的主人日子好過呢。看樣子,皮鞋匠把我買到這里,不是驅使我去做事,而是想殺死我,剝了我的皮。”
其實,很多人身上都不斷上演著馬的故事。他們整天抱怨這不好那不好,并不是因為事情真的像他們認為的那樣不堪,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更壞。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組聲情并茂的圖配文的漫畫。漫畫的主題是《當從11樓跳下去,我看見了這些……》“我從11樓跳下去,看見10樓一對平常看起來十分恩愛的夫妻正在打架;看到9樓平常看起來十分堅強的皮特正在獨自掉眼淚;8樓的美眉看見未婚夫跟自己的閨蜜躺在一張床上;7樓失業的小伙子還是每天看招聘信息找工作;6樓的姑娘在吃抗憂郁癥藥丸;5樓備受別人尊敬的王老師正在偷穿女性的內衣;4樓的美女又在對男友哭鬧著要分手;3樓的伯伯每天都盼望著有人來看他;2樓的麗麗還在看她那結婚6個月就不見蹤影了的老公照片。
“在我跳下之前,我曾無數次地抱怨我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現在我才明白,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困境。我看完他們之后,深深地體會到自己生活得還不錯。所有剛才被我看到的人,現在都在看著我。我想他們看了我以后,也會覺得其實自己生活得也可以。”
是的,我們在抱怨自己不幸的同時,可能別人比自己更不幸,所以要學會滿足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