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5)

艾柯卡除了享有成功的歡樂,也有挫折的懊喪。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作“苦樂參半。”1946年8月,21歲的艾柯卡來到福特汽車公司成為一名見習工程師。然而,他對和機器做伴、做技術工作興趣并不高,他更喜歡跟人打交道,他的夢想是經銷。

艾柯卡憑借自己的努力,由一名普通的推銷員升到了福特公司的總經理。然而,1978年7月13日,由于大老板亨利·福特對他心懷嫉妒,他被炒了魷魚。當了8年的總經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風順、從未曾在其他單位工作過的艾柯卡,突然間失業了。昨日他還是英雄,今天卻像一位麻風病患者,人人都對他避而遠之,過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拋棄了他,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擊。“艱苦的日子一旦來臨,除了做個深呼吸,咬緊牙關盡其所能外,實在也沒有其他的選擇。”艾柯卡如此奉勸自己,事實上,他也是這么做的。他沒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個新的挑戰:應聘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

艾柯卡,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當了8年總經理的事業上的強者,憑他的智慧、膽識和魄力,大刀闊斧地對企業進行了整頓、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戰國會議員,取得了巨額貸款,將企業雄風重振。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將面額高達8億1348萬多美元的支票交在銀行代表手里。這時,克萊斯勒將全部債務償還完畢。而恰恰是5年前的這一天,亨利·福特將他開除了。

假如艾柯卡不是一個堅忍的人,不敢勇于接受新的挑戰,在巨大的打擊面前一蹶不振、自暴自棄,那么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下崗職工。正是不屈服挫折和命運的挑戰精神,正是潛在心底那“不能輸”的勁頭,讓艾柯卡成為了一個被世人敬仰的英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有永不絕望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利用忍耐去等待機遇、尋找機遇、創造機遇,才能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茫,體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你的心態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讓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手。總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疑慮、困境所引導和支配的人,注定生活憂郁,甚至會牢騷滿腹地度過平庸的一生。而幸福感強烈的人則總是用最樂觀的品質、最積極的思考和最豐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只要我們心存希望,不懈努力,就終會迎來燦爛的明天。

生活是可愛的,但生活也是無情的。當生活中的不幸鋪天蓋地地壓過來時,有的人會計較倒霉的事全被自己趕上了,有的人會抱頭痛哭,有的人會徹底崩潰,但這都是無濟于事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聰明的辦法是仔細思考一下問題所在,然后靠著一股“不能輸”的勁頭,扭轉乾坤,將人生推向另一個輝煌。唯有如此,才能獲得長足的幸福感。

偷走幸福感的五種心態

許多人認為,如果當上一官半職或者是領導者什么的,就會幸福了。事實并非如此,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對人生不太計較的情懷,所有的物質或者人為方式都不能帶給自己恒常的幸福感。

總結起來,下面幾種心態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將人們的幸福感偷走。

偷走幸福感的第一種心態——不善于發現陽光面。

實際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方面,但人們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真實的寫照,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偷走幸福感的第二種心態——缺乏信念。

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生活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這種缺乏信念的狀態,讓人難以產生恒常的幸福感。

偷走幸福感的第三種心態——攀比。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伴侶……攀比之下,心里只剩下欲望,丟掉了幸福。當追求的不是怎樣才能幸福,而是用何種辦法才能比別人幸福時,幸福自然會離你越來越遠。

偷走幸福感的第四種心態——只知索取,不懂得奉獻。

實際生活中愿意幫助他人的人,他們的幸福感會比其他人更強烈。這是美國哈佛大學做過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果。現代社會中,樂于奉獻的人越來越少,與之相反,斤斤計較的人反而越來越多,如果實際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計較中度過,那么,這樣的人生,想來也不會幸福到哪里去!

偷走幸福感的第五種心態——過于焦慮。

生存的壓力——購房、買車,倫理關系的壓力——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工作方面的壓力——崗位競爭、人際關系的維系等等,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壓力,面對無處不在的壓力,我們的心理常處于一種煩躁不安的亞健康狀態,當被焦慮層層包圍,重負之下,很少有事情能讓我們體會到幸福的感覺。

花園里有很多花蕾,有的已經開放,還有很多沒有開放。在這些含苞待放的花蕾中,一朵花蕾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同伴綻放的幸福時刻,它知道,自己盛開的時候一定會非常漂亮,因此,早在冬天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它就下定決心,自己一定不要過早地開放,當遭遇到風霜的侵襲時,才不會抵擋不住寒冷而過早地凋謝。每當花園里的花耐不住寂寞,競相開放的時候,它都會想:“竟然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真是太草率了!”

春天來了,又有一批花開了,普通的花園再一次被映襯得異常漂亮。這朵花蕾又想:“春天雨水多,會把花朵打掉的,我再觀望觀望吧。”

就這樣,這個花蕾從冬天迎來了春天,在春天里又把夏天盼來了,在每一個季節,它都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因此總是悶悶不樂。但是,當它看到美麗的同伴,心里也會嫉妒,日積月累下,它有點忍不住想開花了。

一個秋天的夜晚,這個想法在花蕾的腦海中一閃而過,它又開始退縮:“如果自己的花朵不漂亮,因此沒有人來觀賞,豈不是太丟臉了?可是,這個時候,除了我,其他的花都已經進入夢鄉,它們是看不到的,我還是試一下吧。”

花蕾終于鼓起了勇氣,誰曾想到,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它發現自己無論怎樣用力,也開不了花,難道它要凋謝了嗎?花蕾后悔極了!它大聲地哭泣,突然之間,花蕾醒了過來,原來這只是一個夢!

花蕾突然間發現自己錯過了生命中幾次美好的綻放,于是,第二天早上,它毫不保留地綻放花蕾。此時,它發現自己竟然是那么的美好,心中充滿了幸福的感覺。

故事里的這朵花很幸運,在摒棄掉消極的心理狀態后,它找到并且得到了自己的終極目標——幸福。

其實,擁有幸福感的方法并不復雜,除了要避免五種負面的心態之外,還要有對獲得快樂的渴望。每天這樣告訴自己:“我很快樂,我是一個幸福的人。”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竟然把快樂當成了一種習慣,每天都容光煥發,充滿幸福。

幸福根本不在于我們擁有多少,而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把心放寬一些。因為心態決定人生,只有掌握主動權、駕馭命運,才能取得成功,收獲喜悅的人生;被命運駕馭,則只能無條件地接受失敗,收獲悲苦的人生。切記,事事計較,痛苦相伴;時時盤算,噩夢不斷;計較越少,幸福越多。

為幸福找對參照物

西吉斯蒙德(1368—1437)于1411年任神圣羅馬帝國君主。一天,他在宮廷中大談人生哲學,有一位大臣就問他:“在這個世界上,人是如此的脆弱,而且最終都會有一死,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尋求到較為持久的幸福?有沒有什么秘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孩子因家境貧寒,久久沒錢購買那雙心儀的耐克旅游鞋。為此,這個孩子非常郁悶,他千百遍地怨恨老天把他安排到了一個窮苦人家。在他看來,他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是不幸的。然而,一天,他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路時,瞧見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同齡人。瞬間,他的心結解開了。從此,他再也沒有為得不到那雙心儀的耐克旅游鞋而郁郁寡歡過。因為在他看來,相較于沒有了雙腿的殘疾人,自己擁有健步如飛的雙腳,已經是一種幸福了。

故事中的孩子心生幸福感,關鍵在于他意識到自己擁有健康的雙腳,并不是錢財突然變得多起來!由此可見,幸福并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一個人幸福指數的高低,與擁有多少財富、擁有多高的地位并不成正比。

事實上,幸福與不幸福都是相對的。要想尋求到幸福、享受到幸福,這里有一個秘訣,那就是要為幸福找對參照物。正如熟悉之地望不見美景一樣,很多人總認為幸福在遠方,可望而不可即。殊不知,一個人的幸福感與找對參照物有直接聯系,參照物找錯了,就算他掙再多的錢、擁有再大的權力,他也沒有幸福感!然而,一旦他找對幸福的參照物,便是掌握了幸福的秘訣,進而覺得幸福時刻都陪伴左右。

所以,我們要找對幸福的參照物,不和富人比金錢,你就不會覺得存款太少;不和名人比影響力,你就不會感到自己默默無聞;不和世界選美冠軍比容貌,你就不會覺得自己長得太差勁。所謂的“幸福感”,不在天成,就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很關鍵的是要找對參照物。

有人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嘆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動了,住面積再寬敞的房子,開再高檔的私家車,都不怎么幸福。如果是這種情況,一定是他們的幸福參照物出了問題。

想要獲得幸福,除了要找對幸福的參照物外,還有其他方法。下面便是一位研究并教授“幸福方法”的心理學專家提供的一些值得一試的建議。

1.接受正面情緒,也要接受負面情緒

誰都會體驗到情緒的高峰和低谷,要接受自己每一個當下所體驗到的各種情緒。一個人如果有不舒服感或焦躁、憂慮、煩心,就代表不健康嗎?謬也。相反,這恰是精神上十分健康的一個表征,因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從來不會體驗到負面情緒,那就是精神病患者和尸體。心理學的許多研究也證明,拒絕壞情緒只會讓其增強,最終將個體吞噬。其實,當我們試著壓抑心中的怒火、恐慌或憂思時,它們非但不會消失,反而會更迅速地侵入我們的精神世界。這就是為什么許多苦苦追求幸福的人卻常常郁郁寡歡,因為他們不能接受任何負面的體驗,所以一直被失敗感包圍。相反,無條件地接受各種壞情緒,允許它們的存在,即使感覺沉重,卻能讓我們更好地超越它們對自身的控制。

2.一次只做一件事

現如今,隨著高科技通信手段的發展,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很多人時常有焦躁不安的感覺。最新有研究證明,在工作中頻繁查看郵箱,頻繁使用即時通訊工具,會導致人們焦慮情緒進一步加重。

在很多心理學家看來,簡簡單單過生活,一次只做一件事,是獲取幸福感的好途徑。我們如果每天只用固定的時間查看信箱,其他時間不看;或者關掉手機兩三個小時,集中精力與家人在一起,那么,我們就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幸福和寧靜。

3.積極把身體鍛煉好

飲食、睡眠質量、體育鍛煉,與我們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心理學家曾對156名重型抑郁癥患者采取分組治療:1/3患者只服用抗抑郁藥物;1/3患者每周慢跑3次,每次30分鐘;還有1/3患者同時服用抗抑郁藥物和慢跑。16周后,3組患者的抑郁情況都有明顯改善。但是,10個月后的隨訪卻發現,堅持慢跑的患者復發率要遠遠低于沒有堅持慢跑的患者。因此,我們不能忽視身體對于運動的需求。

心理學家建議,除了積極把身體鍛煉好之外,也可以每個月去兩次電影院,和愛人一起外出散步等,這些習慣都會讓生活變得更加幸福。

4.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寫日記對于生活是有益處的。心理學家建議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寫日記。一種是寫感恩日記,每天記錄下一天中你感到最美好的經歷,把幸福的感受再重溫一遍。至于美好的經歷,可大可小,從一頓美餐到與一個好友的暢談;從工作到人際關系。還有另一種寫日記的方法:當你的愁苦、郁悶等負面情緒無處發泄時,比如說處于失戀或失去親朋好友的時期,把這些糟糕的感受記錄下來,能夠有效緩解你的負面情緒體驗。

幸福是相對的,它無處不在,它只是被你的某個感覺隱藏了,當你有參照物時,它就會彰顯出來。所以,凡事都可找個幸福的參照物,這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獲得幸福的秘訣。即便是同一個人,只要找對了參照物,他就會覺得是幸福的;反之,找不到正確的參照物,他就會覺得自己游蕩在不幸的海洋里。

抵達幸福深處的九個臺階

心理學家們通過對“主觀幸福”進行研究后提出新發現:幸福感跟男女性別、年齡大小的關系并不緊密。依照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克塞克的說法,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中。他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堪稱是抵達幸福深處的九個臺階。這些建議或許能幫我們激發動力,獲得靈魂內在的幸福。

1.換一種別樣的心情對待生活

將孩子的笑容視作珍寶,在對朋友伸出援助之手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還可以跟好書中的人物一起歡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時常計較生活無滋無味的人,往往是因為沒有一雙發現快樂的眼睛。俯下身,低下頭,跟周圍的孩子打聲招呼吧,他們天真無邪的表情一定會將你心中的美妙感受勾起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永寿县| 衡东县| 依安县| 临沂市| 东方市| 那曲县| 长垣县| 静安区| 吴江市| 房山区| 屏边| 丰镇市| 水富县| 万年县| 凤阳县| 石泉县| 遵化市| 潞西市| 旌德县| 思南县| 高碑店市| 龙陵县| 社旗县| 清原| 冷水江市| 龙州县| 无为县| 棋牌| 福建省| 桑日县| 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 井冈山市| 漯河市| 栾川县| 九江县| 通海县| 贡觉县| 阿克陶县|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