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行書
- 中國人應該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體娛探由來
- 王二編著
- 557字
- 2015-06-04 15:07:02
行書是一種筆體界于草書和楷書之間的書法,關于它的起源歷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張懷所著的《書斷》中有記載:“行書者,乃后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在《太平廣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行書者,后漢劉德升所造也。行書即正書之小變,務從簡易,相聞流行,故謂之行書。”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劉德升將正楷化繁為簡,進行了演化,逐漸流行開來,被人稱為行書。也正因為此,劉德升還被稱為行書鼻祖。那時候劉德升覺得隸書寫起來太過死板,而草書又太潦草難以辨認,就總想著發明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字體,所以他廢寢忘食地刻苦練習,就這樣堅持多年才創作出行書。
第二種關于行書起源的說法認為鍾繇為行書創始人。從《古來能書人名》中的記載:“鍾繇書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可以看出曹魏時期的鍾繇被認為是行書的創始人。《墨藪》上也有記載:“行書者,正之小為也,鐘繇謂之行押書。”
以上就是行書起源比較流行的說法。雖然從這兩種說法中看出行書起源較早,但是這種書法卻在魏晉時期最為流行,東晉最為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所書的《蘭亭序》便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后來唐朝顏真卿的《祭侄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宋代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這就是行書作品的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