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你居然沒有想過要考研

譚力得了一個大胖小子,高興壞了。據說這也改變了集團的風水,要知道,集團內部的員工已經連續生了幾個女孩了。陶可可約朱旭去看小Baby。

吃飯的時候,譚力又檢查功課,問起兩個人的情況,閑聊了一會兒后,譚力說:“都看到集團最新的發展規劃了吧?”朱旭想起那個產品讀者圖,答道:“嗯,挺不錯的,按照讀者層次,內容覆蓋了讀者的所有需求,就差從搖籃到墳墓,人一生能讀的所有刊物都準備好了。”

陶可可也說,從這個圖她知道了自己該看什么樣的刊物了。

譚力很高興,因為他也參與了部分意見。覺得得到公司下層的認可,執行起來應該更好。不過他還是很有領導風范地要求朱旭說說想法。朱旭已經不是剛畢業的愣瓜,知道領導們習慣自己先講大方向,然后讓下面的人補充細節。先看看領導是不是真心征求意見再說。朱旭也想知道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因為是私下交流,不用叫譚總,所以他問:“師兄,你打算如何做呢?按照這個圖,我們可能要成立好多新刊物啊。”

譚力說:“公司有個發展部,你們知道的,現在是我分管。我們研究了很久,得出一個發展遠景圖,當然其中有些想法可能過于理想化了。有人對我講,借鑒別的媒體集團還有國外媒體集團的經驗,可以再成立一個市場部。一方面,讓他們協調公司刊物的市場推廣工作,另外一方面,讓他們參與具體調研,慢慢得出一些結論,先上哪些刊物,協調編輯部、發行部和廣告部的工作。朱旭你資料看得多,你知道一般市場部如何運作嗎?”

朱旭一聽就比較興奮,說:“這個我知道一點點,國內現在只有幾家媒體有市場部,而且每家的功能好像還不太一樣。但我知道,外企都是有市場部的,最近培訓的時候,我特別好奇,專門找了一些書來看。有兩點我印象特別深刻:第一,外國人做市場工作,居然和我們做產品一樣,也是團隊協作,流程化管理,這讓我大開眼界。國內的公司,好像更習慣讓業務員出去單打獨斗拿單吧?第二,外國人做市場,講究推和拉。我們已經習慣了把書刊發行到渠道上就算完成任務,剩下就看產品質量了。而外國人好像還要通過一些市場手段來讓讀者知道我們的產品,拉讀者去渠道上購買,推拉結合,就把渠道搞順了。比如我們的刊物,除了在自己的媒體上互相交換版面打廣告,幾乎沒有做對讀者有影響力的市場推廣活動。”

譚力聽罷很感興趣,問,“朱旭你看了哪些資料,給我列列。”

朱旭說,“我也記不太清楚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銷售部門和市場部門分離的理念。回頭我整理一下,有些書還是電子版的,我發郵件給你。”

譚力說好,想想對朱旭他們說:“我們可以先有集團市場部這個功能,不一定要立刻成立這個部門。大致會先在發行部里獨立出這個功能來……”陶可可和朱旭很認真聽了下師兄的設想,也沒有什么意見,只能點頭說好。

告別出來,陶可可還想聽朱旭詳細說說:“你打車送我,給我詳細講講剛才你說的。”朱旭哭了:“大姐,我們方向不對啊。浪費時間。”

“學過相對論嗎?和美女在一起,時間過得太快,這是給你機會。”“那我把郵件也發給你不就完了?”

“好吧,師傅,到西直門的時候,把你放下,你坐地鐵回去吧。”“行,這還差不多。”

“小氣。”天天給別人制定培訓計劃,陶可可也給自己擬定了一個職場前進計劃,“跟你商量個事情,你準備下,給我上幾堂寫作課吧。”

“不干不干,說說有啥好處。”

“你先給我上課,明年我安排你當講師,給所有人上課。”

“沒興趣,我又不是總編輯。”

“每次課請你吃飯一次。哦,對了,我給你上英語課啊。”

朱旭覺得這還可以考慮:“我英語和你差距太大,你不許罵我笨啊。”

“放心,我不會說實話的。”

沉默了一會,陶可可扭頭問朱旭有沒有想過要考研?朱旭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可愛,他感覺這里的工作和大學差不多,但還有工資拿。于是搖頭。

“沒想過,能夠畢業了不再考試,我覺得人生實在是太愉快了。”

“難道你沒有看到,集團各個刊物的主編、編輯部主任,基本都是研究生?”

“你難道沒有發現,集團老總們都不是研究生,有的可能還沒有什么學歷呢!”朱旭本想說,自己的偶像們都不是高學歷,但覺得這個太虛了。

“他們的時代不一樣啊。再說,創業的人沒有HR看他的文憑。”陶可可把朱旭定義為上進青年,以為他下一步肯定會讀研究生,或者讀一個在職學位。所以朱旭的回答讓她頗有些意外。

朱旭想起讀大學時候看過一本介紹哈佛商學院的圖書,曾心向往之,就敷衍陶可可:“我得先努力掙錢,有錢了,我們也去哈佛商學院讀讀MBA,鍍鍍金去。”

兩人告別后,朱旭在地鐵里回想陶可可的話,猛然有點感覺:“還是師姐他們工作得久一點不一樣,有想法,我該如何規劃我的未來職業呢?”

上頭要詳細的改版方案,朱旭就把最近培訓學到的東西重新整理,從零開始,規劃了一個詳細的改版方案:比較大的改動是把月刊改為半月刊。朱旭自己看后感覺不錯,覺得就像交了一份滿意的畢業論文一樣。

方案發給了張敏文,張敏文首先看改版理由——現在信息時代,人們生活節奏快,雙月刊就像古董,月刊也要脫離時代了,半月刊是未來的趨勢,看后覺得這事可行。她細細看完全部方案后,把朱旭和郭慶豫叫了進來。

“朱旭的方案我覺得可行。改半月刊肯定是大勢所趨,不過這么大的改版方案,有些地方不能這么寫。”她指著用紅色標出來的幾個細節,笑了笑說:“還有一些比較大的改動,針對領導要求修改的文字。你的方案中,比較詳細地說了月刊改半月刊的風險,這種東西,你給我看看就可以了,李副總編保守,可別把他給嚇著了。何況這些風險,主要是別的非IT刊物改版后會遇到,我們未必會出現。你對我們改版成功有多大的把握?”

朱旭出道以來,一直沒有失敗過,他的字典里沒有失敗這兩個字。失敗的問題他根本沒想過,但他很快想了一下,回答說:“六七成吧,如果再增加一些人手,如果上手快,我感覺問題不大。”

“大老板要利潤,要增加的營業額和更大的市場份額,李副總編要安全,老板們的需求,我們的方案必須都滿足。”她怕朱旭他們不開竅,繼續道:“我們的目標就是想做成這個事情,老板們手里有資源啊,能不能為我所用呢,這時候就得用一用技巧了……”張敏文看朱旭頻頻點頭,忍不住多說了點,最后她說:“后面還是這樣,朱旭回去按我今天說的修改方案,郭慶豫你完善人員分工安排情況,做完發給我,我來完善,然后再做詳細的預算報告。”

回到座位,朱旭忍不住想:“厲害啊,這些對老總們的性格分析、需求分析,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好像那些MBA案例也沒有講過要怎么想辦法才能通過方案吧。這就是活學活用啊。”

又過了幾年,朱旭發現,在中國,靈活是一個人成事的基本素質。后來他在一本管理學的經典圖書中看到了相關案例,更加釋然,心想:“美國鬼子也知道要用這些招啊,這本書居然還引進到中國來,哪個卓越的中國人不知道這些基本道理呢?呵呵,不過這樣一來倒有了點理論基礎。”

詳細方案再次修改后,李副總編被這么激進的變化嚇了一跳。但他也知道,要求年年提高,現在不這么準備明年,后年就沒法過年。何況大老板們早就開會提到,現在新刊難申請,還是想辦法多做增刊,想辦法把老刊物改為半月刊。老板們甚至討論過將報紙改為一周兩刊。所以看到朱旭他們的修改方案,他也沒說什么。上面不批準新刊號,影響了集團的發展,但集團發掘現有刊物潛力,紛紛擴版、改刊,不也是一種靈活的生存之道嗎?大老板們都在應用這個原則。

在大老板親自參加的方案論證會上,過程比朱旭想象中輕松得多。

雖然所有編輯都參加了論證會,但明顯是列席。這種陪會,朱旭他們雖然參加得少,但還是知道的,沒打算發言。不過張敏文卻示意朱旭和郭慶豫坐在她旁邊,輕聲要求他們準備下,萬一老板又要擴大民主,大家好發言。郭慶豫回答說:“沒問題,昨天都跟大家說了,大家明白的。”

朱旭也說沒有問題,他想,昨天晚上和張敏文演習了這么久,應該問題不大。

果然,張敏文介紹完情況后,各位大老板們問了幾個關鍵問題后,發言慢慢轉向了肯定和鼓勵。現場氣氛很好,張敏文也放松了很多。

倪老板笑瞇瞇地看著方案,突然提了一個小問題:“方案里說,建議新刊物,上半月出刊時間每月10號,下半月出刊時間25號。這和我們習慣的1號,15號出刊,差得很遠啊。”

張敏文決定主動出擊,把會議氣氛推向高潮:“這個方案的很多細節是朱旭做的,當時我們討論這個出刊日期的時候,朱旭有很好的考慮,很有趣,我讓他來回答吧。”

這個問題昨天他們演習過,事先準備好了答案,所以朱旭笑著說:我們觀察了一下,幾乎所有的刊物都是1號和15號出刊。但是我們《PC電腦高手》不一樣,不以新聞性為主。我們的刊物下半月是“專題刊”,上半月則和現在保持一致。我們25號出專題刊,讀者購買后感覺不錯,到下月1號的時候,就不愛看競爭對手的刊物了。而且,各個公司都是月底回款,讀者和銷售商的錢都給我們了,到1號就沒有錢給競爭對手了。而上半月10號的時候,正好是市場空白,道理一樣,我們賣獨家啊。大家轟然一笑,都說小朱狡猾狡猾的,真沒有看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临沧市| 德格县| 新乐市| 新兴县| 海阳市| 拉孜县| 如东县| 炉霍县| 敦煌市| 盘锦市| 方正县| 界首市| 远安县| 德令哈市| 门源| 沈阳市| 洛扎县| 开原市| 河间市| 宝清县| 当涂县| 娄烦县| 昌平区| 阿图什市| 讷河市| 门源| 米泉市| 梁河县| 云阳县| 游戏| 崇信县| 剑川县| 东山县| 广平县| 曲松县| 永春县| 石家庄市| 静海县| 桐柏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