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談利益

你們要注意,對利益的關懷不能等同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你們應該分清利義之爭中的利與義的關系,分清社會生活中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個人私利的區別。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就弄不清應該贊成為利益而斗爭,還是棄小利而取大義;弄不清哪種正確,就會在理論上淪為利己主義的同伙。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的一切斗爭都是為了利益。這是針對那些只重視觀念而不懂得物質利益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歷史唯心主義者說的。強調物質利益就是強調物質資料生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就是重視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只有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提供物質財富,只有合理分配才能保證利益的公平。因此,在社會生活中,一定要區分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還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是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還是某個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并非爭利益就是唯物主義,而講風格、講道德就是唯心主義。如果這樣,那就把一個歷史唯物主義的命題引到了荒謬絕倫的境地。

利益當然也包括個人利益。馬克思并不否定個人利益,為階級利益和人類利益的斗爭中就包含為每個成員的利益的斗爭。否定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就是虛幻的。但個人利益有正當和不正當之分。與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相抵觸、相矛盾,或凌駕于他人之上的個人利益,是一己私利。馬克思把這種私利極妙地比喻為個人腳底下的雞眼。如果有誰觸犯他的私利,就猶如踩痛了他的雞眼一樣。馬克思強調,“有人可能踩了我的雞眼,但他并不因此就不是一個誠實的、甚至優秀的人。正如你們不應該從你們的雞眼的立場來評價人一樣,你們也不應該用你們私人利益的眼睛來看他們”。不能單純以“有利”“無利”作為評價的標準,而要看誰的利益,什么人的利益,多數人還是少數人的利益。從大多數人的利益出發與從個人私利出發,雖然都涉及利益問題,但是性質完全不同。一己私利,往往是遮蔽正義的眼罩。

義與利的問題是中國政治哲學、道德哲學中的重大問題。義利之辯是中國哲學中的大辯論。對于這個大辯論的正反辯方難以簡單地肯定誰是誰非,必須弄清義與利的性質。不加分析無條件地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我認為是不對的。以求義與謀利作為劃分君子與小人的界線,是一種道德唯心主義。謀利,關鍵是為誰謀利,謀什么樣的利;求義,關鍵是求什么樣的義。一概否定謀利正是馬克思在創立歷史唯物主義時期所批判的觀點。可是,當只謀一人之利,謀國君之利,情況則不同。《孟子·梁惠王》中孟子反對梁惠王一見面就問,先生不遠千里而來,何以利吾國,然后推及大夫問,何以利吾家,推及士庶人等問,何以利吾身,變為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孟子的治國藥方,“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推行的是王道仁政,將其置于這種利之上,站在孟子的立場看是有道理的。因為梁惠王所問之利并不是人民之利,而是國君之利。大夫、士庶人等所問之利也屬于一己之利。為這種利而爭奪不休,當然有害于王道仁政之大義。可以將這種非百姓之利的國君、大夫之利稱為“專利”。“專利”用現代語言說,是“既得利益”。維護少數人的既得利益,并非歷史唯物主義的主張。專利的危害古代人都知道:“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

我們應該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理解馬克思關于人的物質利益重要性的真正意義,不要庸俗化。不要以為講利益就是合理的。你們看,在國際政治中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針見血地揭穿了某些國家的行為原則。理解這一點,才能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才能理解同盟者分分合合的原因所在。無論其如何以保護別國人民,以人道、公平、正義為掩護發動對別國的侵略、轟炸,只要記住它們關心的不是別國的人民而是自己國家的利益,就不會被其蒙蔽。而國家利益是虛幻共同體的利益,實際上是統治集團的利益,仍然屬于“專利”。當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批判封建主義社會時說過,它們“把無產階級的乞食袋當做旗幟來揮舞。但是,每當人民跟著他們走的時候,都發現他們的臀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可是在當代,有些論者往往對一些國家以保護別國人民為旗幟的行為背后隱藏的極其卑鄙的利益原則缺乏認識。如果一個歷史唯物主義者不能區分物質利益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問題和它的合理性問題,就沒有真正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這個重要原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靖边县| 上杭县| 呼伦贝尔市| 琼海市| 巧家县| 黄龙县| 会宁县| 忻州市| 图们市| 大城县| 五原县| 柳林县| 乌兰察布市| 攀枝花市| 洛隆县| 固安县| 六盘水市| 南康市| 潮州市| 延津县| 若尔盖县| 涟源市| 铜梁县| 磐石市| 嫩江县| 手游| 吴桥县| 上饶县| 乌海市| 孝感市| 龙江县| 布尔津县| 修文县| 大名县| 象山县| 鄢陵县| 波密县| 银川市| 崇明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