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談焦慮
-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
- 陳先達
- 1179字
- 2015-05-30 09:05:33
你們是不是有時會感到焦慮?焦慮是個心理學問題,但我們學哲學也應該懂得焦慮的本質和消除焦慮的方法。
并非任何焦慮都是壞事。正常的焦慮可以提高人的警惕性,可以促使人想方設法避免危險,可以成為行為的一種動力。焦慮是人們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對不應該焦慮的事過分焦慮,則是一種病態。這種事事焦慮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沒有人沒有過焦慮。消除不必要的焦慮的方法,可以是心理學的,也可以是哲學的。最簡單的哲學思維方法就是善于計算事件發生的概率,而不能陷于“一切都有可能”、“萬一”、“也許會”、“誰說得清楚”之類的思維方式。如果坐飛機心里懷有“可能”、“萬一”,肯定一上飛機就七上八下。坐火車也是如此,甚至走在人行道上也可能有“萬一”的時候。報紙上就有汽車沖上人行道把在車站候車的人撞死的報道。如果我們懷著“一切都有可能”的思維方式,就會終日惶惶不安。怎么辦?應該具有計算概率的思維。
我們不能把危險的程度建立在“一切都有可能”、“萬一”上,而應該建立在概率上。例如,每年飛機失事死亡的人數是多少,還不及汽車的千分之一。人行道上等車被撞的可能性是多少,幾十年難遇。有過睡覺猝死的人,難道因此人人都不睡覺嗎?實際上猝死的人數占正常死亡的人數的比例微乎其微,可以放心睡覺。凡事應該通過計算概率來確定應對方式。對應該焦慮的事,提高警覺性;對不應該焦慮的事,放心睡覺。要不,只能終日處于焦慮之中。
當然,這只是解除焦慮的思維方法,絕不是說可以無須防范概率小的偶然事件。人應該防范偶然性,但不能害怕偶然性。害怕偶然性,必然焦慮,因為人時刻都處在自己無法把握的偶然之中。為可能出現的危險擔憂和對它進行防范是不同的。比如,坐飛機是安全的,但有偶然性,因此,坐飛機應該按照要求系好安全帶。又如,猝死的概率是極小的,但應注意健康保護,檢查身體,有心血管病、高血壓要積極治療。這是防范,與害怕猝死而終日惶惶不安完全不同。前者為萬一而害怕一萬,后者為萬一而提高警惕,提防一萬中出現“萬分之一”。有哲學思維的人應該防范偶然,但不害怕偶然;提防萬一,而不害怕萬一。只有這樣,才能安心生活。有這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人,才是智者,有點哲學家的味道。
中國有個成語叫“杞人憂天”,語見《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边@個成語故事是嘲笑那些瞎操心的人。杞人憂天固然可笑,天不會塌,可天上掉石頭砸死人卻是事實。2013年2月15日早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的上空突然掉下重十噸的隕石,震塌房屋,震碎玻璃,近千人受傷。據科學記載,隕石是常見天文現象,是小行星相互撞擊而產生的碎片?!疤臁睍r刻都在掉,不過掉下的不是“天”,而是天上星星的碎片??磥龛饺藨n天還真有點道理,然而我們因此要像古代杞國人那樣天天惴惴不安嗎?當然不必。隕石砸傷腦袋的概率,微乎其微。如果每天為此日夜擔心,就近乎患焦慮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