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之子的思想斗爭
心理變態者的人格特質令人十分不安;與心理變態者不同,正常人一般在童年時代就會產生道德情感。達爾文在《一個嬰孩的生活簡史》(A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n Infant)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生動的例子。這份記錄在1877年發表于著名哲學期刊《思想》(Mind)上。也同樣是在《思想》上,達爾文讀到了一篇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文章。他在那篇文章的提醒之下,重新查閱了自己37年前觀察兒子威廉成長時寫下的日記。他對小威廉頗為自豪,稱之為“集美麗和智慧于一身的小天才”。
達爾文首先在日記中記錄了嬰兒威廉的生理活動(“打噴嚏、打嗝、打呵欠、伸懶腰,當然還有吮吸和哭喊,這些生理活動都在我的嬰兒身上完美表現出來”)。但在不久之后,他就開始記錄另一組不同的行為模式,他稱之為“道德情緒”(moral emotion)。
在威廉6個月大的時候,他已經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并作出反應。“他在6個月又11天的時候,因為看到保姆假裝哭泣,他的嘴角夸張地向下垂,臉上流露出明顯的憂傷;他對他人苦痛的同情一覽無遺。”又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達爾文注意到威廉會因為自己的善行而沾沾自喜。“在他兩歲零三個月大的時候,他把自己最后一點姜餅送給了他的小妹妹。然后他相當自豪地喊叫起來:‘啊,善良的多迪,善良的多迪。’”又過了4個月,他第一次表現出內疚和羞愧:“我有一次撞見他從餐廳出來。我注意到他眼里閃過不同尋常的神色,而且他的行為舉止非常怪異不自然,甚至可以說一舉一動都是假裝出來的。所以我走進餐廳,想看看究竟有什么在那里。然后我發現是他偷吃了搗碎的砂糖,而這是我們禁止他做的。我們從來沒有以任何形式懲罰過他,所以他這般怪異的表情舉止,一定不是出于害怕;我猜那就是愉悅興奮與羞愧內疚的沖突掙扎。”
兩個星期后,達爾文寫道:“我又撞見他從同一個房間出來。他的眼睛不住瞄向自己仔細卷好的圍涎布。這一次他的舉動也很奇怪,所以我決定看看他的圍涎布里藏了什么。但是他堅持說什么也沒有,還不停命令我‘快走開’。但是我發現在他的圍涎布上沾了星星點點的酸黃瓜汁液。我知道,這是一個經過仔細謀劃的障眼法。”
我們在小威廉身上看到了善與惡的斗爭,這斗爭其實也常常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于一般人來說,如果他們認為自己無須對個人行為負責,那么他們的表現通常就會很糟糕。我們在面對美味的碎砂糖、酸黃瓜或者其他誘惑的時候,確實需要一點額外制約。但是我們也已經知道,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產生愧疚之情,以幫助我們抵抗誘惑。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都不需要依靠威脅和懲罰就能表現良好,因為我們先天就不喜歡自私自利和殘忍行徑。20世紀30年代的一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經典例證。
研究者會詢問被試:“你需要多少報酬才愿意親手勒死一只貓?”被試的平均報價是10000美元——大約相當于現在的155000美元。相比而言,同一組被試只需要一半的錢就同意把自己的一顆門牙拔掉。
但是心理變態者只需要很少一點錢就愿意勒死一只貓。事實上,如果他喜歡勒死貓的感覺,他甚至愿意免費去做,只要當時沒人看到——因為他很可能足夠聰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可能會激起眾怒,招致社會排斥和懲罰,阻礙自己達到其他想要追尋的目標。但是他不會像正常人一樣,因為自己必須親手勒死貓而產生強烈的反感。
在許多小說、電影和電視劇里,心理變態者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們這些正常人要強得多——他們更令人望而生畏、更有魅力,各方面也更加成功,比如食人魔兼心理治療師漢尼拔·萊克特,還有可愛有趣的連環殺手德克斯特·摩根
。部分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相信,心理變態者很可能會在商業及政治領域取得出色成就,所以我們常能在成功人士身上發現心理變態者的人格特質。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人們又多了一個難解之謎。如果我們的道德感覺是通過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那么道德感覺缺失的人就不應該取得社會成功。事實上,取得社會成功的心理變態者很可能正是這樣一個例外。心理變態者都有某些心理缺陷,其中有些缺陷較不引人注意。心理學家阿比蓋爾·馬什(Abigail Marsh)和她的同事發現,心理變態者對恐懼的表情特別不敏感。正常人都能看出他人臉上的恐懼,知道他們可能遭遇危難。但是心理變態者很難看出恐懼,更別說作出適當的反應了。馬什記錄了一則奇聞:有人拿一組照片給一個心理變態者做測試,她一次也沒認出人們臉上的恐懼表情。直到最后她終于搞明白了:“我知道這是什么表情了——在我拿刀捅他們之前,他們就是這樣一副表情啊。”
還有一些心理缺陷更為嚴重,比如道德情感完全缺失。沒有道德情感,特別是對他人缺乏尊重,很可能會導致心理變態者走向毀滅。我們這些非心理變態者會不斷觀察他人,看他人是否表現出友善、羞愧等情感,以此來決定自己應該信任誰、親近誰。心理變態者需要將自己偽裝成我們中的一員,但是這相當困難,因為一個人很難只依靠理性來強迫自己遵守道德規范。雖然能通過理性思考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但是如果一個人想勒死一只貓,就算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也很難阻止自己這么做。心理變態者缺乏正常的羞愧和內疚之情,他們會屈服于自己的罪惡沖動,犯下許多可怕的罪行;他們可能出于惡意和貪婪,或者僅僅是因為無聊。不過,他們遲早會陷入法網;雖然心理變態者可能在短期內取得成功,但是從長期來看,他們往往都會失敗,最后身陷囹圄,甚至走向更糟糕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