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
- (美)丹尼爾·戈爾曼
- 1209字
- 2018-12-27 17:26:47
推薦序 二
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不斷蹦出的社交網絡消息、眼花繚亂的彈出新聞、堆積如山的郵件,不論你是否患有注意缺陷障礙,毫無疑問,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專注力缺乏的時代。倫敦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對1100名公司員工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不停地在電話、短信和郵件等多任務中來回切換的“信息狂人”的智商會暫時性地下降10分,這相當于一晚上沒睡覺,而且比吸食大麻對智商的暫時性影響(下降4分)還大。如果你也正在被此困擾,那也許真該讀讀這本書。
當一個人無法專注、心不在焉,連過馬路都可能變得危險無比時,他怎么可能投入地學習與工作。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所言:“信息消費的是人們的專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們越不專注。”我們越是分心,就越難去深入地思考;思考時間越短,就越容易流于膚淺。從這一點來說,人生的深度與專注的程度密不可分。不過,當一種能力變得稀缺,掌握它的人就更容易脫穎而出。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你不僅會了解到專注力的奧秘,更能學到如何增強專注力。
本書中提到了三種指向的專注力:對自我的專注,對他人的專注,以及對整個系統的專注。第一種專注力能幫你聆聽到史蒂夫·喬布斯所說的“內心的聲音”,這種對內在感受的專注能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刪繁就簡,找到通往本質的道路,做出正確的決策,這也是很多卓越管理者的共同特征。第二種是對他人的專注,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從他人的一顰一笑中,捕捉微妙的情緒信號,成為更富同理心的聆聽者,要知道這可是迅速提高情商的途徑之一。在一個人人尋求關注的時代,對他人的專注可以讓你成為更受歡迎的父母、愛人、同事和領導。
《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說過:“注意即現實。”換句話說,你關注什么,你就會看到怎樣的世界。本書提到的第三種專注力,即對系統的專注,不僅會影響到組織的發展,還可能影響人類的未來。我們可能對午夜時分自己背后的腳步聲異常敏感,而對臭氧層變薄或者全球變暖卻絲毫未覺察到。我們的大腦是按照荒野模式塑造的,它往往對具象與局部更加關注,而對抽象與系統缺乏洞察。這不僅會讓我們的商業經營出現短視行為,更有可能為人類的未來埋下禍根。
所幸,專注力如同肌肉一般也可以借由科學的鍛煉而日益強大,從呼喚伙伴、玩電子游戲再到接受正念訓練等,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如果你是管理者,本書的第六部分還專門講到如何成為高度專注的領導者,別讓“忙”變成“盲”。正如書中所言:卓越的領導者需要全方位的對內、對他人以及對外保持關注,如果三者存在短板,領導者就會失去平衡。從這個意義上說,專注力也是領導者素質的一部分。
記得哈佛大學研究專注力的心理學家埃倫·蘭格曾說過:“倘若心不在焉地生活,你便看不到、聽不到、品嘗不到、體驗不到許許多多可能讓枯燥乏味的生活變得豐富刺激的事物。我們所在之處,就是我們從未到過之處。”衷心希望閱讀本書能讓我們找回那些從專注力的指縫中溜走的生活。
汪冰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