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高血壓的誘因透析(3)
- 高血壓食療與養生
- 謝志強主編
- 4190字
- 2015-05-26 13:58:58
消極情緒
在人的情緒活動的同時會伴隨一系列復雜的體內生理變化。如果是良好的、積極的情緒狀態,會對人的心血管系統有促進作用,能為人的神經系統功能增添新的力量,能充分發揮肌體的潛能。但是,不良的、消極的情緒活動,雖然可以短暫地激發肌體對惡劣環境刺激的適應性反應,但總的來說,會對肌體產生有害的作用。
高血壓病患者可能有明顯的家庭史,即遺傳因素,也可能是由于動脈病變而造成的,但是人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緊張的刺激和飲食的習慣,也會對高血壓病有明顯的影響。例如人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會產生焦慮和憤怒的情緒,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管收縮。如果這種情緒反應是短暫的,則體內的生理、生化變化會很快復原,身體不會受到影響。反之,如果這種情緒長時期存在,并且得不到必要的疏導和發泄,持續時間過長,就會使人的整個心理狀態失去平衡,體內的生理、生化不能恢復正常,持續下去,就很容易導致高血壓病的發生。
實驗觀察發現,凡是能引起被實驗者情緒波動的有關心理社會因素的談話,如涉及工作、婚姻家庭以及經濟上的困難時,都會引起被實驗者心電圖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不良的心境如悲傷、自責和沮喪、憤怒、高度緊張、急躁好勝、激動等,都是引發高血壓病的因素。要擺脫消極心境對健康的影響,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彌補法:對突發的外來刺激,可通過努力工作來彌補精神創傷和心理傷害。
(2)轉移法: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借以轉移注意方向,松弛緊張情緒。
(3)勸說法:擴大交往,結識良師益友,尋求安慰和疏導,以減輕心理沖突。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面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要擺脫不良的心境,做情緒的主人。我們應該時常這樣想。
心理的壓力
導致高血壓的原因是很多的,而情緒緊張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是說持續的緊張情緒和過度的精神疲勞可產生高血壓。
41歲的李先生是某公司的文員。一天,他為完成公司的一項緊急任務,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下午下班時分,匆忙吃點東西后又回公司接著工作。晚上21時許,在老板“快點!快點!”的催促聲中,他突然感覺腦袋里好像有一個爆竹爆炸了,“轟”的一聲失去了知覺。經過醫生全力搶救,李先生僥幸死里逃生。原來,他是因為高血壓引起了腦出血,導致右側肢體完全癱瘓。
血壓的升高有兩種原因:一是由于動脈血管收縮以抗拒正常的血液流動,使血壓增高。另一個是由于心肌的作用,使血壓升高,這多是由于長時間的繁重體力勞動,因瞬時心跳加強加快,使心臟血管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導致了心血管疾病。
有人曾做過一個動物實驗,充分說明了心理沖突可引起高血壓癥。把一只嘴饞嗜腥的貓放在一個它能看見又能抓得到的、放有鮮魚食品盒子的地方。貓要想吃到鮮美的魚肉就必須踏在食品盒前邊的一個通電的電極上,這樣貓就得忍受傷膚的電擊痛才能吃到魚肉。在這種取食忍痛、不取食難熬的情緒折磨下,使貓的心理上形成嚴重的沖突,貓變得憤怒、恐懼的矛盾結果導致血壓急劇升高。
實驗研究還發現,在憤怒與痛苦時,由于動脈外周阻力增加,可使舒張壓明顯升高;在恐懼時,由于心輸出量增加,造成收縮壓升高。國外有學者對某醫學院的192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在考試前30分鐘,其中有51人的血壓明顯升高,23人收縮壓一般升高113~226千帕(20~40毫米汞柱),最高者可達8千帕(60毫米汞柱)。
而在考試結束后30分鐘,在51人中只有19人有輕度的血壓升高,其他的人都恢復了正常。另外,有些人由于對某一事物的恐懼而形成條件反射,造成血壓升高。有位學者講了一個有趣的病例:一位飛行員患高血壓病,經過在醫院的休養,血壓已接近正常。但有一次偶爾測定血壓時,正好天空中有飛機飛過,他的血壓就突然明顯上升。據他自己所說“我突然情緒不安,顯然我已經再不應該駕駛飛機了”。這也進一步說明,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刺激性的因素都可使病人形成條件反射而使血壓波動。
據研究還發現,容易激動、好競爭、常覺時間不夠用而有壓力感的人,過于耿直的人,膽小怕事的人患高血壓的機會比較多。總之心理狀態的好壞與血壓有著直接的關系。
精神緊張
人突然遇到危險時,就會驚恐得心跳加快,血壓驟升,面色蒼白,手腳冰涼。這是人體生理狀態下的應激反應,即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促使腎上腺素類物質迅速增加,心血管系統使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應付在危險狀態時主要臟器對供血的需要。當然,危險消除后,這個過程也就隨即消失,血壓也就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是,如果由于某種原因,一個人經常遭受強烈的刺激,心理處于緊張狀態,他的正常生理過程受到干擾,就會轉變為異常的病理生理過程,從而引起高血壓病。如駕駛員、消防隊員、報務員以及工作高度緊張的科研人員等,患高血壓病的可能性增大。
醫學研究發現,生活在簡樸而精神相對安定環境中的人群,大都與此病無緣。但同一種族者遷入環境緊張的工業化城市以后,高血壓患病率明顯提高。
由此可見,精神緊張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要原因。
心理的變化
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驚慌時會感到心臟“怦怦”跳動;憤怒、焦慮時則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這是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的表現。這種情緒狀態如果持續下去,并且結合其他生理條件,就有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亂,出現高血壓病等。實驗發現,在痛苦、憤怒和恐懼時,都容易使血壓升高。因此,有憂慮、恐懼、憤怒、敵視情緒的人,最容易發展成為高血壓患者。
從人格特性中可以看出,高血壓病的患者往往是有雄心壯志,好爭強、好激動,具有廣泛敵意,對自己要求過高,總想在工作中有成就,而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和有壓力;還有的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思想,固執、保守,過分耿直;有的則是多疑敏感,自卑膽小,常有不安全感。一般說來,對社會環境的迅速變化在心理上適應良好者,血壓不易變化,而適應不良者,血壓則很易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波動。
總之,高血壓病除血壓調節系統發生障礙外,社會心理因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遺傳因素
高血壓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見,其直系親屬的血壓水平比同齡非直系親屬的高,雙親均有高血壓的子女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大。雙親血壓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只有3%,雙親血壓都高于正常的兒女,患高血壓的概率為45%;單卵雙生兄弟(姐妹)的高血壓相關系數可達55%。30年來科學家們將特發性高血壓大鼠近親繁殖培育成原發性高血壓大鼠模型,它們的后代幾乎100%患高血壓。以上資料說明遺傳因素的重要性,提示凡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應及早從幼兒時期起就采取預防措施,如少吃鹽、不飲酒,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控制飲食,避免過度肥胖,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每年定期一次體檢,以便做到及早發現血壓異常和及時予以有效的治療。
肥胖
脂肪不僅是人體代謝的主要能源,而且是人類發育健康所必需的物質。然而,人體中脂肪儲存過多而發生肥胖,不僅使人臃腫,行動笨拙,而且會增加心臟其他器官的負擔,甚至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等。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因素。經10~20年的隨訪發現,超重者中至少有60%的人發生高血壓病,肥胖人高血壓發病率是同齡組體重正常者的3倍。單有超重癥狀的發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4倍,單有高血壓家族史癥狀的發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36倍,二者同時存在的發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13倍。
在10%~15%的高血壓發病率中有10%~40%伴有肥胖或過重。超重者高血壓發生率增加,尤其是在年輕人(20~30歲)高血壓發生率為非肥胖者的1倍,而年齡在40~60歲肥胖者高血壓發生率是體重正常者的15倍。隨著肥胖的進行性增加,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的發生率也增加,尤其是男性。男性超重為正常水平的125%,收縮壓升高為正常水平的118%,而隨體重下降到正常水平的75%時,則收縮壓下降為正常水平的90%。超重者血膽固醇水平也輕度增加,在高血壓的基礎上易于發生動脈粥樣硬變。肥胖病人腦中風和冠心病的發生率也增加。中年男性體重超過30%時,猝死和心絞痛的發生率是體重正常者的5倍。腦中風的發生率是體重正常者的8倍。肥胖與高血壓同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二者并存其危險性更嚴重。另外,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癥和冠心病是一組相互聯系,互相因果的疾病,有“五病聯合綜合征”之稱,簡稱“五聯征”,這五種疾病一旦聯手“合作”,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肥胖往往是“五聯征”的“開路先鋒”。
職業與年齡因素
年齡
高血壓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統計資料顯示,40歲以下僅占總患病數的10%左右,40歲以上占總數的90%左右。我國高血壓病與年齡因素統計資料表明,4~14歲發病率為086%,15~20歲為311%,20~29歲為391%,30~39歲為495%,40~49歲為860%,50~59歲為1138%,60~69歲為1723%。由此可見,40歲以后發病率明顯增加。
職業
職業與高血壓病的發生有一定關系,在不同職業中高血壓病的患病率有較明顯差異。對于工作繁忙而又緊張、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體力活動較少的職業,尤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職業人員,如售票員、報務員、會計、科研人員等患病率高,農村高血壓患病率低于城市腦力勞動者,可見高血壓患病率易發生在腦力勞動的職業人群。
藥物的致病因素
糖皮質激素類
如潑尼松、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可引起血壓升高。這類藥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與鈉離子在體內潴留有關。因為鈉離子潴留,導致細胞外液增加,引起血容量、心排血量的相應增加而導致血壓升高。此外,如動脈壁內鈉含量增加,能促使高血壓病患者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
1.避孕藥
口服避孕藥引起血壓升高的時間長短不等,短者1~2周,長者1~2年。因此服避孕藥的婦女應定期測量血壓。出現高血壓后即應停服避孕藥,改用其他避孕措施。避孕藥引起血壓升高的機制,目前醫學研究認為是藥物中含有雌、孕兩種激素的緣故。雌激素一方面引起血漿血管緊張素含量升高,促使血管收縮而血壓增高;另一方面是雌二醇具有鹽皮質激素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腎小管而引起水鈉潴留使血壓升高。
2.止痛藥
如保太松、吲哚美辛等,可引起血壓升高,這類藥引起血壓升高可能與該類藥引起機體水鈉潴留有關;其次,與該類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趨向收縮有關。
3.其他藥物
麻黃堿屬擬交感藥物,可使心臟排血量增加,小動脈收縮,長期大劑量應用可引起血壓升高。含麻黃堿的藥物如止咳定喘膏、麻黃素、呋喃西林滴鼻液等也同樣有升高血壓作用。另外,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可以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