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高血壓患者必知的常識(1)

  • 高血壓食療與養生
  • 謝志強主編
  • 4904字
  • 2015-05-26 13:58:58

你知道高血壓的術語有多少嗎

高血壓常用術語很多,編者列舉了58種展示給了讀者。

(1)血壓。血壓指血管內的血液對于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由于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當血管擴張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時,血壓升高。

(2)影響血壓的因素。①增減血容量;②血管的收縮或擴張。③心肌的收縮力。平常我們所說的“血壓”實際上指對上臂肱動脈即胳膊窩血管的血壓測定,是對大動脈血壓的間接測定。

(3)偶測血壓。被測者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測得的血壓。

(4)動態血壓。使用動態血壓記錄儀測定一個人晝夜24小時內,每間隔一定時間內的血壓值。動態血壓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它們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項目。

(5)高血壓。動脈血壓超過正常值的異常升高。

(6)收縮壓。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急劇升高,在收縮期的中期達到最高值,這時的動脈血壓值稱為收縮壓,也稱為“高壓”。

(7)舒張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也稱為“低壓”。

(8)脈壓。收縮壓減舒張壓的差值。

(9)平均動脈壓。一個心動周期中每一瞬間動脈血壓的平均值,大約等于舒張壓加1/3脈壓。

(10)kPa。千帕,通常用于表示血壓數值。

(11)mmHg。毫米汞柱,人們用水銀血壓計來測量血壓時用水銀柱的高度“毫米汞柱”來表示血壓的水平。

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

75mmHg(毫米汞柱)=1kPa(千帕斯卡)

(12)理想血壓。收縮壓<;120mmHg和舒張壓<;80mmHg。

(13)正常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

(14)血壓正常高限或高血壓前期。收縮壓在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在85~89mmHg。

(15)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16)臨界高血壓。收縮壓在140~160mmHg(186~213kPa),舒張壓在90~95mmHg(120~126kPa)。

(17)肌酐。人體內肌酸的代謝產物。肌酸量與肌肉容量呈正比,以穩定的速度產生,并以穩定的速度向血液中釋放肌酐,由血循環帶到腎臟,從尿中排出體外。長期高血壓損害腎功能,使腎臟對血中肌酐的排出減少,使血肌酐升高。

(18)心臟的超聲波檢查。又叫超聲心動圖,可以反映出各瓣膜的形態、活動是否正常,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形態,心臟周圍出入心臟的大血管的情況,有無先天性心臟病或風濕性心臟病造成的心臟損害、心包積液、各種心肌病,檢出高血壓所致的左心室肥厚和評價心功能。

(19)原發性高血壓。原因不明的高血壓,占90%以上,目前尚難根治但能被控制。也叫高血壓病。

(20)繼發性高血壓。也叫癥狀性高血壓。由于某些疾病(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腫瘤或增生和其他原因所致)在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原發疾病治愈后,血壓也會隨之下降,占高血壓患者的5%~10%。

(21)高原性高血壓。長期居住在高原地區的人血壓增高(特別是舒張壓升高多見),而又不存在其他導致高血壓的情況,返回平原后不經降壓處理,血壓很快恢復正常,稱為高原性高血壓。

(22)睡眠性高血壓。在睡眠時或睡眠后血壓升高。

(23)急進型惡性高血壓。包括急進型高血壓和惡性高血壓。急進型高血壓是指病情一開始即為急劇進展,或經數年的緩慢過程后突然迅速發展。惡性高血壓是急進型高血壓病的最嚴重階段。

(24)緩進型高血壓。起病隱匿,病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可達數十年,多見于40歲以上的人。

(25)頑固性高血壓。少數高血壓患者盡管接受了較大劑量3種或以上的藥物聯合治療,其舒張壓仍然持續增高,保持在115mmHg(152kPa)以上,稱為頑固性高血壓。

(26)老年高血壓。指年齡大于65歲,血壓值持續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過血壓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者。

(27)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一個人舒張壓不高,僅收縮壓超出正常范圍。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的標準為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如果收縮壓≥140~149mmHg,舒張壓<;90mmHg稱臨界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28)腎血管性高血壓。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動脈或其主要分支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引起腎血流量減少或缺血所致的高血壓。

(29)腎性高血壓。腎臟血管或實質疾病,如腎動脈狹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等引起的高血壓。

(30)醫源性高血壓。醫生用藥不當引起患者血壓升高,超出正常值而導致的高血壓,又稱藥物性高血壓。

(31)白大衣高血壓。指在醫院或診所環境下測量血壓時,個體血壓升高,而在其他場合下血壓正常的現象。這也被某種程度上定義為獨立的辦公室高血壓。

(32)血壓不安癥。指一種主要癥狀為過分注意自己的血壓值,一天只有多次反復測量血壓,才能定下心來的病癥。

(33)高血壓腦病。主要是在原有的高血壓基礎上血壓突然升高,高達200~260mmHg/140~180mmHg。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引起一種變化急驟的臨床綜合征。

(34)高血壓危象。在高血壓的基礎上,周圍小動脈發生暫時性強烈收縮,導致血壓急劇升高的結果,是發生在高血壓病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臨床綜合征。

(35)中風。又稱卒中,醫學上叫腦血管病,分為兩類,一類是腦血栓形成,一類是腦出血。86%的中風由高血壓引起。

(3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又稱一過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指頸動脈系統發生短暫性(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供血區的腦組織一過性缺血而出現局部性神經功能障礙,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37)腦梗死(腦血栓)。人腦的動脈血管由于某些原因發生堵塞,血管中斷,使該血管支配的腦組織失去血流供應而壞死并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

(38)腦出血。腦動脈血管由于某種原因破裂出血,血液流入到腦組織中形成血腫,同時造成腦組織的壞死,也可產生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癥狀和體征。

(39)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癥,它是指人體內的脂肪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血脂升高,或者血脂水平的變化超出正常范圍。

(40)高膽固醇血癥。單純膽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41)混合性高脂血癥。既有膽固醇增高又有甘油三酯增高。

(42)心臟。由左右兩個心泵組成:右心將血液泵入肺循環;左心將血液泵入體循環各器官。每側心臟均由心房和心室組成。

(43)循環器官。包括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它們之間相互連接,構成一個基本封閉的“管理系統”。

(44)心血管系統。由心臟、動脈、毛細血管及靜脈組成的一個封閉的運輸系統。

(45)冠心病。當冠狀動脈,也就是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發生明顯的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合并痙攣、血栓形成等造成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造成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壞死時就導致了冠心病。分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46)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47)心肌梗死。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48)猝死。心臟突發驟停而死亡。

(49)腎功能衰竭。又叫腎功能不全,是指各種原因包括高血壓造成的進行性腎損害,致使腎臟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如不能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無法調節水鹽平衡等。臨床上表現為少尿、無尿和各系統受累等。

(50)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指在有適量靜脈血回流的情況下,由于心臟長期負荷過重或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臟不能排出足夠血液滿足組織代謝需要,以至于周圍組織灌注不足和肺循環或體循環出現淤血,從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稱心力衰竭,又稱心功能不全。按疾病的急緩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按發病部位和臨床表現可分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51)心律失常。心動頻率和節律的異常。分為緩慢型和快速型。

(52)降壓藥。又稱抗高血壓藥,可將其分為六類:①利尿劑;②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③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l)阻斷劑;④β受體阻滯劑;⑤鈣拮抗劑;⑥α受體阻滯劑。

(53)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指高血壓患者能否按照醫師的囑咐堅持治療控制血壓。

(54)受體。細胞膜或細胞內能與某些化學物質(如遞質、調質、激素等)發生特異性結合并誘發生物效應的特殊生物分子。

(55)鈣拮抗劑。能選擇性地阻滯Ca2+經細胞膜上電壓依賴性鈣通道進入胞內、減少胞內Ca2+濃度,從而影響細胞功能的藥物,又稱鈣通道阻滯藥,它們可使動脈擴張,血壓下降,也可治療心絞痛。

(56)利尿藥。作用于腎臟,增加電解質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藥物。

(57)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ACEI)。可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的活性,從而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形成。

(58)藥物的降壓谷峰比(T/P比率)。藥物效果最小時的降低數值除以降壓效果最大時的降低數值。

這些術語是經常提到的,敬請讀者理解,以利于自己的病情。

高血壓是不治之癥嗎

高血壓并非不治之癥。

高血壓的治療在于控制血壓,并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治療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殘的總危險。

這就要求醫生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干預患者檢查出來的所有可逆性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膽固醇血癥或糖尿病),并適當處理病人同時存在的各種臨床情況。危險因素越多,其程度越嚴重,若還兼有臨床情況,主要心血管病的絕對危險就更高,治療這些危險因素的力度就越大。

心血管危險與血壓之間的相關呈連續性,在正常血壓范圍并無最低閾。因此抗高血壓治療的目標是將血壓恢復“正常”或“理想”水平。大量研究說明,經降壓治療后,在一定的范圍內,血壓降得越低,危險亦降低得越多。現在的研究表明,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人降壓至理想血壓或正常血壓(<;130/85mmHg),老年人至少降壓至正常高值(140/90mmHg)最妥。自測血壓,日間收縮壓要比門診血壓低10~15mmHg,舒張壓比門診血壓低5~10mmHg。高危的病人,血壓降至目標水平對于其他危險因素的治療就顯得很重要了。

根據高血壓發病的機理,對于高血壓的治療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監測患者的血壓和各種危險因素。

(2)改變生活方式。所有患者,包括需要藥物治療的患者均應改變生活方式。

(3)藥物治療。中高度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

因此,如上所述,只要嚴加控制,并且控制在標準以下,高血壓病就不是不治之癥。

高血壓病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高血壓病的癥狀,往往因人、因病期而異。早期多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偶于體格檢查或由于其他原因測血壓時發現。其癥狀與血壓升高程度并無一致的關系,這可能與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有關。有些人血壓不太高,癥狀卻很多,而另一些病人血壓雖然很高,但癥狀不明顯,常見的癥狀有:

(1)頭暈。頭暈為高血壓最多見的癥狀。有些是一時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時出現,有些是持續性的。頭暈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頭部有持續性的沉悶不適感,嚴重的妨礙思考、影響工作,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當出現高血壓危象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時,可出現與內耳眩暈癥相類似癥狀。

(2)頭痛。頭痛亦是高血壓常見癥狀,多為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脹痛,甚至有炸裂樣劇痛。常在早晨睡醒時發生、起床活動及飯后逐漸減輕。疼痛部位多在額部兩旁的太陽穴和后腦勺。

(3)煩躁、心悸、失眠。高血壓病患者性情多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動。心悸、失眠較常見,失眠多為入睡困難或早醒、睡眠不實、噩夢紛紜、易驚醒。這與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及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4)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早期多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而逐漸加重。因此頗令人苦惱,故常成為促使病人就診的原因之一,表現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記憶減退,常很難記住近期的事情,而對過去的事如童年時代的事情卻記憶猶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连江县| 陇西县| 扶余县| 安仁县| 滨海县| 河池市| 东乌珠穆沁旗| 犍为县| 鄂托克前旗| 资兴市| 江北区| 河津市| 辰溪县| 额济纳旗| 弥勒县| 明星| 海原县| 黔江区| 英山县| 山阳县| 三穗县| 赫章县| 乃东县| 大英县| 化德县| 惠水县| 博湖县| 青龙| 囊谦县| 绩溪县| 金塔县| 崇仁县| 延长县| 临潭县| 修武县| 阳朔县| 海兴县| 海林市| 灵川县|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