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敢為型性格的成與敗(2)
- 性格決定成敗
- 呂叔春
- 5530字
- 2015-05-14 11:39:10
敢為型性格的人常常不甘居人下。善于獨立成大事創業,若是商人多是大膽投資經營,敢想敢做,不顧風險以獲取最大的利潤空間,往往是站在時代的前列。
松下幸之助就是敢為型性格,他在工作時,敢于辭職獨干,而且從來就不怕艱險,創業時也勇于拼搏,頑強進取,敢想敢做終于成就了松下的輝煌。
明治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下幸之助誕生了,排行老八。
松下家里是地方上很有聲望的家族,由于在一次生意中不幸慘敗。傾家蕩產,松下家開始走向沒落。松下幸之助4歲時,松下家的沒落已成定局。
在童年,松下幸之助進入了和歌山市的雄小學學習。正當在學童的幸福生活中將要讀完四年的全部課程時,父親來信了,要他到大阪的一個做火盆買賣的店鋪里去做小伙計。也正是這段時間的磨練。培養了松下頑強拼搏的精神。
松下幸之助在火盆店干了三個月后,又到了一個叫五代的自行車店干了五年多。在這期間,他從一個跑堂小伙計到機靈的中堅店員,受到店主的器重。
但是,在人店第七個年頭,即1910年6月,他忽然產生了一個奇特的想法:到一個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環境中去。
一旦決定他就迫不及待。而且他就敢想敢為。實際上他的轉行是花了很大決心的。五代自行車店的主人夫妻待他很好,所以他很難開口對他們說:請允許我辭職。直到有一天,他終于連替換的衣服都沒拿就擅自離開了店。到姐姐家后,他才寫了一封信給五代夫妻,對自己所采取的非常手段及行動表示歉意,同時懇切說明不得不這樣做的心情。
三個月后,一紙大阪電燈公司的招聘書,使他走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上。
進入大阪電燈公司,他日夜期待得到的職位只是室內安裝電線的練習工。也許是生來便賦有的技藝才能,再加上對工作產生興趣,進公司不久,松下幸之助就有了顯著的進步。進入“幸街營業所”工作三個月之后,該公司增設“高津營業所”,公司知道他工作成績優異,就調他到新成立的營業所擔任領班。
1917年春天,正值春風得意之際,松下幸之助由裝電線的工人升為檢查員,得到了這一人人都夢寐以求的職位。他具有的超人判斷力,在公司里名聲卓著;他做的調查報告,不用說沒有瑕疵,就是指揮工人做工,向用戶交涉各種事務等,他也做得有板有眼,至為恰當,上司與同事無不對他表示佩服。
生活上的舒心,公司的看重,曾經讓多少人羨慕。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他22歲的時候,他辭去了檢查員的職務,開始獨立經營。當時公司極力挽留,但是松下下定了決心是不會改變的,這也培養了他敢于冒險。敢想敢為的性格。
困難不斷而來,資金怎么辦?廠房怎么辦?但是不管怎樣,工廠還是要辦的。沒有廠房,就在自己住的屋子里擠。資金只有100元錢,就連買一臺必備的機器都不夠。
在朋友的斡旋下,又借來了100元錢,工廠終于開業了。但是,開業不久,他們便懂得了阻礙的滋味。抱著自信制作出來的產品,根本就無人理睬。
此時,松下幸之助想到了大阪電燈公司,只要他想回來,靠領取工資生活,仍然可以平平安安地度日,但這絕不是松下幸之助要走的路。只要繼續進行改良和鉆研,一定會出現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的。堅守孤壘的做法,終于得到報答。
一年年底,從大阪市內的批發商那里來了一筆意想不到的交易。原來在川北電氣電風扇工廠制造的陶器電風扇阻盤,想試用煉物制造。當時,在很多領域開始使用這一工藝,如果可行,耐久力和成本將有明顯的優勢。
松下幸之助終于有了第一批訂貨:1000個電風扇的阻盤:他日夜奮戰,在交貨期到來之前,終于完成了訂貨。得到了160元錢的收入。這是他第一次得到80元錢的利潤。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到這錢的分量。
他們繼第一次支付1000個電風扇的阻盤為起點,不久又追加了2000個訂貨,全家一下子就忙開了。訂貨似乎還會繼續,穿過困境的籠罩,前程射進了光明。松下幸之助精神抖擻,他覺得,從此可以繼續進行原來的主要工作了。在一切都順利周轉過來之時,他下定決心搬遷。
搬遷到的地方町門是大開町,是吉利的町門,門牌是844號。在小小的街道里,工廠機聲隆隆,開始全力運轉了。門前掛起“松下電器具制作所”的木牌,多少有點耀眼的感覺。
松下電器的歷史,從此掀開了第一頁。
對于松下幸之助來講,制作電風扇阻盤的工作。是逆境中意外的救神。他一邊完成阻盤的訂貨,一邊著手其本行的配線器材的改進工作——這才真正是松下幸之助的工作。費盡心血。他終于成功地制造出配件插頭。
這種配件插頭,原來就和軟線接通,作為沒有電的房間要用電的配線器材廣泛使用,但使用上很不方便,價格也很貴。經過松下幸之助的改進后,插頭使用非常方便,以獨特的方式制造,不僅樣式新穎,價格也很便宜。通過批發商出售之后,用戶評價很高,訂貨不斷。松下幸之助加緊制造,給開張不久的松下電器具制作所帶來了經濟上的良好轉機。在批發商方面,也多少有了點名氣。
為增加生產,人員也增加了四五個。下一步,著手改良雙燈用的插頭,采取實用樣式。賣出之后甚至獲得超過配件插頭的好評。這是大開町工廠開張以來不到一年的事。
帶著配件插頭和雙燈用插頭進入產業界的松下幸之助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幾年之內,不僅在技術上,在經營上他也積累了很多經驗。
經過幾次走訪。松下幸之助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很多商店都愿意賣他的商品。后來銷路慢慢地穩定下來。
大正十二年,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產品,炮彈型自行車燈從松下電器制作所誕生了。自行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夜間使用很不方便,于是松下幸之助研究出了炮彈型自行車燈。這種燈性能好,耐用,經濟,成為自行車的必備之物。
1924年9月。炮彈型車燈每月生產量已超過1萬個大關。1929年底,日本國內經濟混亂加劇,受秋季急速高漲的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各行各業不斷出現破產的情況。即使已具相當規模的松下電器制作所,也不能幸免于全產業界都受到的相同打擊,松下電器具的銷售量銳減到一半以上,庫房中擠滿了堆積如山的產品。
一切情況并沒有改變。這時各個廠家不得不減少員工和工資。這時,松下幸之助也感到十分著急。
松下幸之助畢竟是松下幸之助,在這危難時刻,松下決不低落,他敢為型的性格起了決定的作用。那就是:生產減半,職工一個人也不解雇。而且,工廠只開工半天,卻支付全天的工資。另一方面,店員不休息,要求全力販賣,把庫存貨物一掃光。在松下幸之助看來,這種困境只是暫時的,如果將特地錄用來的職工裁減掉,在今后的發展時,這種損失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這也會自己威脅自己的信念,這種事是絕對干不得的。
消息傳到全體職工耳朵里,頓時響起了宛如打了勝仗的軍隊的歡呼聲。單靠這種聲音的力量,松下電器制作所便渡過了蕭條。后來,職工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以激昂的斗志工作,堆積如山的存貨很快減少,過了兩個月,倉庫就空了。工廠又進入了全力生產的階段。
松下幸之助使所有人士氣高昂,不僅渡過了眼前的危機,而且增強了全體職工的堅強的團結信念和一體感。
1932年,無論對松下幸之助,還是松下電器事業,都是成功的一年。設置了貿易部,活躍了海外的立足點;相繼在各地擴充組織設施。這一年的11月,天皇到大阪時,仰仗天皇的來臨,政府大量收購收音機。
時值創業十四年,松下電器的陣容,合起來已有一二百人。作為產業界的一顆流星,松下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令世人所矚目。
松下公司在發展的時候,松下幸之助的頭腦十分清醒。他認識到,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問題必然會出現,人員的增加,工作的增多,使得松下幸之助感到若想成為第一流的企業。若要進一步地發展,就必須大膽地改進機構,他敢想也敢做,勇于進取。不斷開拓,讓公司進行新的改革。
后來。松下幸之助將“松下電器制作所”改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禮”;將原來獨立核算的事業部改為相對獨立的分公司;把過去那種由個人經營管理轉變為法人組織管理;松下幸之助本人也由過去的“所長”變為運籌帷幄、宏觀控制的“社長”;總公司管轄十個分公司。進行這種改革的目的,是將龐大的機體化整為零,讓各個分公司明確自己的責任,并充分發揮創造力和主動性。同時,為了使分公司的經營風格及方針路線同“松下電器”不相違背,保持“松下電器”創業時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總公司以“綱紀”的形式向全體“松下人”提出必須遵守的“七大精神”,即:產業報國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友好一致精神、力爭向上精神、順應同化精神、感謝報恩精神、禮貌廉讓精神。松下幸之助要讓這“七大精神”成為每個公司員工的精神支柱,他認為,只有這樣,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才能目標遠大、作風正派、團結一致、開拓前進。其實這“七大精神”正反應了松下的性格優點。
機構改革為“松下電器”注入了更大的活力,特別是加強了內部團結和凝聚力,同時,也使松下幸之助在這個龐大的獨立王國中建立了牢固的統治基礎。
松下幸之助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才創造出了輝煌的成就,成為超一流的企業家。當有人問他為什么能夠創造出如此大的成就,他總是說:“靠的是稍微走在時代的前面,我的每一分鐘都在思考著前進。”簡單的一句話說出了“松下王國”發展的奧妙所在,也是他敢為性格促使他成功所在。
20世紀30年代末期,一個隱隱約約的家電熱在世界范圍內開始逐漸形成。敏感的松下幸之助認為,不久的將來,家電熱必將沖擊每個家庭,帶來一場家庭革命。而在這場家庭革命中,家電動力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1938年,松下公司果斷地成立了專門生產馬達的“松下電動機公司”。這一舉動使當時很多人困惑不解。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許多記者圍繞這一問題同松下幸之助展開辯論。
有記者問:“松下電器公司主要生產電器,為什么現在要生產電機,這是不是表明家電業越來越不好做了?”
松下幸之助回答說:“轉產馬達,并非說明家電業前景暗淡。而是為其蓬勃發展做準備。”望著記者們那茫然的神態,他接著說:“諸位家庭也許還未使用小馬達,但有的家庭已經開始使用,如電風扇、小型水泵等。再過幾年,你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必然會借助某種動力。美國家庭中使用的馬達已由一臺增至十幾臺,日本很快也會如此。只要一按電鈕,一切都會動起來的時代不久就會到來。”
松下幸之助的一席話真可謂是語驚四座。但不少人仍半信半疑。然而,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科學的預見性,不久就被時代所證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家電熱潮席卷全球,家電的心臟——馬達的需求量也達到歷史空前水平。20世紀50年代初,僅松下公司的門真馬達廠的日產量就達5萬臺。
松下幸之助就是這樣,憑借他那敏銳的觀察力和科學的判斷力,審時度勢,深謀遠慮,敢想敢做,在家電熱來臨之時,他不僅已在國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闊步邁進國際市場。松下幸之助真不愧為“經營之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的全面失敗而告終。為了消滅日本軍國主義,徹底解體可能成為其復活的原動力,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聯合國占領軍進駐日本,并對日本“財閥”實行堅決的“整肅”。這樣,三井、三菱、住友等13個大公司被列為“整肅”的指定對象,“松下電器公司”也因在戰爭期間參加過造船、飛機等軍需品的生產,而被列入“整肅”對象之一。按照占領國規定,凡被“整肅”的“財閥”。將凍結其一切財產,并在指定的時間內開除“財閥”領導人的公職。這樣,松下幸之助及松下系統子公司中所有擔任常務董事職務以上的人都受到解職。
盡管松下幸之助對被劃歸“整肅”之列感到冤屈,數十次向占領軍申述。但仍沒有逃脫被“開除”的厄運。然而,出乎松下幸之助預料的是,松下電器公司工會組織,掀起了保護松下幸之助職位的運動,他們多方奔走,四處請愿,全日本的松下電器公司代理店店主,也加入此行列,向政府當局請愿。在這種強大攻勢下。1947年5月,政府當局批準撤銷松下幸之助解職處分。松下幸之助很快又重新回到“松下王國”的寶座。
然而,就在松下幸之助被指定為“財閥”以后,他的私人財產被全部凍結,他本人及家屬等的日用開支受到嚴格限制,這對于頗多應酬的總經理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難以應付,不得已向最好的朋友不斷地借錢,以補花費。這種情形給松下幸之助的生活和企業的發展影響極大。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方要求松下電器公司利用大量生產收音機等產品的豐富經驗,生產木造船或木制飛機。而業務開始進行時是需要大筆資金的。松下幸之助只好向銀行借,公司方面卻收進來很多不能兌現的股票。可是大戰結束后,松下電器公司應向軍方收回的貸款一律一筆勾銷,又由于很多公司關門倒閉,松下電器公司手中的股票自然變成了廢紙。而松下電器公司向銀行的借款,卻必須如數奉還,每年還要繳納數額巨大的稅款。這樣,戰后那一段時間,松下電器公司成為全國負債最多且欠稅數額最大的一個,深深地陷入了困境之中。
但是性格剛烈敢想敢為的松下幸之助并沒有被不幸所困擾。因為他認為這一次失敗是因為戰爭輸了的原因。是個人無能為力的,所以應該拿出勇氣,從頭再來。為了使企業盡快走出低谷,重現松下幸之助的輝煌,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生產、人事、銷售等方面,突出的是在銷售方面。
1949年2月到10月,松下幸之助由北海道到九州,遍訪全國各地的代理商、經銷店,恢復戰前的聯盟店制度。并建立“國際共榮會”。經過這一次業務和感情的聯絡。聯盟店、代理店又都恢復了活力。與此同時,松下幸之助還積極建立松下電器公司的銷售網絡。他在全國各地均設立營業所,下轄以縣為單位的辦事處。同時還推出了在后來松下電器的銷售體制中占相當地位的“銷售公司制”。1949年8月,先與高知縣的代理店合資設立“高知National牌產品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該縣全部松下電器National牌商品的批發業務,專售National牌產品,確保了銷售額和利潤。以后這種銷售公司在其他地區也相繼建立,至1959年,松下電器銷售公司覆蓋了各個縣、市。由此松下電器銷售業務中的兩大支柱:聯盟店(連鎖店)、銷售公司(專賣店)成功地建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