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慘痛的往事忘懷,是一件不容易辦到的事情。比如某人算計你,使你無法加薪,失去升職的機會,此刻,你見之恨不得剝其皮,抽其筋,戮其肉,剁其骨,叫你如何忘懷呢?托爾斯泰說:“我們能夠愛恨我們的人,但無法愛我們恨的人。”愛是生命的動力,恨也可以成為生命的動力。向所恨之人報復,而不是忘懷,也可以激人奮發圖強。文王姬昌、越王勾踐就是因恨而成功建立國家的典型。
我們生活在現在,面向著未來,過去的一切,都被時間之水沖得一去不復返。我們沒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那些人間的仇怨。念念不忘,只能被它腐蝕,而變得憎恨和怨懟。甚至導致精神崩潰,而陷自己于瘋狂。
康德是一位懂得忘懷之道的人,當他發現最信賴又依靠的仆人蘭佩,一直有計劃地偷盜他的財物時,便把他辭退了。但康德又十分懷念他。于是,他在日記上寫下悲傷的一行:“記住!要忘掉蘭佩!”真正說來,一個人并不那么容易忘掉傷心的往事。不過,當它浮現出來時,我們必須懂得不陷于悲不自勝的情緒,必須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憤恨、恐懼和無助的哀愁里。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扭轉念頭去專心工作,計劃未來,或者去運動、旅行。
一個人如果學習了忘懷之道,不愉快的心情自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朝氣蓬勃的新生,成功將向你再度發出耀眼的光輝。
學習忘懷之道,讓許多憤恨的往事放下,日子久了,激動情緒也就越來越少,心靈和精神的活力得以再生,便恢復了原有的喜悅和自在。
一個人活著,只需安寧度日,悲也可以放下,喜也可以放下,這就是生活的真諦。風雨人生,有陽光也有陰云,有喜也有悲,如果你總是沉迷悲喜之間,你就永遠無法獲得一份平和,你也就無法看到內心之外的精彩世界。
3.要大膽,不要作繭自縛
膽大是一種魄力,光膽大還不夠,做事還需要“心細如發”,光有膽量近于魯莽,膽大心細才不致于被自己束縛住手腳,才不致于犯錯吃虧。
只有強人,才能自覺地冒著失敗的危險去干應該干的事,若想在得到“不會失敗”的保票后投身行動,則將一事無成。
卜保羅·格蒂是石油界的億萬富翁、一位最走運的人,在早期他走的是一條曲折的路。他上學的時候認為自己應該當一位作家,后來又決定要從事外交部門的工作。可是,出了校門之后,他發現自己被俄克拉何馬州迅猛發展的石油業所吸引,那時他的父親也是在這方面發財致富的。搞石油業偏離了他的主攻方向,但是他覺得,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外交生涯延緩一年。作為一名盲目開發油井的人,他想試試自己的手氣。
格蒂通過在其他開井人的鉆塔周圍工作籌集了錢,有時也偶然從父親那里借些錢(他的父親嚴守禁止溺愛兒子的原則,他可以借給兒子錢,但是送給他的則只是價值不大的現金禮物)。年輕的格蒂是有勇氣的,但不是魯莽的。如果一次失敗就足以造成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的話,這種冒險事他從來沒有干過。他頭幾次冒險都徹底失敗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產油井,這個油井為他打下了幸運的基礎,那時他才23歲。
是走運嗎?當然。然而格蒂的走運是應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錯。那么格蒂怎么會知道這口井會產油呢?他確實不知道,盡管他已經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事實。“總是存在著一種機會的成分的,”他說,“你必須樂意接受這種成分。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會捆住自己的手腳。”
除了個別的例外情況,最膽小怕事的人往往是最不走運的。幸運可能會使人產生勇氣,反過來勇氣也會幫助你得到好運。
走運的人一般都是大膽的。
4.在心里撒下一棵希望的種子
人因希望而存在,希望因成功而等待。“哀莫大于心死”這句話誰都理解,這里所說的“心死”就是指“絕望”,“不抱任何希望”。人是精神動物,希望是精神脊梁,脊梁垮了,人也就垮了。
希望是催促人們前進的動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激發因素;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相對的,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會枯竭。希望不一定非常宏偉,它可以是平常小事;對它們始終抱有希望,終有一天,它們會長為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個農家女子,生長在偏遠的小村子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喜愛一項傳統工藝:剪紙,并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這個女孩子不知從哪里道聽途說這么一個消息:一些外國人喜歡中國的工藝品,大老遠跑到山西的農家小院去買老太太做的虎頭鞋,一雙十美元,值好幾十塊錢呢。她想,北京是首都,外國人多,如果把自己的剪紙拿到那里一定能賣個好價錢。18歲那年,她為自己的剪紙作品進行了第一次嘗試,她帶著省吃儉用攢出來的路費,滿懷希望地到了北京。但是她沒有想到,北京藝術品市場里的剪紙那么便宜,她帶去的作品,一塊錢一張都沒人要,險些連回家的路費都成了問題。這次嘗試得到的答案是:此路不通,后果是不僅沒掙到錢還賠上了一筆路費。此時,這位女孩應當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女孩選擇了堅持。她堅持繼續學習剪紙藝術。
22歲那年她為自己的剪紙進行了第二次嘗試。她苦苦哀求、軟磨硬泡拿到了父母為她準備的一千元嫁妝錢,交了省城一家美術館的展覽費。這一次更慘,她不僅賠上了自己的嫁妝錢,還欠下了一大筆裝裱費,而且成了鄉鄰茶余飯后的笑料,這樣的后果她已經無法承受了,只好一走了之,為還錢跑到深圳去打工。打工的那段日子盡管她過得很艱難,但她除了每天在流水線上拼命工作外,還擠出時間去上晚間的美術課,處處留心實現自己剪紙夢想的機會。
后來,她做了一次又一次嘗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歷的增加,她將自己所能了解到的途徑一一嘗試。到藝術學校自薦、參加各種各樣的評比和展出、給報紙雜志寄作品、報名參加電視臺的參與節目、想方設法接觸記者、聯系贊助搞個人展、請工藝店和市場代賣、去印染廠推銷自己的圖樣設計,等等等等……她的嘗試有許多都失敗了,但她勇敢地承擔每一次失敗帶來的后果,曾被中介騙子騙走了所有的作品,也曾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每失敗一次都要狼狽不堪地善后,但她每一次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始終把酷愛的剪紙藝術放在第一位。后來,她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小剪紙工作室,靠剪紙維持自己的生活。她滿足了,快樂地認為自己獲得了成功,因為日夜與她相伴的是剪紙藝術。最后農家女終于成了遠近聞名的“剪紙藝人”。
農家女就是這樣每天給自己一個小小希望,生活便充滿無限活力,然后,她沒有時間去想東想西,去悲春嘆秋了。
面對生活,不論希望大小,只要值得我們去期待、去完成、去實現,都是美好的,而當我們在進行的過程中,必然會體會到其中的快樂,生命便也因此更豐盈,更有意義。
5.激發積極心態的13個關鍵
如果一個人決心獲得某種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這就是心態產生的力量。那么,什么是心態?我們又要如何才能將積極心態所含的潛能發揮到極至呢?你不妨勤加修練一番你的“心”。
人生所追求的,大多都和心態有一定的關系。愛情、自尊、自信、快樂、成功、金錢,等等,都和你的心態有關。
心態可說是發生在我們體內幾百萬條神經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在任何時間內的感受。對于跟自己有關的事物所做的反應,就叫做心態,可能會是進取的、有為的,也可能是頹喪的、受抑制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刻意地去控制它。在追求人生目標上,會有成功與失敗兩種結果,差別就在于自己處在什么樣的心態上。
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若能控制并引導我們的行為,就得先控制和引導自己的心態;若要控制我們的心態,就必須控制而且刻意地引導自己的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
既然心態可以控制和引導,那么,如何充分激發我們的積極心態以便發揮最大的潛能呢?
你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言行舉止像你希望成為的人。積極的行動會導致積極思維,而積極思維會導致積極的人生心態。心態是緊跟行動的,如果一個人從一種消極的心態開始,等待著感覺把自己帶向行動,那他就永遠成不了他想做的積極心態者。
2.要心懷必勝、積極的想法。當我們開始運用積極的心懷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時,我們就開始成功了。但我們決不能僅僅因為播下了幾粒積極樂觀的種子,然后指望不勞而獲,我們必須不斷給這些種子澆水,給幼苗培土施肥,才會收獲成功的人生。
3.用美好的感覺、信心與目標去影響別人。隨著你的行動與心態日漸積極,你就會慢慢獲得一種美滿人生的感覺,信心日增,人生的目標感也越來越強烈,而別人也會被你所吸引,進而被你所影響。
4.每個人都有有助于欲望,即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別人對他的需要與感激。這是我們普通人的自我意識的核心。如果你能滿足別人心中的這一欲望,他們就會對自己,也對你抱一種積極態度。
5.心存感激。如果你常流淚,你就看不見星光,對人生對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東西,我們要心存感激,則人生就會顯得美好許多。
6.學會稱贊別人。贊美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適當地贊美對方,會增強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情感。你存在的價值也就被肯定,使你得到一種成就感。實事求是,面不是夸張的贊美,真誠的而不是虛偽的贊美,會使對方的行為更增加一種規范。同時,為了不辜負你的贊揚,他會在受到贊揚的這些地方全力以赴。
7.學會微笑。微笑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專利,微笑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表情。面對一個微笑著的人,你會油然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時這種自信和友好也會感染你,使你也油然而生出自信和友好來,使你和對方親切起來。微笑可以鼓勵對方的信心,可以融化人們之間的陌生和隔閡。
8.到處尋找最佳的新觀念。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態度,而不是能力。一個思想開放有創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這些好主意能增加積極心態者的成功潛力。
9.放棄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積極心態的人不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因為小事使他們偏離主要目標和重要事項。如果一個人對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情作出反應——小題大做的反應,這種偏離就產生了。
10.培養一種奉獻精神。一個積極心態者所能做的最大貢獻是給予別人。給予別人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測它所帶來的積極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