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專注(2)
- 成大事必具的10種性格
- 善之
- 5491字
- 2015-05-13 11:05:20
“一天晚上,我從噩夢中醒來,終于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我不得不面對現實。我對自己說,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已過,現在你已長大成人,當然做事也要像個大人。開始工作吧!一直以來,我天真地認為美國是個到處充滿機會的國度,我相信只要努力,便能達到追求的目標。雖然當時正值經濟蕭條時刻,工作機會不多,但我仍對自己的前途滿懷希望。”
“我的健康狀況良好,具有大學文憑及一些商業知識,又有從失敗和錯誤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我迫切需要的是采取行動,而不是浪費時間去抱怨自己的不幸遭遇。我所需的只是要用行動來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我是有能力養活自己并過得很好的。”
“盡管后來我在求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但我仍然在一家財務公司找到工作,并在那里愉快地工作了4年。后來,我辭去職務,再次回到家鄉的土地上。這一次,事情進行得順利多了。我慢慢積聚力量并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并擴大了經營的范圍。”
“失去的一切,又被我重新贏了回來。這得感謝多年來失敗給我的教訓,這一次,我是真正靠自己走上了成功之路。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還把這些寶貴的經驗都傳給了我的兩個兒子,因為我深深明白:這比單獨只給他們財富要有意義的多。”
由此可知,要改變現狀,贏得我們所需的東西,最后必須要歸結到行動上來。
《珍惜每一天》的作者約翰·希勒告訴我們:“成熟必須靠學習得來。”而且,通常必須經過困苦的磨難才能獲得這種獎賞。
曾有一家公司需要聘請一位會計人員。由于這個職務須要處理大額的款項,為了詳細觀察應聘人員的品格與信用度,公司專門請了一名心理學家去與應聘人員面談。那位心理學家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可以溜進一家戲院看電影,而不用付錢,你會這么做嗎?”心理學家知道,如果一個人不能在小事上表現誠實,那么,在有機會獲取更大利益的時候,就更不會感到猶豫了。
耶穌曾說過:“憑他們所結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是的,只有行為才算數。如果我們不能為我們的信仰而行動,那么任何理論都是空談。一旦我們有了堅強的信念,就要付諸行動。
有一名不輕言放棄的建筑商。他的不輕言放棄時時在行動中表現出來。年輕的時候,他打算在建筑和工業界謀求職位,因為沒有經驗,他四處碰壁,沒有人愿意聘用他。由于當時經濟不景氣,很少有公司需要聘請工程或制圖人員,就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也會失業。
滿懷憧憬的年輕人感到非常失望。但一直找不到工作也不是辦法,干脆就自己創業吧。于是他從親友那里借了五百美元,然后成立了一家小小的建筑公司。可以想象,想要蓋房子的人,誰會愿意找一名沒有經驗又沒有名氣的人來做呢?但這位年輕人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干到底。憑著這么一種信念和堅持,他終于找到幾樁小生意來做。
雖然他的第一筆生意。由于缺乏經驗,估價不準,賠了兩百美元,但有了這次失敗的教訓,接下去的幾樁生意便順利多了。由于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從不輕言放棄,終于度過了一生中最大的難關。一切開始好轉并蒸蒸日上。
說的好不如做得好,“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即使你口才再好,并擁有“三寸不爛之舌”,不做出來,也是白搭。所以,行動起來吧,這不僅是為了證明給他人看,也是為了自己的大事可成。
5.先過好今天,先做好今天
你是否總是瞻前顧后,為不可知的未來顧慮重重?你是否總是莫明地擔心考試不能過關,畢業就面臨失業?你是否為不知如何與同事如何相處而憂慮,擔心自己適應不了公司里的勾心斗角?你是否總是為將來一個人怎么獨立生活而發愁,害怕一個人獨處的寂寞?
湯瑪斯·卡萊爾告訴我們不要去瞻望那些遙遠而模糊的事,做好自己身邊的事做好今天的事是最佳的選擇。
自稱自己總是在“此刻”活得生氣蓬勃的奧斯拉博士,在耶魯大學發表演講的時候,這樣啟發莘莘學子們:
“我相信各位都是比那些豪華客輪優秀得多的機體,你們將有更遙遠偉大的航程,啟錨前,你們應好好注意下列如何安全航海的方法。希望各位能調節自己,以便能夠在‘今天一天’這一個密閉的空間里生活下去。登上船,首先要檢查一下大防水壁是否隨時可以使用。在人生的每階段里只要按下一個鈕,便能隔斷‘過去’——已經死亡的昨日。按下一個鈕,就能隔斷‘未來’——尚未誕生的明日——許多事情都是這樣,只有今天是安全的!把過去推出去,關緊房門。每一天都在你‘完全封閉的今日空間’里度過你的人生。”
奧斯拉博士的話有點深奧,我們來分析一下:他是說我們沒有必要為明天作些準備嗎?當然,絕非如此!他的意思是說,為明天準備的最佳手段是在今天傾注你所有的智能及熱情。
奧斯拉博士常用一句基督徒常用的祈禱詞來勉勵耶魯大學的學生:“請賜給我們‘今日’所必需的衣食。”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祈禱只祈求“今日”的食物,并未抱怨昨天的面包,更沒有祈求說:“天哪,生產糧食的地區遭災了,這么一來,‘明年’秋天要怎么做面包呢?上帝啊!我明天能否吃上面包呢?”
這個祈求“今日”的禱告是教我們只求今天的面包,今天的面包才是惟一擺在我們面前的面包。
耶穌曾說:“不要煩惱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安排,只要把全副精力集中在今天就行了。”
許多人或許覺得這句話太不實際,太難以辦到,因為人有大腦,有大腦就會思考,一思考就會想到將來。他們說:“我們不能不打算明天的事。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而不得不辦保險,也不能不為老年存錢,不得不為出人頭地而努力,不得不為將來的生計有所準備。”我們是應該為美好的明天而細心計劃,但是絕不應該浪費時間去作無謂的擔心。
積極性的思考,能夠看透因果關系,能把握好現在,腳踏實地,大踏步往前邁進;消極性的觀念,則往往會陷入緊張及神經衰弱里。
在美國,幾乎有一半醫院的病床被精神病患者所占據。他們是大部分因為無法承受過去及未來的重擔而垮下來的。由此可見,真正導致死亡的,往往不是疾病,而是思想的重壓。
史蒂芬遜曾說:“任何人都有能力承擔一天的壓力,不論誰都可以快快樂樂地、堅強地、親切地、真誠地活下去。這就是人生。”
人性最大的失誤在于只會憧憬地平線那端神奇的風景,卻不知道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家窗外正盛開著的玫瑰花。為什么我們常常愚蠢到這種地步而不自知,多么可憐而又可悲的人啊!
小孩們成天說:“如果我長大多好。”一旦長成大人時又會說:“如果我結婚了多好。”但結婚之后想法又突然變成:“如果退休了多好。”而一旦退休,腦中又浮現出昔日生活中的情景:“這種日子真是孤苦單調,為什么會錯失過去那美好的一切?”于是,又開始懷念過去的一切。然而太遲了,逝去的一切是再也不可能從頭來過了。
底特律的艾維斯先生從一個送報童開始,到雜貨店員、圖書館助理,他節省微薄的薪金再加上55美元的借款,成為他第一筆生意的本錢。最后建立起令他自傲的年收入二萬美元的事業。但不幸突然發生了,他為朋友的支票擔保,而這位朋友不久卻破產了。“屋漏偏逢連夜雨”,他不僅變得身無分文,甚至又背了一萬六千美元的債,他完全倒了下去。
他這樣追憶道:“我因失眠、食欲不振而變得像死掉了一樣,滿腦子除了煩惱,還是煩惱。甚至有一天在街上突然昏倒在人行道上。我被扶上床時,渾身冒汗,痛苦不堪,日復一日衰弱下去,最后連醫生也說我活不了多久了。我聽后眼前一片昏暗,便寫好遺言,回到床上,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等待死亡,不再憂慮、不再掙扎。而在這種平靜的情況下,反而心情輕松地睡著了,像個襁褓中的嬰孩般安然入睡。結果后來,食欲恢復,體重也逐漸增加到原來的水平。”
“幾周后我便能扶著拐杖走路,一個多月后我便回到工作崗位,給自己找了份周薪30美元的工作。這個差點讓我死亡的教訓使我不再追悔過去、恐懼未來,而把所有時間、精力、完全傾注在今天的工作上。”
后來,他再度奮起,數年后他成為艾維斯·普洛達克公司的董事長。艾維斯之所以得到如此的成功,關鍵在于他走出了回憶的誤區,開始懂得認真地把握住了今天。
法國哲學家蒙田也犯過這種錯誤。他說:“一段時間里,我的生活充滿災難性的恐慌,然而其大部分并未真正發生,而是莫名的焦慮幻想使我困惑與不知所措。”
但丁說:“切記,今天是永遠不會重來的。”是的,“今日”是我們惟一能把握的有價值的東西。
因此,為古人擔憂,為不可知的未來擔憂,不如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目前的生活中,把當前最要緊的事情做好。一切順其自然,不是很好嗎?
6.把精力集中在一個焦點上
無論手頭上的事是多么不起眼,多么繁瑣,只要認認真真地去做,就一定能逐漸靠近你的理想。
波爾格德,23歲時就已成為擁有40家石油公司的富翁。
1914年,他20歲大學畢業,躊躇滿志地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卻發現公司里有那么多局限性,而領導分配的工作又是一個誰都能勝任的辦公室日常事務性工作,對于一向自視清高的他,別提多么失望。
有一天,他認識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開始他并沒有注意到這位老人,只是后來由于工作的需要,接觸了幾回。經人介紹說,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爾先生,他是公司總裁的父親,他沒有因為特殊的身份而講究太多。竟然是那么平常,那么不起眼,每天與大家一樣上班下班,風雨無阻。
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有一次他同老人聊天,老人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始終如一,你就會得到你所想的東西。”
他記住了老人的教誨,開始投入地做任何一件事情,無論自己如何地不情愿,都盡心盡力地做好。
后來,他離開了這家公司,1915年10月,他著手創立了自己的小公司,憑著他踏實努力的精神,公司不斷壯大。
凸透鏡為什么能把火柴點著,是因為它把所有的陽光都匯聚在一點上,產生強大的熱量,同樣如此,如果我們能在工作上、學習上也象凸透鏡一樣利用時間,還愁成不了大器嗎?
法布爾是世界著名昆蟲學家。
法布爾年輕時愛好非常廣泛,有一天他的老師對他說:“法布爾,我覺得你是個有志青年啊!”
“是啊!我愛科學,可我也愛文學,對音樂和美術我也感興趣。我把時間都用上了。可仍然一無所成。”法布爾苦惱地回答。
他的老師從口袋里掏出一塊放大鏡說:“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這塊凸透鏡一樣!”
法布爾恍然大悟,他從此開始專心致志地學一門,為了觀察昆蟲的習性,常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終于學有所成,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無論目標多么難實現,只要你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終究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楊振寧是國際物理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
楊振寧小時并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小學時甚至跟班都有困難,用墨水寫字,常常弄得滿紙都是,因此常挨老師和父母的批評。
中學時,他的成績也不過是第五第六的樣子,但老師發現他對物理很感興趣,于是就對他說:“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天賦,你的天賦就在物理方面。你要記住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著一個方向走,這就是你成功的訣竅。”
于是,楊振寧上大學時就選擇了物理系,并且一輩子都沒再離開物理。他在回答如何取得成功的問題時說:“這應該感謝我中學時的一位老師,是他教給我從頭至尾只朝一個方向走的道理,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無論目標多么難實現,只要你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終究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楊振寧是國際物理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
楊振寧小時并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小學時甚至跟班都有困難,用墨水寫字,常常弄得滿紙都是,因此常挨老師和父母的批評。
中學時,他的成績也不過是第五第六的樣子,但老師發現他對物理很感興趣,于是就對他說:“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天賦,你的天賦就在物理方面。你要記住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著一個方向走,這就是你成功的訣竅。”
于是,楊振寧上大學時就選擇了物理系,并且一輩子都沒再離開物理。他在回答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問題時說:“這應該感謝我中學時的一位老師,是他教給我從頭至尾只朝一個方向走的道理,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7.衡量自己,量力而為
格萊斯是美國維斯卡亞公司的總裁。他18歲時有一次在集市上看見一個老人擺了個撈魚的攤子,向有意撈魚者提供魚網,人們可以隨意地從盆中撈魚,而撈起來的魚歸撈魚人所有。當然世界上沒有如此便宜的事情,那個魚網很容易就破碎了。
格萊斯也蹲下去撈起魚來,他一連撈碎了3只網,一條小魚也未撈到,心中十分懊惱。他見老人瞇著眼看自己,似乎在竊笑自己的愚蠢,便不耐煩地說:“老板,你這網子做得太薄了,幾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魚怎么撈得起來呢?”
老人回答說:“年輕人,你怎么不想想?當你想要撈起魚時,你打量過你手中的魚網是否真有那能耐嗎?有追求不是件壞事,但是也要懂得了解你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
“可是我還是覺得你的網太薄,根本就撈不起魚。”
老人沒有說話,接過他手中的魚網,一會兒就撈起來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魚。
“年輕人,你還不懂得撈魚的哲學!這和人們追求事業、愛情和金錢是同一個道理。當沉迷于一個目標的時候,要衡量自己的實力!不要好高騖遠。”
當你看不見前路的光明時,不妨換條路試試,也許轉彎處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理·霍斯是著名的建筑大師,年輕時他曾一度苦悶自己無法突破前輩們出色的建筑設計,只能跟在大師后面亦步亦趨,這使他感到十分沮喪。
他的一個朋友對他說:“你的思路現在是被阻塞了,不如暫時放棄,換一種方式也許能突破自己。”
于是,他暫時告別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帶上所有的積蓄準備游覽全世界的著名建筑。
當他跋山涉水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城市,游覽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的雄偉建筑,最后來到一個無與倫比的輝煌建筑——聞名世界的泰姬陵時,他被這絕無僅有的建筑迷住了。
他的靈感頓時泉涌般噴泄而出,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建筑設計。成了知名度頗高的建筑設計師。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有大有小。當你計劃去做一件事時,最好先去衡量一下自己的實力,當發現自己無法突破或不能有所建樹時,不妨轉變思路,將自己的長處——而不是短處——全部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