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可不知的11條社交面子學(2)
- 中國式面子學
- 金龍
- 5588字
- 2015-05-09 16:13:27
景公好大一會才明白,原來晏子是在向自己進言,他也聽出了其中諷刺的味道,只得揮手說道:“相國,別指桑罵槐了,饒了他就是了。”
面對他人錯誤的言論,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指出“你錯了”,并且還為自己正確的答案沾沾自喜。但是聰明人是絕對不會這樣說的,他們懂得給人留下足夠的面子,而不是非要一棍子把人打死,更不會拿別人的錯誤來顯示自己的聰明和機智。要知道,反駁的目的是讓對方看到自己的錯誤之所在,但是如果你的方式不當,就會傷人自尊。所以,即使忍不住要反駁對方的觀點,也不要不分場合直來直去,而應該組織好恰當的語言再提出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保住別人面子,獲得友誼的最好方式。
在人際交往中,誰都有可能不小心說出錯誤的言辭,如果沒有到不可原諒的地步,我們都要盡量給人留下情面。即使是反駁,也要在給人鋪好臺階的情況下,爭取做到既達到自己反駁的目的,也不傷人自尊,讓對方欣然接受。這比不留情面的直言反駁效果要好得多。
5.婉言暗示勝過直截了當
我國的文學大師錢鐘書先生,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最害怕被媒體雜志搬出來宣傳,更不喜歡在電視上露面。他的著作《圍城》被拍成電視劇之后,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媒體都想采訪他,都被他婉言拒絕了。有一天,一位記者打通了他家的電話,懇請讓她登門拜見錢老。錢老一再婉言謝絕沒有成功,就妙語驚人地對那位記者說:“假如你看了《圍城》像吃了一只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這名記者只好打消了采訪他的念頭。
錢老借雞蛋為喻,婉言拒絕了對方采訪自己的念頭,他的話不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沒有讓對方有受傷的感覺,這正是說話藝術的精妙之所在。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管說什么都是直截了當,一語中的,甚至戳到了別人的痛處也毫不在意,這樣的人往往會引起他人的反感。所以,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粉飾自己的語言,盡量用委婉的語言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既不傷害對方,又能讓對方從字里行間聽出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
曹操的二兒子曹植才思敏捷,聰明能干,很得曹操的寵愛,令他決心廢掉太子曹丕,而立曹植。廢長立幼在封建社會被認為是政治上不正常的事情,往往會引發動亂不安,對此大臣們總要據理力爭,往往不惜獻出生命。但做皇帝的卻往往很少聽從臣子的意見,雙方就會鬧得很僵。曹操也是這樣,自己下了廢長立幼的決心,便不再愿意聽臣子討論這件事。
有一次,曹操退下左右侍從,引謀士賈詡進入密室,向賈詡問話,賈卻沉默不語。曹操再問,賈還是不答。這樣一連幾次后,曹操生氣了,責問賈詡:“和你講話卻不回答,到底為什么?”賈詡回答:“對不起,剛才正好考慮一個問題,所以沒有立即回答。”
曹操追問:“想到了什么?”賈答:“想到了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曹操大笑,決心不再廢長立幼。
原來當年袁紹就是因為想要廢長立幼,結果導致幾個兒子之間互相不服,各自拉幫結派,互相爭斗不休,這才給了曹操可趁之機,滅了袁紹。
提意見是我們在與他人的溝通中經常會出現的談話內容,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意見并不能被對方接受,原因就在于我們并不能很好地說服對方。為了能夠說服對方,我們往往用一大堆詞語狂轟濫炸,讓對方反感不已,根本就無心思考我們的意見是否正確。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借助一些事情來暗示對方,將自己的觀點隱藏在話語中。暗示性的話語往往不具有攻擊性,能夠讓對方靜心地去聽、去思考。只要能夠讓他認為我們是有道理的,那么提意見也就成功了。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交談時的含蓄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做人固然要正直、直率,但是并不意味著說話都要直言直語。因為不恰當的直言不是讓人顧慮重重,就是讓人倍感壓力,而委婉暗示的語言卻能輕而易舉直抵人心,達到交談的目的。
6.正話反說,更容易讓人接受
有一則宣傳戒煙的公益廣告,上面完全沒提到吸煙的害處,相反地卻列舉了吸煙的四大好處。一省布料:因為吸煙易患肺癆,導致駝背,身體萎縮,所以做衣服就不用那么多布料;二可防賊:抽煙的人常患氣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賊以為主人未睡,便不敢行竊;三可防蚊:濃烈的煙霧熏得蚊子受不了,只得遠遠地避開;四永葆青春:不等年老便可去世。這里說的吸煙的四大好處,實際上是吸煙的害處,卻顯得很幽默,讓人們從笑聲中悟出其真正要說明的道理,即吸煙危害健康。真正高明的手法正是正話反說。
所謂的正話反說就是對某一話題不做直接的回答或闡述,卻有意另辟蹊徑,從反面來說,使它和正話正說殊途而同歸。這樣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含蓄委婉,入情入理,又能夠出奇制勝,達到勸諫和嘲諷的良好效果。
有人曾經說:“是人才不一定會說話,但是會說話的人必定是人才。”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如果一個人擁有“會說話”的能力,通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日常交談中,總會有一些讓我們不便、不忍或不能直說的話題,也有一些我們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但是如果直接說出來,會讓對方不高興,甚至會影響以后的交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運用正話反說的技巧,先把聽者想要聽的事情,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語言說出來,這樣對方就會非常感興趣。然后抓住時機,話鋒一轉,引向自己的觀點,這樣就能夠很容易說進對方的心坎。這就是正話反說的魅力,能夠讓不可能完成的說服變成可能。
優孟是楚國一位能言善辯之士,他善于在談笑之間勸說國君。楚莊王有一匹馬,他對馬的喜愛程度甚至超過了對人。比如他為馬披上錦繡的衣服,將它養在華麗的房舍里,馬站的地方設有床墊,并用棗脯來喂它。可是,馬因為吃得太好太多,最后得病死了。莊王非常難過,下令全體大臣給馬戴孝,不僅準備給馬做棺材,還要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馬。
他的做法遭到了所有大臣們的激烈反對,紛紛上書勸莊王別這樣做。但是楚莊王對臣子們的勸說十分震怒,并下令說:“誰再敢對葬馬這件事進諫,格殺勿論!”
懾于莊王的淫威,群臣們都不敢再進諫。優孟聽說這件事后,馬上來到殿門,剛步入門廳就仰天大哭。莊王見他哭得這么傷心,覺得很驚奇,問他為什么大哭。
優孟說:“這匹死去的馬是大王最疼愛的,楚國是堂堂大國,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禮太薄了,一定要用國君的禮儀來安葬它。”
楚莊王對于優孟支持自己的做法感到很是欣喜,于是高興地問道:“照你看來,應該怎樣辦才好呢?”優孟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說:“依我看來,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槨,以上等木材圍護棺槨,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參加挑土修墓,齊王、趙王陪祭在前面,韓王、魏王護衛在后面,用牛、羊、豬來隆重祭祀,給馬建廟,封它萬戶城邑,將稅收作為每年祭馬的費用。”說到這里,優孟將話鋒一轉,指出了莊王隆重葬馬之害,“這樣,諸侯聽到大王對死馬的葬禮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認為人卑賤而馬尊貴了。”
這么一說,的確點到了莊王葬馬的要害,一個統治者竟會“賤人而貴馬”,必然為世人所厭棄。楚莊王突然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也很震驚,說道:“寡人要葬馬的錯誤竟到了這么嚴重的地步嗎?那么該怎么辦才好呢?”
優孟說:“請讓我為大王用葬六畜的辦法來葬馬吧:用土灶作外槨,用大鍋作棺材,用姜棗作調味,用木蘭除腥味,用禾稈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腸里。”于是,莊王聽從優孟的勸諫,派人把馬交給掌管廚房之人去處理,不讓此事傳揚出去。
優孟在楚莊王身邊呆了那么多年,深知楚莊王的性格,他知道如果直接進言,不但不會讓莊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可能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干脆在稱贊、禮頌楚莊王“貴馬”精神后烘托出另一種相反的勸諫的真意——諷刺莊王的昏庸舉動,把楚莊王逼近了死胡同,致使他不得不改變自己錯誤的決定。
正話反說是在說話辦事的時候常用到的一種方法,有時候正話反著來說可能會讓原本很困難的交談變得順暢起來,讓聽者也能在比較溫和的氛圍中接受建議。比如把“這樣做是絕對不行的”改成“你這樣可能會產生某種后果,這種后果……”然后讓聽者自己理解這種后果的嚴重性,想明白之后自然就會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見。
7.巧妙暗示比直接批評更有效
有一位妻子買了一塊布料征求丈夫的意見,丈夫覺得妻子用這塊布料做成衣服穿不太合適,也沒有考慮到妻子的心情,就批評道:“你的審美觀真是有問題,一大把年紀了還穿這么鮮艷的衣服,難道你想變成老妖婆嗎?”無疑,這樣生硬、貶損的話傷了妻子的自尊心。如果這個丈夫尊重體諒妻子的心情,就能把批評的意見說得委婉得體,給予巧妙的暗示:“這料子不錯,顏色也很鮮艷,女兒穿上這塊布料做的衣服一定會很漂亮!”
生活中,和上面這位丈夫一樣的人不計其數。在批評別人的時候,往往認為自己占了上風,不管說什么難聽的話被批評的人都得受著,但是如果這樣就能讓對方打從心底接受批評,那還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脾氣好的人會默默聽著,在內心腹誹幾句,但是如果遇到了脾氣暴躁的人,勢必會引起一場不小的紛爭。所以,要想讓別人真正接受批評,巧妙暗示通常比直接批評更有效果。
宋真宗時期,張詠和寇準是多年的好友,當他知道寇準將要當上宰相時,對他的部下說:“寇公其實是個奇才,只可惜他不學無術。”他一直很想找個機會勸勸老朋友多讀些書,因為身為宰相,對國家有很大的責任,所以應當具備豐富的學識和修養。
剛好時隔不久,寇準因為有事情到了陜西,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里。好友見面,非常開心,寇準設宴款待張詠,張詠要走時,寇準一直將他送到了郊外。臨別時,寇準問張詠:“有什么要囑咐我的嗎?”張詠對此早有所考慮,正想趁機勸寇公多讀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已是堂堂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張詠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你一定要好好讀一下《霍光傳》。”當時寇準不是很明白張詠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再多說一句,只好拜別了。回到相府,寇準趕緊找出《漢書·霍光傳》,從頭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時,恍然大悟,不禁說道:“原來張詠在勸我多讀書啊!”
張詠知道寇準作為當朝的宰相,必定是十分要面子的人,如果說得太直白,肯定會傷到他的自尊,也會傷害多年的友誼,傳出去也有損他的形象,所以單單說了一句“一定要好好讀一下《霍光傳》”,讓寇準自己去領悟。這樣曲折婉轉的勸諫方式,讓本來很難讓人接受的批評,變得容易接受得多了。
西方有學者研究得出:人類生存需要的東西中,自尊心是最深層次的需要。這就意味著與人交往時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尤其是在批評人的時候,不能不留情面地狠批,要維護人家的自尊心,盡量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批評他,這樣才不至于引起他的反感和憎惡。
一位百貨公司的總經理為了檢查員工的工作,經常會去賣場視察。這一天,他又來到了賣場巡視。突然,他發現有一名顧客在柜臺前等待,卻沒有一名工作人員過去服務。那些售貨員都在柜臺很遠的地方,三個一堆,五個一群,彼此有說有笑。
這個經理本想訓斥一下這些工作時間不認真的員工,但是轉念一想,在大賣場里訓斥員工影響不好。于是他走到柜臺前,親自為那名顧客服務,等到那些售貨員看到經理的時候,一個個不知所措。服務完之后,經理并沒有說什么,而是意味深長地看了那些銷售員一眼,就離開了。
其實,在賣場里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個經理也多次為這樣的事情大動肝火,但是收效甚微,那些售貨員對經理的訓斥聽得多了,根本不以為意。但是,這一次,經理的這一舉動明顯比以前的訓話要有效得多,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里,經理再去賣場巡視的時候,都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
批評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因為直接的批評往往意味著對尊嚴的踐踏。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在批評他人的時候,我們始終認為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因而在批評的過程中肆無忌憚,可能會采用一些具有攻擊性和侮辱性的詞語。這些對于被批評者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在他們看來,你并不是在批評,而是在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因此,他們對于批評往往會不屑一顧,甚至會反唇相譏。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采用巧妙的暗示,讓對方意識到他的錯誤,那么他們不僅會改正錯誤,還會對我們心存感激,因為我們保全了他的顏面。所以,當我們意識到別人的錯誤,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意氣,而口不擇言,畢竟我們的批評是為了能夠讓對方改正錯誤,而不是發泄自己心中的怒氣。
8.逐客令要講得不動聲色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總喜歡到處串門,并且一坐下來就沒有走的意思,面對這樣的朋友很多人都備感無奈。如果是在空閑的時候,倒也沒什么,但是如果碰上自己有事,簡直是有苦說不出。如果直接下逐客令,肯定會傷和氣,讓人感覺沒面子,但是如果不“請”走對方,自己又不能自由做事。這的確是一件為難的事情,不過只要掌握了方法,斟酌好字句,就可以不動聲色讓客人主動告辭。
一天晚上,彭丹的老公召集了幾個死黨回家吃飯,誰知這酒一喝起來,竟然沒完沒了。雖然已經很晚了,她也不好意思明著下逐客令,但總得想點辦法把他們打發走啊。沒辦法,彭丹只好一會兒過去讓老公洗澡,一會兒過去問老公幾點了,可那群醉鬼卻無視她的存在,依然在那里扯著大嗓門兒胡吹海侃……老公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但也只是無奈地聳聳肩。無計可施的彭丹急得直跺腳,老公看她真著急了,就悄悄地對她說道:“不用著急,我有辦法讓他們走……”
過了一會兒,就聽老公對幾個哥們兒說:“前幾天,我和老婆在報紙上看到如夢園的房子挺不錯,想買一套,只是房價不菲,還缺幾萬元錢,你們幾個手里如果寬裕的話……”
老公頓了一下,轉頭對彭丹說:“老婆,你把那張報紙拿出來給他們看看,讓哥幾個給參謀參謀。”
等彭丹把報紙找出來的時候,那幾個哥們兒已經在門口開始告別了:“這么晚了,就不打擾了。”
幾個朋友在一起胡吹海侃的確是人生一大快事,但是如果在自己忙碌的時候碰上幾個“好聊”分子,就會擾亂自己的清靜,如果我們總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自己內心也會感到憋屈。那么我們究竟怎樣做才能既不傷對方面子,又能將逐客令下得不動聲色呢?
1.用婉言代替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