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本書能夠在中國出版,我深感榮幸。
我人生80余年的歷程中,著書、編撰及監修的書籍達到300余冊,而這本書的日文原版是我最期待早日出版的。在日本,雖然已經出版了大量的心理學或是咨詢方面的書籍,但是“咨詢心理學”卻是一門新的領域,盡管社會上的需求旺盛,但相關的專業書籍卻不多。因此,本書出版之后,被大量用于心理學專業方向的教科書。
多年來我一直有個心愿,就是為中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盡些綿薄之力。我曾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講學,每次都被中國同行的熱情與旺盛的學習精神所感動。在中國能夠取得同行們的巨大共鳴,要感謝我的中國同事們。本書的譯者張天舒先生,曾多次在我的演講中擔任口語翻譯。張先生不但日語流利,心理學的造詣也非常深厚,為人溫潤忠厚,干事充滿熱情。
說起與本書譯者的淵源,要感謝清華大學樊富珉教授,樊先生是我在筑波大學擔任教授時的弟子,張天舒是樊先生的博士生,這樣說來他是我的再傳弟子了。他深得樊先生的真傳,樊先生也為本書的中文版專門作序,我為二位的付出與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本書的涉及面比較廣,樊先生在序言中精彩地論述了本書的重點內容以及對中國心理學的啟示,請讀者們一定重點參考。
本書還涉及了未來日本咨詢心理學需要特別關注的領域。
日本每年有3萬左右的自殺者,還存在校園欺侮與兒童虐待、性騷擾問題,更有酒精依賴與吸食毒品、網癮等深刻問題。因此,學校、職場、社區,以及災害救援與犯罪受害者援助等領域,對心理咨詢師有著旺盛的需求。
但是,日本咨詢師領域的資格認證卻種類繁多,有心理學學會和相關團體授予的,也有教育機構授予的,千差萬別、魚龍混雜。盡管心理學領域的職位非常有人氣,并且有大批人員希望從事這個職業,但是日本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級資格認證,從而限制了這些人員獲得一個長期的職業崗位。我們正在推動日本心理職業的國家級資格,同時也在推動心理職業的廣泛社會認同。
最后祈愿,本書的出版能對關心咨詢心理學發展的中國讀者帶來幫助。
松原達哉
東京福祉大學名譽校長、立正大學名譽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