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從黑暗時代到城堡時代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款名叫《帝國時代》的游戲受到各個宿舍癡迷般的追捧,翹課、不寫作業、放棄和姑娘約會也在所不惜,只為了在這個戰場中廝殺不停。我們不妨用《帝國時代》劃分時代的方式來重新梳理日本的歷史。游戲《帝國時代》將人類的古代歷史分為三個階段—黑暗時代、封建時代、城堡時代。

日本黑暗時代的起點至今沒有定論,基于這個起點的故事倒是很多。比如,有人說是秦朝大將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遠赴日本尋找長生不老藥后來定居于此,也有民間戲言,說日本人是武大郎的后人,武大喝下潘金蓮的毒藥之后并沒有死,反而練得了絕世神功,因為看破紅塵一怒之下帶著幾個小弟奔赴海外修煉,最后碰巧比哥倫布早四五百年發現了新大陸,并且過上了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第一種說法沒有力證,第二種說法更是荒誕。實際上,從史書上看來,從公元前1萬年到公元前3世紀,日本已經有少量的農業,打魚狩獵是他們主要的生活來源,日本已經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非常類似于《帝國時代》里黑暗時代的景象,有人殺豬、有人宰羊、有人耕田。日本人將這個時期稱為彌生時代與繩紋時代。繩紋時代之后的二百年里,日本原始部落間開始互相爭斗不休,到公元5世紀,實現了統一。在這個時期,大量中國和朝鮮人移民至此,在他們的幫助下,日本人終于學會了種植成塊的田地。也是在這個時候,日本開始向當時的中國納貢,并且將稻米引入了自己的祖國,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種的糧食,他們終于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人生活。這幾百年,日本被稱做彌生·古墳時代。

接下來,日本就進入了封建時代。大唐文明開始源源不斷地席卷而來。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這個民族在其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有過數次偉大的改革,但其改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出現一個商鞅、王安石、周杰倫、陶那樣具有原創精神的人,他們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向其他國家學習、效法之后的產物,他們習慣將別人的想法、行動巧妙地更改,最終成為日本化的文明。

在我們的這部斷代史中將出現很多優秀的學生,他們利用自己的種種身份向鄰國或者遙遠的國度學習、成長,經過幾次強烈的變革,塑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日本,而他們的經歷和故事也是這本書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寫到這里,第一位學生就要閃亮登場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于公元592年被推古天皇立為太子,輔佐朝政。推古是日本古代非常有名的女政治家,為了顧全大局,她毅然決然地扶植起頗有政治能力的外甥而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這也成為日本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

因為本書的重點是描述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發展路徑,所以圣德并非濃墨重彩描述的人物,在這里只是簡要記述一下他的功績。

在圣德太子及其后人的努力下,日本基本上確立了以天皇為頂點的中央集權,確認了依法治國、佛教為國家宗教的制度。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公元794年,奈良時代終結。794年,對中國來說也是個不安分的年代,唐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日本也陷入了混戰時代。

從794年一直到1603年,日本進入“城堡時代”。莊園力量的強大促使武士階層崛起,這些起初為了維護莊園安全而招募的保安們力量越來越大,最強大的一些武士發展成了割據一方的大名,大名與大名之間又不斷混戰,而天皇也就成了擺設。

有很多人喜歡拿日本這一段歷史和中國的春秋戰國相提并論。的確,大名之間的爭奪歷史在日本被稱為戰國時期(1467~1573年)。只可惜日本國土過于狹窄,每一個大名根本稱不上一個小國家,無非是這個鎮的鎮長把那個村的村長給滅了。

再加上,日本的征兵制有嚴格限制。一般農民是不能當兵的,武士也都是世襲制,屬于半貴族,所以能拿著武器打仗的人也不多。比如,那位赫赫有名的織田信長的成名之戰是與駿河國大名今川義元的對決。今川義元率大軍而來,人數是25 000人;而織田信長的精兵則僅有5 000人。

到1603年,德川家康在殺妻、殺兒以及和無數村長死斗之后,終于統一了日本,創建了德川幕府,史稱江戶時代。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后,中國很多能人志士也期待著維新救國,最后都無疾而終。實際上,日本社會在明治維新之前與中國有著很大的差別。

江戶時代日本的社會結構表面上和中國比較類似。國民被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士為武士階層,掌握著兵權;農就是農民;工指的是手工業者;商是商人。在商之下還有兩個備受歧視的階層,一個叫做穢多,也就是很臟的意思;還有一個叫做非人,干脆就不是人了。

在這里要特別描述一下日本農民的生活。日本農民的生活相對來說是比較寬松的。雖然從當時的法令來看,農民不能擅自離開自己的土地,但史料上記載農民遷徙的案例并不少。一種遷徙是因為難以忍受苛捐雜稅而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還有一種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奔赴水草豐美的地方。隨著社會逐漸穩定,農民的文化生活也越來越好,他們會借著去神社里祭祀的名義游山玩水。而一個村落只要按時按量繳納賦稅,還是有一定自治權的。

村里的村官通常負責征稅,他們本身也是農民。當政府派遣檢察官下來檢查稅收情況時,村官就邀請檢察官大吃大喝,酒肉溫泉洗浴一條龍之后,檢察官流著淚向上級匯報說,這個地方太窮了,飯都吃不上,自然稅收大減了。

后來政府為了穩定稅收就實行了“定免法”,根據過去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收入來決定稅收。

江戶史學家田中圭一說,江戶時代的農民是一群極不安分而且非常獨立的群體,只要稅收政策稍不合理就敢起義鬧事和幕府對抗。如果四個農民湊在一起不堪稅負就敢扯起大旗上書“Farmer Four”(F4)而與幕府血拼。

農民雖然氣性大,動不動就起義,但跟中國農民比起來,他們絕不是大字不識的烏合之眾。對比中日兩國維新的背景你會發現,教育程度,似乎決定了成敗。

江戶時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可能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這也為日本后來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中國百日維新之時,梁啟超就認為,中國科舉網盡舉國上才之人,專事空疏無用之學,使學生“悉已為功令所束縛、帖括所驅役,鬻身滅頂,不能自拔”。

而江戶時代的日本,教育已經廣泛普及,并且形式多種多樣。譬如日本當時的公立學校叫學問所,主要教授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學研究,平時還教民間小孩子們識字。

跟中國類似的是,當時的公立學校也是把儒家學說當做教育的核心任務,但有特色的是,日本的儒家教育家們把修正中國的古典思想體系當做最重要的功課來研究。

比如說,中國的儒家學說講求三從四德,這個大家都知道,女子要忠貞不貳。像潘金蓮,這個追求愛情和性解放的偉大女性一千多年以來一直被人辱罵,可曾有人想過,哪個美女嫁給武大郎不是郁悶終生呢?而日本在這方面就開放很多,后人都說,日本人有“色”的傳統。日本經典文學作品中,男歡女愛的描寫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在那部經典的文學作品《枕草子》中就能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古舊的木屋、紙拉門,燭光閃爍,身穿和服的武士、發髻高簪,對著他的情人‘哼’了一聲,那女人頭頸低垂到完全看不到臉,迅速爬了過來,武士矜持地坐下,然后??”對比一下中國,雖然說咱們國家是泱泱大國,但畢竟自古含蓄,一部《金瓶梅》如今翻閱還隨處可見此處刪掉多少多少字。

讓我們回到有關教育的話題。除了儒學之外,日本在與外國發生了關系之后,很多學問所也開始講授荷蘭語、西方技術等濟世之學。

在日本地方的各個藩也有自己的學校,起初藩校是為了培養武士,讓這些保安不僅身體強壯而且具備文化素質,避免“業主”的挑剔。到了江戶末期,很多藩校也開始增設了軍事、外語等學科,正因為如此,武士階層逐步成為了一個有文化、有技術、有力量、有理想的“四有新人”,他們蓄勢待發,等待著登上歷史舞臺的那一刻。

除了學問所和藩校之外,日本還有民間學塾與寺子屋。民間學塾主要是一些學者自己開的學校,傳播儒學、國學,后來重點教授外語和技術。學生也不僅僅限于武士們。到了江戶末期,很多渴望報效祖國、改變國家境況的有志青年們紛紛加入到民間學塾來。像后來的倒幕英雄高杉晉作,日本最著名的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著名改革家、教育家福澤諭吉,都畢業于民間學塾。所謂的寺子屋則是進行兒童教育的民間學校。因為日本農民的生活還是比較滋潤的,所以很多老百姓都熱心于教育自己的子女,從城市到鄉村,寺子屋隨處可見。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商業已非常發達。因為各地的大名經常要到江戶向領導匯報工作而不得不頻繁往來于江戶和領國之間,這給所經之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這個道理很簡單,哪個領導到達一個地方不得吃吃喝喝,沒準兒還要順便游山玩水、買點兒土特產。后來,幕府更是開通了五大商路和幾條海路,這些通道沿途的商人們就承接了給過往的官員及客人提供馬匹、人手幫助的項目。

隨著米市、手工業的發展,富商和高利貸者成為了令日本人艷羨的職業,就如同我們今天崇拜巴菲特一樣。而日本傳統的商業城市大阪也成為匯集商人、高利貸者的繁華城市,這個城市還形成了大米的期貨市場,是世界上最早的期貨市場。

幾百年后,曾經被視為美國投資天堂的華爾街一夜之間變得冷清凄涼,而大阪這個有些古老的商業城市依然堅強地運轉著,發端于這個城市的眾多財團、企業依然支配著世界經濟的走向,它們在未來會迸發出更強勁的力量來改變世界。

有誰會想到,其實,早在明治維新之前,這一切都已經注定。

農業、商業、教育、運輸,這一切都順理成章地發展著,能人、志士、武士們也都蓄勢待發。到了19世紀中葉,他們似乎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發現了一個精神密碼,打開之后,一個美輪美奐、充滿激情的世界依次展開,而他們則用奮斗、陰謀和殺戮震驚了世界,這種震驚一直延續到現在。

接下來,我們就會解開這個密碼,看一看這個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全南县| 张北县| 龙州县| 德阳市| 昌江| 白银市| 西盟| 尼玛县| 福鼎市| 高邮市| 云龙县| 交口县| 同德县| 美姑县| 龙海市| 咸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金门县| 亚东县| 连城县| 宁陵县| 清苑县| 进贤县| 江华| 平舆县| 清新县| 永年县| 禹城市| 山东| 固镇县| 米易县| 木里| 抚松县| 利津县| 永兴县| 鄂托克旗| 泗阳县| 南投市| 塔城市|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