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氣五味,用古老智慧“解析”你的食物
四氣五味是中醫對中藥性質和味道的概括,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比較系統的介紹,用以指導人們治療疾病。常言道:藥食不分家。除了生病之時服用的藥物之外,人們平時所攝入的食物同樣具有四氣五味。
“飲食者,人之命脈也”。數千年來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是在素食的基礎上,力求葷素搭配,全面膳食;在飲食內容上做到多樣化的同時,并做到食而不偏,量不可過,冷熱適中,五味相宜。現代醫學和營養學也一再提倡要均衡飲食,只有均衡地攝入各種營養物質,身體達到陰陽平衡,才能保證健康不生病。
如果能夠了解所服食物的四性五味,就能根據自己的身體體質及天氣季節的變化等各種因素,作出適宜精當的選擇。這樣的話,如果身有疾患,則可以起到調治疾病的作用;如果身體正常,也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明四種性質,保一身健康
古人認為“氣生于天,味成于地”,于是總結出了藥材食物的四氣,它指的就是寒、涼、溫、熱四種性質。宋代一姓寇的醫生為了避免四氣的“氣”與香臭之“氣”的混淆,就把四氣改稱為四性,今天一般都稱為四性。比如綠豆的性質是寒的,大麥的性質是涼的,核桃的性質是溫的,辣椒的性質是熱的。總的來說,寒涼屬于一類性質,溫熱屬于一類性質,這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相互克制。而在“寒”與“涼”之間、“溫”與“熱”之間,它們只是程度有些不同,按照古人的說法,那就是“涼為寒之初,而寒為涼之極”,“溫為熱之初,熱為溫之極”。在中醫看來,要治療熱癥,就得使用寒涼的藥材;要治療寒癥,就得使用溫熱的藥材。
健康小貼士 人體陰陽平衡才能身體健康
四性指的就是寒、涼、溫、熱四種性質,就是講藥材或者食物的性質是寒的還是涼的,是溫的還是熱的。寒涼食物可以補陰,溫熱食物可以補陽。中醫講求人體陰陽平衡,如果陰陽失去平衡,就得通過藥物、食物來進行調節,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到了后來,在四性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平性,意思就是既不寒也不熱,既不涼也不溫,居于寒熱、溫涼之間。一般來說,無論是寒涼的東西,還是溫熱的食物,都不宜長期地吃、經常地喝,如果同類型攝入過多的話,不是產生小疾,就會生出大病。只有平性的食物才能供給人們長期食用,而不會使身體產生毛病,還能對人的脾胃進行滋養補益。比如我們經常所吃的大米就是平性之物,能夠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正所謂“熱則寒之,寒則熱之”,一般來說,也只有熱疾和寒癥,而沒有所謂“平病”。在治病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這個指導來取藥,寒涼的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可以用來主治各種熱證。而溫熱的藥多具有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可以用來主治各種寒證。那么日常的飲食也是一樣的,故如果身體偏寒,就可以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進行調理;如果身體偏熱,就可以吃一些寒涼的東西來中和。如果是身體患有寒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可以食用溫熱的食物來輔助治療;如果身體患有熱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可以攝入寒涼的食物來輔助治療。如果天氣寒冷,就應該多吃溫熱的食物;若是天氣炎熱,就可以多吃寒涼的食物。
每味藥不只是考慮它的性還要考慮它的“味”,性和味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藥物的作用,而具體的作用也是千差萬別,平時在飲食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故在選擇食物之時,要論食物的味道,更要明了食物的性,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身體的健康。
健康小貼士 五味與五臟存在密切聯系
中醫的五味跟人的五臟存在密切聯系。《黃帝內經》認為五味入五臟,酸味食物入于肝臟,苦味食物入于心臟,甘味食物入于脾臟,辛味食物入于肺臟,咸味食物入于腎臟,彼此對應。同時,五味與五臟又相互排斥。
懂五味玄妙,知四季飲食
“五味”,指的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醫里面所說的味道,跟我們平常人所了解的味道有些不同。平常人所知道的味道都是口里面所感覺出來的一種味覺。而中醫上的“味”,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味覺,更傾向于一種特性,它是對藥物各種醫療作用的高度概括。因此,中醫味的概念,不僅表示味覺感知的真實滋味,同時也反映藥物的實際性能。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平時覺得味道并不甜的東西,中醫里面也認為是甘的,就如我們日常所見的大米。
《黃帝內經》說:“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這是因為中醫的五臟、五味跟五行一一對應,彼此之間存在著相克的關系。五行之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因為金克木,金對應肺,木對應肝,辛味屬于金,酸味屬于木,如果得了肝病的話,也就是木患了病的話,再讓人吃辛辣食物,也就是給人體攝入金,而剛好金克木,那么就會使得肝病的病情加重。既然五味、五行、臟腑之間存在對應關系,那么五味之間除了具有相克關系之外,自然還存在相生關系。五行之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果患了肝病的話,不能讓患者吃辣,而應該讓患者吃咸,因為咸味食物對應水,水可以生木,對于肝病的恢復自然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以此類推,患了肝病要吃咸的,患了心病要吃酸的,患了脾病要吃苦的,患了肺病要吃甘的,患了腎病要吃辣的。
中醫還認為,五味跟季節一一對應,酸對應的季節是春季,苦味對應的季節是夏季,甘味對應的季節是長夏,辛味對應的季節是秋季,咸味對應的季節是冬季。可是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它的意思就是這個季節的這個味道很重,在飲食上要盡量少吃這種味道的食物,而應該選擇能夠中和或者克制這種味道的食物,從而不至于使得某種味道太盛而傷及臟腑。
健康小貼士 五味跟季節一一對應
正確掌握五行、五味、五臟、四季之間的對應關系和相生相克的道理,把此用以指導我們的日常飲食,有助于保護我們身體一年四季的健康,而對于一年四季所遇到的疾患也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表 五味與四季養生的對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