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藥浴的歷史與發展(8)

現代研究發現藥浴常用的中藥如麻黃、桂枝、細辛、羌活、獨活、蒼術、丹參、杜仲、附子、苦參、冰片、樟腦、麝香、菖蒲等都含有揮發性成分,還含有多糖、氨基酸、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等成分,易透過皮膚被吸收,有的還能透過血腦屏障。研究表明:這些藥物本身就具有抗炎、鎮痛、促汗腺分泌,降血黏,調節免疫等作用。如有學者對《外臺秘要》藥浴有關的117種藥物進行分析,發現以辛苦甘為主。其中常用的辛味藥有白芷、細辛、香附、菖蒲、秦艽、藁本、麝香、當歸等;苦味藥有黃連、黃芩、黃柏、大黃、苦參、梔子等;甘味藥有甘草、黃芪、白術等。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辛味藥多含有揮發性物質,易于被皮膚吸收,適合于皮膚給藥;苦味藥含有生物堿和苷類,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甘味藥主要含有機體代謝所需的氨基酸、多糖類等營養物質,以扶正祛邪。可知中藥本身的多種特性也是藥浴的優勢所在。

小貼士

(18)促透藥:

酒(白酒,米酒,黃酒):具有膨脹和軟化皮膚角質層的作用,能夠促進汗腺、毛囊開口,有利于藥物的透皮吸收。

醋(食用醋):具有軟化皮膚角質層的作用,促使小血管擴張,制造酸性環境從而有助于藥物的透皮吸收。

桉葉:具有促進透皮吸收的作用。

藥浴方法的選擇

對癥用藥是選用藥浴方法的基本原則,藥浴方法的針對性是藥浴療效的根本保證。因此,患者采用藥浴療法之前,要認真了解自己的病情,經醫檢查診斷,根據病癥請醫生方法用藥或從本書中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藥浴方法,不得自行用藥。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種疾病隨著治療癥狀不斷發生變化,治療方法、用藥也應隨之變化。如濕疹的急性發作期的癥狀是糜爛、滲出或水泡,應以清熱燥濕藥物治療;轉入慢性期,癥狀是皮膚干燥、肥厚、脫屑,則以選用養血通絡、潤膚祛風藥物治療。另外,同一種疾病因其產生的原因不同,故而用藥方法亦有差異。如失眠患者若出現心煩多夢、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則屬于心腎不交型,需對癥用藥;若出現睡后易醒,兼有心悸、納少乏力,舌淡脈虛者則屬于心脾兩虛型,證型不同則用藥有別。這就是辨證治療的具體運用。具體而言,辨證論治包括辨證與論治兩大方面,它是中醫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和獨特方法,也是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之一。

所謂“證”,有“證據”之意。在中醫學中,“證”是指對機體在疾病發展的某一階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其病理特性包括病變的原因、部位、性質、程度、邪正盛衰、轉歸預后等多方面因素。這些特性反映了疾病發展過程中病理變化的本質所在。可見,“證”與“癥”“病”有著很大區別。患者訴說的如頭痛、腹痛、惡心、發熱等癥狀,其同一癥狀均可由許多不同的病因引起,病理機制和轉歸預后等也可大相徑庭。同種病可有不同的病理特點,更可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證”比單一的癥狀或籠統的病名更能全面、深刻、確切地揭示疾病某一階段的病理本質。

所謂“辨”,有“審辨”“辨析”之意。辨證,就是運用望、聞、問、切四診方法,全面了解病人所表現的癥狀、體征及其他有關情況,進行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質、邪正關系及發展趨勢,從而把握疾病的本質,確定其為某種病機或某種性質的證。論治,又稱施治,即是在辨證的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也就是實施治療的過程。可見辨證是論治的前提,論治是辨證的目的,兩者密切相關而不可分割。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

現以常見的感冒為例加以說明。

患者發熱(體溫38.4℃)兩天,微惡風寒,咽喉腫痛,頭痛身痛,鼻塞流涕,稍有咳嗽,舌邊尖略紅,苔薄白而干,脈象浮數,屬風熱襲表證,治擬疏風清熱解表,銀翹散治之。案中“風熱襲表”,即是該病案的辨證結果。其病因為風熱,病位尚在表。因其為外邪入侵為主,故屬實證。因其病位較淺,故轉歸預后一般良好。辨證一經確立,“疏風清熱解表”的治法即隨之而出,進而確定選用具有解表清熱利咽功效的銀翹散加減治療。由此可見,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中醫理、法、方、藥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

辨證論治作為指導臨床診治疾病的基本法則,它能辯證地看待病與證的關系,既看到一種病表現出多種不同的證,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類同的證,故在臨床治療上又存在著“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的情況。

所謂“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及患者機體反應的不同或發展階段的不同,其所反映的病機及所表現的證候不同,因而治法亦隨之有異。應當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病,既可指中醫傳統所言之病名,亦可指現代醫學所謂之病名。前者如同為水腫病,臨床上可辨出多種證:就臟腑而言,多涉及肺、脾、腎;就性質而論,有陰水、陽水之分,虛證、實證之別;就病因而說,有風熱、風寒、水濕之異。后者如胃或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根據其癥候表現的不同,也可有多種辨證結果,有證屬肝氣犯胃的,有證屬肝脾不和的,有證屬脾胃虛寒的,有證屬氣滯血瘀的。凡此種種,方法均有不同。至于同一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的治療更是因證而異,不可雷同。

所謂“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現類似的癥候,或在發病過程中病機相同,可采取相同的方法治療。如久痢脫肛,與婦女子宮下垂或月經崩漏是不同的病,若均出現中氣下陷的表現,就都可用補中益氣、升陽的方藥治療。再如高血壓、肺結核和慢性尿路感染是現代醫學的不同病種,在其發展過程中,有時均可出現陰虛火旺的癥候,其治療均可用滋陰降火的方法。

上述可見,中醫治病主要著眼于病機的區別。相同的病機,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病機,就必須采用不同的治法。所謂“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其實質是由于“證”包含著病機的緣故。進而可知,藥浴方法的選擇必須根據醫生的診斷,在辨證的基礎上給予治療,方能見療效,如病屬陽證、熱證宜選用清熱解毒、瀉火消腫的方藥;如病屬陰證、寒證則宜選用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方藥;如病屬表證宜選用祛風解表的方藥。若證未辨清就盲目用藥,不但難以起到治療作用,亦可能延誤病情,甚至使病情加重。

藥浴的方法在選對藥的同時,還需注意用量的把握。藥浴療法需要的藥量較內服藥量大,為了保證藥液中有效成分的濃度足夠高,用藥時,各味藥的用量也宜增加,一般為內服藥量的兩倍。藥液作用于人體皮膚,由于皮膚的屏障功能,對藥物的吸收較腸道少,藥浴療法較內服藥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對一些有毒性的藥物在用量上允許稍大一些。一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用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新郑市| 牡丹江市| 石渠县| 巴楚县| 南宫市| 清水县| 冀州市| 历史| 临泽县| 崇州市| 靖边县| 桃园市| 子洲县| 武隆县| 武隆县| 佳木斯市| 新晃| 西藏| 叙永县| 寻乌县| 马鞍山市| 东平县| 峡江县| 黔南| 龙南县| 会泽县| 缙云县| 道孚县| 阜南县| 久治县| 枞阳县| 综艺| 北辰区| 沾化县| 金平| 鞍山市| 封开县| 扎囊县| 顺义区|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