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冒
感冒亦稱傷風,是感受六淫外邪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為主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春冬季節、氣候突變之時多見。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一般病程三至七天,在整個病程中很少傳變。
本病以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多見。其重者,具有傳染或流行的特點,稱重傷風或時行感冒。
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明顯,鼻塞流清涕,音質正常,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風熱感冒發熱重,惡寒輕,口渴,鼻塞流濁涕,咽痛或紅腫,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其中咽喉腫痛與否常為風寒、風熱辨證的重要依據,也有初起屬風寒感冒,數日后出現咽喉疼痛,鼻涕由清稀轉為黃稠,此為寒邪化熱,可按風熱論治。
感冒除風寒、風熱外,尚多兼夾濕、夾暑、夾燥。夾濕者多見于梅雨季節,表現為身熱不揚,頭重頭脹,如裹如蒙,身重疼痛,胸悶納少,口淡或甜,苔膩等;夾暑者多見于炎夏季節,表現為身熱有汗,心煩口渴,小便短赤,苔黃膩;夾燥者多見于秋涼季節,表現為身熱頭痛,鼻燥咽干,咳嗽無痰或少痰,口渴,舌質紅。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肺氣不足,外感風邪所致,但在不同季節因風邪不同,故機體表現癥狀不同。感冒以實證多見,一般青壯年,形體壯實,在氣候突變之時偶患感冒,多為實證。年老體弱,大病久病后,反復感冒不愈,多為本虛標實證。
風寒感冒
方法一
【組成】浮萍、鮮生姜、蔥白各30克,白酒。
【功效】辛溫發汗。
【藥浴方法】
1.將藥物同時加入2000毫升清水中,煎取藥液1000毫升,加入少許白酒。
2.待藥液降至合適溫度,囑患者洗浴,洗遍周身,尤其胸腹部要多洗幾遍。
3.每次洗15~20分鐘,每天1次。
【注意事項】浴時需避風,洗后立即用柔軟毛巾將水擦干,蓋被臥床,待微微汗出,請勿撤被。
方法二
【組成】紫蘇葉、陳艾葉、蔥白各90克。
【功效】辛溫解表。
【藥浴方法】
1.將藥物加入1500毫升清水中煮沸后,連渣倒入洗腳盆中。
2.盆中放一個小木凳,脫去鞋襪,將兩足踏在小木凳上,再用大圍巾將膝部以下及腳盆加以圍覆熏之。
3.一般用藥1次,待睡醒后病即痊愈,最多不過2次。
【注意事項】待周身有微汗出時,立即擦干腿足,避風片刻。
方法三
【組成】麻黃、生姜各10克,紫蘇15克,桂枝、甘草各5克。
【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散寒,止咳化痰。
【藥浴方法】
1.將藥物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沸,倒出藥液,再次往沙鍋中加入適量水煮沸,合并2次藥液。
2.將藥液加熱至沸使其產生蒸汽,將面部貼近藥液面,保持適當距離熏蒸,待溫度降低時,用藥液洗浴頭面。
3.每天1劑,每天熏洗1次。
【注意事項】洗浴后注意頭面部保暖,切忌感受風寒。
方法四
【組成】荊芥、防風、川芎、羌活、獨活、柴胡、薄荷、桔梗、枳殼、茯苓、生姜各10克。
【功效】解表散風,祛濕止痛。
【藥浴方法】
1.將藥物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浸泡20分鐘后,加入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10分鐘后去渣取汁。
3.采用全身氣霧浴法,使用市面出售的浴罩,頭部外露,身體置于罩內,將藥液放入特制的氣霧器中,持續加熱,使其產生氣霧從噴頭噴出引入浴罩內即可。
4.每次蒸浴30分鐘,每天2次。
【注意事項】噴出的氣霧不能直接對準身體,以免造成燙傷;蒸浴完畢用溫水洗去身體表面的藥液,整個操作從始至終注意保溫不得受風著涼。
方法五
【組成】蘇葉、防風各30克,白芷、藿香各20克,生姜、桂枝、甘草各10克。
【功效】發汗解表,祛風濕,止咳化痰。
【藥浴方法】
1.將藥物搗成粗末,放入沙鍋中,每次加適量水煎煮5~10分鐘,煎煮取液3次,合并藥液。
2.采用局部熏洗法。將藥液煮沸至產生蒸汽,放入洗臉盆內,用以熏洗面部;當溫度降低至溫熱時,用藥液洗浴頭面和胸背。
3.每天1劑,每天熏洗1次。
【注意事項】洗浴后注意頭面部保暖,切忌感受風寒。
風熱感冒
方法一
【組成】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桑葉、菊花、前胡、杏仁、板藍根、甘草各10克。
【功效】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止咳化痰。
【藥浴方法】
1.將藥物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浸泡20分鐘后,加入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10分鐘后去渣取汁。
3.采用全身氣霧浴法,使用市面出售的浴罩,頭部外露,身體置于罩內,將藥液放入特制的氣霧器中,持續加熱,使其產生氣霧從噴頭噴出引入浴罩內即可。
4.每次蒸浴30分鐘,每天2次。
【注意事項】噴出的氣霧不能直接對準身體,以免造成燙傷;蒸浴完畢用溫水洗去身體表面的藥液,整個操作從始至終注意保溫不得受風著涼。
方法二
【組成】金銀花、連翹、蘆根、桑葉、菊花、防風各20克。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濕熱。
【藥浴方法】
1.將藥物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浸泡20分鐘后,加入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10分鐘后去渣取汁。
3.采用全身溫水浴法,將藥液倒入已清洗消毒的浴盆內,加溫水將水溫調至37℃左右,即可入浴。
4.每次浸泡20~30分鐘,每天1次。
【注意事項】浴后適當飲水,以助出汗解表。
方法三
【組成】紫草、金銀花各20克,柴胡、荊芥、黃芩各15克,板藍根、生甘草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勝濕退熱。
【藥浴方法】
1.將藥物搗碎,加水用文火微沸煎煮2次,制得藥液2000毫升。
2.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加水調溫可進行全身浴,也可放入臉盆中進行熏洗,或用氣霧吸入療法進行治療。
【注意事項】避免蒸汽燙傷。
方法四
【組成】白扁豆、薏米各30克,金銀花、佩蘭各15克,香薷、荊芥、防風、薄荷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化濕消暑,疏散風熱。
【藥浴方法】
1.將藥物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浸泡20分鐘后,加入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10分鐘后去渣取汁。
3.藥液可用來熏洗頭面或氣霧吸入。
【注意事項】避免蒸汽燙傷。
方法五
【組成】薄荷葉6克,大蔥白、黃酒各125克。
【功效】發散外邪。
【藥浴方法】
1.將大蔥放碗內,加入溫開水100毫升搗汁。
2.再將黃酒燉開,沖薄荷葉1~2分鐘后,倒出黃酒(薄荷葉不用),連同蔥汁和勻。
3.取毛巾蘸汁,擦拭兩太陽穴、兩肘彎、兩手心、兩腘窩、兩腳心、尾間骨兩旁及前后胸肋骨間,擦時用力要均勻、輕重適度。
4.每次15~20分鐘,每天一次。
【注意事項】薄荷的有效成分易于揮發,故沖調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降低療效。
暑濕感冒
方法一
【組成】香薷、蘇葉、厚樸、藿香各12克,羌活、淡豆豉各10克。
【功效】清暑濕解表。
【藥浴方法】
1.將藥物搗成粗末,放入沙鍋中,每次加適量水煎煮5~10分鐘,煎煮取液2次,合并藥液3000毫升,擦拭全身。
2.每次10~20分鐘,每天2次,日換藥1劑,病愈即止。
【注意事項】適當休息,注意保暖。
方法二
【組成】薄荷、竹葉、香薷、藿香各10克,金銀花20克,冰片5克。
【功效】解表祛濕。
【藥浴方法】
1.將藥物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加入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10分鐘后去渣取汁。
3.藥液可用來熏洗頭面或氣霧吸入。
【注意事項】避免蒸汽燙傷。
方法三
【組成】羌活、蒼術各12克,生姜、明礬、紫蘇各10克。
【功效】發汗解表,清暑利濕。
【藥浴方法】
1.諸藥清水浸泡30分鐘后,加水2000毫升煎煮,煮沸10分鐘后去渣取汁。 2.加水調溫浴足,每天2次,每次30分鐘,每天1劑,3天為1個療程。【注意事項】汗出后避風保暖。
病例
劉某,男,19歲,學生。2009年4月12日初診。主訴:畏寒、發熱、頭痛3天。今起病情加重,惡寒發熱,無汗,頭身酸痛,咳嗽痰多清稀,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小便清,大便尚可。病史:4月9日冷水淋浴后,開始鼻塞流清涕,頭身疼痛。查:體溫38.5℃,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診斷:感冒(風寒)。治法:解表散風,祛濕止痛。治療:采用全身氣霧浴法。選用荊芥、防風、川芎、羌活、獨活、柴胡、薄荷、桔梗、枳殼、茯苓、生姜各10克。將諸藥搗碎,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煎煮2次,合并2次藥液待用。使用市面出售的浴罩,頭部外露,身體置于罩內,將煎好的藥液放入特制的氣霧器中,持續加熱,使其產生氣霧從噴頭噴出引入浴罩內,蒸浴30分鐘。蒸浴完畢用溫水洗去身體表面的藥液,整個操作從始至終注意保溫不得受風著涼。
治療1次后患者即感全身癥狀明顯減輕,再次治療后全部癥狀消失。
療程
對于輕癥患者只需治療1~2次;較重者及纏綿不愈者,連續治療,每天2次,直至癥狀全部消失。
日常調護
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正氣衛外能力,可以根據不同年齡和體質情況,進行各種體育活動,要養成良好的戶外活動習慣。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如遇感冒流行季節,可用食醋50毫升,加水50毫升,放鍋內煮沸,利用蒸汽,在室內熏半小時以上,可起到一定的消毒、預防作用,對患者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感冒流行期間,病人要隔離,外出要戴口罩,以免傳染。感冒發熱時要多休息,多飲白開水,飲食宜清淡,忌油膩辛辣燥熱之物。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姜絲蘿卜湯:生姜25克,蘿卜50克。制法:生姜切絲,蘿卜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適量紅糖,稍煮1~2分鐘即可。功效:祛風散寒解表。用法:每天1次,熱服。
家用小偏方
桑葉薄荷飲:取桑葉6克、淡竹葉15克、菊花6克、薄荷3克和適量白糖,將桑葉、菊花、淡竹葉、薄荷加適量的水煮沸,即將藥液倒入茶缸中。飲時加入適量的白糖,當茶飲服。
醫囑
1.治療期間應注意護理,發熱者須適當休息。
2.對流感重癥及老年、嬰幼兒、體虛者,須加強觀察,注意病情變化,以防合并或繼發其他疾病等。
3.保持情緒樂觀和穩定,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過逸。
4.注意氣候變化,尤其突然轉寒時,注意增減衣服。
咳 嗽
咳嗽是指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導致肺氣上逆,沖擊氣道,發出咳聲或咳吐痰液的一種病癥。前人認為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痰有聲謂之咳嗽。因為臨床上多是二者并見,所以通稱咳嗽。
咳嗽是肺系主要病癥之一,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出現以咳嗽為主要癥狀時,均可參照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咳嗽的發生多因肺臟功能失調所引起,也可由其他臟腑病變累及于肺而發病。咳嗽根據不同的病因,可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
外感咳嗽是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體肌表皮毛,或經口鼻而入,肺失宣降而引起咳嗽。因季節和感邪不同,臨床以風寒、風熱病為常見。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伴有肺衛表證。咳嗽時悴,發于白天,鼻塞聲重者多為外感咳嗽。
內傷咳嗽除久咳損肺,本臟自虛引起內傷咳嗽以外,他臟病變也可累及于肺。如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聚生痰犯肺;七情傷感,肝氣郁結,日久化火,肝火灼肺;久病虛損,腎氣衰弱,水氣不化,上犯于肺,或金水不得相生,虛火上炎等,均可導致肺氣不利而發生咳嗽。內傷咳聲多為久病,起病緩,病程長,多伴見其他臟腑病癥。晨起咳嗽,陣發加劇,咳聲重濁,多為痰濁咳嗽;夜臥咳嗽較劇,持續難止,氣短乏力者,多為氣虛或陽虛咳嗽;午后、黃昏咳嗽加重,咳嗽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
外感咳嗽
方法一
【組成】魚腥草100克。
【功效】清熱解毒止咳。
【藥浴方法】
1.將魚腥草浸泡20分鐘后,加入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20分鐘后去渣取汁。
2.采用全身溫水浴法,將藥液倒入已清洗消毒的浴盆內,加溫水調節水溫在37℃左右,即可入浴。
3.每次浸泡20~30分鐘,每天1次。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多飲水,避免燙傷,從始至終注意保溫不得受風著涼。
方法二
【組成】枇杷葉、杏仁、紫蘇葉各30克。
【功效】清肺化痰、降氣止咳。
【藥浴方法】
1.將藥物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沸,倒出藥液,再次往沙鍋中加入適量水煮沸,合并2次藥液。
2.取毛巾蘸汁,擦拭兩太陽穴、咽喉部、兩肘彎、兩手心、兩腘窩、兩腳心、尾間骨兩旁及前后胸肋骨間,擦時用力要均勻、輕重適度。
3.每次10分鐘,每天2次,每天換藥1劑,3天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擦浴期間宜注意保溫,不得受風著涼。
方法三
【組成】桑葉100克,菊花、連翹、牛蒡子各50克,前胡40克。
【功效】疏風清熱,化痰止咳。
【藥浴方法】
1.將藥物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浸泡20分鐘后,加入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20分鐘后去渣取汁。
3.將藥液倒入已清洗消毒的浴盆內,加溫水調至合適溫度,即可浴足。
4.每天1次,每次20~30分鐘,日換藥1劑,3天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避免進食辛辣、刺激之品。